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李治在登州

長安城對於李治來說,是一個傷心之地。

等上船離開渭水碼頭之後,李治一路沒有停留,直接朝着登州而去。

.將近兩千人的隊伍,整整有十八艘船組成。

這麼浩浩蕩蕩的來到了登州,停靠在文登碼頭,自然引起了許多的注意。

“府君,九皇子來到登州,看樣子似乎要在這裡停留幾天,我們要不要出面招待呢?”

作爲登州的地頭蛇,淳于家在登州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說,在登州除了現在的太子黨,就數淳于家的實力最強了。

用一方地主豪強來形容他們,那是一點也不過分。

雖然李寬當初的到來,打破了淳于家一家獨大的局面,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之後,水漲船高,淳于家的實力不知道翻了多少翻了。

很多長安城的勳貴,覺得自己很厲害,沒把淳于家這個地頭蛇放在眼中,最後都吃了虧。

“當初九皇子是跟楚王……太子殿下爭奪儲君之位的,我們作爲太子黨的人物,自然是不大適合跟九皇子打交道。

甚至按照正常來說,我們應該給九皇子使絆子纔對。

但是我聽說九皇子離開長安的時候,太子殿下還親自去渭水碼頭送行了。

這個關係,我有點摸不準,畢竟人家是兄弟,我們是外人。

這要是到時候做錯了什麼,那就畢竟尷尬了。”

很顯然,淳于難不大想在蹚渾水了。

他已經抱上了李寬的大腿,不需要再去冒險立功勞來贏得進一步的信任,就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是啊,所以我才覺得畢竟尷尬,那麼大的船隊來到登州,我們完全當成是沒有看見,顯然是沒有人相信的。

但是出面招待的話,也有點不知道要怎麼招待。

按照使君您的這個指示精神,我覺得只要安排人護衛九皇子的安全,讓他不要在我們登州的地界上出事就行了。

其他的東西,我們似乎也管不了那麼多。”

淳于博平時是淳于難的智囊,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會提出自己的見解。

但是這一次,他卻是覺得好難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

看起來很清晰的局面,卻是讓人感到撲朔迷離。

李寬到底是怎麼看待李治的,除了當事人,其他人根本就很難準確的把握。

ωwш☢ TTkan☢ ¢ 〇

特別是淳于博這些長期待在登州的人物,就更加拿不準長安城裡頭的事情了。

“嗯,除了不能在登州出事,出海的一些準備物資,像是葡萄酒、鐵器之類的東西,如果人家在我們登州製備的話,也是要儘量的滿足一下,不要刻意的去難爲人家。”

淳于難想了想,自己還是不出面,但是可以給李治的船隊給予一些適當的支持。

“使君您這麼安排的話,不管是九皇子還是太子殿下,應該都不會有什麼意見。

希望九皇子準備妥當之後,能夠儘快的離開登州吧,要不然我們的日子就要過的很爲難了。”

……

“大牛。看到沒有,我們平時吃的鹽巴,其實就是海水裡面曬出來的。

以前聽說登州的曬鹽場是整個大唐最大的,當時我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現在騎着馬繞着這個鹽場走一圈,就能感受到它的規模了。”

李治到了登州之後,自然要讓船隊在這座北方最大的海港之中補給一下物資。

他自己也想借着這個機會看一看大唐的港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很可能,他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再回來了。

到時候他去到金山港之後,需要如何建設一座港口,肯定是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和借鑑大唐的經驗的。

所以船隊停靠在文登碼頭之後,他就自己帶着一隊護衛,在登州城內轉悠。

作爲重要的一個補給物資,鹽巴雖然是來自大海,但是船隊在海上其實是很難自己補給鹽巴的。

所以這也是需要大量準備的東西。

李治甚至也是親自去到了曬鹽作坊去看一看,想着將來指不定可以在金山港也搞一個曬鹽場。

要不然食鹽這樣的東西都還需要從大唐運輸過去的話,長期來說肯定不是辦法。

也會導致鹽巴的價格在金山港變得異常高昂。

這不是李治希望看到的場面。

“確實是讓人感到非常的震驚,白花花的一大片都是鹽巴,這得有多少啊。

難怪自從登州這邊的曬鹽作坊成立之後,我們大唐的鹽巴價格就在不斷的下降。

當初幾十文錢一斤的價格,現在已經變成幾文錢一斤了。

雖然很多百姓家中還是有點捨不得使勁的吃鹽,但是總算是不至於連鹽也吃不上了。”

王大牛是李治的護衛統領。

當初是跟着王氏一起從太原王氏過來的。

不過,這些年來,王大牛一心爲李治着想,倒是徹底的取得了李治的信任。

“是啊,很多東西都是大哥搞出了新動靜之後,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聽說他第一次來到登州,還是爲了賑災而來呢。

當時諾大的登州,百姓們過着食不飽腹,衣不裹體的生活。

朝中誰都不敢主動請纓的要來登州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大哥站了出來。

原本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話呢,結果人家來了登州之後,,沒有幾天時間就初步解決了大家的吃飯問題。

甚至還可以讓大家吃大黃魚來代替吃飯,簡直是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對於李寬的發家史,李治是非常清楚的。

當年,他那真是幾乎天天泡在楚王府裡頭,跟裡面的丫鬟僕人都混熟了。

“確實如此,我記得以前一本書動不動就要幾貫錢,但是現在卻是頂多幾百文錢,甚至已經有一些書籍降低到了幾十文錢。

就連普通農家的子弟,咬一咬牙也能有機會買上基本心儀的書籍了。

還有那精鋼,以前要購買一把我隨身攜帶的精鋼製作而成的佩刀,沒有個百來貫錢是絕對不夠的。

但是伴隨着精鋼價格的不斷下降,各種兵器的價格都有所下滑。

像是我這樣的佩刀,有個十幾貫錢,基本上就搞定了。”

王大牛撫摸着自己腰間的大刀,彷彿它能給他提供莫大的信心。

“曬鹽和造船,還有海貿與捕魚,這四個產業是登州的支柱產業。

其實我覺得將來金山港完全可以參考登州這邊的做法,重點發展這四個產業。

今天我們看了曬鹽作坊,明天我們去造船作坊好好的參觀一番。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想登上漁夫的海船,去見識一下捕魚的場景。

金山港四周都是大海,漁業資源肯定是非常豐富的,到時候我們倒是不用擔心會沒有吃食!”

李治對大唐還是有很多不捨的。

一旦登船離開登州,就意味着他這輩子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大唐了。

所以他在盡肯能的給自己找藉口,讓自己能夠在登州多待一段時間。

“九郎,我覺得這一次去到金山港,如果能夠帶一批工匠過去的話,對於我們的發展壯大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作坊城那邊如今一年繳納的賦稅收入,就已經比一個道都要多了。

這充分的說明了發展工業對於賦稅收入的重要性。

最關鍵的是各種匠人制作出許多貨物之後,豐富了百姓們的生活,讓大家手中的錢財有了更多的選擇。”

王大牛雖然是學武的,不過出生太原王氏偏房的他,還是讀過幾本書,有些見識的。

“這個要慎重!我這個大哥啊,我算是比較瞭解了。

你要是帶着一幫貨物離開大唐,不管買了什麼,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如果你攜帶匠人出海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多限制的。

像是水泥作坊這些東西,現在已經慢慢的沒有管的那麼嚴格了。

但是像是瓷器作坊的匠人,絲綢作坊的匠人,還有棉布作坊的匠人和曬鹽作坊的匠人之類的,就很有問題了。

至於鍊鐵作坊和火藥作坊的匠人,誰要是敢在海外獨自成立類似的作坊,估計沒有什麼好下場。”

李治算是李寬的半個徒弟,對於李寬的很多想法,他是比較理解的。

所以這一次去金山港,雖然他帶了不少的人馬,但是會觸犯李寬忌諱的東西,還真是沒帶的太多。

特別是那種大唐海貿的拳頭產品,這是絕對不能碰的底線,李治是壓根沒有想過要挑戰這一點。

並且,作爲大唐的皇子,他其實還是比較理解李寬的想法的。

好東西就只能留在大唐,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可以慢慢的擴散。

當然,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是可以例外的。

比如造紙作坊,按理來說也是比較機密的,但是因爲造紙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使用到木材,並且還會產生大量的污水,所以長安城附近的造紙作坊,已經慢慢的停止了擴張的規模。

反倒是在南洋等地,修建了不少新的造紙作坊。

所以這一次李治的隨行人員當中,就有精通造紙的匠人。

到時候他準備在金山港也修建一個造紙作坊,讓美洲的人們也能有機會好好的學習一下大唐的先進文化。

……

“郎君,九皇子這一次帶着那麼多的貨物出海,我們市舶司要去收市舶稅嗎?”

當李治的船隊停留在文登碼頭的時候,除了淳于難覺得頭疼,市舶司的人也一樣覺得頭疼。

正常來說,市舶司是針對海貿的貨物徵收賦稅的。

像是李治這樣的情況,屬於可徵收,也可不徵收的情況。

要不怎麼各地市舶司的位置,這幾年變得特別吃香。

甚至是一個普通胥吏,都沒有那麼容易拿下。

沒辦法,在這個年代,很多東西註定是不可能規定的那麼詳細的。

哪像是後世的海關,關稅手冊都是厚厚的一大摞。

現在的情況註定了很多事情都是處於人治的狀態。

“市舶稅還是要徵收的,這是規矩,不能壞掉。

要不然以後肯定就會有更多的人想方設法的去逃掉市舶稅,這對我們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當然了,九皇子的身份畢竟比較特別,又不是攜帶這些東西去貿易的,所以徵收了賦稅之後,也不能跟其他商家一樣對待。

他們船上的貨物,我們到時候讓胥吏初步分類一下,一些明顯是自用的,就算在免徵範圍。

其他的就正常徵收,但是到時候我們可以從之前收繳的貨物裡頭,贈送一批給到九皇子,算是彌補繳納市舶稅的損失。”

蘇成冠在登州市舶司已經幹了好幾年了。

作爲東方平的好友,他自然很輕鬆的就坐穩了這個位置。

不過他人倒也真的很聰明。

把登州市舶司經營的非常好,市舶稅的收入也是逐年增加。

最關鍵的是他們不僅是單純的徵稅,還會爲商家提供一些信息參考。

畢竟,掌握了各種市舶稅徵收數據的市舶司,相當於掌握了大唐進出口貨物的情況。

至少在登州是這樣的。

這些數據給到大部分人,可能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但是對於從事海貿的商家,以及相關的一些作坊主來說,卻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大家可以把握海貿的重點以及風向的變化,爲自己下一次的貨物準備提供參考。

“這也是個辦法,我聽說登州造船作坊那裡就鬆了一艘最新式的飛剪船給到九皇子,算是徹底的透露出了太子殿下對九皇子的意見了。”

下面的人,都是人精。

他們都是看風向下菜的。

如果李寬表露出來的意思是很討厭李治,想要整他。

那麼不需要李寬都吩咐什麼,沿途各個州縣立馬就會有無數人去主動的難爲李治。

像是蘇成冠他們也好,淳于難也好,都有很多辦法讓李治難受。

但是現在李寬的態度不是這樣,下面的人的做事風格,自然也會有很大的變化。

“等到九皇子離開登州的時候,我們再去碼頭上親自送一送,就算是能夠交代過去了。

不過登州發生的事情,我們也要搞清楚,到時候提交一份報告去到長安城,估計太子殿下會有些興趣。”

蘇成冠琢磨了一下,給了一個新的指示。

第762章 一分爲二第777章 詭異的場面第1078章 暴風雨來前的寧靜第1161章 後知後覺第1123章 日行千里不是夢第376章 跨越時代的經典第673章 春闈第52章 意外的結果第692章 調查局在行動第1458章 過敏第1446章 危機第1321章 搶手貨第182章 兩難(第三更,求推薦票)第555章 涼州城的底牌第1358章 實業和金融的互相促進第1121章 一個金幣的生意第450章 懷道哥哥,杏兒要放大招了!第1456章 認清現實第1039章 李世民的獨寵第1304章 不一樣的治病方法第917章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1282章 失望第1247章 攤上這種事情,無解啊第427章 好,本王就拭目以待!第28章 倭國人都去了國子監第1122章 蒸汽機車第266章 宿命嗎第1408章 暴怒的李治第1290章 投資方向第1080章 一書難求第498章 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們第157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1412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1202章 商機無處不在第58章 還要比嗎第323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506章 大唐皇家專利局第1538章 引領風潮第882章 愛好有點獨特啊第1589章 戴木樂的憂慮第550章 夷男先出手了第965章 不聽人勸徐國丈(求月票)第761章 什麼纔是對大唐最有利的?第936章 鋼鐵比黃金貴重?第1522章 人口調查第583章 瑞獸現身了?第989章 內幕消息第188章 接了個大活(九更,你懂得)第1255章 乾脆你也去排一排隊吧第1199章 李治的變化第257章 戴胄好氣啊第403章 離京還有這個福利?第531章 穩如狗的銅球第201章 片板不能下海第373章 一本書引起的反響第1145章 揭開畝產神秘的面紗第872章 足球發展的里程碑第223章 拉不下面子第564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522章 美食總是在不經意間誕生第709章 看不懂的局面第255章 程府的大喜事第1217章 小小拉鍊,一點也不簡單第219章 歎爲觀止第867章 李寬的腦子是被驢踢了嗎?第678章 產業鏈的帶動作用第1320章 還沒長大就能賣錢第920章 楚王府的人,惹不起第1109章 史上最不一樣的蝗災(求月票)第598章 長孫衝鬆了一口氣第1089章 我應該站在誰那邊呢?第1183章 揣測第386章 推廣南洋水稻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製就能仿製的第1503章 李象與李厥第134章 有點慘烈第1468章 朕也有點失望啊第1428章 把目光對準了小玉米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250章 這病怎麼治第845章 一句話的威力第83章 花樣繁多第1586章 上市了第59章 雞肋的獎勵第1454章 蕭瑀的選擇第448章 我阿耶是李寬第514章 璀璨的煙花第145章 釜底抽薪第868章 顧盼盼:這幫男人是不是故意欺負我?第1521章 彈劾的影響第1460章 股市有風險第977章 沒人看好第1249章 財富的本質是什麼?第655章 陛下,倒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第1084章 長孫無忌的對策第749章 主動出擊還是自投羅網?第294章 茶葉價格第1549章 驚喜總是來源於意外(繼續日萬)第666章 用數據說話第1584章 發動機原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