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2)

在這一點上做的最好的應該是遼國和我大清,遼國吞併燕雲十六州之後,並沒有對當地漢人屠殺,雖然也沒有什麼優待吧,但也不至於不把北方漢人當人看,於是在北方漢人的幫助下,他們學會了建設城池,學會了種地,學會了漢人的文化,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只是他們晚期沉迷於繁華之中,不修武備,最終才被女真人所滅。

還有我大清,他們更是這一類的典型,雖然也有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之類的慘案,但最終還是沒有被漢人趕盡殺絕,雖熱不至於善待漢人,卻也終究給了漢人一條活下去的路。

這也漢人即便偶有反抗,可終究無法成大氣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很少有人支持他們,百姓們活的好好的,誰沒事去參加什麼造反啊?那可是殺頭的買賣,我活的好好的,吃飽了撐得去玩命?

在進入中原之後,我大清也和遼國一樣,同樣學習了漢人的文化,並且他們學的比遼國更深,於是他們就融入了中原,再也不分彼此——沒辦法,漢文明強大的同化性實在是太可怕了,無數民族進入中原之後,就再也沒有出去過,徹底成爲了漢文明的一部分,我大清能保留自己的民族名字,就已經算是幸運的了。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是《荀子》的話,李世民自己也將這句話進行過改編,成爲自己的名言。這個道理無論是放在什麼地方都是可以通行的,無論是大唐本土還是新進征服的地方,哪怕是到了後世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人可以改變,只要你願意善待百姓,那麼自然可以收穫當地人的效忠,這句話的另一個解釋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以誠待我,我必以誠待人,這個道理同樣可以說得通——所以說漢文明是最適合征服世界的文明,這一點別的文明都做不到,因爲他們沒有漢文明那強大的包容性,而漢文明那強大的包容性,註定了哪怕征服了別的地方,只要願意承認並且善待別的文明,自然能得到當地人的好感和歸順,若是能更進一步讓當地人過上更好的日子,那麼想來當地人也不吝於獻上自己的膝蓋。

不過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得提前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趕盡殺絕,當然這裡的趕盡殺絕說的不是要對當地百姓殺絕,而是指的是當地原有的統治者和貴族們,只有將他們徹底滅絕,纔有可能實現以上的目標。讓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以那些貴族們在當地的威望,傳播謠言搞搞破壞什麼的簡直不要太輕鬆,那麼在接下來的統治中,他們必然會給征服者帶來無盡的困擾——秦朝不就是這樣滅掉的嗎?雖然秦始皇也在一統天下之後,就六國遺族遷到了咸陽,但卻不徹底,在民間依舊有不少六國遺族,比如最有名的就是張良和項羽,這樣的英才都能漏掉,讓他們在暗地裡搞事情,秦王朝滅亡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還有就是現在的天竺和南洋,尤其是天竺,因爲當時朝廷陷入了大危機,急需大勝利來穩定民心,因此對那些高等種姓和貴族們包括婆羅門教在內,並沒有趕盡殺絕,這就導致了他們經常給大唐搞破壞,忽悠當地百姓起來造反,給天竺總督府的治理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等後來朝廷反應過來之後,這些貴族們卻都已經隱藏了起來,朝廷失去了最佳的動手時機,再想處理這件事已經非常的麻煩,只能在天竺加大投入,各種政策幾乎就沒有斷過,以此和隱藏在暗中的貴族們爭奪民心,雖然目前已經頗見成效,但想要徹底泯滅貴族的影響力,至少還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不可。

只有滅掉這些貴族,或者將他們的影響力降到最低,再配合合適的政策,只有如此才能穩定當地的統治,至於百姓們——百姓從來就不是造反的主流。

百姓們都是很知恩圖報的,或者說他們都是很現實的,現實到很少固執自己的國家意識形態,他們纔不會在乎統治者是誰,哪怕是異族人統治了這裡,只要你能讓我過上好生活,那麼我自然會擁護你,但如果你不把我當人看,不給我們活路,那麼我們就只能反抗了。

還是秦朝,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個已經說了,那就是對於六國遺族沒有趕盡殺絕,導致他們暗地裡活動頻繁,對政策的影響極大,第二個錯誤就是對於新徵服的之地,沒有任何的維穩安民的措施,所以秦國雖然表面上一統六國,其實秦國在六國遺地的統治並不穩定,六國遺民對於這個新的統一的帝國,認同感並不強,甚至反感,更別說真心擁護了。

此時的秦始皇本應採取措施安定他們,爭取他們早日歸心,擁護秦王朝,可是恰恰相反,秦始皇對於新徵服的地盤與人民,相對於秦國舊民更加苛刻的壓榨,對於百姓有口飯吃的要求都剝奪,這是逼着六國遺民造反的節奏,再加上六國遺族在暗地裡搞事情……於是,後果大家都很清楚了。

百信們或許不是很聰明,也很容易被輿論所引導,但有一點他們卻非常的精明,那就是眼見爲實,他們只知道誰給他們好處,他們就跟着誰混,從來不會因爲你是曾經的統治者,我們就要聽你的話——在你像曾經統治過我們的時候,我們的生活雖然算不得民不聊生,但也絕對好不到哪裡去,至少遠遠不如現在新任統治者對我們要好,既然如此,那我們爲什麼要跟着你推翻現在的統治者?

難道趕走了現在的統治者之後,繼續跟着你們回去過那種潦倒的生活嗎?別開玩笑了,你們已經不是貴族了,你們現在只是喪家之犬,如果你們花錢僱傭的話,那麼我們看在錢的份上自然可以跟着你們混,但想要讓我們白白爲你們賣命,那想都不要想。

現在你們人都死了,我們註定要失敗了,我們選擇投降也就理所應當的了,不然要跟着你們一起同歸於盡嗎——白衣人正是想通了這個道理,因此才覺得下面人做出投降的選擇纔是理所應當的。

第二百三十五章 征服之路之橫掃歐洲第兩百二十一章 裴行儉要官第三百八十三章 衆人獻禮(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漢文明的影響力第七十七章 與民同樂第兩百五十一章 事情解決+李世民看越州(二合一)第一百零七章 作死的李承乾(3)第一百零九章 投降?第一百二十章 唐初的那些狠人們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炮命中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上)第十四章 王玄策的雄起(7,這個纔是7)第一百七十四章 誰要見我?第二百零五章 變異痢疾(第十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再收徒第六十九章 魚雷發威第一百四十四章 我知道了!!!第三百章 撲棱蛾子第一百九十章 大型火油礦第一百六十七章 懷疑(2)第六十章 爲什麼和憑什麼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聞管理條例》第一百九十四章 香料島第十五章 終於等到了第四百零五章 瘋狂崇拜第一百零四章 魚雷再發威(四千字)第八十三章 論功行賞(下)第一百零七章 作死的李承乾(3)第三百零二章 參半國王的憂慮第兩百六十章 禍不單行+解決辦法(五千字)第一百七十四章 誰要見我?第四十四章 遇險第一百七十三章 激戰第兩百九十九章 大宏願——大唐日不落(本章三千字)第三十四章 意外的島嶼(三千字)第十五章 王玄策的雄起(8)第三百三十章 總督之爭(四千字)第兩百二十六章 懲罰?第一百四十二章 倭國(1)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發長安+意外來客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思前第二百三十五章 征服之路之橫掃歐洲第一百四十三章 倭國(2)第七十八章 椰港失守的後果第一百五十九章 巴豆再立功第十三章 王玄策的雄起(7)第兩百五十七章 重病第六十九章 雜事數則第五十五章 治國就是治吏第九十六章 議論咻咻第二十七章 巨大的收穫,暗中的敵人第八十六章 當潛伏者碰上破妄之眼第一百四十三章 倭國(2)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地下的魔窟(2)第三百零六章 吵架與李承乾的委屈(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死有餘辜第二章 的另一面第三十三章 吳福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香料島(4)第七十七章 援軍到了第十七章 印刷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審美觀出了問題第兩百八十三章 高達州總督+薩倫船長第三十七章 武媚娘出事了(上)第十五章 水泥(1)第五十三章 咱家的事,你也該知道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認錯第六章 榨汁機第五十章 海運的優勢和南的動作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再收徒第一百二十八章 比武開始了第五十七章 訓話(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元昌的小動作(1)第六十三章 俘虜問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杜如晦的分析第一百九十一章 各自算計第七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六章 追上門來第九十一章獻俘大典(12)之看臺騷亂第四十九章 神兵鋒芒第五十七章 飯桶崛起第九十六章 議論咻咻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貞的新習慣第九十二章 老兵定計第兩百二十四章 秦瓊到來(2)第七十三章 雨過天晴(三千字)第四十二章 空歡喜一場第四十一章 無題第五十一章 爭論第十九章 工商論第十二章 李世民發飆第二百二十八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十四章 一晃十一年第八十九章 定國五策(4)第三百章 撲棱蛾子第七十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支持率第三百五十七章 吧唧!~第七十二章 儒家的鍋第八十八章 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