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嫣兒心事

初春,正月下旬

舉國歡慶的元旦和上元節都已經過去。早些年,剛剛聽說“元旦”這個詞嚇了李泰一跳,以爲在大唐就開始公曆紀年了呢。後來才明白,唐朝大家將春節稱呼爲元旦,將元宵節稱呼爲上元。明白了來由後,李泰心裡纔算踏實。也同時爲自己的孤陋寡聞感到羞愧。

佳節好過,平常日子難熬,無論是士農工商都開始爲新的一年忙碌。離玄武門事變已經過去了半年之久,李世民如願以償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再連番懷柔的手段中,大臣們也已經適應皇位的換人,整個朝廷已經趨於平靜。

爲表示對李淵的敬重,李世民沒有搬到太極宮,而是在東宮作爲居所。李世民的妻妾兒女,包括李泰也同樣跟隨着離開了宏義宮。

李淵仍居住在太極宮,認命般的當他的逍遙太上皇,在太極宮深居簡出,閉門謝客。不僅是不再召見大臣,連李泰這樣的兒孫都很難見上一面。整天沉醉酒色,迷戀歌舞,在太極宮內和妻妾宮女嬉戲打鬧,自得其樂。

往年長安城的冬天都是乾冷少雪的,今年卻有些變化。旱了一個冬天,可就在這正月初春,雪開始下個不停了,最初是柳絮狀的零星小雪斷,斷續續的下了旬日,誰料想兩天前寒風呼嘯中突然變成了鵝毛大雪,紛紛揚揚的下個不停,給整個長安籠罩在白茫茫雪霧中。

東宮裡的內侍雜役在不停的打掃着,這裡可沒有等雪停了再打掃的習慣。連續近十天不分晝夜的打掃,一個個早已經累的筋疲力盡。最後還是長孫皇后體恤衆人,下令只要掃出可供人行走的小路即可,這才免除了衆人的勞累之苦。

這東宮裡還有個最大的“另類”,那就是住在麗正殿右後方小院裡的李泰。整個三間三進外帶一個小花園的院子,硬生生被李泰稱之爲“苑”。要知道只有帶有山水園林的建築羣纔可以叫“苑”,李泰這存屬胡鬧。

因爲花園裡有幾棵百年梧桐,李泰索性就將院子命名爲“梧桐苑”。也化用李後主“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意境。當然整個時代沒人瞭解李煜是誰。若是硬向詩經中那句“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上靠,李泰也樂於讓他人感覺自己高潔。

對自己的小院子李泰還是很上心呢,命名後特意哄着李世民寫了三個飛白體的大字,又託付少府監刻成匾額。如今李世民那三個飛白體的大字正正的懸掛在小院大門之上。

飛雪漫天中,李泰的梧桐苑裡瓊英遍地,從大雪落下之後李泰就沒讓人打掃過院子。美其名曰初春賞雪,人生樂事。即便是附庸風雅的理由也讓衆人拿他沒有辦法,也就隨他去了。

此刻李泰站在窗口,透過窗櫺仰視着在寒風中紛飛的白雪。一片片雪花,從天空中模糊不清的點點灰白,到眼前的晶瑩剔透,最終落到地面和遍佈的瓊英融合在一起。,

隨着門扉輕啓,墨蘭跳進屋來,圓圓的娃娃臉凍的紅撲撲的,還沒等站穩,小嘴就已經嘟嘟的不停:“哇,太好玩了,好久沒看到這麼大的雪了,踩上去軟綿綿的,走過的路全是小腳印。王爺,你應該出去看看,總悶在屋子裡有什麼意思啊!”

活潑的墨蘭打破了屋內平靜的溫馨,蕙蘭看着滿身雪花的妹妹,急忙上前拂拭掉她身上的雪沫,拉到燃燒着上好白炭的火盆前。半年的磨合讓蕙蘭明白李泰並不在意妹妹的毛躁,就沒有訓斥墨蘭,只是小聲的規勸。

李泰的“悲傷春秋”被墨蘭打斷,沒有心情再觀看雪景。沒好氣的瞪了墨蘭一眼,只換回一個可愛的鬼臉。

李泰拿墨蘭沒有辦法,又無事可做,躺在搖椅上,順手抄起一本《道德經》,高聲吟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

看着李泰搖頭晃腦的讀着他自己都不明白的句子,斜坐在牀頭的嫣兒“撲哧”笑了,說道:“看書就看書,你搖頭晃腦做什麼?不暈嗎?”

“咦?”李泰奇怪了,問道:“那些大儒們,讀書不都要晃頭嗎?我這是向先賢學習。”

“誰說的?誰告訴你先賢大儒讀書都是晃頭的?”嫣兒笑靨如花的說道:“有一些夫子讀書和你一樣,大多數還是凝神靜氣的慢慢品讀。特別是那些自重身份的大儒極少會搖頭晃腦的。

李泰保持一個半起身的姿勢呆呆的怔住了,心裡暗罵,電視劇害死人啊,古人讀書,最少來說唐朝人讀書還沒“普及”搖頭的動作。這人丟大了!

看着嫣兒側身偷笑的樣子,李泰感覺有些難堪,強辯道:“你又沒看到多少個大儒,怎麼知道他們不是我這個樣子。”

李泰的話剛剛說完,嫣兒的神情一變,一副黯然惆悵的樣子,低頭說道:“在我沒進宮之前。我家附近有位姓崔的先生,即便不是大儒也稱得上是飽讀詩書。那時我還很小,總去他家玩,時間久了接觸的多了也就知道一些士林故事。”

李泰沒心思琢磨讀書是否需要搖頭晃腦的事,跑到嫣兒身邊,蹲下身來,仰着臉關心的問道:“嫣兒,怎麼了?看你一副黯然神傷的樣子。從元旦節以前你就經常神不守舍的,和我說說好不?要是我幫不上,我就去求母后,總能解決的。”

嫣兒低頭嗚咽半響,在李泰不停的勸說下,哽咽的說道:“我有些想家了,不知道家裡現在怎麼樣了。自從八年前進宮,就再也沒見到過他們,我想父母,想哥哥了。”

嫣兒一邊低聲哭泣,一邊慢慢的述說。

嫣兒的家在長安城內的新昌坊,父親是萬年縣衙的小吏,家裡有一個哥哥,生活上過的還不錯。

八年前,被長安縣縣丞看到嫣兒貌美溫柔,逼迫嫣兒父親答應將嫣兒許給他那癡呆的兒子作爲童養媳,嫣兒的父親死活不同意。結果縣丞使壞,借宮廷選“采女”的機會,把嫣兒送進了皇宮。這一離家就是八載。

聽完嫣兒的述說,李泰也沒了主意。這是在唐朝的深宮內苑,規矩大過天。身在名冊的宮女想要出去,太難了!別說是一個小小宮女,就是皇妃、貴人想出宮都要經過一連串的允許。李泰有心送嫣兒出宮,又想不出辦法。去求長孫皇后?想都別想,這深宮之內有宮女上萬,有一個能出去探家,就能有第二個,這個先例沒人敢開的。

這若是李泰成人,出宮開府之後,嫣兒想探家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可現在李泰只是個身處宮廷之內的皇子,還真沒那個能力。

李泰有心送嫣兒出去探家,一時又想不出辦法,只好故作輕鬆的寬慰道:“嫣兒莫哭,只是想家而已,也沒什麼。等哪天我去求母后,讓她給你假期回家看看。這點小事不值得我們嫣兒傷心。”

久處深宮的嫣兒怎麼能不明白李泰是在寬慰她,宮女出宮哪是簡單的事,何況時間已經過了八年,家裡的情況如何還不知道呢。

不忍心李泰跟着自己擔心,忍着苦楚,對李泰擠出一個微笑,說道:“四郎不必爲我介懷,每年這個時候我都這樣,過幾天就好了。”

一直強忍着沒有說話的墨蘭忽然說道:“嫣兒姐姐,你爲什麼想家呢?家有什麼好,我就不想。咱們梧桐苑可比家好多了。”

心直口快的墨蘭說出一番讓嫣兒啼笑皆非的話語,沖淡了屋子裡的哀愁。

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196章 固執的杜正倫第62章 閉門羹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11章 皇上駕到第6章 酒宴驚魂第125章 李恪..第156章 青樓第119章 開解麗質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197章 買糧第100章 小小警告第70章 回到長安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79章 升官(上)第33章 嫣兒心事第213章 血色彩虹第39章 討論伊始第142章 母子談心第167章 侯君集的應對第101章 承乾探訪第167章 侯君集的應對第12章 李淵探病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134章 立政殿嬉鬧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101章 承乾探訪第225章 誤解第207章 高潮(上)第68章 不能花的金子第126章 楊妃忠告第189章 離開陝州第66章 好自爲之第230章 安排第86章 干卿何事(下)第1章 一夢千年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143章 練字練心第83章 風乍起(下)第232章 藥引第120章 賞賜第75章 麗正殿(下)第23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99章 初次打探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80章 長孫僕射第186章 天災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131章 李元昌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9章 心魔難度第240章 舊事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59章 母子唱和第35章 拜師前奏第241章 將死之言第195章 糧價第75章 麗正殿(下)第3章 承乾受屈第77章 長孫安業第189章 離開陝州第75章 麗正殿(下)第184章 喊冤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127章 墨蘭當家第157章 聚會第201章 未雨綢繆(0)第79章 升官(上)第28章 纏綿病榻第66章 好自爲之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50章 李泰捱打第208章 高潮中(0)第78章 明悟第87章 作繭自縛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101章 承乾探訪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55章 初見長孫衝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11章 皇上駕到第17章 引蛇出洞第39章 討論伊始第162章 又見李元昌第137章 替罪羔羊第218章 借糧與放糧第86章 干卿何事(下)第72章 李世民召見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89章 離開陝州第127章 墨蘭當家第173章 願賭服輸第93章 李泰病倒第230章 安排第99章 初次打探第155章 問策第36章 拜師風波(上)第64章 何人猖狂第17章 引蛇出洞第174章 賣身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