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

落碑儀式隆重熱烈,無論是靈州一帶的百姓還是軍中將士們,都是一副揚眉吐氣的樣子,李業詡也涌上來一股從來沒有過的自傲感。

碑文中開頭寫着,貞觀十五年,兵部侍郎、特衛大將軍李業詡率安北道行軍部下諸軍,聯合李世績的漠北道行軍部,一舉平定薛延陀部,其他鐵勒諸部皆來歸附,此功可昭日月,以此爲紀念。

能以皇帝詔令的形式,將征戰的功績刻在碑上,讓後人紀念,這一份殊榮,連當初李靖也沒享受到過,作爲兵部尚書的李世績,也只是落在李業詡的名字後面,如何能不讓李業詡飄飄然。

這一時刻,李業詡是事件的主角。

與大唐軍民歡欣的場面相比,那些出席落碑儀式的部落頭人們,卻是一副強顏歡笑的樣子,作爲失敗者,前來請降,滋味自是不那麼好受。

儀式完成後,李世民在百姓及數萬將士們的歡呼聲中,回到了靈州城內,還未進刺史府,一件意外的事發生了。

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大地在震動。

“地震?”看着房屋都有些輕微搖晃的李業詡大驚道。

一旁的左羽林衛大將軍尉遲恭也已經命令將士們護衛着李世民準備進府內。

“不可進屋,到空曠地帶,”李業詡上前攔住欲護着李世民進屋的將士們,大喊着道:“萬一屋子倒下,要壓到人的…”

稍顯慌亂的李世民及其他羽林衛將士們,還有跟隨的大臣,在李業詡指揮下,來到刺史府前的廣場上。

那些感到恐懼的居民,還有一些士兵們,也在城內驚慌地亂跑。

李業詡帶着一部分人,大聲地令這些亂跑的人到空闊的地方集合,等待地震過去。

幸好地震只是持續了一會就平息了,震級也並不大,沒有房舍倒塌的情況出現,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也沒有餘震發生。

作爲皇帝的李世民,也在這個時候鎮靜下來,令靈州刺史帶人去安撫城內的百姓及駐軍,讓他們。

驚魂未定的李世民及官員們也回到了刺史府內。

“諸位愛卿,靈州發生地動,此乃不祥之兆,是否是我大唐連年對外征戰,殺戮過重,上天以示懲戒?”李世民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對着座下的諸臣道。

“陛下,地震乃自然現象,地底下有許多活動的地塊,相互擠壓,出現震動,並不是什麼不祥之兆!”李業詡忙站出來說道。

李業詡本想說一大通關於地震的情況,但剛剛說出兩句,看到李世民和諸臣都是一副不可理解的樣子,想想這些人對自然科學知識並無太多的瞭解,也只得罷休。

“陛下,臣覺得這是大大的祥兆,”長孫無忌站了出來,對李世民恭身說道,“陛下派兵平定北疆,功高蓋世,以致大地都爲之震動,此乃感天動地的象徵,只是我們並不知道上天在這個時候傳來祥兆,才產生慌亂…”

“陛下,臣也覺得如此,”一旁的侍中楊師道也站出來說道,“陛下的功績,從古至今的帝王都未曾有過,連大地爲之震動,此乃可喜可賀之事,陛下應該將此事告知於天下,我大唐平定北疆,乃順應天意…”

“還真如各位愛卿所說,此真是天意,我大軍連續平定安西和安北,無論何朝何代,都未出現過,天地爲之震動,在情理之中,只是匆忙間,我們還未知曉,以致生亂,”李世民也是哈哈笑道,“朕一定將此事詔告天下…我大唐順應天意,平定邊疆,以致感動天地…哈哈哈!”

聽李世民如此一說,其他的朝臣們也都是上來,熱烈地討論了一番,剛剛地震來臨時驚慌的情景,彷彿都沒發生在他們身上。

看到如此場景的李業詡很是訝然,但也明白過來,科學的解釋,還是敵不過這些朝臣們馬屁的恭維,不過這樣也好,將此事定義爲上天之祥兆,即可以安撫靈州的軍民,也可以大做文章詔告天下。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一場差點釀成大亂的天災,在朝臣們的嘴裡,竟然成了好事,讓李業詡想想都好笑。

“諸位愛卿,朕與你們離開長安已經有數月了,北征的將士們也已經休整了多日,該是啓程回京了,”李世民在諸臣們都靜下來後,不慌不忙地說道。

“陛下,正是,天氣已經很是寒冷,趁着這些日子天氣還算好,我們應該踏上歸程了,不然有大雪來,道路難行,在年前無法抵達長安了,”長孫無忌也趕忙順着李世民的話說道。

接着其他一些朝臣們也建議立刻啓程回京,不然要到年後纔有可能回長安了。

李業詡更是驚訝,剛剛前兩天他以這個理由對李世民說起,建議趁還未下雪之時,趕緊回長安,但愛顯擺的這個皇帝,還以難得來此一次,想在此多呆一些日子,順便慰勞一些靈州及附近一些邊城的守軍爲由,要再呆一些日子。

從靈州出發到長安,還有一千多里路,按十數萬人行進的正常速度,也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左右才能抵達長安,若是路上遭遇大雪,那速度更是要慢,李業詡擔心李世民在靈州再呆一些日子的話,都不能趕回去過年了。

此時李世民提出來要立即回長安,李業詡也知道,肯定是被剛剛的地震嚇怕了。還真感謝這場不大的地震,得以讓大軍提早幾天從靈州啓程歸去。

已經兩年沒歸家的李業詡及其他北征的將士們,心態自是與從長安到此公費旅遊一般的李世民和朝臣們大不一樣,安北道的將士們,哪個不是歸心似箭,李業詡到軍中時,都曾聽到一些人抱怨,爲何在靈州呆了這麼多日,而且還要呆下去。這下倒好,馬上可以啓程了。

“各位愛卿立即去做準備,儘早啓程出發!”李世民口氣很堅決,一副與衆臣們心照不宣一樣子。

“是,陛下,臣等這就去做準備,”衆臣應道,李業詡也和其他人一道,起身告退。

靈州地震三天後,大軍再次踏上南歸的行程。

一些歸附的部落頭人止住了他們南下的步伐,回紇的吐迷度和烏紇即是如此,還有渾部的渾汪及薛延陀部的咄摩支,部落裡面情況還不太穩定,他們在得到了李世民的同意後,也即冒着嚴寒北歸。

曼蘇和婆閏作爲回紇部的頭領,和其他一些頭人們,跟隨着大軍一道南下到長安,這些部落頭人們的安全任務交由羽林衛的將士們負責。

路上的行程也很是辛苦,李業詡除要看管要那些俘虜和繳獲的牲畜等戰利品外,幾乎天天晚上被李世民拎來,講述這兩年來征戰的情況,而且都要講的很細,李業詡也只得耐着性子,對李世民講述關於安西和安北作戰的情況。

李業詡的講述很是平淡,把這麼多場勝利講的好像是信手拈來的事,絲毫沒有面臨困難,但經歷過戰事的李世民自是知道其中的緣由,沒有領軍主將的周密佈署,哪裡能有這些戰事的勝利!

李業詡也特意在某一天講述了曼蘇在作戰中的勇敢表現,並對朝廷沒有對這位回紇女頭領進行獎賞而不解。

李世民仔細聽了後,也對封賞中漏了這位回紇女英雄的事感到不好意思,並承諾回京後,一定補上。

李世民也即召見了曼蘇。

自從那一天李業詡約曼蘇到城外講明事由後,就沒有見過曼蘇,各部頭領的安全交由羽林軍負責後,更是沒理由去探看,在李世民的御帳中看到曼蘇,自是別有一番心思。

曼蘇在李世民召見時見到站在一旁的李業詡,也並不太奇怪,只是言行舉止上有一些不自然,讓問話的李世民有些奇怪,在來回看了幾眼李業詡和曼蘇後,似有所悟的樣子,但沒任何表示,只是告訴曼蘇,在抵達長安後,他將有封賞。

李世民怪怪的眼神讓李業詡提着心,但李世民沒問又不好表示什麼。

接下來幾天,李世民還是讓李業詡過去講戰事的經過,卻沒說關於曼蘇的事,讓李業詡以爲當日是錯覺。

也是在行進途中,李業詡才從李世民口中得到,自己的祖母張氏,已經病逝了。

聽到這消息讓李業詡頗爲傷感,雖然與張氏並沒有如與李靖般割不斷的親情,但到底是對自己很是疼愛,這樣一位長輩與親人的去逝,如何會不心痛?而且李業詡也知道,祖母的去逝會給李靖帶來非常大的打擊,希望自己這位可敬的祖父不要因此太傷心。

一路行進,路途還是比較艱辛,從靈州出發十五天後,抵達原州之時,入冬後的第一場雪終於下了起來,也給南歸的大隊人馬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幸好安北道的將士們,這兩年一直在安西及安北生活,對這樣的情景已經適應,自是對策。

三天後,雪停了,大軍又繼續往長安方向進行,十二月初五,南下的大軍抵達涇州,又逢一場大雪,大軍在涇州又呆了兩天,雪停後,又繼續行程。

十二月二十三,民間的小年,大軍終於冒雪抵達離長安城內七十餘里的涇陽行宮,在這裡,太子李承乾率領在朝的房玄齡等百官,到此迎接李世民及凱旋的大軍。

李業詡這才知道,李世績所率的大軍,已經在一個月前抵達了長安,而侯君集所率的大軍,也在八月底回到長安,但這時李世民率已經率團前往靈州,並沒有與皇帝遭遇上,一切封賞都要等李世民歸來後再進行。

幾萬大軍,加上的皇帝衛隊羽林軍,數百名的朝臣,來長安朝拜的歸附胡人,及十多萬俘虜,還有近百萬頭牲畜,冒着還在下的大雪,艱難地往長安行進,立春將至,李世民還得趕回到長安,主持立春的祭祀。

十二月二十五日,立春的前兩天,大軍終於抵達長安城外。

雪也停了,天也放晴了,率部行進在皇帝衛隊後面的李業詡,從望遠鏡裡看到長安城高大的城牆,只覺得鼻子一酸。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

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5章 奔襲曼頭山(下)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93章 勸和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226章 李世民親自指揮攻擊平壤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4章 拍板第90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上)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267章 房玄齡的臨終勸諫第51章 如何善後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130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上)第16章 《出塞曲》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96章 太子監國第31章 丫頭雲兒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4章 蜀王李恪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60章 歸來第46章 取高昌城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75章 封賞第8章 高山流水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54章 上元節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268章 託孤?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21章 世襲刺史的風波第31章 丫頭雲兒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36章 收留第10章 開始募兵第7章 新任的特衛大將軍第82章 夷男被殺第8章 高山流水第220章 一切都非常順利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21章 世襲刺史的風波第27章 共餐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151章 夠味吧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70章 李業詡的對策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41章 玩的過火?第42章 小子,你放手玩吧第54章 上元節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婦了第71章 朝會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32章 比武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章 即將開始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87章 一堆名將第21章 世襲刺史的風波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4章 蜀王李恪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158章 出海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89章 吐蕃使者請婚第225章 會師於平壤城下第151章 夠味吧第13章 李靖請命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116章 如何戰?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65章 驚喜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