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戰還是不戰?

吐谷渾是鮮卑族慕容部落中的一支,其首領吐谷渾率一支族人西遷所建,隋時曾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天下大亂時,吐谷渾人趁機復其故地。

武德初,吐谷渾乘大唐初興無暇西顧,頻擾邊境,阻塞東西交通。而唐廷則以許互市消極應付,並沒主動出擊。貞觀年間,吐谷渾仍不斷侵擾,沿邊十一州均受其害。

而今的大唐,一戰滅**,極小的代價平了斛薛及一部僚人叛亂,國勢正盛,軍中士氣無比高漲,這時候吐谷渾還敢來侵擾,把正得意的李世民和朝中的武將們都氣壞了。

太極宮兩儀殿內,在一副巨大卻簡單的地圖前,李世民正和朝臣們商討關於吐谷渾事宜。

案上擺着好幾份軍報,有幾份是從鄯州送來的,吐谷渾軍隊襲擊蘭州之後,又進攻鄯州,大掠而歸。

通報了蘭州及鄯州方面的消息後,站在殿首的李世民鐵青着臉,口水四濺地咆哮着,用一些不雅的語言大聲斥罵着吐谷渾人。

殿下的朝臣們也都是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程咬金更是捋起袖子,嘴裡不知在罵着什麼,看模樣想找人幹架。

站在大殿最外側的李業詡,卻在瞧着掛在殿首牆上的地圖。這也只是一副標明地方名稱的圖樣,在李業詡眼裡,這樣的地圖對於行軍打仗來說,並無太大的用處,留在李業詡記憶中的中國地形圖,也比這個詳細多了。

但此圖雖簡單,卻能看出吐谷渾所處的青海湖一帶地區,正是東西交通的咽喉地方,若蘭州、鄯州、涼州一帶被敵方攻佔,那大唐往西去的道路即被截斷,甘州、肅州、還有新置的伊州,都將被阻斷聯繫成爲飛地。

終於李世民的怒氣也發完了,接着是商議對策。

“陛下,還要討論什麼,打罷,讓俺老程率一支大軍,把那鳥吐谷渾人狠狠教訓一下,不把他們撕成碎片,俺就不姓程,”程咬金第一個蹦出來,請命領兵要徵。

接着李道宗、候君集、秦瓊,還有阿史那思摩等也都跳出來,表示要教訓一下吐谷渾人,並願帶兵出征。

看起來不需要討論什麼,大部分的朝臣皆言要出兵征討,舉重兵狠狠地教訓一下敢到太歲頭上動土的吐谷渾人。

李業詡沒說話,也沒輪到他說話,只是盯着地圖上標示的大大的吐谷渾沉思着,要對付這麼大地盤的吐谷渾,怎麼出兵?是擊敗對方襲擾的軍隊,還是縱深追擊,滅其有生力量,或者…滅其國?這三種選擇所要進行的戰役規模相差可是非常的大,不知當日李世民聽了他所說的極佳養馬之地後,對吐谷渾所居的這大塊地方,有何想法。

吐谷渾是唐與吐蕃間的緩衝帶,滅其國了,就要與勢力強大的吐蕃直接接觸,那又要如何應對?現在的吐谷渾境內情況如何?吐蕃國情又是如何了?這些情況都沒了解清楚,如何用兵?

殿內沒有人清楚這些情況,李業詡也不清楚,只因沒有情報來源,情報網還沒組建完成,那些情報人員都還在訓練中。

李業詡已經記不清楚歷史上是哪年,李靖率領李道宗、候君集、李大亮等徹底擊敗吐谷渾,基本上是滅其國,吐谷渾可汗兵敗自殺,只是…好像那是李靖致仕以後發生的事了。

但唐軍在擊敗吐谷渾後,卻沒有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如當年擊敗突厥一樣,就率軍班師了,並沒有派兵長久駐守,使其成爲唐帝國牢固的疆域。後來吐蕃軍力大增,吐谷渾還是被吐蕃滅了,緩衝帶消失,變成了吐蕃直接與大唐對峙,也使得吐蕃成爲唐朝中期以後最大的威脅,把通往安西四鎮的道路也掐斷了。

但願這些情況不要如原來歷史般再發生。

待一衆武將鼓譟完了,早已經憋着氣的魏徵跳出來,反對出兵,稱今年水患嚴重,各地災情不斷,民心不安,實在不是大舉用兵的時候,應命蘭州和鄯州守軍堅守,打退對方的攻擊,或讓其他州邊軍前去救援。魏徵剛說完,即招來所有武將的喝罵。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站在一旁,眉頭緊皺着,沒有發言。

“輔機,玄齡,你們有何意見?”李世民看着兩位自己最信任的重臣都沒發表意見,有些不悅。

“陛下,臣這段時間忙於黃河水患的事情,安排封堵決口、疏散百姓及善後事宜,對北邊情況不太瞭解,因此也不敢過多議論,只是臣覺得如今災情頗重,不太適合大規模用兵,”長孫無忌小心翼翼地說道,和魏徵一樣,立即招來一衆武將的怒目。

“陛下,臣覺得應該出兵,給吐谷渾人一個教訓,但現在災情頗重,不適合大規模的用兵,因此,具體的還是由陛下決定,”房玄齡接着說道。

其實兩人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在旁人聽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思,長孫無忌不支持出兵,房玄齡支持出兵,只是反對大規模的用兵。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次黃河的大水,河北、河南兩道損失頗爲慘重。

李世民心裡的想法當然是出重兵,一舉擊潰吐谷渾,讓他們多年內沒有力量再侵犯邊境,如當初打擊突厥一樣。可眼下雖然朝中大多人都支持用兵,但幾位重量級的大臣,特別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不支持大舉用兵,讓他狂熱的心受到打擊,也確實,今年的水害不是一般的嚴重。

李世民臉色很難看,看着站在身邊的一臉沉思狀的李靖,“李老愛卿,你有何意見?”

這位當朝的第一武將也沒發表意見。

李世民征戰無數,也是一個狂熱的好戰分子,但已經多年沒親自領兵出戰,當了皇帝,還要考慮更多的事情,不能憑一腔熱血就下令派兵出戰。對於李世民來講,李靖的態度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李靖能從全局角度考慮進行一場戰役的可行性,要調動多少兵力,如何準備與展開,從何方出擊等。

李靖眼睛從掛着的地圖上挪開來,終於開口,“陛下,臣支持出兵,願率領一支百戰之師,出征吐谷渾,不過,有個問題想問陛下,若出兵,是打算將其擊退,或是消滅其大部有生力量,還是…一戰永絕其患?”

一言出,李世民先是眉頭一皺,繼爾又舒展開來,“李卿,你有何說法?說來聽聽。”

李靖稍停了下,接着說,“依前方軍報分析,來犯之敵數量並不多,若只將來犯之吐谷渾部擊退,定不是難事,只需不多的軍隊,或者邊軍即可辦到。然臣想,爲了大唐邊境不再受到襲擾,應宜一戰就要將其徹底解決。”

“如今我們對吐谷渾境內的情況沒有太多的瞭解,不知其總兵力數量及兵力配置,地形分佈,其他如上層人物構成,等具體情況。還有,吐谷渾邊上有個強大的吐蕃,吐谷渾此舉,可能還得到吐蕃的支持,”李靖繼續說道,“而且,現在快到夏天了,此時派大軍遠征的話,已經過了最佳的出征時機,因此,臣認爲,現在最重要的是邊境各州加強防備,並派遣一部分兵力增加鄯州方向的防禦力量…待尋個最佳時機再戰,不戰則已,一戰就徹底解決!”

“哦…?!”李世民有些意外,好戰的李靖也如此謹慎。繼爾也沉思起來,滅其國,佔其地,永絕其患,這誘惑來的太大了,讓他異常的動心,也明白了李靖的意思。

而李業詡聽了卻想叫起來,李靖所說的,和他想的,竟然是十分相似的,心有靈犀啊!看來,這是一段時間以來兩人交換對吐谷渾看法的結果。

“吐谷渾的情況,我們所掌握並不多,吐蕃?有誰能與朕講講吐蕃的情況?”稍後李世民問道。

吐蕃的情況,在場的所有人都不太瞭解,沒人能夠發表意見。

吐谷渾的情況不太瞭解,還有一個強大的沒什麼接觸過的吐蕃在邊上,問題變得更復雜了。

李世民有些生氣,眼前這些朝中的重臣,居然沒有人能夠講出吐蕃的具體情況。

只有李業詡清楚吐蕃的情況,但他不敢講,若他說吐蕃日後將成爲大唐最大的威脅,而且長安都會被他們攻陷,估計所有人都會把他當瘋子,沒有人會相信。

李世民臉色變得很難看,好一會纔有所好轉,“朕明白了,我們接着議!”

又經過近一個時辰的激烈討論,最後商議的結果是,組建一支軍隊,由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領,開赴蘭州,加強蘭州到鄯州一帶的防務,若吐谷渾人敢再進犯,擊之。再以加急詔令送抵蘭州,命蘭州及鄯州守軍,盡全力反擊吐谷渾的進攻。

同時派出使節前往吐谷渾責備其慕容伏允可汗,並勒令他到長安朝見。

商議結束後,李世民留下李靖和李業詡祖孫倆。

“藥師,你也知道,吐谷渾常年寇邊,朕已經忍無可忍了,”李世民臉上露出殺氣。

“陛下,是到了解決吐谷渾的時候,不能再任其爲之了,我們現在就要開始做準備,”李靖臉上一副凝重的神情。

“藥師,朕明白你的意思,”李世民點點頭,“朕知道你考慮的異常長遠,”又轉頭對李業詡道,“賢侄,朕記着你當初所說的,西海邊,乃牧馬之絕佳之地…如今機會就在眼前,”李世民站起身,轉過臉去,背對着李靖和李業詡,語氣十分陰冷地說道,“朕希望能在兩年內解決吐谷渾!”

李業詡聽着卻覺得有一陣寒氣,李世民殺機已起。和李靖結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讀出了驚詫。

“陛下,臣願帥兵出征突吐渾,”李靖抱拳,中氣十足道。

“陛下,臣也希望能領兵,征戰吐谷渾,”李業詡站直身子,隨着李靖說道。

“朕記着了,”李世民轉過身子,臉色已經如常,“藥師,你和候君集去安排段志玄大軍出發的事情,賢侄,你留下,朕還有事問你!”

“陛下,那老臣先告退!”

一番密談後,李業詡豪氣滿懷地出了皇宮。

不知天高地厚的吐谷渾人,你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第21章 世襲刺史的風波第37章 壽辰(上)第149章 有佳人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159章 吐蕃稱臣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55章 抵達幷州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24章 一場鬧劇第2章 重生第22章 論理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3章 我要一個人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267章 房玄齡的臨終勸諫第36章 收留第98章 溫情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36章 特種訓練(下)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59章 回家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73章 閉門謝客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48章 新的佈署第23章 很多意外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52章 雙河之戰第171章 心跡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210章 破任存城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40章 受到攻擊?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6章 成爲軍人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46章 好馬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6章 喜歡你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40章 我們是仁義之師第37章 壽辰(上)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76章 大婚第173章 復職第68章 分兵第36章 收留第71章 朝會第10章 開始募兵第23章 初次進宮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67章 房玄齡之託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70章 本帥要入回紇人的大營第116章 如何戰?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16章 《出塞曲》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12章 軍歌--《大唐軍魂》(上)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87章 一堆名將第34章 轉移陣地第78章 異常情況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28章 李恪母子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13章 李靖請命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78章 異常情況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82章 李業嗣第239章 雞林州大都督府第51章 欲谷設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