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冊子一下翻了一大半,漸漸的李二也反應了過來。
是的,火炮威力巨大卻使用不便這個弊端,並不能完全說是火炮本身的問題,這同時也是“威力巨大”的問題!
試想如果大唐將火炮的管壁全都變厚個一寸,那自然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方便的緊了——唯一的問題就是這麼一來,那殺傷力就不夠用了,所以必須要接受一定程度上的不便性,
但這一天的李二卻是突然反應過來,火炮本身的確是有各種使用上的不便之處。
但這種不便,卻未必需要從火炮本身上面找,從炮管的厚度上進行妥協,使用各種配件,對兵卒進行專門的訓練,這不也能增加便利性?
以及除了這些要素之外,更加關鍵的點就是,火炮最大的不便,在於其發炮一次要間隔很久才能再度裝填成功。
但是,如果事先就將這火藥的分量計算好,將火藥和彈丸設置在一處,使用時就直接塞進炮管裡點火就行了——這樣搞,那使用起來豈不就方便的多了!
這麼一想,李二不由精神一振,心頭大喜。
大唐的火炮要是射速能增加個一倍,這豈不就相當於額外列裝了一倍之多的火炮!
這麼多火炮裝上,威力之大那簡直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眼下最要緊的,無疑還是這小冊子裡所載的火槍,因爲火槍儘管輕便易攜帶的多了,相比火炮的勢大力沉,這玩意更像是匕首,按理說威力也就用來搞劫營和伏擊了——這能做到自然很好,但要說大戰略上,主戰方向,這東西未免就顯得不夠用。
不過現在巧的就是,大唐並無計劃要與羅馬人直接決戰,而恰恰相反,大唐的規劃是蠶食!
換句話說,對於目前的大唐而言,決戰本來就不在計劃之中,深夜劫營和叢林伏擊,這纔是大唐的主要戰略規劃。當然了,阿爾卑斯山以東的那些地方,大唐既然吃到了嘴裡,那肯定不可能吐出來,這個絕不可能,因此還是會運輸火炮過去以堅城進行守衛。儘管要繞過那片地形複雜的嚴寒地帶這路途不易,不過好歹大唐還有那麼多的兵力——這一次,羅馬人全面戰略收縮,大唐駐紮到阿爾卑斯山以東地區的軍隊好歹也有二十萬的規模。
火炮部署不易,要很久才能運上去一尊,但如果羅馬人非要在這途中狗急跳牆來找大唐決戰,那大唐也沒有什麼可慌張可害怕的。
反正,雖然那二十萬算不上決定性的兵力規模,要吃掉羅馬人肯定是做不到,但如果羅馬人要一波殺過來阻止大唐設置火炮吧,那肯定就是癡人說夢了,到時候百分之百給他當頭一擊,回頭就可以編段子說羅馬國君勞民傷財窮兵黷武,還戰敗了,屬實是又菜又愛玩之類的話。
而等到火炮部署到足夠的規模,那顯然肯定已經是很長的時間了,而到了那種時候,時間點就不免太遠了點,到時候什麼情況都不好說,過於細節的長遠規劃是一種缺乏安全感和道路自信導致的幼稚傾向——李二清晰的知道這一點,因此蠶食之策。
就可以確定,是怎麼樣都要搞的,而且,因爲既然是怎麼都要搞的戰略,那當然還要大搞特搞,屬於是大唐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的主旋律。
而既然是主旋律,那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既然是要零打碎敲,那這這火槍,和大唐的整體戰略,可就是絕配了!
遠的先不說,就說大唐眼前面對的這事。
李靖派出去的小股精銳被羅馬人合圍了,現在正是圍而不打,專門搞些貓三狗四的行爲噁心大唐,然後死死駐紮在其地,不給大唐禁軍任何營救的機會——李二當然知道羅馬人這是在拖時間同時破壞大唐的士氣。
並且因爲對方居然還真運了四門青銅所制,雖然明顯火力輕便都不如大唐所造的火炮,但因爲就在羅馬國境邊上,人家投送這玩意易如反掌,然後利用這東西來着不走。
按照正常的理論,這種狀態下大唐禁軍再怎麼驍勇善戰,那也是無計可施了。這不是說,羅馬人此番的兵力多麼牛逼,我大唐剛剛推進出去的軍隊,剛剛建立的城寨隨時可能失陷,而是說對方這麼一搞,大唐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羅馬人不斷回血,到時候,
等到羅馬人肯主動結束這個狀態的時候,人家多半都不但已經回血完成,而且同款青銅大炮都不止弄出多少來了。
這麼噁心的搞法即便是李二,也知道自己這波是真的無計可施了,硬生生去強攻,原本就不太容易——在羅馬國門上和羅馬人作戰,對方的後勤優勢,兵力支援速度優勢簡直是無敵——然後再加上要頂着四門青銅大炮的殺傷。
這事就根本不可行了。
而因爲對方很明顯也已經對大唐的意圖有所察覺,於是這就意味着,大唐的蠶食大戰略之中,就很難用兵去玩什麼襲擾了,因爲對方圍困大唐的前出衛所這兵力就在數萬,雖說數目做個很簡單的比大小,當然是不如李靖目前手中的二十萬大軍,但是,一來對方是在家門口作戰,面前就擺了幾萬軍隊,其國境之內豈不眨眼之間又能支援出不知多少萬軍隊?
要知道羅馬的糧食生產要素資源總量,可是不比大唐差多少的!換言之能動員的總兵力那顯然也是。
而大唐不能去搞劫營和襲擾作戰,那就意味着這麼多的衛所,能發揮的功效很有限了,因爲對方太容易反應過來了,這是軍事行動無論策劃到何等天衣無縫的地步都會面臨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對方的兵力反應太快了,除非大唐的軍事行動,也能急快到一定程度,否則去搞襲擾作戰多半都會被人纏住然後一波支援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