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牙帳

遠看山近前,跑死千里駒,搭手相望都能瞧到山頂處,可想走到跟前卻是萬難。衆人一直沿着山腳蜿蜒曲折而行,又向前走了二個時辰方尋了條鋪滿石子的大道,馬蹄聲聲踏石而行,敲打着李揚一行人的心扉,也給了衆人一種別樣的感覺,這與幾日裡在草原上縱馬飛馳自是有所不同,好像從幽靜的山谷一下到了喧鬧的集市,讓人有些適應不過來。

這道上自有行人,也有騎士,來住之間俱是行色匆匆之輩,眼見李揚這一隊人奇特,只是望上幾眼便目不斜視而走,彷彿看若空氣,這被人忽視的感受讓烏素達恆頻爲不滿,大聲的嚷嚷道:“爲何這般時長不出個人來迎接?”

薛嵩瞪眼道:“多嘴!人家自有人家的道理,憑什麼你在嗚不平?真是丟人現眼!”說完瞧了引路的頭目一眼。

“請稍候片刻,我已早早的派人回去,多時會有人出來迎接了李老爺。”頭目在馬上抱拳解釋道。

“那就是了,不要以爲我家老爺位卑職小,但也是大唐中樞著作局讎校典籍的正印之官,豈能容你們小看!更不要忘了老爺懷裡可是有信安郡王的手書,這可是帶着了老王爺的臉面。”烏素達恆見李揚未出面,薛嵩也是隨口敷衍,這膽氣就更加的壯了起來,指了那頭目就聲喝道。

“是是是,奴明白。一會迎的人馬一會就到,一會就到。”頭目用眼瞧了隨李揚來的韋紇什長,神情有些哀求的意味。

韋紇什長不好在躲避下去,打馬過來抱拳說道:“薛將軍,烏素兄長,請安心等候少許時間。想必這位兄弟決不敢欺了老爺。”

“好了,諸位。請看在本官的薄面之上,心平氣和的爲好。”李揚終是不願在旁枝末節上有了差錯,在車裡出口說道。

“老爺說的極是。”衆人不管如何,都齊聲應了聲,只不過烏素達恆仍是不去正眼瞧了那頭目。

“李校書郎在哪裡?哪一位是大唐來的校書郎?”遠處山腳之下轉出一隊人馬來,當先一位大唐五品官員含笑張望。

李楊在車中聽的分明,不等薛嵩等人倚窗喚人,便伸了頭出去,見是身着五品的淺緋袍,腰繫金帶掛銀魚袋,忙下了車遙拜道:“下官秘書省校書郎李揚拜見上官。”

那五品的官員打馬過來,翻身下馬,緊走了幾步將李揚扶起道:“免禮,都免禮了。你就是李揚?我大唐近年以來年未弱冠而授官的李揚?師從蒲州李長史的李揚?也是讓王樂丞、老侍郎交口稱讚的李揚?”

“不敢如此生受,不才正是下官,敢問上官是?”李揚拱手在胸開口問道。

“哦,本官刑部都官郎中呂向。”那人回道。

李揚大驚,忙重新見禮道:“原來是呂向,呂郎中,真是失敬失敬,久聽家師說起,如今一見真是下官三生有幸。”

“言重了,來,李校書郎一路之上安馬勞頓,請與本官這邊來,去了牙帳之中好生的歇息,等明日再同本官去見金吾將軍,你看可好?”

李揚忙回道:“謹聽上官安排。”

“咦,這不是薛賢侄嗎?你父如今可好?你又爲何同李校書郎在一起。”呂向與李揚說完,一眼瞧見了躲在衆人身後的薛嵩,於是奇道。

“呂世叔可好,小侄薛嵩有禮了。”薛嵩見躲不過去,於是扭捏的出來見禮道,“家父一身還好,如今暫隨李校書郎公幹。”

“哦,等回了長安,你且去我府上玩耍,漣夕可是常念着你。”呂向笑道。

薛嵩的臉上罕見露了一絲的紅暈,低頭小聲的回道:“等過些日子再說吧。”

“你呀,也好,你們小輩之事就由着去吧。李校書郎年少有力,前途一定廣大,你莫要抹不開世家子弟的臉面,處處高人一等,需虛以待人方是正道。”呂向拉過薛嵩一旁,小聲的說道。

“世叔,小侄知道。”薛嵩在呂向的面前哪有一絲英武的氣概,完全是手腳不知往哪裡放。

“呵呵,明白就好,明白就好。聽說陛下也着實的看好這李校書郎,你可要緊抓了機會。”

薛嵩一聽心道,“你們都弄錯了,陛下哪裡是看好李揚,分明是因美人之事着緊的謀他,猜來猜去全猜了個錯。但我也不點破,在這戰時之際被人瞧出了,那我這妹夫弄不好真會有殺身之禍。”於是笑笑道:“小侄省的。”又看了看那邊站着的李揚與衆人,對呂向又道,“世叔,還是早早的去突厥牙帳的爲好,不然這天色就晚了。”

“好吧,世叔也不必多說,還是到了地界再與賢侄一敘。”呂向笑了道。

李揚見二人走過,忙對呂向說道:“請朗中上車,下官侍候在車左。”

“免了,本官還是騎馬自在些。倒是李校書郎面色不佳,恐是生病了,坐了車去。”呂向多想與薛嵩說話,便回了李揚的好意。

李揚哪裡敢自己上車讓呂向騎馬,便從旁邊突厥侍衛手裡牽了一匹馬來緩緩跟在呂向身後。

“好了,上馬,一同隨我去見毗伽可汗!”呂向翻身上馬,當先一騎奔了出去,衆人齊隨打馬跟上。

轉了山角,前方豁然開朗,廣闊的草地原一眼看破天際,一羣羣的奔馬飛馳在遠處,如白雲的羊羣點綴在青野之上,閃亮如練的河水蜿蜒的靜靜流淌,那勤勞的牧民甩着鞭兒快樂的歌唱。

呂向指了遠處扭頭說道:“看,那就是突厥族人心中的聖地,我大唐毗伽可汗的牙帳!”

李揚極口遠眺,仍是瞧不見,也不好意思否認,只得隨口應道:“哦,是麼。”

又是往前趕了十餘里,方纔看到一大片的帳篷圍在一座土城之中,心道:“這便是了吧,也不過如此。”但也奇怪爲何到了這麼近了,沒有人出來阻攔自己這夥人呢?必竟有百八十號之多,於是小聲的喚道:“呂郎中,爲何這裡如此的戒備鬆懈?難道不怕被人劫了營?”

“噓!莫說這話了。這可是這裡的大忌,自衛國景武公李靖率英國忠武公李世績、譙國襄公平陽昭公主附馬柴紹、駙馬都尉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率大軍破了突厥,俘了頡利。這突厥之衆便哭號數月,將以前的回紇土城扒了個一乾二淨,以示之恥。後雖經陛下恩賜復了番地,冊封了阿史那姓的可汗之位,但其子孫也立了誓言,永不防守!破則國破,亡則族滅!”呂向幾乎是耳語。

李揚哦了一句看了身後之突厥之人,都是一幅莊重肅嚴的表情,見李揚回看,在那一時刻竟閃出一絲的兇光。

由土城的洞開的大門進入,自是一片片紮起的帳篷,不光人羣熙熙攘攘,還夾雜着牛羊雞狗。比之在韋紇部族甚是不如,哪裡是牙帳,分明如亂哄哄的集市。

呂向見李揚有些不解,又是說道:“這是外圍自是如此,等再往裡走走,便是不同了。別看此間亂些,可也是防禦的好手段,如是大批騎兵衝進,到了這裡也是處處被絆,寸步難行。”

“哦,下官有些着相了。”李揚忙抱拳回道。

由着手下突厥護衛的打罵,收了無盡的白眼,呂向老神幽幽的隨着馬的顛簸眯了眼,好似睡着了。李揚索性也學了去,反正已是得罪了,閉了眼心中倒也安定了些。

“二位老爺,前過就是王帳了,恕奴不與往前送了,就此告別。”頭目心中也恨這些唐人,但無可奈何,爲了體表這二位老爺的身份,自己可沒少用鞭子抽打驅趕族人,眼見着可汗的親衛巡在前邊,趕忙起逃了差事。

“好,你也辛苦了,改日尋了葉護爲你美言幾句。”呂向揮了揮手道。

“是,謝老爺”頭目忍了腹中之氣抱拳謝過,轉身打馬決然的離了去。

呂向低聲的罵道,卻正好能讓李揚聽道:“哼!終是狼性,毫無人性可言,真該盡數屠之!”

李揚笑着不語,心中卻是極爲認同。

到了王帳,自有人相迎了上來,見是呂向也都右手放於胸前問好,瞧了李揚身後跟着的五十韋紇族人也未有多大的驚訝,問了幾句便有人引了那五十人去了,獨留下了呂向及李揚等數人。

呂向也與那人問好,指了李揚介紹,倒讓李揚吃了一驚,這看似普通之人竟是五大啜之一的默啜,忙拱手見禮。

那默啜笑着回了禮,喚了一人伺候着,自己便藉口有事告了聲罪走了。

呂向又是對李揚說道:“莫要讓此人迷了眼睛,這可是毗伽之心腹,比之權臣梅錄啜不相上下,你需好生的認清了。”

李揚點頭稱是,道了聲謝。

此後引了李揚入駐了一頂帳子,又吩咐送過來幾名眉眼清秀的奴僕過來伺候,找了一名精通唐話的俏女通譯後,那人領着薛嵩等人悄然的退去。

呂向擺了手讓帳中等訓的奴僕退下,拉了李揚的手急急的問道:“李校書郎,此間已無了外人,你倒是與本官說說,你究竟來此爲了何事?”

第一百七十章 談論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誓第一百八十七章 言情第一百九十二章 打鬥第四百八十七章 帳暖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迴應第八十七章 秘密第二百六十八章 張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言情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談第二百九十六章 解疑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戰起第四百三十章 追逃第三百八十四章 特勤第六十八章 問話第九十六章 忘秋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第四百五十三章 心懷第四百九十二章 撞遇第三百九十章 前夜第四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歸鄉第三百七十一章 婆匐第二十三章 春桃第三百九十四章 回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宴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柳葉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殺第九十六章 忘秋第九十八章 咸宜第五百一十七章 害良第四百四十四章 貶封第三百七十一章 婆匐第八十九章 誘騙第二百二十五章 宴席第二百二十章 離京第四百三十六章 巡營第二百八十二章 落定第十七章 宴客第二百五十四章 回京第八十五章 洛陽第四百一十一章 姊妹第三百七十一章 婆匐第四百九十章 家事第一百二十章 山谷第四百二十八章 困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父母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事第二百四十章 茉莉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家第四百零五章 太白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使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幻第三百二十六章 病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等待第一百四十六章 客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宴席第三百二十八章 家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醒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父母第三百六十五章 兩難第四百三十五章 回師第三十七章 二女第一百八十五章 父母第四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七十六章 局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談妥第五百零九章第五百零二章 論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人選第四百七十八章 卑鄙第九十三章 商議第九十二章 惠妃第六十四章 戲六第四百十一章 街遊第十五 訪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第一百六十五章 默啜第七章 離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奴隸第三百章 李禕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使第四百七十章 家宅第三百六十五章 兩難第四百五十三章 心懷第三百七十六章 英雄第四百八十九章 了結第二百八十四章 敗敵第三百四十四章 小娘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動第三十五章 驚變第二百八十九章 巧姑第五十一章 一天第四十九章 馬五第五十四章 相談第一百一十一章 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