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王玄策的雄起(4)

第一條就算了,反正現在戒日王朝的財富也不是自己的,答應他們就答應他們,問題是後面兩條,真是越來越過分。

越王殿下有一句名言,深得王玄策的贊同,那就是——大唐雖大,卻無一寸多餘之土。

這話提氣了,雖然沒有被寫入法律之中,但自從李貞說出這話後不久,便迅速傳遍了大唐朝野民間,被所有人視爲警世名言,更逼得那些不思進取之輩不敢再言割土之語。

如果戒日王朝真的被自己滅掉了,那這片土地必然會是大唐的地盤。現在他提前許諾給了阿姆修瓦爾曼王,那無疑是提前賣國,到時候就算他最終真的滅掉了戒日王朝,恐怕也要被朝中那些士大夫們口誅筆伐,雖然不至於殺頭,但前途肯定也會晦暗無比。

何況,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使者,雖然有相機行事的權利,但割讓國土的事情,又哪裡是自己有資格參與條約?

至於第三條——既然第二條都無法實現,那第三條也就別說了。

當然,雖然心裡不同意,但王玄策也知道,現在自己是在求着人家,如果現在就貿然拒絕,很可能會被阿姆修瓦爾曼王視爲沒有誠意,然後將自己驅逐出泥婆羅去。

到時候自己就只能求助於藏西都護府了,但如此一來,自己也就相當於變相的回到了大唐——而這正是自己最不願意的。

至少在自己報了仇之前,是不能回到大唐的。

不過王玄策畢竟是王玄策,很快就想到了解決辦法——你想要土地,又不想得罪戒日王?

也好辦。

不過這樣一來,我就不能算是借兵了,而是變成了唐與泥婆羅合兵攻打戒日帝國,你們的身份將會變成爲參與者,只有這樣,你們纔能有資格瓜分到一塊蛋糕。

這點王玄策倒是沒有撒謊,他本就是天子特使,有相機行事的權利——這權利雖然不大,但卻可以讓他和任何國家結盟,當然,前提是要徵得使團內部一半以上的人的同意。

但現在他的使團在戒日帝國全軍覆沒,他作爲唯一的倖存者,自然可以代表使團的一切人。

也就是說,現在如果王玄策和阿姆修瓦爾曼王結盟,是擁有法律效力的,就算拿回大唐,朝中的那些人也不會說些什麼。

但是對於王玄策的方法,阿姆修瓦爾曼王卻又不滿意了——老子之所以留一點湯水給你喝,不就是爲了讓你在前面當擋箭牌,從而避免讓戒日王發現我們的存在嗎?要是爲了一點地盤就暴露了自己,我們何必拿你當擋箭牌?直接盡起大軍,找戒日王的麻煩不就好了?還用你幹甚?

王玄策連忙解釋……

總之,經過兩日的互相交鋒之後,兩人終於達成了共識——王玄策代表大唐,阿姆修瓦爾曼王代表泥婆羅,雙方在兩日後締結了《唐泥友好互助和平共贏二十三條》:

第一,大唐和泥婆羅締結爲盟友,自此成爲兄弟之邦,雙方友好互助,同進共退。

第二,自盟約締結之日起,泥婆羅國王阿姆修瓦爾曼王需借兵三千給大唐使者王玄策,供他復仇。

第三,戰爭勝利後,泥婆羅擁有六成的戰利品分配權,但是大唐可以糧食或者大唐特產,來抵消戰利品的價值。

第四,戰爭勝利後,大唐需要將泥戒兩國邊境線上向南兩百里土地送給泥婆羅,作爲此次借兵的代價之一。

第五,戰爭勝利後,大唐需要幫助泥婆羅建設這兩百里土地,至少要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兩座不低於大唐境內上縣規模的縣城。

第六,無論戰爭勝負如何,大唐都必須要和泥婆羅互相通商,給予最惠國待遇,雙方商人遊走兩國,可以享受一定量的稅收、貿易、進出口等方面的方便。

第七,無論戰爭結果如何,大唐與泥婆羅都將成爲最親密的兄弟鄰邦,並且進行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方面的交流。

第八,此次戰爭,泥婆羅可以不參與,但應該在邊境線上給予呼應,牽扯到一部分戒日帝國兵力。

……

第二十三,此盟約乃秘密條約,在戰爭結束前不予公開,戰爭結束後,視戰爭勝負情況,予以考慮是否公開。

這二十三條,後來也被號稱泥婆羅的賣國二十三條,表面上看這二十三條中除了有限的幾條之外,其餘都是對泥婆羅非常有利的,在這場戰爭中,大唐只是報了仇,但大部分的好處卻都給了泥婆羅。

但十年之後,當泥婆羅百姓們發現自己說的是漢語、學的是大唐的文化、用的是大唐的商品、花的的大唐的金錢,見識了大唐軍隊的摧枯拉朽……當他們發現相自己再也離不開大唐之後,泥婆羅併入大唐,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十年後,阿姆修瓦爾曼王依然健在,當他在長安再次見到王玄策之後,不由將他臭罵了一頓——混蛋,老子誠心對你,你竟然在條約中給老子挖陷阱,真是太可惡了。

當他發現自己被人陰了,當時是非常憤怒的,但此時大唐對泥婆羅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入侵已經到了最後關頭,這種時候就算阿姆修瓦爾曼王有心反悔,想要阻止,也沒有絲毫的可能性了。

阿姆修瓦爾曼王剛開始是非常不甘心的,不過在看到泥婆羅的百姓臉上幸福的笑容後,便再也不說什麼了——這種笑容是自己執政幾十年,也從來沒有見識過的。

在自己執政這幾十年裡,甚至自從泥婆羅立國這幾百年中,百姓們一直都在爲生存而掙扎,每日裡都是爲了活下去而努力,哪裡會露出笑容?

說實話,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阿姆修瓦爾曼王心裡又是失落,又是慚愧,還帶有一點高興。

失落的是,百姓心中只知有唐而不知有泥婆羅。

慚愧的是,自己家族執政泥婆羅幾百年,卻不及大唐十年成果。

欣慰的是,雖然失去了國家,但百姓們過上了好生活,自己也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一場贏定了,心裡好高興啊第一百二十九章 石見銀礦(1)第一百六十八章 朱雲道第八章 王玄策的雄起第六十四章 傷感……第四十三章 七大勢力第一百一十章 投降(2)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中的猛獸第一百二十五章 辛格(2)第三章 調侃第一百六十八章 朱雲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長安第二百二十五章 四百萬貫(第三十更)第三百八十章房遺愛的大招(下2)第三十四章 改進製糖工藝第兩百六十八章 貪心boy,不想和你說話第七十八章 賀壽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國曆代人口普查第四十九章 阿布拉的計劃第十三章 王玄策的雄起(7)第兩百一十五章 章節名去相親去了(四千字)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元慶的依仗第一百七十三章 驗明身份——這一章四千字第二十八章 得意忘形反被**第兩百五十四章 斂財有方的侯君集(2)第一百九十七章 香料島(4)第兩百六十六章 奇葩的高陽第一百八十四章 底線第二十章 佛學會(1)第一百五十八章 都殺了吧第三百九十九章 佛牙舍利第一百八十七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四十八章 問田書苑第兩百二十一章 裴行儉要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朝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哪裡來的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只要羊毛第三十九章 借錢、借人第四十五章 職務安排和嶺南巡路使第二百六十章 演一場大戲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承乾,字高明……第七十八章 活捉頡利第三百八十五章 衆人獻禮(下)第七十六章 杜荷的擔憂第二百二十五章 真話?假話?第二百一十八章 兵臨城下(2)第四十九章 阿布拉的計劃第二十五章 登州艦隊的安排第一百二十四章 吐迷度的陰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七十六章 刺客死全家第一百零五章 作死的李承乾(1)第二百零二章 定計第三十三章 吳福成第兩百九十九章 大宏願——大唐日不落(本章三千字)第四十一章 醫能救人,亦能殺人第五十一章 爭論第六十六章 初次見面,小小心意,不成敬意第八十三章 論功行賞(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再收徒第三十三章 李恪求助第九章 王玄策的雄起(2)第八十一章 獻俘大典(2)第二十五章 急切的劉仁軌第一百七十三章 激戰第六十章 未來的打算第三十五章 棉紡織機第二百二十章是 朕這麼讓他乾的(第二十五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高山仰止,心悅誠服?第一百五十八章 門開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惡行第一百零八章 宣傳攻勢第一百零七章 後悔的白衣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熟人,再生變故第二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九十五章 香料島(2)第三百四十九章 真正緣由第一百九十六章 香料島(3)第兩百六十一章 魏徵的鍋第三十二章 流水線第二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三十四章 李元昌的小動作(2)第三百七十六章 章節君沒來第一百九十三章 香料第六十九章 魚雷發威第二十九章 馬車的革命(1)第三十四章 沒羞沒臊的日子第四十八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五十一章 爭論第二百二十二章 決絕(二合一)第四十四章 遇險第一百四十四章 飛天御劍流?第九十二章 定國五策(7)第一百七十七章 ‘禮物’(第四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倭國(1)第三百九十九章 佛牙舍利第一百三十八章 神秘聲音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想起標題……第三百八十二章 六詔首領拜謁(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