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限制宗教,王者無情

“殿下過獎了,貧僧愧不敢當。”玄奘連忙拒絕,他太知道李貞說這話的意思了,無非就是擡舉自己,然後讓自己擔任這個佛學會的會首,但是說實話,對於這個位置,他還真有點發憷——佛學會是一個監督管理佛門的部門,以後估計是要掛靠在朝廷部門之下的。

且不說擔任這個職位會不會耽誤自己的時間,打擾自己翻譯佛經,就說這個會首的座位,下面可是燒着火的啊,隨時都可能將自己給活活燒死——這可是註定要得罪所有佛門同仁的,即便取經歸來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威望,但事關佛門生死存亡,只怕也會有不少人恨不得弄死自己的。

“大師莫非是不敢?”李貞稍微激了玄奘一下。

玄奘卻點了點頭,老實的承認了下來,苦笑道:“阿彌陀佛,不瞞殿下,貧僧確實有點不敢,這得罪人的活計,即便是貧僧也不敢坐啊。

何況貧僧雖然將經文從天竺取了回來,但還需要貧僧整理翻譯,光是這一項工作,就夠貧僧做一輩子了,對於管理一個佛學會,貧僧實在是有心無力。”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李貞語氣變得冷漠起來:“沒有佛學會,那就只能讓朝廷自己來了,只是本王要提前給大師道一個歉,朝廷官員畢竟不是和尚,對於佛門經義未免有認知不足的地方,如果有什麼地方衝撞了貴教,還請大師不要介懷。”

“……”玄奘只聽得背後汗毛炸起,冷汗瞬間便佈滿了後背。

李貞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如果自己不答應出任這個會首的位置,那他就避開佛門,準備讓朝廷自己來搞,佛門沒有相熟的人在佛學會中照應,那以後朝廷要是下達不利於佛門的命令,佛門可就真的只能束手待擒,再也沒有一點反抗的力量了——在佛門力量被大爲打擊之後,如果再搞這麼一出,那佛門就真的要變成朝廷的奴隸了。

“罷了……阿彌陀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玄奘沉默良久,苦笑一聲:“既然殿下看得起貧僧,那貧僧再過推辭,就顯得貧僧不識擡舉了。只是要貧僧擔任這個會首也可以,不過有一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希望殿下暫時不要向陛下提出這個提議,等貧僧回到長安之後,由貧僧向聖上提出,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這個當然沒有問題。”李貞想了想,點頭答應了下來:“正好,再有兩個月,父皇組織的南洋獻俘大典也要來臨,本王在嶺南的事情也正好有了一些收穫了,正準備藉此回京想父皇彙報一番呢,大師可以隨本王一起回去。”

這本來就是李貞的打算,玄奘現在的名聲還沒有傳遍大唐,如果這時候就組建佛學會,他坐這個會首的位置,難免有人不服氣。

所以在此之前,自己必須要幫他宣傳一番,將他的名聲在最短的時間內拔到最高,最好要比歷史上還要轟動纔好——這兩個月時間,正好足夠。

“多謝殿下。”

“……”

送走玄奘,屏風後面走出來一個人,笑道:“殿下,如此欺負一個老實人,可就太失王者風度了啊。”

“老實人?”李貞顯然心情也很好,聞言同樣笑道:“先生您竟然會認爲一個有膽子敢偷渡出國,獨自行程五萬多裡,就爲了求取真經的人,會是一個老實人?”

“呵呵,是老臣想岔了……”岑文本訕笑一聲:“不過這玄奘確實是一個人傑,如果此次他能順利回到長安,那一定會聲名大振,連帶着會將陷入頹勢的佛門,也會重新復甦——殿下今日率先一步將他收入麾下,這一步真是走的太妙了。”

“本王也是這麼想的。”李貞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本王倒是想要看看,當那些所謂的佛門高德,在看到他們無比推崇的人,親自提出佛學會的構想之後,會是一個什麼表情。”

“哈哈哈……那一定會很精彩。”岑文本也笑了起來。

“不過殿下,這光打擊佛門一家,恐怕不是殿下您的全部計劃吧?”

“當然不是。”李貞搖頭道:“不光是佛門,儒家、世家,那些隱藏起來的勢力,甚至連道門,我都沒有放過的打算。”

“什麼?道門?”岑文本瞪大了眼睛:“道家可是一直都站在殿下這邊的,不但在對抗佛門這件事上出力甚多,甚至還封殿下爲鎮元聖子,將殿下的地位擡舉到了僅次於道尊的地步——您現在要限制他們……這……這有點說不過去吧?”

“先生是想說,此舉未免有點卸磨殺驢的意思是吧?”李貞淡淡一笑,輕聲解釋道:“本王當然沒有卸磨殺驢的意思,道門在本王最危險的時候,出手救了本王一命,本王自如是感激的緊,事後也會給他們足夠的報答,怎麼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但是恩情歸恩情,國事歸國事,這點是要必須分清楚的。

道教對本王有恩,本王自然記得,但宗教是需要限制的,這是毋庸置疑。

否則藉着朝廷的名義,任由他們肆無忌憚沒有限制的發展下去,明日的道門早晚都會變成今日佛門的樣子——先生也不希望將來某一天,我們大唐再來一次限道吧?”

“殿下高瞻遠矚,臣佩服。”岑文本聽了李貞的分析,心悅誠服。

但緊接着問題又來了:“只是殿下又要獎勵道門,又要限制他們的發展,這中間的平衡——可不好取啊。獎勵的輕了,限制的重了,殿下免不了會被人說成是天性薄涼,但如果獎勵太重,限制又太輕的話,又起不到相應的效果……不知道殿下準備如何做?”

“此事,說易也易。”李貞斟酌片刻,道:“我們乾脆重獎重限就是了。”

“重獎重限?此言何意?”

李貞淡淡道:“待本王此次回京,就想父皇請求,冊封道教爲大唐國教,冊封道家諸位宗主爲天師,許以金銀鉅萬。”

“只怕,他們對這些並不如何在意。”岑文本道:“道家之人修身養性,喜歡隱居山野,避世不出,朝廷對他們的封賞固然豐厚,但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身外之物。”

“先生別急,本王的話還沒有說完呢。”李貞道:“這只是封賞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待此次本王回京,就準備向父皇進言,請求朝廷出資,集合道家大賢,蒐集天下道門典籍,以此爲基礎,去蕪存菁,幫助他們修著一本集合道家各派理論,收納各家精華於一體的《萬卷道藏》,弘揚道家傳承。”

“這個好。”岑文本面露喜色:“道教之人清心寡慾,對於物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要求,但《萬卷道藏》乃是集合道家典籍之精華,這是事關傳承的重寶,想來道教應該會滿意這個賞賜的。”

“這是自然,他們本來就有這個計劃。”李貞笑道:“說起來還要感謝李淳風,他在一次拜訪本王的時候,曾經無意中提起過,幾位道家宗師在一次聚會的時候就有過這個提議。

但是後來經過他們的研究之後發現困難重重,道家自上古時期以來,到天師張道陵創立道教,再到如今各派林立,幾千年來賢者無數,名人輩出,每人都有著作傳世,傳到如今,整個道教究竟還有多少典籍,他們自己都數不清楚。

光是統計這些典籍,如果只憑道教的力量,不說這其中需要耗費多少錢財,就說這時間,就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統計完畢,各家派別的理念不同,如何將他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合理的大綱,這又是一個艱難的工作,估計他們要吵三五年才成。

將理念結合在一起,這才能算是初步完成前期準備工作,這纔算可以開始編纂,但這一步也是最困難的,即便集合道家所有的力量,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按照李淳風給本王的統計數據,整本書從開始到結束,如果由道家自己編修,至少也需要三十年時間,所需銀錢更是鉅萬。

在得出這個數據之後,幾乎九成的道家宗主都放棄了打算。

言語間甚是遺憾。”

不要以爲寫一本書很簡單,在古代,一些大型著作動輒都是以年爲單位才能完成的,比如《四庫全書》寫了十年,《永樂大典》寫了六年——這還是在有國家的權利支持下,如果沒有國家支持,這個時間至少要延伸三倍以上。

而且《萬卷道藏》不同於以上兩書,以上兩書之所以用時能夠這麼短,主要是因爲這兩本書並不是什麼學術性著作,而是一本百科全書——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成端分別編入,儘可能的保證原著的文獻價值。

如此述而不作,很類似於現代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或者《大英百科全書》這類書籍,最多也就是加入自己的理解罷了,但是這種情況也很少出現。

但是《萬卷道藏》不同,這不是什麼百科全書,而且一本真正的學術性著作,而且還是要彙集道家各派不同理念於一體的大書,困難定然重重,不說早期的資料蒐集,就說將各家理念如何沒有衝突的融合的一起,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作,即便集合整個教派的力量,也別想輕易完成。

“一本足可以傳世的書籍,卻因爲編纂困難而不得出世,卻是遺憾。”岑文本瞭然的點點頭:“所以,殿下是想發動國家的力量,幫助他們編書?”

“不錯,任何事情,都擋不住國家的力量。”李貞自信道:“以道教自己的力量修纂《萬卷道藏》的確很困難,但如果是國家支持,那事情可就簡單多了。”

“卻是如此,道教自己編纂,需要三十年,如果讓朝廷來主持的話,最多十年夠了。”岑文本笑道:“殿下有這個重禮在,相信道教也不會說殿下您吝嗇了。但是,這重獎說過了,那重限又該怎麼辦?難道要用限制佛門的方法,限制道教嗎?”

“未嘗不可啊。”

“……”岑文本被噎了一下:“殿下莫開玩笑。”

“本王沒有開玩笑,本王本來就有這個意思。”看着岑文本欲言又止的表情,李貞笑着補充道:“當然,針對道教的限制肯定沒有佛門那麼多,畢竟道教是要被立爲大唐國教的,如果限制過甚畢竟不好,但是該有的限制都還是要有的。”

“怎麼說?”

“具體條款和佛教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關於道教的都是削弱版的。”

李貞舉例子道:“比如,佛門的香火錢要被收走九成,但道教卻只收走七成。佛門每人發放土地數額是和普通百姓一樣的,但是道教的數量卻要比佛門要高兩成。再比如賦稅,佛教每人的賦稅同樣與普通百姓相等,但道教卻只有佛門的七成。又或者說道觀的規格,寺廟的規格多大,道觀就比他們大上三成……如此種種,雖然對道教的限制也有,但相對於佛門來說,他們的日子可要好過多了。”

“……”岑文本深深的看了李貞一眼,沒有說話——道教的待遇的確要寬鬆一點,但李貞終究是對道教套上了一個繩套,有了這個繩套在,以後道教將牢牢的控制在朝廷手中,只能成爲朝廷手中的利劍,而不可能反傷大唐。

何況,道教的待遇看起來的確要比佛門強一點,但俗話說人患寡不患均,道教的待遇比佛教好,你讓佛門的人怎麼想?時間長了,他們會不會仇視道教的人?這是要挑起兩派的紛爭啊。

以後就算道教做大,有佛門在,也可以多一重牽制道教的繩索,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作爲一個受了道門大恩的人來說,轉眼間竟然就能翻臉不認人,將道教也給算計進去——岑文本知道,這是李貞正在從一個親王,慢慢的向一個合格的君主轉變。

算計自己的救命恩人,這對一個人來說,的確是忘恩負義的表現,但如果這個人是一國之君的話,對這個國家來說卻是一件好事。

王者無情,就是這個道理。

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一百二十四章 驚天大局第一百一十二章到達*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標題君雲遊天下去了第九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六十一章 翡翠原石第兩百六十二章 醒來……好藍瘦……第一百七十九章 風起雲涌(3)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起雲涌(2)第三十九章 借錢、借人第二十七章 競技場的設想第三十五章 棉紡織機第三百零二章 爲難……第七章 牛鬼蛇神?第三百七十七章 悽慘的房遺愛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起雲涌(5)第十九章 工商論第二百零五章 解決+民心第三十八章 武媚娘出事了(下)第二百零三章 瘟疫?抓起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殺戮是爲了未來第六十五章 世家的未來第三十七章 洞中驚變,崔氏的陰謀(上)第兩百三十九章 ‘心黑手狠’的李世民(二合一)第兩百零七章 先去一個地方第二十八章 突遇暴風第一百二十六章 識破第兩百一十五章 章節名去相親去了(四千字)第一百二十五章 辛格(2)第兩把三十二章 臣附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寧遠號第一百三十八章 那就給你一個理由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長安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地下的魔窟(2)第一百零一章 李貞的橄欖枝第一百一十二章到達*州第兩百二十章 大唐大亂第一百九十五章 香料島(2)第一百九十九章 禁忌試驗(第四更)第八十七章 ‘貪狼’大炮第兩百二十一章 裴行儉要官第六十章 未來的打算第十一章 考覈(下)第六十二章 擊潰(1)第一百一十九章 衝突將起第八十八章 終於可以開葷了第四十九章 克里維的請求第一百三十八章 輕鬆擊退第六章 筵席上(第五更)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魔纏身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要你女兒第一百一十八章 施救第五十一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七十八章 龍井茶第五十四章 臭彈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王叛亂第四十二章 炮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審美觀出了問題第二章 的另一面第三十六章 打死了算我父皇的第二百六十六章 噴火炮再顯威第二百四十四章 《震驚,皇帝在宮中竟然做這樣的事情》第五十九章 你拉我幹嘛?第七十六章 刺客死全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贏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題目不好想啊(昨天第一更)第三百零七章 各方反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元昌的小動作(1)第六章 榨汁機第九章 刁難第一百章 諸皇子獻禮(4)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象威武第六十九章風雲漸起第兩百八十章 移民前……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起雲涌(9)第一百一十章李世民的想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象兵的培訓方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鬱悶的李貞第一百四十七章劉仁軌的怨念第一百六十章 解決(四千字)第四十九章 少年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長孫順德(二合一)第四十章 準備迴歸第三十九章 聽風僱傭軍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離去第九十二章 走第一百三十九章 興旺的奴隸貿易和競技場第一百四十一章 外籍軍團(3)第四十七章 歃血盟第七十五章 漢夷之見第十五章 呂得言的刁難,李世民的輕鬆應對第兩百零二章 宇文化龍的功績二百九十一章 道家出手第九十六章 魏徵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辛格(2)第八十五章 捉迷藏第一百零六章 作死的李承乾(2)第一百八十四章 石油替代品和離去(二合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吃了死蒼蠅般噁心(第二十四更)第二十一章 四號區域(五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