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利在當下,功在千秋(八更,繼續求月票)

御書房中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李寬快速的理了一下思路,“陛下,新宮修建,有三個巨大的好處。第一,體現陛下的孝心,爲太上皇提供一個安享晚年的樂土;第二,促進大唐新的建築技術的發展;第三,爲施工的百姓提供一個改變生活的機會;第四,有力促進長安城商業的發展,促進商品的流通。”

李忠在一旁聽着李寬說話,頭低的越來越低,越來越低,恨不得鑽到地洞裡。

楚王殿下就這水平?

這說的都是什麼呀?

“這就是你說的利在當下,功在千秋?”李世民的臉色並沒有任何好轉。

“陛下,太極殿始建於大業二年,當時修建的比較匆忙,事到如今,已經破壞不堪,勉強繼續使用,不利於陛下身體健康,不利於展示大唐朝廷的威嚴,不利於李唐王朝的基業長青。就是今天陛下不修建新宮,那麼十年後,三十年後,五十年後呢?

太極宮遲早是不堪使用,修建新宮是必然的,今天陛下不建,那等到太子殿下即位或者再下一任帝王即位,修建新宮的難度就更大了。陛下何必把這個難題留給後世子孫呢?”

見李寬總算是說了點稍微靠譜的東西,李世民臉色稍緩,“哼,你說的倒是輕巧。朝中那麼多大臣,你以爲他們沒有想到這一點嗎?”

“肯定想到啦!”

李世民:……

“但是,他們雖然想到了新宮修建的好處,卻是誇大了修建帶來的困難。”

“戶部專門測算了,修建新宮,耗費巨大,怎麼在你口中就成爲誇大了困難呢?”

“陛下,其實朝中大臣反對,說來說去,無非就是一個問題吧?”

“什麼問題?”

“錢唄!”

李世民聽了無言以對,這個回答雖然十分簡單,卻是讓人沒有辦法反駁。

“大唐年年征戰四方,好不容易緩了幾年,老百姓的日子剛剛變好,錢確實是一個問題,要不然朕早就直接下旨了。”

“陛下,錢不是問題!”

“問題是沒有錢啊!”李世民看着李寬,“莫非你願意慷慨解囊?朕可是聽說楚王府富可敵國,長安城沒有哪家勳貴比得上呢。”

李世民半真半假的說了一句話。

講真,李忠提議問問楚王的時候,李世民突然就想到了這一點,並且覺得似乎還挺有可行性的。

就是,似乎有點……

“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臣。微臣府中的錢財,隨時可以奉獻給陛下,莫說是用來修建一座新宮,哪怕就是……”

“行了,朕跟你開個玩笑!”

李世民終究是千古留名的帝王,雖然剛剛小小的心動了一把,但是還是分得清是非。

“不,陛下,微臣確實覺得錢不是問題。”

李寬臉色露出微笑,眼神堅定的看着李世民。

“只要陛下答應微臣一個條件,修建新宮的錢,不需要戶部出一文錢,微臣全包了?”

聽到李寬這麼說,李世民反而皺起了眉頭,“朕剛纔乃是玩笑之語。修建新宮,耗費千萬貫以上,你真以爲自己富可敵國啊?”

“不,陛下,這修建新宮的錢,微臣不打算從府上出一文錢!”

“那錢從哪裡來?”

李世民被李寬的話搞糊塗了。

不用戶部出錢,楚王府也不出錢,錢從天上掉下來嗎?

莫不成這他還想要盤剝百姓不成?

不行,絕對不行!

李世民的臉色不斷的變幻。

“只要陛下微臣答應,將市舶司交由微臣負責十年,所有州縣出海的船隻,都歸市舶司管轄,那麼這修建新宮的錢,微臣便有辦法解決。”

李寬最終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單單東海漁業在登州一地,出海兩次就帶回來兩百多萬兩白銀,一年下來至少可以有五六百萬兩白銀。

大唐東南的廣州、泉州、明州、杭州,雖然遠離長安城,但是海貿卻是已經發展多年,當地的豪商絕對不少。

只要掌握了大唐海貿的管轄權,李寬根本就不擔心區區一千萬貫的新宮修建費用。

再說了,是不是真的要一千萬貫,也是個問號。

“你怎麼解決?”

李世民沒有直接答應李寬,而是想具體聽一聽他的想法,畢竟這個事情太大了。

“有三個辦法,第一就是繼續擴大海貿,這一點,東海漁業的情況想必陛下是知道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示意李寬繼續說下去。

“第二,就是對所有的出海船隻進行管理,徵收市舶稅。不管是海外來船,還是我大唐出海的船隻,但凡是有貨物流動,就按照十稅一進行徵收。”

李寬的這一點,主要是針對東南那些州府的,從東海漁業的情況來推測,這部分的稅收不會少。

“最後,就是出售海貿令旗,所有出海貿易的船隻,均需要懸掛大唐令旗,否則水師就可以對它進行攔截,各個碼頭不允許其靠岸。”

李寬提出這個方案,其實是爲了避免大家看到海貿利潤巨大,一窩蜂的擠上去,生生讓那些番邦商人佔了便宜。

通過出售令旗,可以有效的控制海貿船隻的數量和貨物的價格,避免出現賣的越多,掙的越少的情況。

當然,這也是和市舶稅相聯動的一個措施。

“按照你這樣的說法,真的可以解決新宮修建的錢財嗎?”

李世民將信將疑的問道。

“陛下,如果不夠,微臣願意墊付;當然,如果有剩餘,那也是微臣的了。”

看到李寬自信滿滿的樣子,李世民心裡稍微安定了幾分。

“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要求,一併說出來,一旦聖旨下來了,可就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了。”

李世民心裡已經同意了。

“要說要求,那還是在市舶司上面,微臣希望市舶司能夠有自己獨立的水師和緝捕人手,否則對那些大海商沒有任何威懾力;再者,這市舶司,朝廷有監督之權,一切事宜,卻是要按照微臣說的去辦。”

“好,就如你所說。在尚書省新設市舶總督,全權負責大唐各地市舶司的事宜,而新宮建設,也要立馬行動起來。”

李世民覺得最壞的情況也壞不到哪裡去,思考了片刻之後便同意了李寬的提案。

第671章 許敬宗的動作很快第1548章 科研熱點(有點習慣萬字大章了)第1373章 忌憚第1343章 文學家變化學家第302章 投名狀第357章 爲衝突和內亂埋下了伏筆第977章 沒人看好第1113章 富可敵國(求月票)第57章 你們一起上吧第1565章 送上門的一箭雙鵰?第853章 大唐版的醫患糾紛(上)第1057章 一個任務第154章 蘇我蝦夷第877章 抽絲剝繭第473章 再一次被擼羊毛的天竺商家第678章 產業鏈的帶動作用第619章 不一樣的體驗第915章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58章 一戰定十年第1271章 功德圓滿第486章 威力如斯,出乎大家的意料第1522章 人口調查第1488章 大難當頭各自飛第1315章 跟錢沒有矛盾第1343章 文學家變化學家第289章 二十貫就想要一成份子?第1554章 大格局(萬字求月票)第1060章 大唐最大的奴隸主第371章 給大唐增加點娛樂第662章 阿斯卡十三香第1483章 好好看熱鬧就行了第695章 爽快的有點意外第302章 投名狀第1428章 把目光對準了小玉米第1499章 李治在登州第1173章 態度的轉變第162章 望眼欲穿第1161章 後知後覺第217章 居然真的完工了第117章 意外的請帖第612章 就這樣拿走了八成的利潤第154章 蘇我蝦夷第788章 不能任由新羅人坐大第1445章 都沒閒着第738章 起事第312章 上火怎麼辦第1114章 新的商機第173章 冬天裡的火鍋第877章 抽絲剝繭第340章 這個水平,李寬不大滿意第1147章 何去何從第71章 人間修羅場第855章 又見證一個歷史第1414章 朝會第497章 寒冬臘月裡的訓練第503章 一代女神醫的冉冉崛起第1550章 阿牛特殊鋼作坊技術展覽會(繼續大章)第680章 林狗蛋的意外收穫第1303章 哪種禮物好?第1191章 新資金入場第766章 忐忑的程處亮第225章 送佛送到西第1317章 快速的市場化第1377章 不同人的看法第1174章 利潤表第1454章 蕭瑀的選擇第927章 金山銀山不是夢第756章 遼東城的動靜第776章 想不通的局面第238章 牛心堆三將顯英姿第933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爲盟主 書尋書樂 加更!)第1110章 貪心不足第912章 最正確的支持方法第1393章 詭異的氣氛第1522章 人口調查第364章 神仙打架第272章 出一道題就夠了第334章 眼看他樓塌了(6000字大章)第1583章 這是蹭熱點嗎?第944章 連鎖反應第791章 房遺愛的幸福和煩惱第916章 還能繼續淡定下去?第1170章 對吐蕃國動手的契機第339章 陛下,不如再問問楚王殿下吧第1508章 林邑書屋第1286章 精明的倭國人第804章 免費修建衙門第1192章 奇怪的疾病第1483章 好好看熱鬧就行了第1345章 非同尋常的鋼管第400章 這傢伙……送的是什麼衣服?第1468章 朕也有點失望啊第85章 因爲熱啊第17章 居然好了第1594章 我真沒想掙錢啊第336章 船隊遇險第541章 通兌天下的願景第973章 匪夷所思的設想第941章 女兒奴第724章 巨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