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強勢奪權

紙包不住火,中午時分,周耀嗣終於得知取糧受阻一事,他立刻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大錯,把糧庫忽略了,被李臻搶到了糧庫,他頓時又氣又急,帶領幾名隨處急急向宣平坊奔來。

此時,他卻意外得看見一隊隊糧車拉着糧食向坊外而去,這倒有點奇怪了,不是說李臻不給糧食嗎?

周耀嗣攔住一輛車喝問道:“你們是哪裡的軍隊?”

“啓稟長史,我們事大明宮的駐軍,後面是灞上大營的糧車。”

“林都尉何在?”

“我家都尉就在糧庫內,其他好多都尉都在。”

周耀嗣頓時急眼了,猛抽馬匹向糧庫大門奔去,他心裡很清楚,林邵通和馬子緒若不低頭,李臻怎麼可能把糧食給他們。

他帶着幾名隨從狂風般衝到大門前,大門內忽然奔出十幾名騎兵,舉起長矛指着他,大喝道:“站住!”

周耀嗣見他們都很陌生,便知道這些騎兵是李臻帶領的親兵,他只得強忍不滿,抱拳道:“我是留守府周長史,請替我稟報李將軍,我有事找他。”

爲首騎兵冷冷道:“我家將軍正在主持軍衙議事,沒有時間接待你,請回吧!”

周耀嗣聽愣住了,急忙問道:“請問,什麼軍衙議事?”

一名騎兵用長矛一指旁邊,“你不會自己看嗎?”

周耀嗣這才發現旁邊掛着一塊嶄新的大牌匾,上面寫着一行字,‘西京留守府軍衙’,周耀嗣只覺眼前一黑,險些沒有栽下馬來,李臻竟然將糧庫改成了西京留守府軍衙,那皇城那座官衙算什麼?

他再也忍不住,大喝道:“讓我進去!”

這時,一名士兵跑了出來,高聲道:“留守有令,讓周長史進衙!”

幾名騎兵收起長矛,撥馬讓開一條路,爲首騎兵依舊攔住他道:“將軍有令,進入糧庫不準帶火種,不準騎馬,請下馬接受檢查。”

周耀嗣無奈,只得屈辱地被他們搜了身,這才匆匆進了糧庫,糧庫大堂已經被修整一新,只見數十名將領整齊地坐在大堂上,全神貫注聽着李臻的訓話。

“李將軍,你這是什麼意思?”

周耀嗣怒氣衝衝走上大堂,他指着衆將問李臻道:“這裡是糧庫,不是什麼軍衙,軍衙在皇城內,你不能把大家都召集到這裡來?”

李臻冷冷瞥了一眼,說道:“我在遼東打仗的時候,還在山洞內召開軍務議事,這裡怎麼不行?”

“那是戰爭,現在和戰爭無關,你必須得按規矩來,在外面建立軍衙,必須要得到兵部的同意。”

“是嗎?”

李臻似笑非笑道:“我倒沒有聽說過有這種狗屁規矩,不過周長史來得正好,我正在查歷年的糧食虧空,我發現三年內少了兩萬石糧食,據說都被蟲蛀了,可是我發現一本記錄蟲蛀的賬簿,上面記載三年內一共只有三千石糧食損失,那麼還有一萬七千石糧食不知去向,周長史能給我一個解釋嗎?”

周耀嗣只覺頭腦‘嗡!’的一聲,他最害怕之事還是發生了,他回頭看了一眼,只見兩名糧倉管事跪在地上,低頭不敢看他,這兩人都是知道底細之人,居然把自己供出來了。

周耀嗣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上,渾身抖如篩糠,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大堂上頓時一片議論紛紛,衆人都明白了,周耀嗣被李臻抓住了把柄,一萬七千石糧食,價值近三萬貫錢,難怪周耀嗣的生活過得那麼奢侈,簡直太黑了。

李臻重重哼了一聲,“貪贓枉法,剋扣軍糧,按軍令當斬,不過你是文官,我會讓御史臺來斬你,來人!我給拖下去關起來。”

上來幾名彪形大漢,拖着周耀嗣便走,周耀嗣嚇得大喊:“李將軍,饒了我吧!我不敢了,饒了我吧!”

沒有人理睬他,李臻更是充耳不聞,一直等周耀嗣被拖走,李臻這纔對衆人冷冷道:“從現在開始,我兼任長史,所有人必須聽從我的軍令,不從者以軍規論斬!”

衆人同時起身行禮,“遵令!”

……

孤獨府,家主獨孤明曦聽完幼子獨孤涵的詳細彙報,回頭對兄弟獨孤明遠笑道:“你看見沒有,只用不到兩天的時間,李臻便幹掉了周耀嗣,把軍政大權都奪走了,說明一個什麼問題,二弟看出來了嗎?”

“說明周耀嗣太無能,在強勢的李臻面前,他根本不是對手。”

“不是這個!”

獨孤明曦搖了搖頭,“說明武氏家族在軍方根本沒有一點威信,周耀嗣在長安呆了三年,到頭來,居然沒有一個將領支持他,這是他的無能嗎?不完全是,更多是武三思和武氏家族的失敗,他們越想謀奪軍權,就越令人反感,一場遼東戰役,把武家的皮剝得乾乾淨淨。”

“大哥說得不錯,武氏家族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聖上給他們那麼多權力,他們依舊無所作爲,他們想取代大唐江山,只能是癡心夢想。”

獨孤明曦冷哼一聲道:“聖上一定不會甘心,她還會給武氏創造機會,不過武氏能不能抓住機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獨孤明遠沉吟一下道:“就怕武攸寧親自來長安上任,奪回武家的軍權,大哥覺得有可能嗎?”

獨孤明曦笑了起來,“武攸寧是武承嗣一派,武承嗣和武三思勢同水火,武攸寧怎麼可能幫武三思奪回軍權?再說,武攸寧的兄弟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李臻就是太平公主推薦,武攸寧又怎麼能不給太平公主的面子,所以武攸寧絕對不會來長安一步。”

“那我們該怎麼和李臻打交道?”

獨孤明曦眯眼笑道:“李臻是個聰明人,他讓張說來請我們保護他的官邸,實際上就是在給我回應了,不急,我們細水長流,遲早我們會和他走到一起。”

……

雖然周耀嗣被關押起來,但李臻也沒有搬回皇城官衙,三天後,他率領衆人搬到了位於崇文坊的新軍衙,這裡正式成爲西京留守府,李臻將歸屬於長史的政務刑律大權都交給了他帶來的四名文士,他自己則主管軍務。

不過讓很多人奇怪的是,李臻來長安上任已經有四天,京兆尹黃知權居然一次都沒有來拜訪,彷彿長安的軍政系統涇渭分明。

這天下午,十幾名隨從護衛着一輛馬車緩緩進了崇文坊,在留守府官衙前停了下來,從馬車裡走出一名五十餘歲的男子,身材削瘦,皮膚白皙,留着三尺長髯,此人正是長安京兆尹黃知權。

黃知權出身進士,曾深受李顯重用,官任吏部侍郎,李顯退位後,他也被貶爲荊州司馬,但在上官婉兒的關照下,他又一步步升上來,在四年前出任長安京兆尹之職,所以他是公認的廬陵王派。

黃知權爲官清廉,謹慎小心,兩年前來俊臣想對他動手,但始終抓不到他的把柄,在上官婉兒的干涉下,來俊臣才放棄了對他的迫害。

黃知權爲官極爲謹慎,儘管李臻在傳說中是上官婉兒的心腹,甚至和她關係曖昧,但黃知權卻一點不敢大意,他必須得到上官婉兒的確切指示,才能決定自己該怎麼做?

就在今天上午,他終於接到了上官婉兒寫來的快信,讓他對李臻敬而遠之,黃知權立刻明白過來了,看來傳言並非那麼真實,李臻並不是上官婉兒的人,難怪太平公主會推薦他來出任這個職務。

黃知權走到軍衙大門前,對幾名守門士兵道:“請去通報李將軍,就說京兆尹黃知權來訪。”

士兵不敢怠慢,連忙跑進官衙中去稟報,此時李臻正在給太平公主寫一封信,他希望太平公主在新長史任命上能再幫自己一次,要麼讓自己兼任,要麼就安排好相處的人過來,當然,李臻是希望前者,讓他兼任長史,這樣他便可以將留守府的軍政大權統攬在自己手中。

這時,士兵在門外稟報道:“啓稟將軍,京兆尹黃使君來訪。”

李臻這幾天也在等黃知權前來,雖然說長安軍政分家,但他們之間還是會有很多交集,比如長安城門由軍隊控制,再比如軍隊和京兆尹衙役都有巡街的權力,雙方職權就有重合了,一旦遇到事情,雙方很可能就會各執一詞。

所以李臻需要和黃知權協調一下,儘量避免雙方矛盾,或者訂一個規矩,發生矛盾時怎麼按規矩來解決等等。

李臻站起身,快步迎出了軍衙,一出門便拱手笑道:“讓黃使君久等了。”

黃知權也行禮笑道:“早就應該來拜訪將軍,實在太忙,抽不開身,一直拖到今天,很慚愧!”

“應該是我去拜訪使君纔對,好吧!就不提此事了,黃使君請進。”

李臻將黃知權請進了官衙之中,兩人在中堂坐下,黃知權打量一下四周環境笑道:“這裡原來是國子監祭酒的官衙,雖在身處鬧市,卻十分幽靜,是個好地方,早知道我們京兆府應該先佔了這裡。”

“黃使君的京兆府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地方就留給我們吧!”

兩人哈哈一笑,一名茶童給他們上了茶,兩人喝了茶,李臻這才又道:“我這幾天都在梳理留守府的具體軍政事務,我發現有個地方好像和別處不同。”

“李將軍請講,哪裡不同?”

李臻想了想道:“一般別的大城,軍隊只管城門和地方安全,對於治安這一塊卻不過問,一般都是由地方官府自己管理,那爲什麼長安的治安也要軍隊來巡邏?”

“這是因爲長安太大了,光靠地方根本力量不夠,我們整個京兆府才百餘名衙役,加上各縣衙役,也不超過千人,可有三十幾個縣的治安要管,人手哪裡夠,所以在二十年前先帝就下達了旨意,凡三十里以上大城,軍隊要參與維持治安,就是長安要由軍隊來巡邏的根源。”

李臻點了點頭,又笑道:“其實軍隊巡邏倒也無妨,但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治安判定問題,我怎麼知道行人是否犯了法?我的意思是說,我打算在軍衙內設一個刑律判官之職,由他先判定被抓之人是否犯法,若犯法再交給官府,黃使君覺得如何?”

黃知權頓時警惕起來,他意識到李臻是想奪走執法之權,換而言之,一個人有沒有犯法,要先由留守軍衙來決定,這怎麼可以!

第014章 大恩不謝第059章 終南隱士第392章 三郎入局第159章 麟趾地圖第387章 殺機潛生第129章 護隊保鏢第375章 緊急回京第337章 女皇新寵第076章 魚死網破第244章 李旦心事第028章 戰爭突至第244章 李旦心事第281章 同一立場第239章 尋路探途第138章 謀主俊臣第074章 追查線索第340章 又下戰書第053章 撲朔迷離第075章 真假舍利第221章 漏洞百出第286章 樑王之請第270章 加官進爵第374章 輕語進門第256章 夜訪長史第254章 以靜制動第254章 以靜制動第059章 終南隱士第143章 太平心思第032章 異域僧人第378章 酒樓會晤第032章 異域僧人第124章 第五人選第295章 故技失手第001章 家有悍姊第396章 第七相國第273章 金牌下落第232章 再見隱僧第102章 家有新宅第384章 失子之痛第201章 皇子鬆縛第046章 初到長安第100章 月下美人第189章 李泉讓店第212章 飲食風波第052章 黃雀在後第385章 西域來客第216章 第三勢力第248章 何處買房第378章 酒樓會晤第103章 人情如山第354章 發現機會第321章 榆關初戰第047章 思思下落第017章 創業不易第026章 神秘客人第157章 麟趾風波第063章 武花二寡第263章 兵圍揚州第023章 家廟威逼第144章 途中遇襲第269章 加入興唐第257章 狄燕夜探第025章 意外歸屬第371章 狄燕心思第210章 韋氏查敵第294章 令人生疑第171章 劇變前夕第250章 因時而變第095章 信中之謎第349章 臨危出征第122章 狄氏祖母第122章 狄氏祖母第324章 尾隨進兵第142章 臨危受命第030章 宿營蒲昌第300章 羣情激憤第024章 對質官堂第395章 謎案疑雲第233章 護王回京第224章 方向誤導第362章 大禮之日第378章 酒樓會晤第007章 武舉鄉試第017章 創業不易第017章 創業不易第109章 魚宅秘密第381章 正面交鋒(上)第072章 狄燕求救第238章 一波三折第081章 新的希望第129章 護隊保鏢第156章 入幕新賓第271章 高戩來訪第043章 天下劍客第286章 樑王之請第112章 冷閣威逼第174章 懷義斃命第042章 勇救難女第375章 緊急回京第217章 罪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