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軍神廟

軍神廟,大明宮內佐鄰凌煙閣和忠烈祠之畔,供奉着華夏有史以來,在維護國家統一,反抗異族的戰爭中,立下過卓著功勳的民族英雄。

中華民族的正統,自然是中原躬耕文明。偉大的華夏祖先們,爲後世子孫創造了這片山水河流,據說大禹治水,將洪水漫天鋪地的景象,變成了大河援引向海流,於是有了黃河。華夏文明就是在這裡誕生的,黃河對與華夏母親河的稱號當之無愧!

無數年來,炎黃子孫在這裡躬耕,在這麼漸漸成長,於是華夏二字漸漸從部落聯盟融合成了一個統一的氏族。依山傍水,在黃河、長江這兩條母親河間,誕生了華夏文明。

但是,文明必然引來破壞。

華夏五千年,幾乎所有的破壞來源於北方狼族,西方、南方雖有蠻夷,卻不見騷擾,可見北方的狼族始終是橫亙在華夏史上的一道大山。

漢人文明和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過程,就簡化了整個的華夏史。

軍神廟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戰國年間秦國的武安君白起,他雖然不曾在對外戰爭中,爲華夏民族立下功勳,但是長平一戰,雖然有人稱他爲人屠,但是也正是因爲這一場大戰,爲華夏民族大一統,創造了先機。

長平大戰爆發之後,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趙括,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袋形陣地,另以精兵五千人,楔入敵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

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秦早有準備,壁壘堅固不得入。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爲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徵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趙兵斷糧,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白起與人計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爲災亂。”

於是使詐,把趙降卒40萬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爲之震驚。從此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徹底失去了與秦國爭天下的資格,華夏大地也因此一戰,加速了統一的腳步。

排在第二位的是戰國年間趙國的李牧。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取得顯著效果,使軍事力量大大增強,屢敗匈奴等北方胡人部落。但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時期,匈奴各部落的軍事力量又得到恢復並強大起來,不斷騷擾趙國北部邊境。李牧便被趙惠文王派往北方獨當戍邊之責。

李牧常居代地雁門郡,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爲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

但匈奴卻以爲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爲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代之。

新將領守邊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帶兵出戰。出戰多數失利,損失傷亡很重,邊民不能進行正常的耕種和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守,李牧謝絕,堅稱有病,閉門不出。趙王再三勉強,李牧才說:“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趙王應允,於是李牧再度到了邊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數年一無所得。但匈奴終究還是認爲李牧膽怯,邊地軍卒得到豐厚的供養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請求一戰。於是李牧精選戰車1300乘,精騎1.3萬匹,驍勇步兵5萬人,弓弩兵10萬人,加緊演習戰術。同時放縱邊民畜牧,使民衆佈滿原野,誘使匈奴入侵。

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衆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衆財物,便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設奇陣,用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10餘萬人。接連又滅掉蟾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此戰是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着深遠的影響。

由於李牧確保了趙國北部邊境的安全,使趙國君臣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來自西邊強秦的兼併戰爭,實際上,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在政治軍事鬥爭上的每一個勝利,都是與李牧的協作支持分不開的。

排在第三位的是秦國的蒙恬,戰國末年,烽煙四起,秦國以一國之力,橫掃中原六國,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在中原混戰的同時,中國的北方一直活躍着一個善於騎射兇悍無比的民族匈奴,他們利用中原戰亂之機,不斷騷擾北方各國。

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佔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着秦都咸陽的安全。成爲整個帝國最後的心腹之患。

就在此時,秦始皇派出蒙恬北擊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爲帥,統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爲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蒙恬率領的軍隊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在黃河上游,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不敢南下而牧馬。

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

排在第四位的是漢代大將軍衛青,衛青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的舅舅,二者並稱“帝國雙璧”。衛青開啓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爲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爲歷代兵家所敬仰。

龍城大捷、收復河朔、奇襲高闕、二出定襄、漠北大戰打得匈奴望風鼠竄,狼狽不堪,自此之後,再不敢輕視漢家。

排在第五位的是漢代的冠軍侯霍去病,人物簡介

霍去病是西漢著名抗匈將領,其人多次以少勝多,立下赫赫功勞。元朔六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爲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爲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衆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衆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衆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爲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爲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此外還有投筆從戎的班超,淝水之戰挫敗前秦的謝安,立志北伐恢復漢土的祖狄,以少勝多大敗北魏的陳慶之,頒下殺胡令的冉閔,以及北擊突厥戰功赫赫的李靖。

本來按照李賢的意思,杜睿也是完全夠資格進入這個軍神廟的,但是杜睿卻偏偏拒絕了,只給李賢留下了一句一一太宗之志未竟,何以稱軍神二字。

第24章 返京第63章 夜襲第62章 神出鬼沒第19章 確有此事第20章 鬆贊老布第六十九章第五章第61章 出師表第87章 地動山搖第二十七章第84章 驕兵之計第29章 尚武精神第16章 原來是他第十八章第43章 定計第二十二章第40章 宴會第2章 失孤第42章 戰戰兢兢第36章 約法三章第73章 一戰功成第33章 柳暗花明第11章 夜宴第五十二章第29章 非我族類第99章 不過一隅第67章 追隨第28章 一觸即發第8章 不想起名第45章 倭人來犯第71章 大決戰(下)第5章 寶島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5章 大食消息第1章 心驚膽顫第5章 大食消息第四十六章第23章 公理和強權第三十五章第91章 夷男來朝第64章 搜府第12章 兄妹情深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1章 大計劃第1章 洗牌(上)第13章 富家翁第26章 願做一閒人第31章 對策第50章 嚴拒第65章 大獲全勝第三十六章第44章 大陸的夢想第五章第49章 請纓第20章 北疆有事第51章 井底之蛙第17章 太宗教子第五十九章第15章 室利佛逝第69章 先聲奪人第十三章第53章 鬥智第五十六章第59章 朝議第七十六章第二十六章第5章 兄妹情深第70章 蘇烈第十九章第21章 和親?和個球!第50章 嚴拒第20章 不朝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48章 爭辯第88章 開城納降第23章 瘋狂高陽第58章 滅其國第98章 霸權意識第87章 地動山搖第二十章第44章 勇猛無敵第8章 局第30章 軍神廟第51章 資治通鑑第三十章第70章 西陲隱患第30章 軍神廟第79章 兵臨藤原京第十九章第39章 富人和窮鬼第63章 諸子第85章 太宗的憂慮第8章 奢侈品消費稅第52章 鞠智盛第39章 騎兵出擊第59章 朝議第30章 陳三事續第四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