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閉門謝客

二直宗吊然任刑部尚書多年,但對法律條文並不是很熟州川丁多時候還是出征在外作戰爲主,官拜這刑部尚書的職務,只不過是皇帝對其戰功的一種獎賞,並不是讓其負責刑事。刑部的事務,大多都是刑部侍郎等其他卑員主管。

但不熟悉並不代表不知曉,大多人都知道,戰場上不執行主帥的軍令,還有誣告主將謀反,那罪名可是異常之重,且因李靖的案件。李道宗還特意去查詢了唐律裡面相關的條文。

李道宗不緊不地說道:“陛下,依大唐律,大軍出征作戰時。部將不聽軍令,不服主帥節制,可以謀反罪論處。主帥在戰場上即可依軍法處死,因此,罪當誅;誣告朝中大臣謀反,罪行惡劣者,輕者除官,重者流放或者誅殺蜘此數罪並處,此幾人罪及當誅懼體如何定罪,可交與大理寺審判”

李道宗所說的話讓整個朝堂上瀰漫着一股寒氣。貞觀朝,並沒什麼當朝重臣被誅殺的。

“聯也認爲如此,作戰時高甑生不尊軍令,聯已經對其網開一面,坐減死徙邊,可如此還竟然敢誣告有功之臣。罪大惡極,實不可赦,依律斬”李世民冷着臉說道”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因幾年前犯事,曾被免職,然聯念其誅殺隋帝有功,將其複用,如今也竟然敢誣告朝中重臣,罪不可赦!”

李世民話剛說完,殿下的長孫無忌出列奏道:“陛下,如此好年景。又正逢陛下因吐谷渾戰事而赦天下。誅殺朝廷四品大員,怕是不妥。且高甑生曾爲秦府舊將。多年跟隨陛下征戰,是員猛將,立下戰功無數。當年洛陽武牢之戰,尉遲恭、樑建方與高甑生三將直衝王世充的數萬大軍中。爲徹底擊敗王世充立下大功,而在利州刺史任中,頗有政績,附近羌人諸多的叛亂,也是其率部平定的,如今佻州附近羌人還有叛亂,其副將劉德敏還在率軍征戰中。若如此將鎮邊大吏斬殺,恐不太妥當”

一旁的尉遲恭也出來求情,說此次高甑生告李靖謀反。只是因被李靖處置不滿,而心生怨恨一時糊塗之下做錯的事,且一直以來,對朝廷。對皇帝都是忠心耿耿。雖然有大錯。但應給其一條生路,讓其悔過自新。

接着又有一些原秦府舊人出來幫高甑生說話。

李業詡心裡冷笑着。依他所探知的情報。事情的原委遠比這複雜多了,而被禁足的高甑生。能與唐奉義有密謀的機會。這是讓人無法想象的,還有一個牽涉其中的李道彥,在房玄齡的奏報中,卻連隻字都未提及,其中的緣由,耐人尋味。

李業詡所派出的親衛們,辦事效率還是挺高的。幾天時間大致掌握了其中的情況,有哪些人蔘預其中。此次被李靖下令處罰並報告李世民的氓州刺史李道彥,也是其中的唆使者,但卻未被提及。

李業詡瞄了眼前側站着沒有表情的李靖。李靖沒有表示什麼待衆人都說完了,這才上前一步道。

“陛下,臣也認爲不應將高甑生處死。高甑生雖然未聽軍令按令行事,然有其客觀的原因,佻州羌人叛亂,高甑生其部在與羌人的叛軍作戰,因沒作好這方面的防備,而打得很是艱苦,以至無法到達目標地,如今告臣謀反,也只是一時糊塗。因此請陛下給予其一條生路。日後還可爲陛下、爲朝廷效力”

李業詡吃一驚,沒想到李靖也會爲高甑生求情,其他的大臣也是一副吃驚的表情。

李世民臉色稍緩下來,但還是堅定地說道:“如此大的戰事中。高甑生違主帥李靖節度,又誣告其謀反,若這樣的罪行都可以寬大處理,那以後的征戰中,各將都可不服調令,主帥如何節度,如何作戰?我朝自起晉陽起兵,功臣多的數不勝數,若高甑生獲得聯的恩賜免於一死,那其他這些功臣犯法。是否都可減其罪行。如此將置大唐的律法於何處?!聯對舊日的勳臣戰將,從未嘗忘記也。但獎賞必須分明。爲此聯不敢赦免其死罪。即由刑部大理寺審此案,以律論其罪。”

長孫無忌還想上前開口,但李世民變了臉色,只得又退下。皇帝既然如此說,都沒有人再敢上去求情。

“此案已經追查清楚,李靖與李業詡被人誣告,聯宣佈其無罪。

並賞特進李靖絹兩千匹。黃金十斤。賞導業詡絹五百匹,黃金二斤,以示勤免”李蜻和李業詡都跪下謝恩。只是李業詡有些納悶,此前停的軍職及特情處和軍器監的職務,卻並沒有恢復。

“此事就如此了結。其他人不許再議。”李世民

衆臣也都只得應諾。

李世民卻在接着說另外的事了:“太子好嬉戲,頗虧禮法。太子左庶子于志寧與右庶子孔穎達數直請,聯聞而嘉之,各賜金一斤。帛五百匹”衆臣也只得跟着轉換話題。

朝會結束後,李世民留下李靖和李世民祖孫倆。

“藥師,讓您受委屈了”。李世民臉上一副動容的神色對面前的李靖說道:“聯也一直認定你藥師忠心爲國,多年爲我大唐征伐四方。如何會謀反?這麼多年,你立下的戰功無數。在朝中也處於高位,肯定會招人忌恨,有人眼紅聯對你的信任,因此泡製出如此事件來,想離間我們君臣的關係,還藥師莫放在心上”

“陛下如此說,聯不敢當,臣也相信陛下對此事定會查個水落石出,臣等異常感激陛乍的英明”李靖叩首拜道。李業詡也只得跟着拜倒在地。

“快起來”。李世民上前攙住李靖道,“大唐邊患不斷,四周強敵窺視,聯還希望以後藥師能爲聯領兵出征,

“陛下,臣如今身體有恙,若以後陛下還有用得到臣的時候,且臣的身體康復了,當爲陛下再征戰李靖恭敬一禮道。

“有藥師此言,聯甚慰李世民呵呵一笑,看着李靖身後的李業詡道。“賢侄,你莫怪聯吧。聯交付與你的諸多事宜,也被這事給攪和了,但這些事不能耽擱了,待過些時日,聯會再與你細談

李業詡房上前一步道:“陛下聖明,爲我們洗去身上的污潰臣一定爲陛下盡職盡責,把事兒做好,”

“那好,你們先下去吧”李世民揮揮手示意道。

李業詡跟着李靖回到了府上。

李靖已經吩咐下去,讓李業詡過了上元節後,即搬出去居住。此時一些家人們正在收拾着東西。

李業詡跟着李靖來到書房,關了門,不許任何人來打擾。

“祖父。皇上如此處理,只是息事寧知爲何你還要爲高甑生求情?。李業詡有些不解。

。皇上如此處置,已經是大給老夫面子了。

再有一點,對於高甑生,皇上若要其死,那無論誰求情都是沒有用處,若皇上想放其一條生路。那定是能找到理由。老夫知道這次皇上不想讓其活命。所以即使老夫也求情了,還是沒有用,還可落個人情。高甑生和唐奉義一死。此案中的”此案就此了結了

“祖父,李道彥也曾參預其中,爲何就沒有人提及?”李業詡小心翼翼地說道。

。你是如何知道此事的?”李靖眼中精光暴漲,“是不是你曾使人去探查?”

“孫兒沒有,孫兒只是覺得。既然李道彥和高甑生都是因爲違抗軍令而被祖父責罰,再報告皇上,受到流配邊疆的處罰,沒有理由不參預其中”。李業詡心裡一凜。

“這樣就好”李靖直直地看着李業詡道:“不管此案的緣由如何,我們有此結果就可以了。其他人,皇上說其無罪那就是沒有,我們不要去管那麼多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低調處事待人。老夫雖然還頂着特進職,但也不會再去管任何朝事了”。李靖看了一眼李業詡道,“你也要記住,少參與朝事的紛爭,除了軍職,其他能辭的,都向皇上辭了吧這次是有驚無險,若下次,那就不一定了。

李靖停了一下,繼續道:“現在皇上還未恢復你的任何職務。但也很快就會宣佈,且年後,皇上就要進行左右衛的初步改動,你耍趁此機會辭去情報處和軍器監的職務,只管軍事即可,官越大,皇上讓你擔負的職位越多,到時出事的可能越大,你還年輕,且又是異常耿直之人,沒有應付朝事的經驗,這是你最大的弱點,所以老夫必須要爲你作謀刮。老夫以後什麼人都不見了,你有事都要與老夫說,特別是關係朝班的大事,千萬不可一人做主”

。是,孫兒明白!”李業詡知道,李靖準備隱於府中了。

李靖又秘密吩咐了李業詡一番。

過了兩日,李業詡率着自己的妻兒,還有李靖和王氏爲他選的家僕丫環們。搬到了自己新置的府中居住。

而仍居在代國公府裡的李靖吩咐下去,以後閉門謝客,除了李業詡外,任何人來訪都不接待,即使是府中的親威也是如此。,

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52章 鎮兵之將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2章 重生第25章 顯神威第17章 機會第30章 接下來的安排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65章 張亮的戰略計劃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43章 再次得手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134章 鬆州之戰(八)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67章 接下來要征伐的目標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48章 大事也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242章 大軍出征倭國第31章 重兵出擊第70章 攻擊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183章 長孫無忌被冷落第149章 有佳人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36章 收留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252章 李世民親迎出長安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76章 太子的事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113章 軍歌--《大唐軍魂》(下)第13章 徵兵要提早開始了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0章 廟會第233章 有些曖昧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56章 意外的事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16章 如何戰?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麼?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236章 你爲何不自立爲王?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57章 回到長安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75章 女助手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16章 如何戰?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78章 爲何如此第49章 過年了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75章 封賞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32章 這是迷底?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51章 欲谷設跑了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0章 吾兒李徵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22章 再次分兵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2章 再次分兵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23章 阿史那社爾的奇怪請求第37章 利器第18章 訓練繼續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32章 這是迷底?第48章 新的佈署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