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

隊員們隱藏的園子整天大門緊閉,沒有人知道里面還有這麼多人兒呆着。

園子裡也沒有其他的閒雜人員,日常的一切事兒都是隊員們自己打理,各種物質上的供應都是非常充分。每天只有強度不太大的訓練,沒太多的事兒,隊員們都有些不習慣,這日子過的太安逸了。

平時也只有一位主官負責日常管理及訓練。年關快到了,李業詡本想讓蘇定芳和鄭仁泰多去陪陪家人,畢竟自己還無妻兒家室,且後世也是大多時間呆在軍營裡,早已經習慣了單調簡單的生活。

只是出乎李業詡的意料,進了城,這事兒還挺多,每天都忙碌着,竟是沒有什麼閒下來的時候,連鄭燕都沒空去找。

李業詡只得和鄭仁泰透露了李世民要他暫緩完婚的事。

鄭仁泰早已知道李業詡和鄭燕已經訂婚,並準備在年後完婚。

如今聽到這消息,鄭仁泰心裡也有些吃驚,第一感覺也是李府要悔婚,但又覺得李業詡不會是如此一個人。待李業詡講了大概的事情經過,稍做思考,加上這段時間對李業詡的瞭解,也釋然。趁回府時與父母及妹妹透露這個消息的。鄭府家人頗感意外,但也沒有辦法。

李靖聽了李業詡關於火藥情況的彙報後,馬上派了幾個人到宗聖宮,扮作道士陪伴在流雲身邊。

稍後,李靖也和李業詡密議了一些事,要求李業詡把上次和李世民討論開發南方及募兵制的事兒,再好好構思一下,並寫份詳細的東西出來。

李業詡愕然中有些不明所以,李靖也沒說明是何用處。

-----------------------------

三天後,李靖帶着李業詡到房玄齡府上拜訪。

在房玄齡書房,兩位當朝的尚書僕射客套了幾句後,屏退所有下人,並關上所有門窗。

“賢侄,當日你和皇上議論了一番大力開發南方,特別是開發江南的話題,還有關於人口的問題…後來皇上也和我們幾位作了細談,”房玄齡先開口問李業詡,直接就說到正題,“賢侄此番論調可是非常人能及,實出很多人意料之外,我等今日還想聽你詳講。”

李業詡一愣,又是這個話題!

只覺得此事定不簡單,眼前兩位在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大佬都過問起此事來,又是爲何?難道…李業詡心突突地跳了起來。

“房伯父高看侄兒了,那翼也就說說心中不成熟的想法,也請祖父和房伯父指正,”當下也就把這幾天以來深思熟慮的一些想法都說出來。

“聽聞祖父言,今年風調雨順,全國糧食大豐收,各地糧倉都滿了,百姓家裡也都有充裕的存糧,鬥米不過三四錢,此乃天大的好事。國之根本在於民,民猶以食爲天,今天下富足,百姓安居樂業了,社會也就安定了。然而…”

李業詡看着兩位盯着自己看的朝堂大佬,有些不自在,吞了口唾沫繼續說道,“若明年有天災,或者戰亂,能否再有今年的收成?這是個未知數。如果收成不足,各地糧倉還能否充盈?各種物價是否還會如此便宜?百姓家裡是否還有存糧.,不得而知,餓死一個人,幾天時間足矣,可是種莊稼卻需要幾個月或者半年、一年,纔可有收成。若要保持糧食的穩定增產,必須改變目前靠天吃飯的現狀,改善產量低下且不穩定的種植模式…”

“要有效增加可耕種的面積,並加大水利設施的建設,改進種植方式,引進高產物種…”

李靖已經聽過李業詡的這些話並沒表現的很驚異,而房玄齡聽着從李業詡這樣一個少年人嘴裡說出如此的話,已經是大爲驚歎,如此少年人有這樣的心思,難怪會得到皇帝的賞識。

“關中地區有效耕地面積已經沒有更多擴增的餘地,且這些地方土地不夠肥沃,相對於南方,氣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長時間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許多田地是靠天吃飯,種植成本高,但產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氣候溫暖,土地異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各種作物。翼聽說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因雨水多,適合種植產量更高的水稻。可以眼下南方種植的作物還是以粟、麥爲主,生長週期長,產量低,必須推廣種植生長週期短、產量高的水稻,培育優良品種,並以稻麥複種。再把中原當前成熟的種植經驗在南方推廣,如此糧食產量定會穩定地增長,”李業詡娓娓而道,汗,隱約記得相似的內容和李世民都講過了。

接着李業詡把他所知道後世江南那繁盛的景象生動地描述了出來,直把房玄齡和李靖都說的一愣一愣的。

眼前的兩位當朝僕射都聚精會神地聽着,而房玄齡還不時地動筆記着什麼。

“江南如今有一定程度的開發,更南的嶺南很多地方還是蠻夷之地,交通不太方便,人口不多。若朝廷加大開發,經濟必然會發展起來,人口也會快速增長,再把道路修築起來,荒廢的土地有人耕種了,自然就不是蠻夷之地,”李業詡知道南方也多山,逢山築路倒是件難辦的事兒,更細的事情就不是他去操心的,自有各部官員及地方官吏去完成的,“這些具體的事兒,翼瞭解不是太多,所以不能說上太多詳情…”

“賢侄放心,關於南方的情況,我等早已責成戶部派人去詳查,並已有詳細的資料…賢侄若想過目,也可,我會帶你去查閱,只是資料數量巨大,需要花費一定時日,”房玄齡笑呵呵道。

“這乃機密事項,翼不方便看,”原來如此,自己真小看了這些當代名臣們,關乎朝廷大政的事項,他們可是做足了功課。

李業詡也懶得去看那些煩人的數據,即使朝廷要開發南方,細節上的東西也不需要他來操心。

一想到這,心中一動,難道,朝廷真的要開發南方了?

徒然間又想到另一件事。

“祖父,房伯父,翼曾聽人言,我們大唐之屬國林邑,種植一種水稻名曰占城稻,有高產、早熟、耐旱的特點,且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生長期極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啊…”兩位當朝僕射竟然都露出吃驚的表情,他們忙於朝政,天下事莫有不知道的,但這占城稻的事兒竟然未曾聽聞,李靖更是吃驚,李業詡竟然沒和他講這事。

李業詡當初在軍校中寫論文查資料時對這種古代種植範圍極廣的水稻隱隱有一些印象,好像記得是從宋朝時南方開始大範圍種植。如今隊中一名祖上在交州的隊員,無意中也曾講起過,偶然間靈感頓發,當下也講了出來,具體情況如何也不是太瞭解。

“翼兒,你可否是信口胡言,真有此事?”李靖有些不滿,李業詡竟沒和他交個底。

“賢侄,你說着,我想起來,是曾聽人言有此事,好像是林邑的使臣…年內曾有林邑使臣來獻火珠時曾有言及,還有人曾因其表辭不順而要求發兵討伐。只是當日以爲只是大話,沒當一回事,待我派人細細詳查,然,我等都是北方人,對南方的情況都不太瞭解,所以這些情況都忽視了,如此重要的情況,定是要查探清楚來,”房玄齡滿臉是讚賞的神色,“賢侄好像還意猶未盡,繼續講…”

李業詡沒有上朝堂發表演說的資格,這兩位大佬正是想聽聽李業詡當日講了些什麼內容而得到李世民讚許,用以補充他們所提的議案,仔細斟酌後再向李世民提交,朝議時面對其他朝臣們的質詢,也多一些辯駁的理由。

“還有…即人口…如何使人口快速增長,也需要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社會安定了,百姓富裕了,百姓纔有安定感,民心安了,人口出生…率纔會大幅提高,人口才會快速增長。前朝末多年戰亂,人口銳減,雖經這些年休養生息,但如今我大唐戶口不過三百多萬…”

“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恢復總是有一個過程的,特別是人口的恢復增長,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百姓是國家的基礎,民富則國強,國強民更富,國家富裕更是軍隊實力的根本保證;人口增長了,兵源纔能有保證;兵源有保證了,才能應付戰事,保衛國家;國家安全有保障了,百姓才能安心從事農業生產,纔會使糧食收成提高;糧食供應充足了,天下百姓也更心安,必定會更支持朝廷的政策,這將會是一個良性循環。”

提到人口問題,李業詡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好像於理不太合,猶豫着不知要不要講…

“翼兒,你有想法就說出來,”李靖看到李業詡停下了話題,卻還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催促道。

“那我就直說了,一些話可能有違古訓常理,請祖父和房伯父包容,”得先給兩位長輩打預防針,省得一會被責罵,“我朝歷次對北胡的征戰,都是以少勝多,戰績輝煌,俘虜的敵方將士和人口衆多,且以後,還將不斷有徵戰。還有,幾年來,衆多部落南下歸順或內附,每個部落都有大量的人口…”

“翼以爲,若將這些俘虜和內附的人口,以漢學、漢俗加以教化,漢化之,使其成爲我華夏子民,則爲補充人口最快捷方式。可分散置於我方軍民監看之下,弱化其力量,可作爲勞作者,也可適量補充于軍中,數十年之後,受漢習同化,這些北胡部落定融入我華夏民族之內。若有不服者,當嚴懲…想那胡夷,每襲擾我中華,定掠我華夏子民及財物,而被掠之衆,無不受其奴役,我們也可順其道行之,可補充已方的力量,又可削弱對手,彼消吾長…”

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4章 拍板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97章 回家了第39章 壽辰(下)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62章 只能成功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196章 夜半時分,金勝曼單獨來訪第112章 軍歌--《大唐軍魂》(上)第18章 計策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79章 出征平叛第119章 大唐軍事學院祭酒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93章 勸和第163章 殺光小日本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61章 李世民親自來探望第46章 好馬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七四十章 鎮服第60章 潛規則?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96章 太子監國第72章 小部回紇人的叛亂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16章 喜歡你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112章 軍歌--《大唐軍魂》(上)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4章 拍板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41章 玩的過火?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7章 共餐第151章 夠味吧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73章 復職第96章 太子監國第55章 再抵鄯州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116章 會有好戲看了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25章 往鬆州進軍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95章 刻石記功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38章 再次進宮第261章 李世民親自來探望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75章 封賞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116章 會有好戲看了第55章 抵達幷州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28章 無可奈何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75章 女助手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239章 雞林州大都督府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42章 小子,你放手玩吧第57章 回到長安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7章 較量第171章 心跡第42章 小子,你放手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