第447章 充滿童年回憶的打穀機

襄陽的木材商人,在大唐的名氣是非常響亮的。

與此同時,襄陽的木匠,數量也是衆多。

進入五月份以來,所有大面積種植水稻的州縣,木匠們都被大量的徵集起來,集中打造一種器械。

爲此,戶部和工部還專門聯合觀獅山書院的機械作坊,向主要的州縣安排了人員。

等到水稻開始變得金黃金黃,所有突厥移民和關中道移民的家中,都出現了一種新式的器械。

“哥,這個打穀機看上去怪怪的,真的比我們之前用的打穀桶要好嗎?這兩百文錢一臺,雖然不算貴,可也不算便宜呢。”

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田野中的霧水還非常重。

不過,石良和石文兩兄弟,已經早早的起牀了。

辛苦了半年,今年總算是到了收割稻穀的日子,梧地村家家戶戶都起了個大早。

“縣裡的胥吏,還有觀獅山書院那些學員也都說了這個打穀機好,你有什麼好擔心的?再說了,這兩百文錢,不是還沒有交嘛。”

石良對兄弟兩正擡着的打穀機,顯然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這個打穀機,正是當初李寬讓格物學院下屬的機械作坊研究搞出來的玩意。

其實,只要有相關的創意,打穀機的製作是非常簡單的。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後世普及到廣大的農村地區。

機械作坊要做的事,無非就是怎樣讓打穀機的結構變得更加簡單,構件更加的少,更加的輕便。

石良兄弟現在將要使用的打穀機,就是幾次改版之後的成品。

“哥,雖然還沒有交,胥吏也說使用不滿意可以退回去,但是你覺得這兩百文錢,你可能不交嗎?”

“先別想那麼多,等一會開始用一用,不就知道好不好用了嗎?”

石良雖然對打穀機有信心,但是畢竟還沒有用過,倒也說不出一個什麼來。

伴隨着陣陣鳥鳴,大片大片的稻穗靜靜地掛在稻禾上面,享受着最後一頓清晨的陽光。

雖然石良起的很早,不過還有比他們更早的,下地開始割禾了。

割稻子算是農活中最累、最苦的一種活,夏收這一次的割稻子尤其如此。

因爲要抓緊時間,割完稻子就要重新耕地、插秧。

完了那些稻穀你還要把它曬乾,可以說是好多活都集中在一起。

農忙農忙,說的最主要就是這段時間了。

“五弟,觀獅山書院的學員說,一個人操作打穀機,正常需要兩到三個人割稻禾才能對應過來,這比打穀鬥可是快多了,今天我們先把這塊地的稻禾割下來,然後我再去打穀吧。”

石良緩緩的將打穀機放在了田壟之中,抽中一把禾鐮,擼起褲腳,赤着腳進入水田,開始幹活。

這禾鐮也是觀獅山書院機械作坊特別改良之後的,刀口有一些鋸齒,跟一般的鐮刀有所不同。

只見石良左手抓住一棵禾蔸,右手揮舞着禾鐮,順勢往前一拉,一小把稻禾就已經割下來了。

“刷刷刷!”

石良不愧是種田能手,割起稻禾來,非常的麻利,不過是一兩個呼吸之間,他就已經割了三四株稻禾,然後利用已經發黃的稻葉,將幾株稻禾纏繞在一起,然後接着再割了四五株稻禾,這一把稻禾,就算是完成了。

沒有親自割禾過的人,很難理解看似簡單的割禾動作之中,包含的多道工序,每一道都蘊含着農夫們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經驗。

稻葉的邊角是有一排細微的鋸齒的,割禾的時候,一不小心手就會被劃傷。

不過農戶們天天干農活,早就皮糙肉厚,等閒稻禾割傷的口子,已經奈何不了大家了。

“哥,你先去打穀吧,我繼續割。”

片刻之後,打穀機面前就已經堆積了一垛稻禾。

金晃晃的稻穗,讓人看着非常喜慶。

“嘩嘩譁!”

石良用行動來回應了石文的話。

只見他拿起一把稻禾,同時右腳踩着打穀機的踏板,禾兜裡的滾輪立馬就旋轉了起來。

然後石良快速的將稻禾塞入禾兜之中,在滾輪上木釘的撞擊下,一粒粒稻穀立馬從稻禾上飛奔而出,落在了禾兜裡面。

石良翻滾着手中的稻禾,不過是幾個呼吸的時間,上面的稻穀就已經去除的乾乾淨淨。

緊接着,他又重新拿起了另外一把稻禾,如此反覆。

“五弟,這打穀機果然好用,一點都不費力氣。以前用那個打穀鬥,一天下來,雙臂揮舞的都發酸發脹,第二天都要擡不起來。現在感覺比割稻禾還要輕鬆非常多呢。”

石良非常興奮的踩着打穀機,覺得有了它,自己再也不用擔心打穀的速度趕不上稻穀成熟的速度了。

“哥,真有那麼好嗎?”

石文忍不住直起身,看了看打穀機旁的場景。

“這麼快的速度,打穀機打完後的稻禾,裡面殘留的稻穀比打穀鬥還要少,這還能不好?要我說,別說是兩百文錢,哪怕是五百文錢,這個打穀機也是值得的。有了它,至少可以節約兩個壯勞力呢。”

石良臉上盪漾着一股樸實的笑容,那是一種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笑容。

……

“王爺,這一帶就是梧地村的水田,全部種的都是南洋水稻。這裡的農戶,九成以上都是關中遷移過來的,倒是很快就適應了這裡的生活。”

李寬這些天跟武媚娘在那裡遊山玩水,做着運動。

王玄策就沒閒着了,到處確認着襄陽周邊水稻的種植情況。

“關中離這裡也不算很遠,只要這些人帶了一個好頭,明年應該還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到時候朝廷把推廣的重點繼續往南轉移一下,就能帶動整個漢江沿線的水稻種植髮展。”

看到眼前那一片片金黃的稻田,李寬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大唐的糧食問題,雖然還不能說已經解決了。

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在這麼一個國度,普通百姓已經不容易餓死了。

這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是啊,王爺,還有一個好消息。就在這梧地村附近,觀獅山書院格物書院的學員發現了一座磷礦,現在已經試驗性的開採了一部分磷礦,粉碎之後準備在今年晚稻的種植地裡進行試驗呢。”

梧地村作爲關中移民聚集的村子,王玄策自然也是重點的瞭解了一番。

至於觀獅山書院的學員,一路以來,只要碰上了,不管是李寬還是王玄策,都是要單獨跟他們聊一聊的。

“找到了磷礦?大唐實業安排人來籌建作坊沒有?”

李寬聽到這個消息,立馬提起了興趣。

王玄策:“那個發現礦藏的學員姚遠已經寫信回去了,大唐實業應該很快就會安排人過來。”

大唐實業是李寬讓許敬宗專門安排人組建的一個作坊,主要以經營實業爲主,算是觀獅山書院的校辦企業。

不過,誰也想不到,這麼一家校辦企業,未來會成爲大唐最大的工業巨無霸。

“襄陽周邊是水稻推廣的重要地帶,這磷肥生產出來之後,能夠快速的售賣給農戶,也能順着漢江而下,直接供應給許多地方。當然,這磷肥剛開始畢竟不能賣的貴,要是運輸的太遠,是會虧本的,所以也要讓大唐實業抓緊多探出幾個磷礦和鉀礦出來。”

李寬比誰都清楚化肥對農作物的產量的影響有多大。

不客氣的說,只要化肥使用的到位,大唐的糧食產量在增加個兩三成,那是一點都沒有問題的。

這麼一來,似乎對自己增加一千萬人口的任務也有好處?

“好的,回頭跟姚遠交代一下,到時候讓他也轉告給大唐實業過來的人。”

王玄策雖然還不是很理解李寬爲何這麼重視這些特殊的石頭,把這些石頭粉碎了加到地裡面,就能增加糧食產量?

自古以來,就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啊。

“王爺,這磷肥,哪怕是再便宜,總還是要錢的,我估計很多農戶剛開始的時候都不願意購買呢,到時會大唐實業生產出大量的磷肥出來,怕是會賣不出去呢。”

武媚娘對商業的理解,比李寬和王玄策都要強。

再說了,人家現在是楚王府商業領域最主要的負責人,沒有幾把刷子,李寬哪能放心把這麼多產業交給她來管理?

“沒關係,到時候每戶農戶給他們免費贈送五十斤磷肥,讓大唐實業的人告訴農戶們怎麼使用這些磷肥。只要一季作物種植完畢之後,有添加磷肥和沒有添加磷肥的差距,一眼就能看出來,到時候農戶們的心中,自然是有一把稱。”

要說怎麼推廣商品,李寬的手段還是很多的。

後世很多爛大街的手法,放在大唐都還非常有效果。

作爲磷肥的推廣,先免費試用,然後再收費,顯然是一個比較妥當的方法。

有免費的,爲什麼不用?

這就能夠抓住很多農戶佔便宜的心思,大規模的擴大試用的人羣。

而一旦大家發現磷肥的好處,計算出投入和產出的優劣之後,自然就知道怎麼辦了。

武媚娘:“王爺,那邊好多村民在收割稻穀,我們要不要過去看看?”

一行人慢慢的走進村子,雞鳴狗吠之聲撲面而來。

從去年冬天到現在,李寬作爲黜陟使,巡視各地南洋水稻的推廣種植情況,如今總算是看到了稻穀收割的場面,衆人肯定是要去看一看的。

“嘩嘩譁!”

伴隨着陣陣打穀機裡滾筒轉動的聲音,李寬聞到了一股稻草的清香味。

“王爺,這就是之前機械作坊設計的打穀機嗎?看起來效率很高的樣子呢。”

一行人走在田間小道上面,看着附近的農夫們幹活。

“楚王殿下,草民石良見過楚王殿下,見過武姑娘、王管事。”

走到其中一塊稻田面前的時候,那個真正打穀的農戶突然停了下來,快步走過來行了個禮。

李寬和武媚娘對視了一眼,有點意外這麼一個鄉野之間,居然有人能立馬認出自己來。

要說李寬巡視襄陽的消息,倒也不是什麼秘密。

但是農戶們對這種消息,往往都是掌握的很少的。

而眼前這個人能夠叫出李寬的稱號就算了,居然還能認出武媚娘和王玄策出來,這才讓人感到意外。

“王爺,這農戶似乎是以前王府的一個佃戶,屬下看着覺得有點眼熟。”

王玄策這話一出,李寬和武媚娘就都理解了。

梧地村的村民,大部分是去年從關中道遷移而來,其中楚王府原本的佃戶裡面,也有一幫人是跟着來到了襄州。

看來,眼前這農戶就是其中一員了。

“石良是吧?怎麼樣,在襄陽還算習慣吧?今年這南洋水稻長得還不錯吧?”

李寬很快就露出了一副符合社會期待的笑容,跟這名農戶說起了話來。

“託楚王殿下的洪福,我們這些人在襄陽都分到了一百畝的永業田。這些新開荒的農田,南洋水稻長得還不錯。雖然跟渭水邊上的良田比起來,稍微要差了一些,但是也算是很好了。”

石良聽到李寬跟自己說話,激動不已。

李寬:“今年你種了多少畝水稻呀?”

石良:“六十多畝,等下半年就可以種上一百來畝了。”

李寬:“好好幹,這是難得的一個機會,對朝廷,對你們,都是有利的。”

石良:“草民曉得嘞,等明年開始,我準備也試着在稻田裡養殖一些魚苗,將王府裡各位管事傳授給大家的經驗,在這襄陽縣推廣開來。”

……

一番閒聊之後,李寬對這梧地村的情況也算是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這些移民目前的生活狀況,跟自己預想的差不多,算是比較理想了。

好在今年沒有什麼天災,要不然對南洋水稻的推廣種植就太不利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李寬總算是可以考慮回京的事情了。

當然,爲了避免後面的推廣出現什麼意外,回京之後李寬還是會通過觀獅山書院遍佈各地的學員來了解情況。

有了這些學員的成功經驗,以後每一年的書院學員,都可以安排一些人去到天下各個州縣去歷練一番。

而觀獅山書院,也可以開始新一輪的擴招了。

第987章 掃地大媽都來炒股(繼續求月票)第1079章 潑皮成爲了伯樂?第1030章 輕輕的我走了,帶走一船金幣(求月票)第1376章 發難第781章 嗅覺靈敏的商家第394章 拉一批,打一批第458章 是誰再次躺着中槍了?第175章 兩個祖宗第608章 物美價不高第169章 玻璃的作用第171章 程處默有請第1320章 還沒長大就能賣錢第837章 狄仁傑的手段第934章 爲了大唐鞠躬盡瘁的李義協第1474 開條件(求月票)第1105章 蝗災沒有那麼可怕?第39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1064章 怪事特別多(求月票)第1031章新的出海熱潮第793章 建樓也能促進科技發展第1168章 出軌了第462章 真的被嚇死了嗎?第763章 週二福的意外之喜第310章 哪來那麼多的修羅場第466章 幸運紙(618,求訂購)第591章 哈梅迪的新生意第558章 是騾子是馬?第1084章 長孫無忌的對策第243章 誰能熬過誰第1486章 不能心慈手軟第1352章 迎來一個井噴期?第1027章 崩盤第1616章 油料增加帶來的影響第970章 現代紡織業的萌芽第218章 大明宮第1012章 快刀斬亂麻第75章 威震西北第174章 長安城的新娛樂第1507章 不一樣的造紙作坊第234章 戰爭的殘酷第699章 似乎沒有人看好?第258章 戶部的氣氛都變緊張了第939章 每次都要爲禮物而頭疼第1354章 雨後春筍般的發現第1258章 看不見的手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79章 西北貿易第27章 只有永恆的利益第1137章 應對之策第496章 李寬又要準備擼人家的羊毛了第134章 有點慘烈第1039章 李世民的獨寵第710章 釋放利好第1597章 上眼藥?(繼續大章,求訂閱)第1068章 又來命案了!第1611章 火炮初登場(求訂閱)第971章 換一個賽道(求月票)第888章 太平洋一點也不太平第1362章 風雨欲來第1214章 蒸汽機設備第426章 走,我們去看一看第1305章 東方樹葉第97章 豬肉有毒?第390章 楚王殿下,這種事情,我哪裡敢騙你?(第3更來了)第50章 中秋詩會(上)第643章 牙好,胃口就好第799章 回不去第1071章 你以爲這樣我就破不了案子了嗎?第690章 高句麗的變局第1章 真是他寫的?第68章 鎖定敵蹤第1615章 小姨子的新動作第363章 舔狗和渣女,該幫誰?第940章 擼起袖子加油幹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1209章 錢從天降(五更奉上,求月票)第714章 先搬走再說第1217章 小小拉鍊,一點也不簡單第799章 回不去第178章 崔慶吐血第1461章 火車站的價值發掘第1326章 大生意第1585章 香餑餑第128章 我賣的真是鹹魚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第1085章 豬隊友第869章 不務正業?第1222章 時代的力量第1437章 濮王第1502章 選擇第38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1379章 還擊第1109章 史上最不一樣的蝗災(求月票)第1123章 日行千里不是夢第1484章 請恕我先行離開第1308章 風靡法蘭克第1151章 五花八門的銅錢第458章 是誰再次躺着中槍了?第1393章 詭異的氣氛第1175章 油料有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