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閱兵

餘額不足

承慶殿內,太宗正在與長孫無忌,房玄齡這兩大左膀右臂議事,自打杜如晦因病辭世,太宗在於羣臣商討軍國大事之時,便少了一個智囊,這也讓太宗每次需要人拿主意的時候,總會感覺到一陣深深的乏力。

太宗目視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不禁想到:好在杜克明還留下了一個好兒子,等那個少年長成之時,也不知能否挑起扶保社稷的重任。

眼看着氣候漸冷,涇渭兩河又要冰封,此前每年這個時節,突厥人都要南下牧馬,草原上氣候甚冷,還有可怕的寒流,一進冬天,草木皆枯,突厥人的日子過不下去,便要兵進中原劫掠,每到了這個時候,也都是太宗最爲頭疼的一段時間。

好在前幾日衛國公李靖進來本章,言道此前承諾的十萬匹戰馬已然足備,當年渭橋之戰後,太宗與李靖談兵事,李靖便曾向太宗禁言,欲要北伐,須重開馬政,蓄養戰馬,以資軍用。如今戰馬經過了四年的時間,總算是練成了。

太宗看過李靖的奏摺之後,便差人將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召入宮中,上個月封德彝病逝之後,朝中門閥勢力被大爲削減,太宗也趁機提拔了一大批寒門出身的士子,本想着讓長孫無忌更進一步,登上右僕射的寶座,但長孫皇后卻三番五次的勸諫,最後太宗在感動之餘,只好斷了這個念想,讓房玄齡官居右僕射,統領百官。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進得宮來,太宗便將李靖的奏本傳閱給了兩人,兩人看過之後,心中全都知曉,太宗這次是要準備北伐了。

渭橋之恥已然過去了四年,但是當年委曲求全,買退了突厥人的奇恥大辱,卻好像一塊巨石一樣,壓在了太宗君臣的心中,北伐當然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此時時機是否已經到了?這纔是太宗君臣要斟酌的問題。

正說着,內侍王德來報,太子覲見。

太宗微微詫異,最近李承乾的行蹤,他也是知之甚深,雖然不相信自己的長子能練出什麼強軍,但是見李承乾能一心的撲在兵事上,太宗也是老懷彌慰。

李承乾入內,先是拜見太宗:“兒臣參見父皇!”

李承乾最近的表現,讓太宗相當滿意,微笑着點點頭,虛託了一下,道:“乾兒平身吧!”

李承乾起身之後,又向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見禮,他知道此二人是太宗的左膀右臂,更何況長孫無忌又是他的舅父,自然不敢怠慢。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見李承乾溫和恭謙,心中也是大喜,他們都是將大唐天下裝在心中的人,國之儲君能如此,他們自是高興。

“乾兒此來,所爲何事!”

李承乾道:“兒臣奉旨操練飛虎軍,如今已有五月有餘,如今飛虎軍已初具規模,兒臣此來,是特地請父皇閱兵的!”

“哦!”

太宗聞言不禁一驚,當初讓太子操演飛虎軍,爲的不過是迷惑頡利,除了叮囑房玄齡一切應用之物勿使有失之外,便不曾過問,卻不曾想李承乾今日居然來交旨,還說飛虎軍已初具規模。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也是大爲驚訝,太宗在打什麼主意,他們二人最是清楚,特別是長孫無忌,本想着去寬慰一下李承乾的,只是李承乾這段時間時常住在軍營,也沒有個合適的機會,卻不曾想到李承乾居然能將飛虎軍練成。

太宗如今正在爲是否應當北伐遊移不定,如今聽了李承乾的話,便想着去看看,便是李承乾練出了花把勢,也要好好的勉勵一番,這個長子一向被人詬病,過於懦弱,要是真的能通過飛虎軍這件事,穩固儲位,倒也是一件好事。

“既然太子說飛虎軍已初具規模,朕便去看看,輔機,玄齡你們也一道去!”

太宗下了旨意,早有馬宣良去準備了,君臣一道趕往了飛虎軍的軍營。

杜睿這段時日也一直跟着李承乾操練兵馬,他前世雖然不曾有過參軍入伍的經歷,但是兵書戰策,歷次戰爭的精要也也曾演習多時,只是那時節太平,杜睿沒有用武之地,如今生逢大爭之世,杜睿便將前世總結出來的一些練兵的經驗,用在了這支飛虎軍身上,五個月下來,倒也小有所成。

太宗父子君臣趕到時,杜睿正看着軍士操演,原本四千人規模的飛虎軍,如今只剩下了一千二百餘人,但從軍陣變換之間,卻不難看出,這一支飛虎軍當稱得上精銳之師,他們唯一欠缺的就是實戰經驗了。

太宗的車馬行到營前,早有站崗的士卒將車馬攔下,李承乾見狀趕緊出來呵退了守卒,太宗見狀,不禁大笑道:“乾兒難道也要學一回周亞夫!”

李承乾忙道:“兒臣不敢,然軍營重地,無令豈可擅自出入!”

太宗聞言點頭道:“乾兒!你能明白這一點,也是不易!便去看看你操練的人馬如何!”

李承乾本想着喚杜睿一起來見駕,卻被太宗攔住了:“乾兒!這飛虎軍的操演,那杜睿可出力不小!”

李承乾道:“回父皇,杜承明文武全才,兒臣自嘆不如,這飛虎軍的操演,訓練大綱皆是出自杜承明之手!”

太宗身旁的房玄齡聞言,不禁大驚,此前他只知道杜睿文采斐然,沒想到於兵陣之術居然也有研究,不過想到杜睿能編寫出《三國演義》那麼一部書,想來也是精通兵法,隨即也就釋然了。

太宗將車馬駐在一旁,遠遠的看着兵士操練,但見雖是千餘人,但陣型轉換,士卒揮戈呼嘯之間,卻透着難言的氣勢,心中不由的也是大喜。

“乾兒!你當真練得好。”

李承乾忙道:“此皆杜承明之功,兒臣不敢當父皇的誇獎!”

太宗笑道:“杜睿善將兵,乾兒身爲一國儲君,只要善於將將便是難得!”

太宗說着便帶人走上了演武臺,杜睿早就看到太宗到了,忙拜道,口稱萬歲。

太宗一擺手,道:“不必多禮,繼續操演!”

杜睿回道:“軍陣操演已然完成,接下來便是要操演特種科目了!”

太宗奇道:“何爲特種科目!”

杜睿以目視李承乾,李承乾領會了,忙回道:“啓稟父皇!這特種科目乃是兒臣與杜承明研習之後,新得出來的一種兵士,兒臣謂之特種兵,其行動具有目的特殊、計劃周密、方式獨特、手段多樣、隱蔽突然、速戰速決等特點。”

太宗聞言,還是不解其意,便道:“操演來朕看!”

杜睿奉命,揮動令旗,臺下衆軍士立刻分成了數隊,分別操演破襲,潛入,刺殺等等科目,看的太宗面帶驚恐之餘,不禁大喜過望。

原本只想着李承乾和杜睿這兩個少年君臣,只要能將兵士操練的稍具戰鬥力,便已然不錯了,卻沒想到居然得了這麼一支意料之外的強兵,或許杜睿對這大唐版特種兵,還有諸多不滿,但是在太宗這些古人的眼中,已是非常難得的精銳之師了。

“好!好!好!”太宗連道了三個好字,看着李承乾和杜睿道,“今日此來,收穫頗豐,皆太子與杜承明之功,不可不賞!來人,賜太子封邑千戶,杜睿加兵部郎中銜,飛虎軍校尉,賜封邑百戶!”

李承乾和杜睿聞言,紛紛拜道:“兒臣(草民)不敢奉旨!”

太宗奇道:“這是爲何,你們爲國練此強軍,理應有所封賞,爲何推拒!”

李承乾道:“兒臣乃是太子,爲國分憂自是兒臣的本分,哪有做了分內之事,反而要求封賞的,況且如今突厥未平,兒臣卻領受封賞,自是心中不安!”

太宗點頭,大感欣慰道:“乾兒一心爲國,朕心甚喜,那麼杜睿,你又是爲何不願要封賞呢!?”

杜睿道:“草民年幼,尚不更事,如何能一朝而居顯貴之位,草民來此,只爲盡朋友之誼,未曾想過什麼賞賜,況且草民不過一無知少年,深怕擔不起聖上的厚愛!”

太宗聞言又是點頭,突然想到杜睿甚有見識,北伐之事,何不問問他,或許他能有所見解!

第31章 出征第45章 倭人來犯第27章 宣示主權第59章 朝議第40章 平壤第五十四章第12章 消失?第27章 邊塞烽煙第31章 蒂卡爾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14章 李義府第25章 名聲鵲起第20章 鬆贊老布第47章 秋後算賬第5章 憤怒的侯君集第65章 彈丸小國第69章 何所求?第48章 爭辯第57章 太子掌軍第二十三章第35章 安市之戰第9章 這不是戰爭第五十一章第三十四章第7章 夷州土人第四十六章第五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70章 談判第60章 進諫與否第42章 父與子第90章 汝南公主第二十二章第8章 局第46章 攻取石堡城第87章 什麼情況第23章 新大陸第44章 大刀闊斧第十七章第二十一章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9章 劉仁軌第五十四章第12章 消失?第七十四章第60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二章第33章 戰前第48章 爭辯第14章 南下第60章 媚娘心思第34章 全功第90章 汝南公主第三十五章第66章 葉齊德第17章 太宗震怒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48章 橫生枝節第十七章第49章 伊莎貝拉公主第56章 兵權第二十四章第73章 所謂西天極樂第49章 請纓第44章 大刀闊斧第40章 宴會第7章 魏王之毒第37章 截擊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三章第5章 兄妹情深第80章 日食第三十五章第35章 離亂人,富貴狗第68章 宗教改革第26章 怒極攻心第30章 陳三事續第21章 家事第79章 因材施教第70章 大決戰(上)第二十二章第15章 古非洲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33章 應對第91章 夷男來朝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18章 畜生何異第二十四章第50章 嚴拒第68章 首戰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六十三章第11章 消弭於無形第14章 最後一搏第五十四章第八章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七章第28章 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