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道教的優勢

李淳風之前也考慮過道教的未來,他也想過各種讓道教發展壯大的方法,但大部分都極爲不現實,但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讓道教走出去。

一直到剛纔,李貞將這個提議說出來之後,就彷彿一道閃電般在李淳風的撓間不斷的炸響——對啊,爲什麼從來沒有人想過讓道教走出去呢?

是因爲怕異族的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合,導致道教傳播困難嗎?

肯定不是這個原因,既然連佛教這種外來宗教都能在中原發揚光大,沒道理道教不能在外面傳播。

是擔心在外面傳教容易失敗?損失弟子?

這個就更不可能了,雖然在大唐道教幹不過佛教,但道教終究是大唐的本土宗教,有整個大唐作爲依託,就算傳教失敗,也有大唐這一畝三分地守着,進可攻退可守,先天立於不敗之地,有本土作爲加成,即便失敗最多也就是損失一點弟子,絕對不會傷及根本。何況道教弟子多是虔誠信徒,願意以身殉道者不計其數,這些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在外面失敗不成?

是因爲道教勢力太弱,沒有精力外傳嗎?

這就更不是了,道教如今雖然勢弱,但也終究是一個傳承了千年的宗教,雖然暫時被佛教壓制,實際上底蘊絲毫不比佛教更弱,在大唐的影響力雖然不如佛教,但這影響力只體現在高層,而在底層的信衆心目中,只怕未必就比佛教弱多少。

實際上道教如今是有點生產力過盛的,也就是說他們在大唐內部他們已經發展到頂峰了,想要更進一步,就只能幹掉佛教,從他們嘴裡搶食兒,而他們也正是這麼做的。不只是道教,佛教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不同於道教的死板,非要在國內和佛教爭一個高低,佛教要靈活的多,他們在壓制道教的同時,已經開始向着外面尋找出路了,而大唐周邊的國家就是他們的目標——之前的辯才等和尚向李貞要通關文牒,前往四方傳教,就是最好的證明。

事實證明他們這一步走對了,正是這些不顧自身一心傳道的真和尚(區別於那些假和尚)們的努力,佛教的影響力才進一步擴大,從大唐開始向四方傳遞,最終將影響力擴散到了整個東南亞,成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歸根究底,李淳風覺得還是佛教在本土發展的太好了,將道教死死的壓制,而道教一直在中原和佛教做鬥爭,和他們爭香火,因此目光一隻侷限在中原,從來就沒想過,也沒有這個眼光想着將自己的思想傳播出去。

但是事實上如果道教真的想外傳的話,其實要比佛教更加的容易,只要不是在那種宗教衝突比較混亂的地方,其實想要將道教的影響力發展起來,是非常簡單的——因爲道教不同於佛教的大部分人只會忽悠,道教的道士們大多都是有真本事的。

別的不說,道教的道士們大多都會兩手醫術,有的更是在這條路上走到了巔峰(最好的例子就是孫思邈),而衆所周知,在古代的時時候漢文明的醫術是非常先進的,而在漢人大夫使用藥草給病人治病的時候,歐洲還處於生病只會祈禱的程度,當漢人大夫編纂自己的醫書的時候,歐洲纔剛剛發現放血療法的效用,於是放血就成了他們唯一治病的手段,頭痛腦熱放血、胃痛胃脹放血,發燒咳嗽同樣放血,簡直將放血當成了萬能的醫術。

當然,放血療法的確針對熱性病有效果,少放一點血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但是連頭暈耳鳴都要放血那就針對過分了——要知道頭暈耳鳴一般可是貧血的症狀啊,血液本身就少了,再放血……那簡直不是救人,而是在殺人了。

但是沒辦法,他們只會放血這一種手段,偏偏基督教死死的控制住着人們的思想,讓他們不敢對屍體有所褻瀆,要不是後來有一些不怕死的醫生偷偷用屍體做研究,只怕到現在他們的外科手術都別想發展起來。

其實不只是歐洲,就連西亞中亞等國家的情況都就不到哪裡去,天竺雖然也有自己的醫學體系,但卻要落後大唐很多。可以想象未來如果大唐真的征服了歐洲,道教甚至別的不用幹,只需要扔幾個懂得醫術的道士過去,就肯定能搶奪一大批信徒。

再加上道教的理論不像是基督教那樣霸道,不只是壓迫人的肉體,還壓迫人的思想,相反道教講究的還是融入萬物,放開思想,只需要假以時日,道教甚至能超越基督教,成爲歐洲第一大教派——前提是基督教不要反應過激,突下殺手。不過有大唐的駐軍在,基督教恐怕也不敢那麼狂。

而且那些閒的沒事幹的道士們可不只是研究醫術啊——之前就說過,現在的很多學科都是被倒是們研究出來的,比如鍊金術就是後來的化學、天相術就是後來的天文學等等,只需要這些道士們稍微展露一下手段,這可比純粹只會那語言忽悠人的基督教可要強多了,信徒信衆還不得是呼啦啦的來?

當然,征服歐洲應該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眼下道教如果真的要外傳,就要將目光放到南洋甚至天竺去——別看天竺是佛教的大本營,實際上在天竺婆羅門纔是第一大宗派,佛教在婆羅門教的壓制下過的也不是很好,地位不比在大唐的道教好到哪裡去。

可是隨着如今婆羅門被大唐宣佈爲邪教,大量的廟宇被拆毀,神像被融化成爲黃金,僧侶被驅逐甚至是追殺,大量的僧侶爲了活命不得不宣佈退出婆羅門教或者改投別的門派,婆羅門的勢力大大被削弱。

換句話說就是現如今天竺的宗教局勢是很混亂的,因爲作爲帶頭大哥的婆羅門沒了,空出來了一大片的市場——這就給了別的宗派機會,可以想象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天竺肯定會進入信徒搶奪模式,各大宗派爲了搶奪信徒肯定會手段盡出,甚至大打出手,而這種局面無疑是道教入手的最好時機,等天竺的局面穩定下來,道教估計也差不多能在天竺站穩腳跟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陳大夫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象衝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漢文明的影響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見洛克(六千字章節)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發第十七章 印刷機第兩百二十八章‘義正言辭’第三百一十一章 提前泄露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戲與計劃第五章 天竺戰事第六卷 第一章 歸來第三百零五章 吵架與李承乾的委屈第十二章 長孫衝瘋了第八十二章 獻俘大典(3)之大閱兵第四十章 好像聽到什麼不得了的東西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形式一片大好(第二十三更)第兩百三十四章 終見李世民第三十一章 脫險(1/3)第三十二章 解惑第一百三十八章 質疑?反質疑?第五十四章 李貞的‘報復’第二百五十八章 這一章太亂,不好起名字第十五章 終於等到了第九章 燒起來吧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第一百六十九章 萬死不悔第兩百八十七章 轉機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先知=前隋餘孽?第一百九十二章 傳風第五百一十七章 毒蟲襲營第二百七十九章 巴法瓦爾曼的野心第七十二章 皇家競技場第一百五十八章 認錯第兩百八十章 移民前……第一百九十二章 長生不老?海市蜃樓爾!第一百六十八章 萬死不辭第四十二章 空歡喜一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可不只有三個啊(第三更)第二百零四章 易容高手?(第九更)第四十章 準備迴歸第兩百零一章 食人族的傳說第三百九十四章 鎮國金獅、光明之山以及怪異的第三件寶物第一百零八章 觸雷第三百四十七章 船隊到達+雙方矛盾(四千字)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的佔領模式——殖民地模式第七十七章 援軍到了第兩百五十七章 重病第三百九十一章 震驚~第四十二章 傭兵們的心思(三千字)第三章 兩萬人(第二更)第兩百九十六章 李密餘孽第三十四章 改進製糖工藝第三百零八章 元帥歸屬第一百三十五章 就算你們贏了第三十九章 借錢、借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爭論不休第七十六章 刺客死全家第四十四章 越州市舶司第五十八章 人嫌被人趕(三千字)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七十二章 這聖旨不是給你的第四十九章 阿布拉的計劃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出大事兒了……第四十二章 銀礦歸佛門,艦隊登呂宋(二合一)第十九章 海鮮過敏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恥至極第五百一十七章 毒蟲襲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崇山寺之戰第八十一章 罰俸一年第四十四章 遇險第一百二十三章 公平第五十一章 應戰:折賀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要你女兒第四十六章報復第六十二章 章節名有那麼重要嗎第九十三章 李世民大壽第九十九章 準備戰鬥第二十四章 亡國公主阿雅第四十七章 香料第兩百七十三章 《侯君集討李逆檄》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貞的驚世之語第七十二章 儒家的鍋第一百九十四章 信不信我毒死你啊第二百一十二章 連環船(第十七更)第九十二章 獻俘大典(13)之大閱兵結束,陰謀咂起第二百八十九章 殺意第八十一章 標題君相親去了(三合一)第二十八章 視察產業之瓷窯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發長安+意外來客第四十八章 用玄鐵做刀具?太奢侈了第十章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第二百一十五章 爭吵第二百四十七章 燕妃的資格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世民的考慮第一百八十章 決斷 (第七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瘟疫戰(第三更)第八十章 無恥與更無恥(二合一)第九十八章 一切都是在演戲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問題(四千字)第兩百一十八章 黑齒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