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皇城

自程刺史那裡出來,李揚停下腳步回身與跟在後面的薛嵩笑着說道:“薛兄長,真是瞧不出,尊祖上無意落下的恩惠卻是應驗在了你的身上。這下可是好了,做了軍中的統制,這雖是個令外官,但一干的用度還是與校尉等平的,也不必再跟着小弟受苦。等兵部的皆符下來,再加上有義伯父汾陰縣伯在旁加以推手,再不濟也應授爲旅帥之職。”

薛嵩笑笑搖頭道:“我是自在慣用了,有口吃食便能活下去。如是能復起用更好,如是不能還需多讓妹夫擔待些,再養上我幾年,哈哈。”

“薛兄長,你呀。”李揚搖頭,將薛嵩拉過並肩而去。

回了住處,李揚將張阿牛叫來說道:“阿牛,明日本官要回長安公幹,你是相隨還是留下,本官問問你意願。”

“屬下自是想回去看看阿母,如今實是想的緊。”張阿牛喜道。

“那好,你先下去準備,明日便隨本官回長安。”李揚吩咐道,“去將李公叫來,本官有話要交待。”

不時李蒼頭進來躬身問道:“老爺可是明日要回長安?”

“嗯”李揚點頭道,“是爲州府送公文。是張阿牛告訴你的麼?”

李蒼頭拱手回道:“阿牛來的時候尚少,有些事還不懂,日後老朽會慢慢的交待於他,讓他多注意一些家中的規矩,請老爺多寬恕。”又道,“可是要老朽爲此次進京準備些什麼?”

“不必了。此次也不久往,回去月餘定是回來。老爺我要交待的是,此次你留下在家中照應,劉一遠去他處,如是回來你便將他帶回的消息先行處置。一會我寫了便箋交與你,你好生的收好,交於劉一。蒼頭啊,你我已是相識數年,原本老爺我心裡還存着一些疑慮,但經過了一些事情,你可當爲我的第一心腹,日後凡事你要多操心了。”李揚目光灼然的看着李蒼頭。

李蒼頭閉眼,滾下二滴濁淚,深深的作揖而道:“謝老爺信任!老朽自會對得起老爺!”

“好了,下去吧。老爺累了,需小憩一會。”李揚擺手讓其下去,直看着他推門出去,方纔收回了目光,取了筆寫了便條。

十一月初三,李揚早起,將門外早已候着的李蒼頭叫了進來,將便條交於他,又中囑咐了一番,便是穿戴整齊後,喚了張阿牛,直奔了刺史府。

進府見程刺史將所要上達的公文用匣分類裝好,便與其告辭,從驛站乘馬而出,直奔京都。

在途中進關內道便是見各鄉里張貼告示,今上體恤民情,下指免關內、河南八等以下戶田不百畝者今歲租。民衆奔走歡呼相告,李揚不免心懷感恩之情,下馬跪於大道,朝東三呼萬歲方纔復起躍馬而去。

十一月二十日,李揚自金光門進京,入安化門進皇城,西起第一署爲郊社署與大社的所在,東起頭一卻是令李揚頻頻相望,且心裡牽掛的鴻臚寺與客館所在,心下暗歎,也不知道那拉祜是否還在這裡,真是讓人難消愁。朝南再往前行去,西是依次爲廢石臺、司農寺草坊,靠過爲馬坊,東與鴻臚寺隔街相望的是司天監與宗正寺,再往南便是李揚初授官職的秘書省,挨着的是爲右威衛、右領軍衛。經了幾拔禁衛的盤查,李揚站在了十字街頭,朝西順尚倉局、尚顰局、衛尉寺、大理寺能出順義門,想了想,順義門往北就是進安福門,北爲皇城,南爲將作監,往東,依次爲右衛、右監門衛、右千牛衛、四方館、中書外省,;往東過承天門,便是門下外省、殿中省、左千牛衛、左衛、再過太極宮與東宮之間的永春門,是爲東宮內坊、右春坊、右清道率府、右監門外率府、右內率府、東宮朝堂;經東宮重陽門,順左監門外率府、左率府、左清道率府、家令寺、左春坊便出了延喜門,這條街是爲長安第一橫街。

李揚換了一口氣,自順義門與安化門之交匯處朝東行去,過司農寺,來到北承天門南朱雀門之間橫三百餘步的天街之上,往北遙拜承天門,往南相望是爲朱雀門。自朱雀門東起頭一是爲太常寺、太僕寺和太府寺,再往北從西往東數依次爲左領軍衛、左威衛、吏部迭院、禮部南院也是試舉之地。李揚現在就行至了左領軍衛與右領軍衛之間,往東是爲今日要去的尚書省,而尚書省北與門下處省、左衛之間相夾的是左監門衛、左武衛、左驍衛,而司農寺與右衛、中書外省相夾的是爲右武衛、右驍衛。過尚書省便是永春門與安上門之間的大街,大街東側由東宮內坊東宮朝堂而下,依次爲東宮僕寺、率更寺、右司御率府、右衛率府,隔街東對左衛率府、左司御率府、詹事府;再往下都水監、光祿寺、軍器監;過東邊景風門,又爲少府監、左藏外庫院;皇城東南角坐落着太廊、中宗廟、文獻皇后廟、太廊署。

經都省執戟的禁衛與門官驗了身份,李揚進了尚書六部,左爲上三部吏、戶、禮,右是兵、刑、工下三部。李揚當先進吏部,求見尚書李皓。李皓爲上之宗室,太原景王之後裔。初授荊州枝江縣丞。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宗時拜通事舍人。歷司勳員外郎、屯田郎中、太僕少卿、衛尉少卿。今上開元初,授汝州刺史,又徙汴州刺史。後入授太常少卿,;轉進兵部侍郎,左遷黃門侍郎兼太原尹,充河東節度使。轉太常卿,拜工部尚書、東都留守。二十一年以奉使吐蕃,上贊其稱職,隨遷兵部尚書,終拜吏部尚書之職(改自唐詩大辭典修訂本,李皓簡介)

李皓見是李揚也爲高興,此子不但與自己同姓,而且還爲本宗長輩之弟子,加之年少已是司馬,便更是高看了一眼,讓進牙內,先不說公事,便是問着一些家中瑣事,又與李揚討論着學問。

李揚一一回話,神情恭敬不已。

二人相談甚歡,卻不料天公不作美,承天門之上大鼓響起,原來已到下番時分,李揚這纔想起尚有公文在身,忙取了出來交於李皓。

李皓看罷,與李揚笑道:“李司馬可是知道此牒上面寫了什麼?”

李揚搖頭拱手道:“下官不知。”

“呵呵,好事!李司馬,本官可是看好你。”李皓點頭說道,咐咐了站於堂下的令史,“去將韋侍郎請來。”

令史下去,不時侍郎韋陟進來與李皓見禮,又瞧着李揚有些面善,便詢問道:“可是與你相識?”

“下官沙州司馬李揚。”李揚躬身回道。

“原來是你”韋陟有些誇張的叫道,“二十年授校書郎的李揚李子仁?”

“是極,韋侍郎說的極是。”

“怪不得面善的很,那時可是引用奇談,一個未加寇的少年竟也有中了進士,呵呵,你家娘子之父楊老大人本官可是相熟的很,稱我世叔吧,這樣顯的親近些。”韋陟點頭說道。

李揚便知原來與自己的岳父相知,怪不得有些驚異。不過又想二人大抵是相認吧,應是算不上相知,因爲身份太過懸殊了,但不能明說,只得順着其意回道:“那小侄便見過世叔了。”

李皓見二人公然於自己樊起了親,心中對韋陟便有些不滿,這是都省之中又不是家中!於是咳了一聲,說道:“韋侍郎,先不忙着敘舊,你來看看沙州上達的牒,對此可有看法。”

韋陟哦了一聲,與李揚笑笑邊接了公文,邊說道:“午時下公,還請上官與李賢侄不必見外到寒舍小聚,二位看如何?”

李揚不能先出聲,聽着李尚書的應聲。

李皓也是稍想便應下了,李揚這才拱手說道:“下官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韋陟將牒看完也是笑了,與李皓說道:“看來這次,你家那位長者與下官的相交楊主書又是要宴客了。”

第五十六章 老者第七十三章 局四第七十八章 小結第四百三十八章 猜疑第四百一十四章 決斷第四百十一章 街遊第三百零三章 賞罰第七十一章 局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紛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抓第四百六十三章 敘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幻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喜第一百一十二章 校書第四百五十三章 心懷第二百六十六章 褻瀆第七十四章 局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楊釗第九章 探底第四十九章 馬五第三十二章 心結第五百一十九章 驚聞第五百一十章 親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沔州第三百六十七章 往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損之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小娘第四百八十二章 許利第二十二章 嘻鬧第一百三十九章 誤會第四百二十七章 閒談第二百一十八章 襲擊第四百零六章 延王第六十章 戲二第一百章 議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事第三百七十章 屈服第二十五章 心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路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騰空第四百四十四章 貶封第二百七十章 戲耍第一百五十八章 挑撥第七十五章 局六第三百一十章 偶遇第三十七章 二女第五十二章 道人第七十三章 局四第四百零九章 往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脫困第三百三十三章 論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許利第一百二十六章 心聲第二百二十章 離京第四百三十章 追逃第三百六十七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反制第三百四十章 定策第三十六章 內心第二十一章 王家第四百八十六章 以勸第四百零九章 往事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寶第六十章 戲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第三百八十一章 會見第二百零六章 有女第四百八十七章 帳暖第一百六十四章 六駿第二百四十章 茉莉第三百六十八章 再入第三百三十六章 細節第三百六十三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六章 擊殺第一百六十章 老者第十一章 晉陽第五百一十六章 恐嚇第二百四十二章 煩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爭風第四百六十三章 敘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回師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紇第九十八章 咸宜第二章 訪家第四百五十三章 心懷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事第一百八十章 交心第一百零一章 結案第五百零二章 論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相鬥第四百七十四章 迴應第二百九十八章 恩惠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流第二百四十四章 矛盾第二百六十七章 送別第二百零六章 有女第三百五十八章 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