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五載

天寶五年春,正月十三日,詔以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兼河西節度使,入朝任鴻瀘卿。施行之下傳至洮郡,鹹直公主於京中傳來消息,可能與已不利,李揚更是小心從事,任何事務皆不敢張口,只做了個啞巴司馬。

過幾日,楊釗又至書中安慰道:“妹婿不必小心,過幾日便好。”果然二十三日,又傳消息,至尊因皇甫惟明與韋堅結朋黨密謀他事,下制書責韋堅謀求上位官職,存有野心,貶爲縉雲太守;皇甫惟明爲挑撥離間君臣之間的關係,貶爲播川太守。一時朝中大譁,人人皆是寒慄。

李揚回想楊釗之書中所說,便是嘆了一聲,私於妻楊氏小荷道:“朝中風雲莫測,實是心寒。”便生了歸隱之意。

月底,留於長安宅中的劉五遣人送書,將此事說透,原因也簡單,不過是權勢相爭罷了。太子享與李林甫暗中不睦,本來他是想立壽王而陛下改爲忠王,這便恐日後有不利,便日日想廢之。這皇甫惟明、韋堅又與太子善,加之皇甫惟明入朝後曾勸至尊,‘林甫專權,恐爲大唐之禍,不如改爲刑部尚書韋堅代之。’早已收買至尊身邊左右的李林甫隔日聞之,心中大惡。遂今御史中丞楊慎矜密查其所動向,以圖把柄。十五之夜,太子行遊,私會韋堅,而韋堅又不愛自身,轉而密會皇甫惟明於景龍觀。楊慎矜次日上書至尊,言其爲太子親戚之人,不該與邊將狎混。二人之間行跡鬼魅,是否存有不當。至尊疑之,李林甫又使御史中丞王鉷上奏道,陛下,歷來邊將與國戚交通,不外乎謀權二字。但韋堅爲太子親,這恐怕是否對陛下有不利之圖。李隆基這才大怒,朝責韋堅與皇甫惟明爲逆,令兵部銓曹案中之能手京兆府法曹吉溫審其事。韋堅、皇甫惟明知事關太子,便咬牙不屈李林甫之意,吉溫也是束手。但至尊心中早已有了別樣的想法,大抵是敲打太子,便是下制書戒百官,貶二人(摘改自資治通卷二百一十五)。

這讓李揚心中更感恐慌,疾書於國公宅呈李林甫道:“政見不同,可攏之。此事天下人知,恐損岳父大人聲譽!”。李林甫未回,但李岫卻是回書道:“子仁如表字,心爲仁,但朝中之事,恐不是你我之人所能左右,也非是和氣一團之像。子仁,稍安勿燥。”

李揚接書,半響未言,輕輕的拍於案上,用手指猛然扣住死死團成一團,扔於角落之間。

隴右、河西不可一日無主政之人,二月,制下授朔方、河東節度使王忠嗣兼隴右、河西二節度使,一人執四節,軍傾天下!

三月王方鎮入主鄯郡,李揚拜之,皆是舊識談說甚歡,言之安心爲官,至尊心中常念子仁之語,這讓李揚心中涌出一些暖意。

月末,妾室李氏柳葉兒房中冬梅聞喜,小荷以奴婢不得亂老爺之血脈爲由,今其墮胎。血崩之下,冬梅差些喪命,但身子已損,不能再孕。知其事後,冬梅精神便是恍惚,常有瘋癲之舉動,安史之亂時走失再無音信,這今小荷心中自責不已,遂放開禁制。此後秋娘、夏蓮、春桃、春月、梅子皆是生子女,卻未立妾,以家中之人得以善終。

四月,契丹、奚平叛,至尊封故去燕國公李娑固爲昭信王,其婿薊郡公李楷洛爲恭仁王,各爲二族之主,以楷洛子李光弼爲左清率府中郎將兼安北都護,充赤水軍使。又下制書於洮郡,因李揚之妾李氏婦道貞德,爲昭信王之後,特再爲清和縣君。洮州都督府司馬李揚遷中書舍人押刑部事,復爲清徐縣開國男。

未及楊釗來書笑稱,皆是貴妃之功,回京勿忘來拜。

接制書後,李揚宅中頓時起伏,妾室楊太真飛揚起來,仗貴妃勢處處壓衆妾一頭。事及正妻之利益,被小荷正以家法方是好了些。是夜敘與李揚,婉轉承歡討了歡心,又諂朵兒之壞。李揚不知情,依言二日辰責張氏,朵兒氣不過,尋太真理論反被其嗆之。朵兒一怒之下,掌摑其臉,太真不甘受辱與之破口,驚動衆女。小荷又執家法將此事壓下,而不與李揚說過,但二女之間怨氣卻是濃生,至死時後輩依言分葬於李揚之左右二穴中,雲中之人皆稱二妒美人冢。尤其今人稱道的是,朵兒這邊起一樹頭朝左,太真那邊起一樹頭朝右,真是讓人嘆道不已。

五月入京之時,於驛中又聞,李適時因病推託政事,上書言之散地(譯爲閒散之地,此處代爲閒散的官職)。李隆其準之,以其爲太子太保遂罷其政事,以門下侍郎、崇玄館大學士陳希烈爲門下同平章事。在太子少保李適之子衛尉少卿李霅設宴待賓客,也不知所爲皆是無人應赴,世人皆指長安城東薛王別墅卻不敢言。

進中書省至中書舍人公事房,進見閣老知權禮部待郎事達奚珣,與同爲舍人的李日韋、陽浚等人相見禮,再拜右相(中書令)李林甫。

翁婿二人相見自是各有所感,不知何因,李揚只知心中對其隔閡已深,雖是笑顏相說,但那笑臉之下卻是各自有些淡淡的冷漠。

再回蘭陵之宅,鹹直公主早已相候,見面已是淚眼。李揚癡癡而望,掩面別過一邊,想將其擁入懷中卻是有些不敢。小荷卻是迎了上去,口稱妹妹與之痛哭在了一起。

過後相說之間,鹹直公主幽怨之極,闇然而道:“萬安阿姊去歲自阿郎西行之後,便是被禁於宮中。妾身相看數次皆是被旨意擋回,也不知她如今過得可好?”說罷定是思念極深,便又是淚不成泣。

李揚闇然,一切都是因已而起,想必是至尊不許萬安隨意出入,好斷了與已的關係。心下難過,卻是無計可施。

月底,四節節度使王忠嗣遣將入京獻俘,同時拜會李揚。將其迎入府中,問道:“王方鎮近來可好?不知洮郡是否安定。”

來將施禮道:“多謝中書李舍人掛念,一切皆安。前月有小股賊子寇邊,已被軍鎮擊退,並掩殺百里,俘其甚多。”

李揚連聲說好,又是問其之名。

“卑職名爲哥舒翰,祖諱名沮爲太子左清道率,父諱道元,官爲安西副大都護、赤水軍使。卑職現爲王方鎮之牙將。”

李揚嘆道:“原是名門之後,本官敬仰之至。”

“豈敢承李縣男如此,卑職惶恐。”哥舒翰忙是施禮回道,並取王忠嗣所捎於的棋子一付呈上,“方鎮知李縣男好此道,便讓卑職呈上。”

李揚對此物倒是不拒,命人接過,又與之攀談了幾句,卻是發現哥舒翰熟知《春秋》、《漢書》,考研了幾分當是對答如流,便是心喜。喚李蒼頭過來,將自己曾佩過的一柄長劍相贈與他,並吩咐道,“本官此生已是無望於沙場之上,請哥舒將軍佩此劍多斬敵之首!”

哥舒翰感激,於堂下以此劍舞一曲破陣子回贈。

同月,楊釗之好友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入朝爲戶部尚書,皆是舉薦楊釗之因果。

六月,至尊贊楊釗張馳有度,遷其爲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

三日,貴妃思姊妹,遂讓李揚之妾太真與另三位阿姊入中宮。李揚送出中使高力士出宅門,竟見其坐御者處充當老闆,便大驚失色,求他下車。

高力士笑道:“無妨,爲貴妃做事,理當如此!”揮鞭而去,獨留李揚於當地嘆而搖頭,心中卻是恐慌之急,心中暗道,如此跋扈恐是不妥。回宅與小荷商議,小荷便將近日楊太真勢壓衆妾之事略說幾處。李揚聽後半響未語,有些悔恨道:“都是爲夫之過,太過寵信她了。”將朵兒喚入房中,好聲的安慰。

張氏垂淚,憐愛之樣今李揚又是加了幾分疼愛。

是夜,太真回宅,手捧彩色織錦與衆人顯耀後。回房披於身上討好李揚道:“阿郎,請觀之。這爲貴妃所贈之物,是嶺南經略使張九章特地進貢貴妃的。阿郎,你看好麼?”

李揚惡其行爲,沉聲道:“脫下來!”轉了臉不去看她。

“阿郎——”太真不知今日李揚爲何這般,嬌喚了一聲,見其仍不動聲色,將織錦扔於地上,想如往常一樣依如他懷中,卻被李揚輕輕推開,責道,“太真,往後莫要多行於中宮,以恐世人笑話。”

太真大感委屈,幽幽道:“阿郎,妾身豈是不知,可貴妃教招於妾身,妾身也不敢不去。”又道,“就說這錦段,那進獻之人一位加三品,另一位爲最者遷爲戶部侍郎職,阿郎爲中書舍人豈能不知?又想及阿郎不過因娶番女李氏爲妾,便從副大都護貶爲下都督府司馬,再次又回中樞,這其中的道理可是明明白白。”

“糊塗!”李揚怒起,但也不知道因何而氣憤,只是胸中難平,手指太真後語卻塞住,不知要說什麼好,半響甩袖推門而去。

太真怔住,十幾年來未見阿郎衝自己發過怒,今日這是怎麼了。一時之間羞惱從生卻是咬緊下脣不肯開口相喚。春桃急着從外間進來喚道:“奶奶!”

“滾出去!”真是不敢相信自己會對春桃如此喝罵,氣泄之後又是後悔,太真又急是問道,“老爺呢?”

春桃低首紅着眼回道:“回奶奶的話,老爺去了二房奶奶那裡。”

“原來是她!二姊算你狠毒!”太真咬牙擠出話來,一股無力之感涌上頭,便是頭暈目旋慢慢的朝地上倒去。

七月,李林甫聽聞韋堅慢行其道,又上奏道:“陛下,罪人有罪,左降之後更是不想留京,就是起赴任上,都爲慢行,至其任上官位缺失數月也是有之。”

李隆基聽後下敕書道:“流貶人多在道逗留。自今左降官日馳十驛以上。”

過日,韋堅之弟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爲其兄訟冤,奏道:“陛下仁愛,但兄犯重罪悔之晚亦,途行之中與書臣等,稱其罪是爲太子殿下所遊所致,悔不改交通邊將,以致鑄成大錯。望陛下看在其兄有功這份上,請求發還家鄉。”

李隆基大怒,責二人道:“你等這是逼朕嗎?難道朕之判是錯了?好,好的很,你等皆是忠心耿耿呀!”便下旨再貶韋堅爲江夏員外別駕,韋蘭、韋芝皆貶嶺南惡水之地。

李林甫暗想,斬草需除根,便再引韋堅與李適之等人爲朋黨,如不加以懲處,恐爲亂大唐。

陛下怒氣更甚,隔二日,改貶爲流使韋堅於臨封,女婿巴陵太守盧幼臨長流合浦郡,李適之貶爲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韋斌貶巴陵太守,韋堅之外甥嗣薛王李琄貶夷陵別駕,睢陽太守裴寬貶安陸別駕,河南尹李齊物貶竟陵太守,凡親黨連坐流貶者有倉部員外郎鄭章貶南豐丞,殿中侍御史鄭欽說貶夜郎尉,監察御史豆盧友貶富水尉,監察御史楊惠貶巴東尉等數十人。

太子聞風大懼,上表企求與韋妃合離,並言道:乞不以親廢法。時今衆臣心中爲之一寒,不免可憐又不免暗歎。

冬十一月,又發淄川太守裴敦復與北海太守李邕案,陛下使李林甫查之,李林甫以京兆士曹吉溫與御史鞫之,案中贊善大夫杜有鄰一女爲左驍衛兵曹柳勣妻,柳勣狂妄,數次流言杜有鄰借圖讖之說與太子,言中涉及至尊。李隆基得知震怒,下旨杖斃涉案贊善大夫杜有鄰、左驍衛兵曹柳勣、柳勣好友著作郎王曾等人,堆積屍體於大理寺,其妻妾與子女皆流與邊遠。柳勣好交友,曾被裴敦復舉於李邕,三人已是交好遂發此案。過後,李邕之子嗣虢王李巨貶義陽司馬、鄴郡太守王琚因與李邕交好也坐贓貶爲江華司馬,杜有鄰又一女時爲太子良娣亦受累,被太子廢爲庶人。此上明爲案發,實是李林甫欲將太子廢之。(以上摘改於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五,舊唐書本紀玄宗下)

第三百八十章 之後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衣第三百二十七章 回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瞭第四百七十九章 爭論第一百四十五章 交待第二百三十五章 追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席間第四百二十章 消息第四百七十四章 迴應第五百零七章 洮郡第三百二十四章 暈倒第四百二十九章 遇阻第二百九十五章 菊娘第一百六十五章 默啜第四百九十八章 范陽第一百七十七章 心煩第二百七十七章 問尋第一百六十章 老者第二百五十四章 回京第三百四十六章 教習第二百九十八章 恩惠第七十九章 鄉試第二百七十八章 出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事第五百章 慎矜第一百六十三章 牙帳第一百三十四章 席間第二百零七章 敘情第二百六十七章 送別第四百一十一章 姊妹第三百零四章 查抄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鬥第三百三十六章 細節第九十二章 惠妃第十六章 拜師第四十四章 回門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四十章 回京第四十章 婚前第三百四十六章 教習第二百零八章 朝議第二百八十一章 往事第五十四章 相談第八十八章 山裡第四十六章 回家第四百四十七章 騰空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四百九十五章 衆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宴席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轉第四百八十九章 了結第二百五十七章 夜談第二百四十九章 玉門第三百三十二章 問答第三百三十九章 查看第一百七十三章 接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喝酒第一百一十章 長安第十百八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交待第五百一十一章 驚聞第三百零三章 賞罰第十八章 入夢第一百四十六章 客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反制第三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婦人第五十一章 一天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三百八十一章 會見第三百五十六章第十一章 晉陽第一百三十章 烏素第五百零五章 仙芝第一百三十二章 奴隸第一百三十二章 奴隸第三十八章 養着第二百八十五章 相逢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損之第五百一十三章 醒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談第四百零五章 太白第一百七十一章 捱打第二百八十八章 選人第四百零二章 杜甫第四十六章 回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問答第四百二十五章 門洞第三百八十章 之後第四百八十九章 了結第四百七十四章 迴應第一百五十七章 頭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了結第一百六十章 老者第四十七章 買房第三百七十章 屈服第三百九十五章 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