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2章 豐收的金山港(再來個大章,求訂閱)

伴隨着北太平洋航線的開拓,北美洲對於大唐來說,已經不再是那麼遙遠的存在。

從登州到難波津,然後再從難波津出發去函館港,之後橫穿整個北太平洋就到達了北美洲的地界。

只有順着洋流南下就可以到達金山港。

由於金礦的出現,金山港這一塊的發展還是非常迅速的。

雖然沒有辦法跟蒲羅中和永平港這些港口相比較。

但是在整個北美洲,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池。

大唐已經在那裡修建了水泥作坊、磚瓦作坊、牛肉加工作坊等各種各樣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坊。

當然了,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衣食住行。

除了來淘金的人之外,還有不少人是圍繞着衣食住行在這裡發展。

李治帶着幾千人馬來到金山港之後,首先就是安排人開墾土地,種植玉米,獵殺野牛。

先解決了吃飯問題,其他的事情纔好商量。

“九皇子,今年的玉米是一個豐收之年啊。

我們種植了兩萬多畝玉米,完全夠我們吃一整年了。”

辛茂將是李治的管家,金山港雖然不是李治的封地,但是作爲金山港地位最特殊的人物,李治相當於就是這座新城的城主。

這麼一來,作爲李治的管家,辛茂將在金山港的地位自然也是不低的。

甚至可以說,在很多領域,辛茂將才是金山港的實際管理者。

一座新興的城池,肯定需要有人去管理起來。

要不然各種案件能夠嚇走一大批人。

畢竟敢冒着風險主動的來到這裡的人,就沒有幾個是省油的燈。

“難怪二哥當年要安排人去美洲尋找玉米、土豆和地瓜,甚至還把自己的女兒的小名都直接叫做小玉米。

這個產物,還真是大唐的福音啊。

有了玉米,有了野牛,我們在北美洲就不用擔心無法立足了。”

李治現在已經度過了最初的彷徨時期。

如今的他,希望把金山港修建成一座跟蒲羅中一樣的海外大城。

當然了,這個過程肯定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畢竟蒲羅中的地理位置優勢,不是金山港可以比得上的。

當然了,金山港也有自己的優勢。

背靠整個北美洲,只要有大唐百姓願意來到金山港,李治可以直接做主給這人一千畝土地。

甚至更多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這些土地都是沒有任何成本的,來再多的人也夠分。

大不了就把你的土地分配的遠離金山港,正好吸引更多的人去到附近的區域去開拓進取呢。

“確實如此,這個玉米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雖然大唐本土現在已經不缺糧食了,但是我們不可能從那運輸糧食過來,成本太高了。

現在可以就地解決的話,今後我們就可以把發展的重點放在各種各樣的作坊上面了。

太子殿下在長安城外修建了一座作坊城,給大唐帶來了無窮的好處。

其實我們也可以在金山港外修建一座規模小一點的作坊城,吸引更多的商家在這裡投資。

北美洲地大物博,很多東西的獲取成本都要比大唐低很多。

其他的先不說,單單是那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那些動不動就是幾人合抱粗的巨木,這就不是哪裡都能找到的。

在機上金山港附近的金礦產量還不錯,只要好好的發展,我們很快就可以追上大唐許多城池的生活水平的。

到時候伴隨着造船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從金山港回登州的時間肯定會越來的越短,大家的溝通交流會變得越來越方便。”

辛茂將顯然還是非常看好金山港的前途的。

這個時候,他也必須給大家繪製一個美好的藍圖。

要不然人心沒有了,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這個作坊城的修建,就交給你具體來負責了。

我們的選定對象不要設的標準太高,要不然到時候估計篩選不到多少合作伙伴。

現在百業待興,只要願意來這裡投資的,我們都歡迎。

除此之外,蒙學和小學的設立,這個不能拖拉,要儘快的全面鋪開。

我們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單純的依靠從大唐本土吸引人才過來,顯然是不夠的。

金山港這裡必須要具備自己的培養人才的能力。

與此同時,警察署也要儘快的設立起來,要讓金山港的治安進一步的好轉。

讓大家生活在金山港,有安全感,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過來。”

李治好歹也是跟在李寬身後學習了那麼多年的人。

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其實也算是挺聰明的,所以對於如何治理金山港,他其實並不是手足無措的。

“這個沒問題,警察署的話,我已經考慮了,可以讓王大牛兼任警察署的署長,然後從我們的護衛隊伍之中抽調一些人員作爲警察署的各級官員。

之後再在金山港招募一些沒有案底的人員充當警員。

這一塊的業務,很快就可以運轉起來的。”

辛茂將顯然是已經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了。

шшш .TTkan .℃o

這讓李治癒發的感到滿意。

……

李義協最近一年一直都在北美洲。

原本他也是在金山港附近發展的,但是李治來了之後,他明智的選擇了將發展的中心進行了變化。

北美洲那麼大,沒有必要讓兩個勢力都在同一個地方去發展。

現在還沒有到讓大家去競爭的時候。

“郎君,九皇子那邊如今人口數量據說已經突破五萬人了。

不少倭國人都跟着海船來到了那裡,他們也吸收了一批當地的土人。

估計按照這個發展勢頭,明年他們的人口就能突破八萬人呢。”

在金山港繼續往東南方向而去幾百裡的地方,是李義協現在的落腳點。

這裡雖然去大唐花費的時間更多一些,但是氣候卻是更加溫暖,其實更加適合人類的居住。

這裡也算是東海漁業在北美洲的一個據點了。

“九皇子雖然被貶爲庶人了,但是畢竟是陛下的兒子,曾經的太子殿下。

他在北美洲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特別是在倭國和美洲當地土人眼中,他們根本就沒有貶爲庶人這個概念。

在他們看來,跟着九皇子做事,就是跟着大唐做事。

這方面,他們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

好在我們的發展也不差,大部分的商家還是希望跟我們合作的。

畢竟我們東海漁業在海外的影響力,不僅僅侷限於北美洲。

但凡是有我唐人的地方,就有我們東海漁業的商隊在活動。

將來金山港哪怕是進一步的發展壯大,我們也不需要很擔心。

太子殿下讓我們在這裡修建城池,其實就是讓我們在這裡牽制九皇子的。

任何人在海外發展都是受到朝廷鼓勵的,但是如果誰想把這一塊土地變爲自己的私人王國,那麼就超出朝廷的容納侷限了。”

李義協作爲勳貴子弟,政治覺悟還是比較高的。

不管是李治還是李承乾,亦或是李祐,他們在海外發展,雖然都有了屬於自己的領土。

但是這些領土的四周,肯定是有大唐其他的勢力在牽制的。

李寬可不希望到時候大唐那麼快就四分五裂,搞的天下大亂。

哪怕是將來這些地方要成爲獨立的王國,那至少也是一兩百年之後的事情。

“這個道理我們自然是知道的,想來九皇子應該也知道這個意思。

現在金山港也還處於發展之中,我們現在不需要考慮太多這方面的內容。

相反的,我們這座新城池的修建和發展速度,不要被金山港落下太多了。

這個反倒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陳四兒也是跟了李義協好多年的老人了。

彼此之間的關係早已經不是那種普通的上下級了。

基本上大家想到什麼,就直接說什麼。

“太子殿下給這座港口起名叫做楚王港,可見對它的發展是充滿了期待的。

整個北美洲除了有非常廣闊的土地等待我們開發之外,其實海洋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

按照我們這段時間的瞭解,這裡的漁業資源非常的豐富,可以支撐長久的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在楚王港附近發現了一個火油礦區,這應該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優勢。

雖然我們收到的《大唐日報》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東西,但是煤油燈在大唐的普及非常的快。

對於煤油的需求肯定是會越來越多的。

並且我們也看到了,觀獅山書院也好,其他的一些作坊也好。

如今都在研究基於煤油或者是其他火油冶煉產品爲材料的發動機。

一旦這個發動機成功研發出來,那麼對於火油的需求肯定會非常旺盛的。

但是大唐到現在爲止,除了在關內道發現了零星的火油礦藏,其他地方都還沒有動靜。

這種情況下,我們楚王港附近的火油礦,有機會成爲已經發現的礦藏之中最大的火油礦。

如果經營的好,這將會是楚王港發展的一大動力。”

李義協顯然也是深入的思考過楚王港的發展戰略的。

作爲一個遠離大唐的港口城市,要想發展起來,一定要有其他地方說不具備的優勢。

金礦這個東西,當然是最好的。

畢竟它的附加值最高。

遺憾的是楚王港附近沒有發現金礦,反倒是靠近內陸的地方發現了火油。

火油這個東西,雖然很早就開始有人在開發利用,但是都是處於非常原始的開發狀態。

只有煤油燈出現之後,這個局面纔有了本質上的變化。

李義協覺得這完全可以作爲楚王港的開發重點。

“那個火油礦藏我也初步的去確認了一下,確實儲量非常豐富的樣子。

並且看起來這個火油礦藏的開採很是容易,只要在港口附近修建一個火油冶煉作坊,到時候就可以產出源源不斷的火油。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楚王港距離大唐太遠了。

這個運輸成本有點高。”

陳四兒這個擔憂,顯然也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關內道的火油可以滿足需求,那麼哪怕是楚王港這邊的火油開採成本更低。

但是運輸回到大唐之後,成本也很難有優勢的。

除非關內道的火油不能滿足需求,那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我們前期可以把眼光看向海外市場。

火油加工成煤油之後,如果從長安城運輸到倭國等地,運輸成本也是很高的。

我們從楚王港運輸過去,指不定還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最關鍵的是現在的火油還不能充分的滿足大唐自己的需求。

這個時候,我們先把倭國、新羅、百濟等地的市場先佔據了。

這就夠我們楚王港前期的發展了。

後面的話,我們可以進一步的開發火油的用途,看看能不能不斷擴展市場。”

李義協自然也知道楚王港這邊開採火油的優劣勢是什麼。

不過他並不是很擔心。

因爲火油這個東西,各地已經發現的礦藏是非常少的。

物以稀爲貴,哪怕是運輸費貴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嗯,下一次船隻回長安城,我們專門請人去跟太子殿下彙報一下,看看觀獅山書院火油研究所可以不可以支援一批人員給我們。

這裡的火油開採規模要儘快的搞起來。”

從一開始,李義協就希望楚王港成爲一座工業化的城市。

雖然也需要有人去種植糧食,但是更多的人卻是可以去從事其他附加值更高的行業。

這樣的楚王港,發展潛力顯然是更大的。

……

希望港中,看着一筐一筐的橡膠被擡上了海船,阿帕奇滿臉都是笑容。

“卡巴,大唐現在對於橡膠的需求是一年比一年多了。

以前完全沒有用處的橡膠樹,現在已經成爲我們部落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了。”

作爲最早跟大唐的探險隊合作的南美洲部落首領,阿帕奇現在的日子過的非常不錯。

只見他帶着墨鏡,脖子上掛着一塊黃金製作的哈梅迪懷錶,身上穿的是大唐出產的絲綢衫。

手指上還帶着一顆閃閃發亮,顯然由玻璃製作而成的大戒指。

就連腳上穿的皮鞋,都是從大唐運輸而來。

要是最裡面再叼一支菸,那個氣勢就更加不一樣了。

以前吃飽飯都有問題的部落,現在雖然不能說是人人都奔小康了,但是大部分人都已經衣食無憂。

他們甚至開始招募更加遙遠的一些部落的人員來作爲僕人,或者是幫大唐招募奴僕,他們從中掙錢。

整個南美洲,他們對大唐的忠誠度應該是最高的。

就連附近的金礦,他們都沒有任何插手的意思,任由大唐開採。

因爲橡膠的利潤已經足夠豐厚,豐厚到超出他們的想象了。

“確實如此,原本我們部落今年新招募了上千的奴僕去負責收割、種植橡膠,我還擔心今年的橡膠變多了,價格會受到影響。

沒想到那些唐人那麼友好,居然還是按照去年的價格來進行收購,一點也沒有要壓價的意思。

按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我們也可以考慮在部落附近參照希望港的格局修建一座城池了。

以後大家居住的房屋裡頭,也能像《大唐日報》上面介紹的那樣,有專門的淋浴房可以使用。

冬天也有暖氣可以使用,甚至還安裝了自來水。”

卡巴作爲深受阿帕奇信任的族人,生活水平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雖然不能跟大唐的勳貴相比,但是比一般的大唐百姓,他們肯定是更加富裕的。

所以這兩年,從蒲羅中前往希望港的海船比以前多了很多。

去的時候,把大唐出產的各種精美的服飾、瓷器、工業用品和奢侈品運輸過去。

以那些售賣橡膠的部落的消費能力,這些價格遠高於大唐本土的東西,銷量非常可觀。

然後回來的時候不管是裝上橡膠還是幫忙運輸礦藏等東西,也都還可以大掙一筆。

這麼一來一回,雖然海上的風險還是不小,但是收益絕對很可觀。

所以基本上每天都會有船隻出沒希望港。

甚至有一些商家來到希望港之後,乾脆就以希望港爲中心,做起了整個南美洲的生意。

一部分商人以蒲羅中和希望港爲交易航線,一部人人在大唐本土和蒲羅中來往。

剩下一部分人就在希望港和南美洲各地交易。

大家形成一條完整的貿易鏈條,各自獲得一定的利潤。

這導致希望港這邊越來越繁華了。

如果把南美洲的土人也計算在內的話,希望港城內和城外生活的人羣數量已經超過十萬人了。

雖然放在後世,十萬人的城池,只能算是一個小縣城。

甚至一些大城市的大小區,一個小區就住了十幾萬人。

但是放在大唐,十萬人的城池,還是不算小的。

特別是這座城池是在遠離大唐本土的地方,那就更加了不起了。

按照現在這個發展趨勢,過個三五年,希望港成爲一個人口超過二十萬的大城池,也不是多大的問題。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加大跟各個部落的合作。

如果誰不願意根我們合作的,就不要怪我們不客氣了。

正好唐人很需要更多的奴僕,那些不願意跟我們合作的部落,全部都抓起來賣給唐人當奴僕。”

阿帕奇能夠成爲部落首領,自然不是心慈手軟之輩。

要不然他這個位置早就被人搶走了。

“嗯,橡膠樹這個東西,在我們部落附近其實挺多的。

從希望港往南,很多樹林裡頭都有橡膠樹。

我們現在只是找到了一小部分進行了開採。

只要人手足夠,我們完全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橡膠的產量再翻一番,甚至是翻幾番。

那麼我們部落每個人的收入立馬就可以大幅度增加。

到時候,族長您說的每個人都有房子住,每個人都有衣服穿,每個人都有吃不完的食物,這個事情根本就不是夢想,而是現實了。”

卡巴能夠那麼忠心耿耿的爲阿帕奇做事,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對於這些部落的人員來說,誰能帶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就跟隨混。

對於他們,什麼國家、民族,這個概念是非常薄弱的。

這對於大唐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好事。

要不然你一幫外來者來到南美洲,還在這裡修建城池,開採礦藏,人家哪裡會那麼容易同意?

“希望港的城主李郎君已經同意售賣一批刀劍給我們,這些使用精鋼打造的刀劍,比我們之前使用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他們甚至還可以售賣一批鎧甲給我們。

到時候如果要對付那些部落,肯定會更加容易。

等這一次我們回到部落之後,就開始召集人馬,安排使者去勸說人家。

我們也跟唐人學習,來個先禮後兵。

等到今年年底之前,我們的橡膠產量一定要再上一個臺階才行。

要不然那些貴重的座鐘和自行車之類的產品,我們還是買不起。

那些葡萄酒和白酒,我們還是沒有辦法每天都享受。

希望港裡頭的高端餐廳,更是需要足夠的錢財才能經常享受。”

阿帕奇現在已經完全愛上了大唐的生活。

他準備等這一次的部落擴張完成之後,就親自去一趟蒲羅中,去一趟廣州、揚州,去一趟長安城。

他要見識一下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到底是如何繁華。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太好了。

不過這幾天我也聽說了一個不是很好的消息,不知道會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

卡巴現在早就已經識文斷字了。

他們的部落裡頭,識字率比大唐許多州縣都要高。

希望港這裡的孔子學院,專門安排人員在他們部落修建了一個分院,教導這些土人唐學。

所以《大唐日報》等報刊和書籍,卡巴也都是非常喜歡看的。

相應的,他們獲得消息的渠道,比之前肯定也是多了不少的。

“什麼消息?”

阿帕奇回過頭來看着卡巴。

“唐人在蒲羅中附近種植了不少的橡膠樹,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在南洋種植橡膠的方式,進一步的提高橡膠的產量。

降低獲得橡膠的難度。

從《南洋日報》上的情況來看,他們的橡膠種植園,今年的面積又增加了。

雖然整體來說,跟我們這裡出產的橡膠數量還不能相比,但是今後的趨勢肯定是他們會越來越多。”

橡膠是卡巴他們部落最重要的獲利來源。

他們自然是擔心這個錢途會受到影響。

不過阿帕奇顯然也是聽說了這個事情,並不是特別在意。

“卡巴,這個事情我是這麼看的。

唐人種植橡膠樹,那是需要成本的。

但是我們的橡膠是直接自己長出來的,只要安排人去收割就行了。

並且我們收割的人員基本上都是其他部落的奴僕,成本是非常低廉的。

除了從希望港到蒲羅中這一段的運輸費用,我們會比較高之外。

其他方面我們都是完全有成本優勢的。

只要我們的橡膠價格一直比南洋出產的低,我們的橡膠就不用擔心沒有人購買。”

阿帕奇的這個觀點,倒是不能說有錯。

至少短期內來看,確實是這樣的。

卡巴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就沒有再去糾結什麼了。

……

“白洋,第一爐銅錠已經順利的冶煉出來了,以後的產量可以一個月比一個月多。

不用兩年,姚家和白家也能成爲富甲一方的家族了。”

在希望港南邊上千裡處,姚成和白洋帶着一批冒險隊員,已經順利的冶煉出了第一批銅錠。

這些年,長安城有不少勳貴富商都在資助一些冒險隊去海外探礦。

對於這些願意冒險的人員來說,人家絕對不是因爲你開得那幾百貫俸祿而努力。

所以大多數的冒險隊,都是接受了勳貴富商資助的船隻、水手等人員和物資,一旦找到了有價值的礦藏之後,冒險隊的人員可以佔據三成的股份。

其他七成是出資人的。

這麼一來,冒險隊就不僅僅是爲了那點俸祿在冒險。

他們也是爲了自己的身家在努力。

像是白洋和姚成,他們接受的就是范陽盧氏的資助。

作爲大唐有數的銅錠商家,盧氏鍊銅作坊的規模是非常龐大的。

他們不僅需要大量的銅礦來冶煉銅錠,也希望能夠在海外找到新的一些礦藏,直接冶煉成銅錠來售賣。

雖然由於唐元的推出,鑄造銅錢的銅錠需求有所下降。

在某一段時間內,導致了大家出海冒險的熱情有所下降。

但是工業上使用的銅,很快就彌補了這方面的缺口。

感受到銅錠還是很有前途的范陽盧氏,立馬就加大了資助冒險隊的力度。

當然。他們也不是什麼冒險隊都是願意資助的。

像是姚成和白洋領頭的這個冒險隊,由於姚成是觀獅山書院探礦大師姚默三的孫子,而白洋更是姚默三的弟子,專業水平很高。

所以才能夠得到范陽盧氏的支持。

本來姚成他們是希望能夠跟東海漁業合作的,奈何人家東海漁業自己就有專門的探險隊員。

像是那種直接拿出三成的收益作爲探險隊股份的條件,東海漁業顯然是開不出的。

所以最終姚成和白洋選擇了范陽盧氏。

“這個銅礦的規模,確實太大了,我感覺比我們之前見到過的所有的銅礦加起來的規模都還要大。

要開發這麼一個銅礦,哪怕是花費一百年的時間也是不夠的。

現在我們已經把消息傳回了長安城,不知道範陽盧氏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會安排多少人手過來。

我擔心到時候周圍很快就會出現其他的鍊銅作坊,跟我們爭搶這個礦藏的所有權。

到時候情況就會變得複雜很多。”

白洋的年紀比姚成要大。

他考慮的東西顯然是要多很多。

這麼大的銅礦,價值比大唐一年,乃至是好幾年的賦稅收入的價值都要高。

絕對是足以刺激任何人做出一些瘋狂決定的。

雖然白洋和姚成在彙報銅礦規模的時候,已經儘可能的按照保守的態度去估算了。

但是這個銅礦仍然還是大唐迄今爲止發現的最大的銅礦。

哪怕是之前李耿他們在南美洲發現的銅礦和金礦的價值加起來,估計都沒有這個銅礦高。

“確實有這個危險,雖然朝廷頒佈了相關的規定,禁止這樣的情況出現。

但是山高皇帝遠的,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我們能夠做的事情也很少。

不顧一切的火併的話,很可能後果反倒是更加嚴重。

不過這個地方距離希望港還有一千多裡,平時很少有商家在這裡出沒。

我們這個礦藏要那麼快被其他人盯上,估計也沒有那麼容易。

至少我們目前還是有時間慢慢的把情況搞清楚,然後招募一批奴僕來幫我麼挖礦。”

姚成聽了白洋的話,雖然也有一點擔心。

但是他其實不是特別的在意。

雖然希望港的人口已經超過十萬了。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圍繞着希望港而生活的。

只有一部分人會不斷在以希望港爲中心,然後向四周拓展業務。

在姚成和白洋停船的附近,就有一個小部落生活在那裡。

時不時的會有一艘海船停靠在港口旁邊,售賣一些大唐的奢侈品。

你們不是通過收割橡膠掙了不少錢嗎?

那我就用貨物來把你們的這些錢財重新掙回來。

一瓶在長安城只面幾十唐元的酒水,到了南美洲這裡之後,至少需要一個銀幣才能買到,否者免談。

要是碰到一些比較黑心的商家,或者是不懂行情的買家,很可能直接出好幾個銀幣的價格呢。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主要是這個銅礦實在是太大了,並且大部分的礦石都是露天的,開採難度非常的低。

在這個銅礦附近又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可以煉出足夠多的焦炭出來冶煉銅礦。

如果人手足夠的話,單單這個銅礦一年的產量,就可以趕上整個大唐的銅錠產量呢。

這麼大的銅礦一旦傳開來了,大家的想法肯定是千奇百怪的。

現在有不少人是見不得別人的生活比自己好。”

白洋很是嚴肅的再次強調了一遍。

沒辦法,一旦真的爆發這樣的衝擊,肯定是要見血,會出人命的。

有準備總好過沒有準備?

他可不想成爲肥羊啊。

“雖然這裡距離希望港還有比較遠的距離,但是時不時的還是有商船在附近活動。

這個銅礦只是以前沒有人發現而已,但是要想一直隱瞞住這個消息,恐怕是非常困難的。”

姚成在腦中模仿了一下很多場景,覺得不讓別人知道銅礦的事情,還真是很有難度啊。

這個時候,他也開始發愁了。

找不到銅礦的時候,要發愁。

如今找到了這麼大一個銅礦,也一樣要發愁。

“算了,我們也不想那麼多了,范陽盧氏纔是真正的大股東。

他們應該會去考慮這個問題的。”

白洋覺得范陽盧氏能夠調動的資源肯定比自己要多很多。

這個時候只要做好臨時的安全準備就夠了。

長遠的考慮,就留給范陽盧氏了。

……

“大哥,聽說北美洲那邊金山港和楚王港的發展很是迅速,已經有了要超越我們希望港的勢頭了。

北美洲的發展原本是在我們希望港之後的,如果到時候我們希望港被他們超越了的話,在太子殿下面前可就不好看了。

我們得想想辦法,看看怎麼才能繼續高速發展才行。”

希望港的城主府邸,李凌有點發愁的坐在李耿對面。

作爲李耿的堂弟,李凌自從李耿負責希望港的事務開始,就被李忠安排過來協助。

雖然希望港還不是大唐正式的州縣,但是海外那些港口,對於大唐來說也是有非常不一樣的意義的。

特別是在太子黨的領域裡頭,海外的港口其實是佔據非常重要的一環的。

不管是蒲羅中還是永平港,亦或是函館港。

甚至是齊王港和太子港這些已經被用來李祐和李承乾流放之地的港口,都是有非常不一樣的意義的。

大家同爲城主,自然也會去比一比,看看誰比較厲害。

“金山港附近的金礦,據說儲量非常的豐富,並且很容易開採,吸引了許多人去淘金。

並且金山港附近的野牛羣,數量也非常的誇張,單單獵殺野牛就能獲得非常高的收益。

這個優勢,我們是比較難比的。

並且從倭國北邊的函館港出發前往金山港,需要的時間也跟蒲羅中去我們這裡差不多。

這麼一來,他們的條件就比我們要好了。

雖然南美洲這裡我們也發現了金礦,但是規模沒有人家那麼大,對大家的吸引力也沒有那麼強。

唯一比較不一樣的就是我們這裡的魚羣,豐富程度似乎超過了許多地方。

但是大唐魚羣比較豐富的地方還是挺多的,希望港遠離大唐,想要依靠魚羣吸引商家過來,暫時還是有點難度的。

除非以後魚獲加工的技術有大幅度的提高,或者是有一些其他的變化,這種格局纔有可能發生大的變化。”

李耿倒是看得很透徹。

雖然南美洲這裡是比北美洲更早的開發,但是有些條件是比不上北美洲的。

“大哥,你說的雖然沒有錯,但是我覺得這是因爲我們對南美洲的瞭解還不夠透徹。

按照一些冒險隊從南美洲另外一邊的探索過程中帶回來的消息,那裡有着一望無際的平原和非常豐富的野生動物。

對於我們來說,只要能夠充分的利用起南美洲的優勢,能做的事情其實也是非常多的。”

李凌可不是願意服輸的人。

從地圖上來看,雖然北美洲的面積要更大一些,但是南美洲也一點不小。

甚至有些地方有着自己的獨到優勢。

他是肯定不希望看到希望港被金山港給超越的。

“話是這麼說,但是真正的要落實到具體的措施上面,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就拿人手不足這個事情,我們依靠什麼來吸引大唐百姓來到希望港呢?

許多人連下南洋都覺得風險很大,去南美洲這裡,更是覺得想都沒有辦法想象。

在海上漂個幾個月,也是很多人心中發憷的事情。

雖然我們也可以跟金山港一樣,所有來到這裡的唐人,都可以直接分配一千畝土地。

但是這麼大的土地,一個人是種植不下來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手過來幫我們。”

李耿發現要治理一個城池,比之前自己探險要難多了。

自己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許多問題。

“那個阿帕奇不是很樂意跟我們合作嗎?

他們依靠收割橡膠掙了不少錢,我覺得有必要把他們手中的錢財給利用起來。

然後也讓他們去抓捕更多的土人來給我們幹活。

對於那些土人來說,原本他們的生活水平其實是非常差的。

做了我們的僕人之後,反倒是可以吃飽飯,穿好衣了。

所以這些土人一直都比較溫順,用起來比較順手。”

李凌現在就像是李耿的幕僚和助手,碰到問題之後立馬就要幫忙尋找解決的辦法。

“觀獅山書院在希望港有一個研究所,裡面有人專門研究南美洲的土人分佈情況。

據說這裡的土人數量全部加起來的話,應該是超過了一百萬,甚至是超過兩百萬人的。

只不過他們分佈在整個南美洲,很多都是生活在內陸,我們想要去讓他們成爲我們的僕人,有點麻煩。

如果阿帕奇他們願意接下這個活的話,我倒是覺得確實可行。”

李耿稍微思索了一下,就就覺得李凌的這個提議似乎還不錯。

“之前太子殿下安排人發展涼州的時候,就有專門的胡人幫忙捕捉奴僕。

捕奴隊在涼州的存在是非常公開的,他們雖然飽受爭議,但是對於涼州的發展是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的。

之後登州那邊的淳于家,也是在朝鮮半島和倭國等地有不少捕奴隊在活動。

甚至天竺那邊也有淳于家的捕奴隊在活動。

可以說這個事情,太子殿下是默認的。

我們在南美洲,完全可以找幾個本地的土人部落合作,讓他們去幫我麼捕奴。

之前他們不是一直想要向我們購買刀劍等兵器嗎?

我覺得只要是願意跟我們合作的土人部落,都可以售賣刀劍這些東西給他們。

對付這些土人,我們拉一批,打一批,壓一批,殺一批。

一定要把他們給臣服了,希望港的發展纔有保障。”

李凌說這話的時候,聲音都清冷了幾分。

大唐要發展,不可避免的就會有一些特殊的行爲。

不過客觀的說,這些土人能夠成爲大唐的僕人,其實生活水平是變好了的。

他們再也不用靠天吃飯,不用餓肚子了。

這也是很多土人奴僕比較乖巧的重要原因。

甚至有些土人心中還非常感激把自己抓到了希望港的人呢。

“有了土人,有了良田,要種植什麼東西,這要是一個需要斟酌的東西。

如果是土豆玉米這些高產農作物的話,雖然很有種植的必要。

但是隻要能滿足我們本地的需求就夠了,種植的太多,到時候價格下跌的很厲害,也是一個問題。

會嚴重打擊大家的積極性。

而這些糧食運輸回大唐的話,顯然是不划算的。

這個時候,最好是有一種合適的經濟作物來推廣種植。”

“這個我早就已經考慮好了。

大哥,我們就在希望港附近推廣種植花生吧。

這個花生很適合這裡的氣候,大規模種植之後,可以直接用來壓榨成油料。

如今炒菜這種方式在整個大唐都已經流傳開來,對於油料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到時候我們的花生油運輸回大唐各地售賣,絕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事情。

大唐的造船技術在不斷的進步,運輸專用商船的容量也是越來越大。

這也就意味着我們的運輸成本會不斷的下降。

像是花生油這種容易保存,不易變質,價值又還算不錯的商品,是很有商業化推廣的價值的。”

李凌這話讓李耿眼前一亮。

花生這個東西,好幾年前就已經被發現了。

在希望港附近也有人種植。

但是整體的規模還是比較有限。

如果真的大規模種植的話,似乎前途真的很不錯呢?

“好!我就按照你說的來搞,把花生種植和花生油這個產品作爲我們希望港將來的主打產品!”

李耿沒有太多猶豫就同意了李凌的建議。

南美洲這裡有花生油和橡膠這兩個拳頭產品,再加上豐厚的漁業資源。

未來幾年的發展速度是不會慢的。

第41章 蝴蝶效應第276章 炒茶第68章 鎖定敵蹤第1128章 大唐的高考第861章 我需要你第234章 戰爭的殘酷第470章 澳洲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它?第1556章 算不算拔苗助長?第969章 連楚王府都認輸了第134章 有點慘烈第118章 完全沒想到第1162章 離廢紙的距離不遠了第625章 不良人的改革第1575章 這玩意很有前途?(萬字大章回來了!)第37章 珍寶閣第1021章 掙錢使人瘋狂第1112章 佛道之爭第1598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再大章,求訂閱)第703章 楊本滿的困惑第707章 都在等着看笑話第605章 大明宮中的長明燈第762章 一分爲二第363章 舔狗和渣女,該幫誰?第763章 週二福的意外之喜第696章 讓人期待的演講第494章 永平港中的擔憂第740章 開局拿下一座城第357章 爲衝突和內亂埋下了伏筆第1570章 非同凡響的亮相第324章 站的越高,跌的越慘第1054章 鮑魚炒飯,鮑魚哪去了?第1175章 油料有着落了第380章 吐蕃國的使臣第1392章 生病第564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1275章 有點失控的局面第976章 觀獅山書院的怪物第539章 不一樣的一張紙第814章 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義第550章 夷男先出手了第643章 牙好,胃口就好第728章 李寬的提議第462章 真的被嚇死了嗎?第776章 想不通的局面第421章 歌劇院的新作第312章 上火怎麼辦第605章 大明宮中的長明燈第1003章 李世民親自迎接第784章 得天獨厚的寶藏第837章 狄仁傑的手段第1024章 騎虎難下第1049章 一步領先第410章 顧縣令,出大事了!第279章 沒理由不賣第1595章 喧囂的長安城第649章 李世民拋出來的哲學問題第690章 高句麗的變局第562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369章 過年前放個衛星第1012章 快刀斬亂麻第1549章 驚喜總是來源於意外(繼續日萬)第500章 廣州的這個冬天有點不一樣第661章 香料不香了?第1521章 彈劾的影響第19章 主動入甕第691章 淵氏父子第30章 造船業第581章 本王給你的纔是你的第238章 牛心堆三將顯英姿第1531章 冉冉升起的橡膠巨頭(萬字大章又來了)第1524章 狄仁傑大婚第1391章 房玄齡的顧慮第104章 不一樣的作坊第306章 出海的熱潮第1549章 驚喜總是來源於意外(繼續日萬)第967章 變化中的遼東道第1503章 李象與李厥第888章 太平洋一點也不太平第212章 不一樣的名人第610章 家大業大也吃不消第504章 樹立一個典型(求月票)第745章 學院派的首戰第850章 重新認識小正太第1416章 武舉第293章 阿斯卡的宴會第160章 佈局倭國第54章 這還是人嗎?第38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1338章 政策變動風險第406章 楚王殿下,您可不可以去別的地方練手啊?第918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1082章 沒有黃牛,也有長長的隊伍第1600章 戰爭帶來的機會(萬字,求月票)第943章 商機第558章 是騾子是馬?第725章 繼續擴建第1265章 蒸汽機車有前途嗎?第509章 李寬舉起了科學的大旗第541章 通兌天下的願景第139章 給李世民掃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