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土地問題(1)

洛天遠說的自然是土地問題,要知道大唐如今的移民策不但是針對邊患,更是對付世家的一大殺器啊。十年前突厥就吸引了不少百姓去北邊當牧民了,讓世家損失慘重,現在的話……

南洋可不比突厥,雖然論地盤大小,突厥要比南洋大不少,但論肥沃程度……就算十個突厥也比不上一個南洋。

突厥是什麼地方?

大草原啊,而大草原上的土地是相當貧瘠的——平均土壤厚度只有二十公分不到,這樣的土地根本就種不了莊稼,只有一些生命力頑強的牧草才能生存,這樣的地方也只能用來放牧了。

可南洋不同,這裡的土地可是無比肥沃的,誇張一點的說法就是——隨便抓一把土都能擠出油來,可見其肥沃程度。

尤其是南洋的氣候溼潤溫暖,更加適合農產品種植,其中尤其以水稻爲代表,這裡的水稻甚至能做到一年三熟。

再沒有人比大唐百姓更加清楚這裡面的意義了——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只要將南洋收入囊中,只要將南洋開發出來,大唐就會多出一個超巨大的糧倉,這個糧倉的產出甚至可以供養整個大唐。

有了南洋,甚至大唐百姓都不需要種地,光是國家的救濟糧就能養活所有人。

這對百姓和大唐朝廷來說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對掌握着大量土地和黑戶(沒有土地也沒有入籍的百姓)的世家來說,就是天大的災難了。

有了南洋這塊地,朝廷自然不可能親自去耕種,勢必需要大量的百姓,甚至爲了刺激百姓去南洋,大唐肯定還會效仿十年前的政策,免費發放土地,這會吸引多少百姓來南洋?

十年前朝廷的一紙移民策,將整個大唐上下都給震成了傻子,不但百姓們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的頭暈目眩,世家更是被砸得吐血。

世家爲什麼會成爲歷朝歷代的禍害?除了他們能通過學問掌控朝廷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世家豪強們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佃戶,讓朝廷不敢輕舉妄動。

遙想當年,大漢王朝是何等的強悍,即便在末期,對於異族來說也依舊佔據着壓倒性的優勢——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這句話可不只是一個口號。

但大漢最終還是滅亡了,原因是什麼?歸根結底還是土地兼併,大量的土地被世家豪族吞併,百姓們沒有土地可種,也就沒有糧食可吃,沒有食物就只能被活活餓死,既然橫豎都是死,那他們還有什麼可怕的?當然就是揭竿而起造反了。

實際上自秦末以來,土地兼併也一直都是王朝更迭的最主要原因,包括唐朝在內,末期固然軍閥混戰導致王朝覆滅,但土地兼併依舊是大唐衰落的最主要原因——黃巢起義爲什麼能掀起那麼大場面,說到底還是百姓們活不下去,在只有造反才能爭得一條活路的情況下,自然有大量百姓支持黃巢,黃巢起義得以迅速席捲天下。

在李貞之前,並不是沒有有識之士看出土地兼併這個問題,最疑似穿越者王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不但看出了這個隱患,更想要通過自己的辦法改變這個問題。在王莽新政中,其中有一條就是關於土地的——實行土地國有:國家禁止私人買賣土地,並對擁有土地的數量嚴格控制,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的一律沒收。恢復古代的井田制度。

按說這一政策是好的,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土地收歸國有,百姓們沒有了土地的買賣權,自然就不能進行土地買賣,遇見困難就算再苦再累,也不會再打土地販賣的主意。百姓不能販賣土地,世家自然也就不可能將大量土地都集中在自己手中,也就不可能再出現土地兼併這個問題,百姓們有了土地,都有了活路,誰還有事沒事的去造反啊?

但是王莽卻忘了,這一招的確可以穩固國家政權,但卻觸犯了士大夫階級的利益——沒有了土地,我們怎麼收稅?沒有稅,我們怎麼發財?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既然你要殺我們的父母,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咱擺開陣勢開幹吧……

王莽畢竟得位不正,再加上他性子太急,在得位之後又沒有對劉氏皇族進行大清洗,而是連屁股底下的那個位置都沒有穩固的時候,就開始實施新政……

世家豈能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於是迅速扶持起了位面之子劉秀和穿越者王莽對陣——而事實證明,穿越者雖然有先知先覺的條件,但面對被位面都垂青的位面之子還是差了一點,尤其是在沒有金手指的情況下。

結果不用多說,新朝被推翻,王莽失去蹤跡(說是死於亂軍之中,但卻沒有一個人見到他的屍體,真正原因恐怕是沒有完成穿越任務,被穿越大神召回或者人道毀滅了),劉秀得了天下,並且優待世家,但他這一舉動也等於是給東漢的滅亡埋下了種子。

而同爲穿越者,李貞就不同了。

他來到大唐後,是有一段時間專門仔細研究過這段歷史的,對於這一段歷史十分熟悉。同樣也看出了王莽土地政策的弊端,那就是王莽的目光還是有點太狹隘了,他只注意到了國內這一畝三分地,而沒有將目光轉向國外。

但李貞就不一樣了,他的做法要比王莽聰明的多。

對於世家搞土地兼併他並不反對(當然也是不支持的)——世家不是要兼併土地嗎?沒事,那你就隨便兼併吧,我不反對。

不過現在我既然不反對你兼併土地,已經夠仗義了,那我開疆拓土你也就沒有反對的理由了吧?

接下來事情就好辦了,我這邊開闢出了巨多巨多的肥沃土地,而且還許諾一戶人家白送多少土地,吸引到了巨多百姓來種地,那你也就沒有阻擋的理由了吧——人家又不是你的奴隸,又沒有和你簽訂賣身契,現在人家不願意跟你幹了,那你憑什麼阻擋人家來投靠我們?這事兒就算是告到朝廷刑部和大理寺,也沒有人敢判你們贏吧?

第一百四十八章 使者(第二更)第二百五十章 票決結果第兩百七十三章 《侯君集討李逆檄》第六十五章 敵人上來了+反擊開始+噴火炮再發威(五千字)第一百三十八章 質疑?反質疑?第一百四十四章 我知道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門第三百五十七章 吧唧!~第五十章 本因的請求第一百六十章 解決(四千字)第二十九章 手槍發威第一百章 平添變故第七十二章 人才分配(1)第一百六十七章 給你一個理由第九十五章 好多小錢錢第三百零二章 參半國王的憂慮第兩百七十五章 粗大事了+暫停行軍+多少人手第三百八十章房遺愛的大招(下2)第二十九章 窯寶第三十六章 嶺南戰略概述第一百零五章 我都說了些什麼啊?第二百三十章 玄陰教的真心話(第五更)第兩百六十一章 魏徵的鍋第六十四章 傷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瘋狂的船價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竺戰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忽然響起的嘆氣聲第十八章 李元昌攔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賺錢的路子第九章 程處亮的怨念(四千字)第一百八十七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七十六章 杜荷的擔憂第三百五十四章 目標丁香島……前進~第二十二章 三級風帆戰列艦第三十九章 聽風僱傭軍第一百四十章 梟雄末路(中)第一白零三章 我就是小人第六十六章 初次見面,小小心意,不成敬意第三十六章第四章 好累,好想休息(第三更)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到病除(第二十更)第三百八十章房遺愛的大招(下2)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要你女兒第兩百八十一章 不想起標題第八十八章 定國五策(3)第五十四章 李貞的‘報復’第五十五章 好事一樁接一樁第十九章 工商論第一百三十六章 爨人叛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走(四千字)第六十章 未來的打算第一百零五章 我都說了些什麼啊?第四百一十章 第七卷終章第二十三章 衝突起(四千字)第三百七十七章 悽慘的房遺愛第一百九十八章 問題多多(第三更)第一百章 大典開始之前第兩百九十七章 敵人或許並不強……第一百三十六章 贏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承乾,字高明……第二十二章 初入五號區域——山楂丸有賣嗎?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象威武第十三章 另開一片戰場第二百三十七章 長孫無忌的野心第二百八十章 五千頭戰象,好大的手筆啊第七章 牛鬼蛇神?第三十三章 李恪求助第八十七章 劉毅訴苦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離去第一百三十章 石見銀礦(2)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塊大蛋糕第二十九章 準備動手+跑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動手(4)第兩百五十七章 重病第二十章 登艦第二百五十二章 你就知足吧第三百四十四章 父子交心(六千字)第九章 程處亮的怨念(四千字)第六十一章 叛亂?不存在的。第五十四章 兄弟談心+李承乾的心思第四十三章 父皇,兒臣被人欺負了第四十六章 李淵第十八章 極品海鮮第一百四十九章 崇山寺之戰第五章 硝石製冰(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值錢的夜壺第十一章 生病第二百二十一章 什麼情況?(第二十六更)第八十四章 陛下不可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第一百章 瘋子第八十六章 當潛伏者碰上破妄之眼第一百零一章 名聲算什麼第八十八章 定國五策(3)第八十七章 獻俘大典(8)之意氣風發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治的怒火第五章 要打仗了第六十三章 權宜之計第三十一章 木工坊、新式傢俱第兩百六十六章 奇葩的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