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

蘇州是座古城。

不過,此時的蘇州,還沒有達到它的巔峰,繁華程度跟揚州相比,有所不如。

“楚王殿下,這南洋的水稻種子,可否讓戶部多劃撥一些給我們蘇州呢?”

李寬一行人還沒進城,蘇州長史王志明就得到了消息,一大早出城迎接。

在簡單的寒暄之後,王志明就問出了一番讓李寬非常意外的話。

這王志明,是自己安排的託嗎?

自己以前不認識他啊?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

“王長史,朝廷讓大家種植這南洋水稻,蘇州的百姓就沒什麼擔心?”

農民是淳樸的,但是農民有時候又是固執的。

特別是在涉及糧食種植的時候,絕對不會輕易去更改。

要不然李寬就不會爲了棉花推廣而操心了。

“楚王殿下,我們蘇州上上下下,對朝廷的政策都是非常支持的。戶部鼓勵江南道種植南洋水稻,我們自然嚴格執行,只不過現在是水稻的種子有所不足呢。”

王志明說的話,明顯是官話。

李寬沒有搞明白背後的原因之前,自然不會隨意承諾什麼。

相反,這種跟自己想象的不同的情況,讓他不由得警惕了幾分。

“王長史的想法,本王知道了。”

王志明:???

知道了是什麼意思?

這是同意了?

還是不同意?

自己怎麼有點搞不清楚了。

“楚王殿下,這蘇州刺史是江王殿下,不過江王如今年幼,蘇州的事情,實際上是長史在負責。這事,到底是江王的意思,還是王長史的意思,還未可知。”

顧盼盼不愧是江南土著,她要是不提醒,自己還真不知道蘇州刺史居然是自己的王叔。

這江王李元詳,是李淵的二十子,是李淵被幽禁之後出生的。

十歲的時候,就被李世民扔出長安,封爲“閩越江王”,到汀州任職。

那汀州,就是在如今閩西地帶,離嶺南道就一步之遙,跟發配沒有兩樣。

好在李世民不知怎麼的又很快改變主意了,把他封爲江王,調到了蘇州擔任刺史。

老實說,李寬對這個名義上的叔叔,還真是沒什麼好印象。

“我這王叔,很小的時候就比較貪婪,喜好金銀財寶,既然蘇州刺史是他,我估計找朝廷多要水稻的主意,十有八九是他出的,王志明只是負責執行而已。”

李元詳仗着自己是當今天子的弟弟,一向是比較囂張。

李寬這個黜陟使來到蘇州,他知道消息,居然也不出來迎接,就可見一斑了。

接下來的幾天,李寬也沒有去找李元詳,李元詳也沒有表示要見李寬的意思。

李淵和李世民生了一堆兒子,什麼樣子的人物都有。

才華橫溢有之,昏庸無道有之。

總之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這些兒子們佔據了大唐許多州的刺史之位,也算是典型的任人唯親了。

“王爺,基本上搞清楚了。這向朝廷要更多的水稻,應該就是江王殿下的意思。爲了推廣這南洋水稻,戶部下撥的稻種都是低於市價給到各州的,但是在蘇州,農夫們換一斤南洋水稻的稻種,卻是需要一斤三兩的普通水稻,這一來一去,就有好幾成的利潤在裡頭呢。”

王玄武很快就把情況搞清楚了。

其實,這事也沒有那麼複雜,只要稍微注意就能搞清楚。

不過,李寬聽了,卻是有了一個新的疑問,“按照你這個意思,蘇州的百姓,似乎是在主動的換取南洋水稻?”

大唐的百姓,什麼時候這麼激進了?

不怕顆粒無收嗎?

“這個問題,屬下專門跟幾個農夫瞭解過。其實,這蘇州府裡對南洋水稻最感興趣的是那些有着大量土地的豪族,這些人的信息比較靈通,知道今年杭州有試種幾百畝南洋水稻,不僅取得了一年兩次的收成,產量還比普通水稻大,所以才積極的購入南洋水稻稻種。而這些豪族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由佃戶在種植,這麼一來,蘇州很多人都知道了南洋水稻的好處了。”

王玄武搞了幾年的情報工作,調查事情是越來越全面了。

“王爺,其實我覺得南洋水稻的推廣,其實不會有太大難度的。先不說杭州、明州、泉州等地,都有市舶司在今年安排了試種;哪怕沒有試種,單憑戶部公佈的情況,也會讓很多人家動心的。

畢竟,大家冒的風險只是換一種稻種,頂多就是產量會有所下降;可是,一旦這南洋稻種跟戶部說的那樣,那麼他們的收益就是巨大的。不客氣的說,種植南洋水稻的風險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

武媚娘覺得李寬是當局者迷,一直擔心南洋水稻的推廣會不順利。

其實,在武媚娘看來,根本就不存在這種情況。

唯一可能的就是那幫突厥人內遷的地方,因爲這幫胡人不懂水稻種植,然後又因爲田地是新開荒的,有可能搞出亂子來。

顯然,蘇州這裡不屬於這種情況。

“你這麼說,似乎也有道理,看來本王是陷入思維定勢裡頭了。”

聽武媚娘這麼一說,李寬想了想,倒也想通了。

如果現在自己推廣的是土豆或者玉米,很可能會面臨許多農夫剛開始不敢種植的局面。

因爲這是一種全新的莊稼。

但是,水稻就不一樣了。

這個年頭,大家對種子優劣的概念還沒有那麼強。

南洋水稻也好,還是原本江南地區種植的普通水稻,在大家看來,這都是水稻。

種哪個都是種,爲何不種可能受益會很大的南洋水稻呢?

“是啊,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江王殿下的貪婪,其實是對蘇州的南洋水稻推廣種植是有好處的。”

武媚孃的這一番話,讓李寬覺得很是無語。

自己聽說過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但是還真沒見過壞心辦好事的。

這個王叔,實在是……

莫非,這就是所謂的福將?

天天作死,結果日子卻是活的越來越滋潤。

似乎歷史上李元詳的日子過得還真是挺滋潤的,算是難得的善始善終的親王。

“沒想到讓人在杭州、明州等地試着種植了一些南洋水稻,倒是起到了這種推廣效果啊。”

李寬還是低估了這個年達的信息傳播速度。

總以爲沒有高鐵,沒有飛機,沒有手機,沒有電話,蘇州百姓對南洋水稻的瞭解應該很匱乏。

實際上,江南的揚州、蘇州、杭州、明州幾個地方,都是有水路相通,都是屬於大運河上的城市,信息流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

特別是江南的一些豪族,不僅僅有大量的土地,是個大地主。

同時,他們也是江南最大的商人,在主要的州縣都有自己的產業。

就像是顧家,別看大本營在揚州,在蘇州、杭州、明州的產業也一點都不少。

一旦一個地方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很快就得到消息了。

而這些地方豪族之間,往往通過各種聯姻,織成了一張密集的人際關係網,信息的傳播就更加快速了。

當初那個虞鹿能夠在張帆和蕭哲面前裝一把十三,還不就是因爲有顧盼盼這個表姐嗎?

武媚娘:“是的,所以江王既然想要更多的南洋水稻稻種,我覺得王爺可以幫他一把。先讓蘇州成爲南洋水稻最大的種植區域,立馬就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單單蘇州一地增加的水稻產量,就夠養活整個長安城的人。”

蘇州是個大州,基本上後世長三角最精華的一個區域,都在蘇州的治下。

別看如今的蘇州的戶數僅兩萬餘戶,但是按照正常的發展,到開元時期就可以達到近七萬戶,天寶年間到達近八萬戶,而在安史之亂以後,更是人口猛增,突破十萬戶,最終在唐末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有十四萬戶人家。

十四萬,在現代人看來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隨便哪個地級市,都有這個人口。

但是,放在大唐,十四萬戶可就至少相當於七八十萬人,甚至超過一百萬人,妥妥的國際化大都市了。

難怪蘇州在唐末的時候會成爲江南地區唯一的雄州。

“行,那就讓我這王叔得逞一把吧。”

李寬沒指望所有的王爺、官員都廉潔奉公,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只要這些人能夠爲老百姓幹一些實事,自己這個黜陟使,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

蘇州刺史府。

“怎麼樣,我那個侄子同意了嗎?”

李元詳如今才十二歲,不過他的體重卻是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一般的成年人。

妥妥的一個大胖子。

皇家的孩子都比較早熟,李元詳如今已經在蘇州開始搞事了。

“江王殿下英明,楚王殿下同意幫戶部給蘇州再要一百萬斤的稻種,開春之前就能送到。”

王志明對這個情況也很滿意,雖然這些稻種過了江王殿下的手之後,會漲幾成的價格,一百萬斤也掙不了多少錢,但是,這個兆頭卻是極好的。

這說明江王的能量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啊。

不管是什麼年代,跟着一個能量巨大的上司做事,出成績的可能性,肯定也要大的多。

當然,最關鍵的是,王志明能夠光明正大的給自己家族謀求一些福利。

作爲蘇州長史,他可是比很多人要知道更多南洋水稻的事情。

琅邪王氏南下江南之後,蘇州算是他們最主要的經營州府,王家是蘇州最大的地主了。

不客氣的說,南洋水稻在蘇州推廣的越成功,種植面積越大,王家得到的利益就越多。

“哼,我這侄子啊,別看在長安城裡比較橫,但是碰到本王,還不是一樣要服軟?”

李元詳不由得得意了幾分。

從小到大,他可是聽着李寬的典故長大的,在他心裡,一直想要找個機會壓李寬一頭。

沒想到,這個機會這麼簡單地就來臨了。

“我大唐以孝治天下,江王殿下是楚王殿下的長輩,這蘇州城裡的事情,總歸還是要江王殿下您做主呢。”

只要把李元詳哄好了,王志明就是蘇州最有實權的官。

什麼剛正不阿之類的,跟王志明自然就搭不上邊了。

事實上,大部分覺得自己會剛正不阿的人,碰到真正的利害關頭,十個有九個都會變軟。

李寬自己就對此有着很深的體會。

……

蘇州府崑山縣。

李寬站在吳淞江口,望着一片灘塗,荒無人煙的入海口,久久無語。

“王爺,這吳淞江,除了鱸魚很有名,沒有什麼特別的呀。”

武媚娘不是很清楚李寬在離開蘇州之前,爲何要來到這吳淞江的入海口看一看。

“這吳淞江浩浩蕩蕩向東奔流,甚爲壯觀,我就是來看看。”

李寬言不由衷的應答了一句,不過迎來的卻是武媚孃的一個白眼。

跟在李寬身邊這麼久,武媚娘對李寬的瞭解,有的時候比他自己瞭解的還要多。

就像是現在,這話明顯充滿了敷衍之意,沒有說出真實原因。

當然,李寬肯定不會說出真實原因的。

這吳淞江,其實就是後世的蘇州河。

不過,波瀾壯闊的情況,卻絕非後世的蘇州河可比的。

作爲多次去過大上海出差、旅遊的李寬,來到了蘇州府之後,自然要看看古時候的上海是什麼模樣了。

不過,眼前的情況很讓人失望啊。

原本李寬還想着要不要跟登州一樣,在這個長三角最東端的地面上,建設一座新的港口城市,讓它成爲大唐的海貿中心。

不過,現在一看,完全不具備條件啊。

不管是揚州還是杭州,此時的地理條件都要比它好很多。

到處是灘塗溼地的吳淞江口岸,幾百年內都不具備超越揚州的條件啊。

看來,自己還是有點想當然了。

“走吧,我們也別會蘇州城了,直接走海路去杭州。”

南洋水稻種植的推廣,比李寬想象的要順利。

至少在江南一帶,是非常順利的。

按照這個節奏,指不定明年上半年,自己就可以趕回長安城了。

這出來了一個多月,還真是有點想小玉米了。

大冬天的,沒有小棉襖在身邊,缺少了很多樂趣呀。

第138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9章 特別的任務第718章 這就交易完了?第1049章 一步領先第1145章 揭開畝產神秘的面紗第1444章 佈局第992章 有人跳樓了第1547章 爲科學獻身?(繼續萬字大章求月票)第624章 人多了,麻煩也多第171章 程處默有請第1106章 蝗蟲很美味?第1258章 看不見的手第1469章 影響深遠的洛陽夜談第1453章 奇效第1210章 熱鬧的南洋第338章 發了,我們要發了啊第893章 我還欠錢莊好幾萬貫錢呢第1029章 米塔爾的野望第868章 顧盼盼:這幫男人是不是故意欺負我?第87章 羊毛線的推廣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452章 高陽公主出事了第1554章 大格局(萬字求月票)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1174章 利潤表第295章 聰明人哪都有第671章 許敬宗的動作很快第924章 李寬最牽掛的東西第731章 臨別第264章 元宵燈會第1223章 重騎兵的威力第245章 薛仁貴三箭定勝局第138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11章 有多少要多少?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1335章 過熱的資本第1413章 寡人第943章 商機第1382章 江山就是百姓第1139章 愈演愈烈第13章 王玄策第64章 高處不勝寒第245章 薛仁貴三箭定勝局第1599章 西域風雲(當萬字成爲常態,訂閱是否也成爲常態了呀?)第53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1028章 動亂第1338章 政策變動風險第1516章 火柴第381章 振聾發聵第907章 有人來自首?第506章 大唐皇家專利局第272章 出一道題就夠了第276章 炒茶第847章 李泰:稚奴,你來湊什麼熱鬧?第987章 掃地大媽都來炒股(繼續求月票)第1192章 奇怪的疾病第1376章 發難第625章 不良人的改革第932章 必須承認,天才是存在的第425章 先救誰呢?第61章 特殊準備第732章 帶你們去發財第677章 增產,繼續增產第816章 探索新大陸第227章 李淵大壽第623章 彈劾永不停第673章 春闈第1428章 把目光對準了小玉米第1365章 訓練有素的海員第363章 舔狗和渣女,該幫誰?第286章 紙裡包不住火(訂閱加更,七更)第880章 西明寺第753章 高句麗的未來第1419章 楚王府的人也沒閒着第824章 船隊出發第903章 君要你死,你不得不死第704章 沒有人看好第1053章 捕奴船第202章 怎麼還沒人來買第67章 首次交鋒第1361章 不一樣的攻城略地第1617章 養殖業的發展第1172章 正式運營第158章 一戰定十年第1350下章 新發現總是出於意外第1351章 最耀眼的新星?第985章 瘋狂的股票第1152章 愚蠢的唐人第890章 商人多水手多女人少第271章 不服來幹第205章 小正太是算學天才第887章 玄奘的選擇第464章 長安城百姓的新去處第37章 珍寶閣第1174章 利潤表第1606章 西域省第1067章 誰纔是兇手?第1563章 狄仁傑發現的問題第1190章 李耿講故事第1314章 橡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