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可不只有三個啊(第三更)

尉遲敬德的話更加簡練:“南洋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唐人,另一種是奴隸,,沒有第三種人。”

“話不能這麼說。”長孫無忌正色道:“南洋可不止有土著啊,那裡可還是有不少我中原遺民的,土著們要被抓爲奴隸,難道這些同胞們,你也準備將其抓爲奴隸嗎?”

“但南洋的同胞一共纔有多少?一個越王殿下就夠安撫了,何必用得着皇上再派一個代表過去?”對於長孫無忌的提議,房玄齡同樣不支持。

李世民卻道:“不,朕輔機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南洋以後就是我們的領土了,日後是需要不斷的移民過去的,現在提前派一個天子特使過去,幫着貞兒安定後方還是很有必要的。只是,輔機,你覺得應該在座的哪一位賢才,有能力走這一趟呢?”

長孫無忌如何不明白,李世民已經洞穿了自己的小九九,擦了把額頭上的冷汗,平定心神,道:“臣覺得……想要安定新土,那麼一般的將領或者大臣肯定是不行的,特使的身份必須要足夠尊貴才行,最好是皇族,如果是去的是皇子,那就更是再好不過,如果派去的是嫡親皇子的話……”

“哦……”長孫無忌都說到這裡了,大家如何還不明白他的意思?

無非就是想讓李世民再派一個皇子過去,分潤李貞的功勞,同時給李貞添點堵——作爲天子特使,那就是欽差大臣啊,更有皇子的身份,難道還不能指點當地政務嗎?

偏偏李世民還無法拒絕這個提議,否則定然會招致兒子們的不滿——怎麼?我們都將太子之位都讓給老八了,現在想去混一點功勞,父皇你都不允許嗎?當年老八四歲的時候,你可都讓他跟着李靖混功勞了。現在到了我們這裡,你就不允許了嗎?父皇,你是何其的不公平啊?

但如果真的派遣去往南洋的話,而且去的還是李世民的嫡親兒子的話……那被派出的必然就只能是李承乾了。

首先李世民一共有三個嫡親兒子,其中老九李治年紀還小,身體孱弱不能遠行。

四子李泰年紀雖然夠了,但如果是他去的話,李世民估計會心疼的,李世民連他之官都捨不得讓他去,更何況是環境更加惡劣的南洋?而且李泰的身體同樣不好,他太胖了……

李治和李泰不能去,那去的就只能是李承乾了——李承乾雖然被廢了太子之位,而且還被囚禁在冷宮之中,但李世民終究沒有將他貶爲庶人,反而加封他爲恆山王,可謂手下留情了。

而且,在李世民內心深處,還有一個不得不將李承乾送出去的理由——如今長安城中魚龍混雜,局勢越發的捉摸不透,一旦燕妃被立爲皇后……可以想象的到,長安的局勢會更加混亂。

就算是皇宮之中恐怕也難以保證李承乾的安全,難保不會有人講李承乾挾持出去,以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倒不如直接趁着這個機會將其放在李貞身邊,放入少年軍中——反正難言那地方除了大唐軍隊之外就剩下南洋土著了,如果有什麼陌生的面孔,一眼就能辨認出來,反倒是更加的安全。

問題是……

李承乾和李貞可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啊,畢竟李承乾之所以丟掉儲君的位置,有一大半原因就出在李貞身上,而且儲君之位眼看着就套落在李貞頭上了——若是說李承乾心裡對李貞沒有恨意的話,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給李承乾這個特使的身份,難保他不會插手南洋政務,拖李貞的後腿,甚至是直接勾連外敵,將李貞和少年軍葬送——不要以爲李承乾不會做這種事情,有時候恨意是可以矇蔽人的雙眼的,如果再經由某些別有用心之輩挑撥一番,李承乾究竟會做出什麼事情,誰也不知道。

這也是李世民糾結的原因……

“皇上,臣有一個提議。”自從御史臺出現了疏漏,再加上李承乾被廢,魏徵如今可是相當的低調(魏徵有一個身份是太子太師,太子被廢,他作爲老師當然要負一部分責任),每日上朝之後就直接回家,既不拜訪朋友,也不接受外人的探望,深居簡出。

在朝議上也是如此低調,不到關鍵事情,基本不會張嘴。不過他爲人低調了許多,但魏徵的能耐也是愈發厲害,要麼不說話,要麼就一語中的,直指要害。

雖然很低調,但本性卻沒有多大的改變,依舊是一心爲公,眼裡容不下沙子。見到李世民犯錯,還是會之言訓斥,偏偏言辭犀利,屢屢將李世民弄得下不臺來,讓李世民是又愛有氣又惱又恨。

現在魏徵聽到長孫無忌的提議,哪裡還不明白他的小心思?他又怎麼可能讓長孫無忌得償所願?當下便坐不住了,站出來出主意道。

李世民正煩惱呢,聞言彷彿見到了救兵一般,連忙道:“玄成,有什麼提議,只管說出來便是。”

“謝皇上。”魏徵捧着笏板,恭聲道:“首先,司空大人的提議,臣是認可的,不過皇上與文德皇后一共育三子,晉王年幼體弱,魏王癡肥,都不便遠行,唯一可以去南洋的就只有恆山王了。”

“……”李世民大急,頻頻給魏徵使眼色,你個混蛋,這些老子當然知道,還用得着你來說嗎?我不正是在糾結着這個呢嗎?以承乾的性子,他到了地方,要是不和貞兒掐起來,那才叫怪呢。

“不過,恆山王畢竟是戴罪之身,以一介罪身擔任特使的話……”雖然沒有看到李世民的眼神,但他記下來的話還是讓李世民高興起來,也讓原本興奮了一半的長孫無忌,如墜深淵。

李世民緩緩點頭道:“也有點道理啊,那玄成的意思是……”

魏徵忽然一笑,笑着提醒道:“皇上,您可不要忘了,您和文德皇后的子女,可不是隻有三位皇子啊。”

第二十七章 競技場的設想第兩百五十一章 事情解決+李世民看越州(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輕鬆生擒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件影響第一百八十九章 道理?公平?拳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使者(第二更)第九十八章 諸皇子獻禮(2)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元昌的小動作(1)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地下的魔窟(2)第十二章 李世民發飆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化戰爭第二百六十四章 扔出去一大塊肥肉(2)第七十七章 不到長安,不知道官少第一百零九章 林邑貴族鬧事第兩百章 宇文化龍第兩百三十三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你竟然反水了……第五十三章 準備開戰第三十一章 血龍衛的組織結構第七十二章 儒家的鍋第三十七章 武媚娘出事了(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侯君集的處置問題第四十四章 吳兆龍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到病除(第二十更)第十九章 消息走漏第兩百一十三章 西瓜珍珠第十三章 王玄策的雄起(7)第三百六十一章 小心樂極生悲……第二十六章 起航(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殺~殺~第二十六章 清洗開始+巨頭匯聚(四千字)第九十八章 強悍的大食帝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圍攻莊園第一百零五章 我都說了些什麼啊?第一百四十四章 飛天御劍流?第十八章 極品海鮮第六十九章 孔家的反對第九十三章 蠻人土著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要你女兒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刺殺、叛亂、進城第八十一章 獻俘大典(2)第兩百零四章 貪斌的奇葩能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苦與良知第四十章 震驚的僱傭兵們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到病除(第二十更)第五十一章 不淨之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兵殺人後遺症第一百五十章 攻入崇山寺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貞的新習慣第三百四十七章 船隊到達+雙方矛盾(四千字)第一百四十五章 晚了一步第八十一章 罰俸一年第三百二十六章 功成名就第三百五十三章 敵蹤與猜測(四千字)第八十一章 標題君相親去了(三合一)第三十三章 處刑+流放第七十四章 準備宴會第二十三章 縱海號下水第一百七十章 這是……不好……第一百一十二章到達*州第六十六章 初次見面,小小心意,不成敬意第二章 鬧了個烏龍第一百二十七章 劍拔弩張第七十一章 李世民準備親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撫卹金的問題(四千字)第四十一章 杜如晦解惑第三百七十九章 房遺愛的大招(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龍衛軍第二百三十章 玄陰教的真心話(第五更)第二十一章 真皇巡狩,萬龍相迎第八十八章 獻俘大典(9)之陌刀之威第九十五章 鏈彈發威第五十二章 底層人民的無奈第一百三十一章 罷免唐儉第四十二章 人才啊第二十三章 縱海號下水第兩百七十八章 朝議+解決辦法第一百零六章 李世民意識到了什麼第八章 王玄策的雄起第八十六章 定國五策(1)第四十六章報復第一百五十章 攻入崇山寺第六十七章 李貞的力量第八十三章 少年軍的未來+開槍(三千字)第兩百四十三章 嶺南的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見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貞的惡趣味!第六十八章 紅蜘蛛第八十九章 定國五策(4)第九十八章 一切都是在演戲第一百六十八章 萬死不辭第六十六章 世家的未來(2)第四十章 吳友德的‘勝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洋地圖(2)第一百一十三章 瘋狂第九十五章 鏈彈發威第三十一章 全員落網第二百八十一章 象兵的培訓方法第七十二章 儒家的鍋第一百八十八章 舉國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