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立規矩

王爺回來了!

這個消息像是一陣風一樣的從文登碼頭散開。

“隊正,楚王殿下回來了,是否現在立馬回京報告?”

“等一下,再等一下,穩住。看到楚王殿下親自下船之後再報告”

“快去告訴東家,楚王的船隊回來了。”

“那艘飛剪船回來了,快去通知使君大人來碼頭。”

“姑娘,姑娘,王爺他回來啦!”

……

各種各樣的聲音充斥着碼頭,有些滿懷期望,有些充滿失意。

喧囂的碼頭很快就被褚遂良帶着一百楚王府的護衛接管了。

這個時候,甭管你是在幹什麼,都給我停下來,等王爺上岸了再說。

做法雖然有點野蠻,但是卻是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彈。

望山走斷腿,海上也差不多,看着船隻已經出現在海平面了,但是真正等到靠岸,卻是半個時辰以後的事情了。

程處默幾個激動的站在甲板上面,看着越來越近的碼頭。

“王爺,以前聽那些讀書人說什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去了一趟倭國,我算是深有體會了。”

“程大哥,你少來了,什麼時候變得文縐縐的,害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尉遲環在一旁一點都不給程處默面子。

“嘿嘿,我估計他是在暗暗體會奈良城裡的那些倭女呢。”

房遺愛在一旁壞壞的笑着。

“我呸!房遺愛你這小子,出海一趟就學壞了,小心我去房夫人那裡告狀。”

“王爺,這商稅一事,大唐開國至今都沒有收過,登州府最大的商家現在就是我們楚王府,我們是不是慎重考慮一下?”

王玄策沒有管程處默幾個的聊天,而是和李寬單獨站在一邊商討事情。

“大唐現行的稅法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爲基礎的,戶部每年都把眼光緊緊的盯着那些老百姓,可是隨着人口的增加,均田制是很難一直維持下去的。相反的,近年來,商業在不斷的繁華,商人的富裕程度遠遠超過老百姓,戶部卻是不徵商稅,實在是一幫鼠目寸光之輩。”

這次出海,帶回來差不多價值百萬兩白銀的錢財,而這些錢財卻是一文錢稅都不用交,李寬覺得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狀。

所以就和王玄策商討在登州府徵收商稅之事。

“王爺,商人背後,普遍都是有勳貴的身影,徵收商稅,就是從他們口袋裡掏錢。如今之計,王爺實在是不該和天下勳貴硬碰硬啊。”

李寬說的道理,王玄策自然是懂的,正因爲懂,才更要反對了。

朝堂上那麼多大佬,真的沒有一個人看出問題了嗎?

當然不是啊。

只是大家基本都是制度的受益人,都不敢和全天下勳貴對着幹。

哪怕是李世民,也都是承襲隋制,不提商稅的事情。

歷史上,一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也就是公元780年,均田制破壞殆盡,朝政難以爲繼的情況下,商稅才得以推行。

“本王沒那麼傻,正因爲不想和勳貴硬碰硬,所以才只在登州實施。”

李寬沒想到自己提出的商稅想法,居然會遭到王玄策這麼強烈的反對。

一路以來,都在不斷的勸說自己,連馬上就要下船了,都不死心。

“王爺,這種事情,只要登州開了頭,大家就會擔心其他州縣也跟着推廣,反彈並不會比全國一起推廣小到哪裡去。如今王爺的根基還不算特別穩固,實在不宜做出太大的動作。”

“那怎麼辦,海貿利益這麼大,一文錢稅都不收,本王實在很難接受。”

雖然現在登州做海貿的只有李寬自己,但是用腳趾頭都能想到,這種局面一定會很快的被打破。

李寬在倭國的那些佈局,只能確保倭國人沒法從事海貿,但是想要完全阻止大唐勳貴出海,那是不可能的。

並且,阻止他們出海,和李寬的初衷並不一致。

“可不可以這樣,我們單獨列一個名目,不叫商稅,只針對出海的貨物徵稅?”

王玄策看到李寬終於有迴旋的意思,鬆了一口氣。

“只針對出海的貨物徵稅?”李寬聽了心中考慮了一番,覺得那不就是類似於關稅嗎?

似乎經濟最發達的宋朝,就有市舶司,專門管理對外貿易,這個時期,雖然廣州等地也有人從事外貿,但是市舶司卻是還沒有成立。

王玄策這個提議不錯啊。

“好!那就如你所說,一旦下船,本王就在登州府成立市舶司,專門管出海的船隻、人員、貨物,所有出去和回來的貨物,全部徵收一成的市舶稅。”

“王爺英明。市舶稅目前在登州只涉及我們東海漁業,其他人絕對不會有什麼意見,甚至還可能笑我們傻呢。”

“本王不會一直在登州,並且大唐從事海貿的也不會只有登州。這市舶司,我準備跟陛下提議,暫時讓它隸屬於戶部,未來在尚書省設單獨的機構,不讓地方州縣插手。”

李寬比誰都知道海貿帶來的稅收會有多大,如果大唐不徵收商稅,那麼不用十年,市舶稅就有望成爲大唐最主要的稅收來源。

這麼一大筆錢財,如果掌控在地方州縣手中,那麼很容易出現一些尾大不掉的情況。

所以乾脆參考後世,把海關從地方上獨立出來。

“王爺英明!”

李寬想的比自己周全多了,王玄策自然不會再有任何異議。

而經過這一件事之後,王玄策對李寬的眼光和胸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爺,準備下船了!”

看着碼頭上那些熟悉的身影,李寬露出了一個會心的笑容。

“恭賀楚王殿下凱旋歸來!”

淳于難是碼頭上地位最高的,雖然李寬不是很待見他,不過下了船之後,還是隻能先跟他寒暄幾句。

不過,也就真的是幾句,然後就不理會他了。

“登善,你去互助小學,把東方平叫過來,然後讓他帶幾個精通算學的人過來,再從文登縣衙安排幾個胥吏一起過來。”

既然準備了設置市舶司,李寬準備把基礎打牢固,把第一筆市舶稅收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省的以後有人到處鑽空子。

第256章 負荊請罪第14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569章 延族的這個思路很好啊第931章 熱情的有點受不了第1419章 楚王府的人也沒閒着第765章 不可置信的結果第320章 頭鐵的楊本滿第1014章 簡單粗暴第1017章 女王的末路第776章 想不通的局面第577章 沒理,要撐!有理,那還用說?第1093章 到底是誰幹的?第1182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636章 不是一個境界第412章 帝王之家,哪有一個不心黑的?第1251章 又有大動作?第498章 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們第249章 東方平的憂慮第470章 澳洲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它?第1266章 專業的廣告策劃第697章 演講的套路第989章 內幕消息第1506章 新的治理體系第1404章 衝突源於利益第1153章 貨幣戰爭第8章 便宜又好用第367章 特殊的留客手段(加更送上)第579章 這個使者不一般第1589章 戴木樂的憂慮第335章 車禍引起的攻擊第775章 互相算計第274章 算出來了第775章 互相算計第668章 教育投入第1539章 放權第571章 一拍即合第134章 有點慘烈第1074章 這種事情,太讓人噁心了第1223章 重騎兵的威力第1445章 都沒閒着第842章 一併發配第276章 炒茶第141章 小日子第397章 總算不再坑人了啊第594章 意外的爆炸第939章 每次都要爲禮物而頭疼第1263章 重大利好第1194章 天花第42章 踢到了鐵板第1166章 怎麼噁心李寬一把?第154章 蘇我蝦夷第1438章 李治的煩惱第136章 鹽價動了第1186章 刷新李祐的認知第1443章 薛仁貴的新職位第99章 天方夜譚第1145章 揭開畝產神秘的面紗第76章 開府建牙第1381章 改革第476章 大唐日報的誕生第490章 羣魔亂舞第1194章 天花第280章 送什麼好呢(求月票,更新有驚喜)第710章 釋放利好第485章 新晉富翁金太的煩惱,有誰能懂?第307章 怎麼說話不算話呢(五更,求月票)第626章 表忠心是很重要的第1187章 德妃帶來的後續影響第706章 自己中籤了?第10章 誰是傻瓜第731章 臨別第361章 真乃仙藥啊(求全訂,衝一衝精品)第1177章 對付吐蕃國的方法第1009章 有人盯上了土豆第751章 見證歷史第704章 沒有人看好第57章 你們一起上吧第94章 父子對話第445章 開了外掛一樣的武媚娘第874章 孔子學院第187章 利在當下,功在千秋(八更,繼續求月票)第313章 匠人們的福利(繼續求票)第189章 對楚王有所誤會啊(十更,感謝盟主天海祥雲)第1575章 這玩意很有前途?(萬字大章回來了!)第1598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再大章,求訂閱)第1606章 西域省第421章 歌劇院的新作第392章 這個李寬,爲何每次都要搞點事情出來第631章 時尚潮流第410章 顧縣令,出大事了!第1094章 報復的最好時機?第73章 八百里加急第298章 敵襲,有倭國人來襲第732章 帶你們去發財第296章 這個地方,怎麼看都不像是銀山啊?第981章 青雀葡萄酒的另類價值第1120章 日不落帝國(大章,求月票)第1226章 不怕死的第80章 變廢爲寶第66章 意外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