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脫貧致富的思路

一寸光陰一寸金!

李寬只有一年的時間,所以李世民的聖旨一下來,他就直接出發了。

“王爺,按照你的吩咐,這次帶去的五百護衛都是游水技能比較高超的,不過剛剛統計的情況來看,還是有四成的人暈船。”

薛禮有點不好意思的來到李寬面前。

這次李寬去登州,直接走的是水路,速度更快,也能提前讓護衛們適應一下船隻。

畢竟,李寬可是做好了準備要讓他們出海的。

“沒事,暈船這事,暈着暈着就不暈了,現在還只是在河道上行走,要是到了海上,那風浪就更加不一般了。”

“王爺,這次出發的太過匆忙,好多東西都沒有準備妥當呢。”

晴兒適應性倒是挺強,雖然船上時不時的晃動一下,但是一點也沒有影響她給李寬倒上一杯菊花茶。

“我們去登州又不是去遊玩的,你帶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幹什麼?”

剛開始說要去登州的時候,晴兒立馬便讓人收拾了幾大箱子的衣服,各種吃食用品,甚至連李寬經常用的躺椅也要人帶着,搞得李寬一陣無語。

最終,船上裝的最多的反而是臨時招募的各類工匠及他們的行禮。

登州靠海,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李寬想了兩條路來帶領登州脫貧致富。

“王爺,這是屬下最近幾天整理的大唐食鹽分佈情況和歷年的價格變化,還有你專門提到的海鹽。”

褚遂良頂着個黑眼圈,從懷裡拿出一個小本子,跟李寬彙報着情況。

這次既然準備去登州大幹一場,李寬自然是把褚遂良、王玄策、王玄武、薛禮、席君買、林然、王富貴、晴兒、戴全等人都帶在了身邊,就留着來福在長安城統領楚王府事務。

反正長安城的各項業務都進入了正軌,又是天子腳下,短時間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至於涼州那邊,有馬周看着,李寬也很放心。

“咦,大唐產鹽的地方還不少啊。”

李寬結果褚遂良遞過來的本子,快速的瀏覽了一遍。

華夏幾千年封建歷史當中,鹽鐵茶是特別重要的三個東西,也和中央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息息相關。

但是,在唐初,茶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鹽鐵在貞觀初年也沒有納入朝廷專營的範疇,而登州靠海,李寬自然要從鹽方面動動手腳。

“是的,蒲州安邑、解縣有池五;鹽州五原有烏池、白池、瓦池、細項池;靈州有溫泉池、兩井池、長尾池、五泉池等鹽池,青、楚、海、滄、棣、杭、蘇等州也都有鹽出產,所以大唐的鹽雖然還是比較貴,老百姓也勉強還能用得起,只不過基本上是粗鹽就是了,吃起來比較苦。”

褚遂良覺得自己現在都算是個鹽業專家了,說起來自然是頭頭是道。

“海鹽產量這麼低嗎?”李寬發現大唐的那些鹽池,大部分都是礦鹽,海鹽幾乎沒啥影響力。

“王爺,海鹽的成本太高了,除了海邊一些州縣的老百姓在煮鹽自用,關中地區幾乎都是用的井鹽。”

“海鹽成本高?”李寬愣了一下,海鹽不是應該成本最低的嗎?

“是啊,最關鍵的是煮海鹽的都是貧苦老百姓,沒什麼組織;而各處的鹽礦,卻是世家大族的各個勢力在裡面盤根錯節,哪怕是那些苦哈哈們煮的鹽更便宜,也是賣不到關中來的。”

褚遂良說了一個很關鍵的信息,李寬聽了眉頭一皺,“朝廷不是沒有搞食鹽專賣嗎?怎麼海鹽就賣不到關中呢?煮鹽的成本固然是要高一些,但是和長安城食鹽二三十文一斤的售價比起來,還是有利可圖的吧?”

“王爺您是準備在登州大規模的煮鹽?”

褚遂良突然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

“沒有,本王不打算煮鹽!”

“呼!”褚遂良長出了一口氣,“那就好,王爺,這鹽不同於蜂窩煤、鏡子或者羊毛,不能隨便碰。”

“怎麼就不能隨便隨便碰了?”

李寬有點不解的看着褚遂良。

“王爺,鹽這東西,上千年來就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全國各地的鹽礦都是開採了很多年的,背後的利益實在是太複雜了。

屬下就這麼說吧,如果我們楚王府敢在長安城大規模售鹽,那麼朝中立馬就會有各種各樣針對王爺的彈劾,並且各路生意也會莫名其妙的遇到非常多的障礙。

五姓七氏,哪怕是屬於皇族的隴右李氏,也有人蔘與其中,就連陛下也不敢輕舉妄動。”

聽了褚遂良的話,李寬陷入了沉默。

作爲一個穩賺不賠,利潤還高,關鍵還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東西,食鹽背後利益複雜,李寬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是沒想到褚遂良說的比自己要嚴重多了。

“莫不成這就是陛下一直沒有實行食鹽專賣店的原因?”

“這個屬下不敢妄自揣測!”褚遂良嘴上是這麼說,不過那表情很明顯就是在說,應該就是這樣的。

“哼!利益複雜?爲了讓大唐家家戶戶都有低廉的食鹽吃,爲了讓登州百姓脫貧致富,再複雜的關係本王都不怕!”

“啊?王爺,你不是說不煮鹽嗎?”

褚遂良聽了李寬的話,嚇了一跳。

以一己之力對抗各大世家,這是以卵擊石,沒有勝算的事情啊。

“本王是不煮鹽,但是可以曬鹽啊!”李寬微笑着看着褚遂良。

褚遂良:……

“王爺,曬鹽這事,屬下也是聽說過,但是據說花費的時間特別漫長,製作出來的食鹽質量也非常的差,這種鹽除了窮苦百姓,沒人買的。”

王玄策在一旁輕聲說道,說實在的,他出身寒門,自然是看那些世家不順眼的,但是李寬要動世家桌上的食鹽這塊蛋糕,他也是不大支持的。

太難啦……

“你們放心,本王自有主張!”

“王爺,煮鹽也好,曬鹽也好。屬下覺得當務之急是要解決登州百姓的吃飯問題,這兩年河南道河北道靠近山東這片地區,糧食收成都不理想,聽說很多百姓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

王富貴覺得當務之急是先解決吃飯問題,作爲曾經遊走四方的商人,他太清楚老百姓吃不飽飯的後果了。

第282章 榜樣的力量(繼續求月票,三更走起)第788章 不能任由新羅人坐大第197章 殺雞儆猴(中)第840章 終究是邁出了這一步第95章 世家大族第495章 門票還能這麼玩?第899章 頭頂綠的發光第94章 父子對話第467章 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最近業績怎麼下降了?第866章 體育產業第167章 轉移話題的能力第17章 居然好了第233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1531章 冉冉升起的橡膠巨頭(萬字大章又來了)第912章 最正確的支持方法第1384章 聯合對抗?第1208章 總有驚喜的南洋第410章 顧縣令,出大事了!第481章 北邊的江山大有可爲(繼續五更大章)第194章 不同人眼中的商機第904章 誘惑不夠大啊第1145章 揭開畝產神秘的面紗第1419章 楚王府的人也沒閒着第554章 這根骨頭沒有那麼好啃第1624章 禪讓第831章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第460章 好毒的計謀,好狠的陽謀第1176章 不斷而來的驚喜第822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99章 不長教訓的倭人第174章 長安城的新娛樂第847章 李泰:稚奴,你來湊什麼熱鬧?第489章 造紙作坊吃肉的日子來了第1247章 攤上這種事情,無解啊第1082章 沒有黃牛,也有長長的隊伍第39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745章 學院派的首戰第1448章 難以下定決心第645章 微服私訪記第1221章 走馬觀花第1055章 叫鮑魚的廚師第1119章 工業革命第110章 不一樣的推廣第1231章 這麼快就回來了,難道出事了?第1598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再大章,求訂閱)第1455章 大唐藥業第1321章 搶手貨第798章 李世民不見了?第1253章 鬆了一口氣第287章 跟着他的步伐走(再爲月票加更,八更走起)第821章 野蠻生長的韭菜第1467章 李世民有請第766章 忐忑的程處亮第222章 心癢癢第1601章 李世民和小玉米的不期而遇(還是萬字,求訂閱)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第1104章 高興地太早了第472章 有些東西,漲價反而賣的更好第1450章 都在等什麼呢?第663章 阿布都的變化第1074章 這種事情,太讓人噁心了第871章 長孫無忌的野心第66章 意外的相逢第624章 人多了,麻煩也多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17章 居然好了第972章 一記鐵拳打在空氣上第938章 分道揚鑣第657章 李承乾的警惕第1570章 非同凡響的亮相第672章 多拉幾家下場第164章 羨慕嫉妒恨第1167章 這是價值投資?第394章 拉一批,打一批第523章 朗清要挖牆角了第1537章 競品分析第1254章 惱火的孔穎達第988章 加稅第1107章 你們閃開!讓我來第621章 軍服改革第468章 一個新的產業誕生了第161章 人手不足第1026章 崩盤前夕第321章 誰能讓價格降下來?第380章 吐蕃國的使臣第1129章 大唐皇家錢莊代金券第199章 倭國人的小動作(五更送上)第999章 對付俗人,就用俗辦法第333章 不一樣的三兒子店第293章 阿斯卡的宴會第410章 顧縣令,出大事了!第745章 學院派的首戰第416章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第457章 仁心堂的意外之喜第691章 淵氏父子第1014章 簡單粗暴第1127章 玉米的發現第1311章 推動歷史前進的輪子(求月票)第921章 兵不血刃的滅國之法第141章 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