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狄仁傑自小便在大觀園長大,雖然離開了數年的時間,但是對這裡還是異常熟悉,府內的下人也都知道這位是自家老爺的得意門生,也不通稟,就直接讓狄仁傑到了後宅。

得到了消息的汝南公主等人聽說狄仁傑到了,也是詫異不已,連忙到了正廳相見。

“懷英!看你神色惶惶的,可是出了事!?”安康公主一見面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狄仁傑也不敢隱瞞,當即將長安的事情,分說了一邊:“就是如此,事情十萬火急,學生這次前來,就是向諸位師母求援來的!”

汝南公主聞言,也不禁大驚失色,道:“皇兄病重,怎會如此,前些時日,長安傳來消息,不是還說皇兄準備巡幸漠北,安撫異族的嗎?怎的突然之間竟病得如此嚴重!?”

狄仁傑道:“聖上自打年初,身子便不大爽利,只是卻也從未如此兇險,前些時日上朝之時,聖上突然暈倒,太醫診斷,說是染上了頭風。”

“豈有此理!”晉陽公主聞言,她縱然是好脾氣也不禁怒了,道,“本宮乃是太宗愛女,當今聖上的嫡親妹妹,皇兄病重,朝中竟無一人知會,難道未將本宮放在眼內!”

晉陽公主雖然沒有明言,但是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晉陽公主這下是將皇后武京娘都一併恨上了,皇后署理後宮諸事,像皇帝病重這種大事,本應該即可通知所有皇室宗親,可是如今晉陽公主這個和李承乾一母同胞的親妹妹,居然還要從狄仁傑這個偷偷跑出來的人口中,知悉內情,她豈能不怒。

武媚娘聞言,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件事無論怎的,總歸是和武京娘脫不開干係的。

汝南公主忙道:“兕子!不可亂言,皇兄身染重症,皇嫂怕是也驚慌失措,一時間亂了分寸,這才疏忽了!”

武媚娘聞言,不禁朝汝南公主投向了一個感激的目光,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在衆多姐妹之中,原本就十分尷尬,此時也只好閉口不言。

汝南公主接着道:“懷英!本宮在你恩師身邊多年,也曾熟悉醫理,按道理說,頭風雖是重症,卻也不該如此兇險啊!”

狄仁傑見汝南公主問起,心中也是躊躇,有些事他本不該說,更何況都是他們的猜測,可是現在也顧不得那麼多了,道:“師母相問,學生不敢隱瞞,學生和杜師兄,英國公老大人也曾分析了一番,總覺得怕是有人在聖上身上動了手腳!”

一石激起千層浪,狄仁傑的一番言語,簡直就像是在衆女的心中引爆了一枚炸彈一般,所有的人都楞住了。

安康公主第一個反應過來,怒道:“究竟是何人,膽敢謀害當今天子!”

晉陽公主的眼淚都下來了,她雖然因爲杜睿的事情,對李承乾頗多怨言,但是總歸是一母同胞,年幼之時,與李承乾的關係又最爲相厚,特別是長孫皇后病逝之後,太宗忙於國事,大半的時間都是李承乾在照顧她,兩人的感情倍加深厚,如今聽到李承乾居然被人所害,她如何承受得了。

汝南公主也是心慌,不禁看向了武媚娘,她也是個聰慧的女子,要是李承乾當真被人所害,那麼能有機會對李承乾動手腳的,武京孃的嫌疑顯然最大。

武媚娘更是心慌意亂,那一日和杜睿談過之後,她已經猜到了武京娘野心勃勃,可是卻沒想到武京孃的膽子這樣大,如果當真是武京娘所爲,那不僅僅是謀害親夫,更是弒君。

狄仁傑也是急道:“如今情勢十萬火急,萬一聖上遭逢不測的話,朝局定然動盪,弟子恐怕會有不忍言之事,唯今之計,只有讓恩師速速還朝,以恩師的威望,定能穩定朝局,定定乾坤,還大唐一個清寧。”

一旁的元春道:“可是夫君如今遠在澳洲道,急切之間,如何能夠回返,更何況夫君也不知朝中發生了這等大事,這該如何是好!”

狄仁傑道:“弟子知道杜家商會負責遠航貿易的陳友,朱傑二人最善掌管大船,這些年來,又曾往返於泉州和澳洲兩地,若是師母准許,請的此二人,駕船出海,前往澳洲,請回恩師,大事猶有可爲。”

熙鳳聞言道:“這有何難,懷英這就拿着夫君的手令前往泉州,找到杜大郎,讓他代爲安排就是,只是宮中之事卻有些棘手,怕是聖上~~~~~~~~~”

剩下的話,熙鳳可不敢說了,否則可就是大不敬之罪,不過熙鳳的擔心也是完全沒有道理,李承乾若是堅持不到杜睿回來,事情可就難辦了。

汝南公主思量了一番,道:“本宮這就前往長安,這些年在睿郎身邊,本宮也精通醫術,更何況,本宮是聖上的皇妹,由本宮爲皇兄診治,料想也沒人能說一個不字!”

安康公主道:“既然如此,我也要去,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居然敢害了本宮的皇兄!”

晉陽公主聞言,自然也吵着要去,她和李承乾之間的兄妹感情深厚,如今聽到居然有人要加害李承乾,如何還能坐得住。

狄仁傑聽了,心中也是大喜,之前他和李世績等人都沒有想到這一節,要是能有汝南公主親自掌管李承乾的醫藥,那麼旁人下手的機會可就小得多了,再說這三位可是大唐的公主,雖然出嫁已久,然而在宮中的地位甚高,尤其是晉陽公主,那可是先帝太宗的掌上明珠,並且親自賜下鳳輦,地位堪比當朝皇后,便是武京娘也不敢輕易招惹。

“若是三位師孃出馬,當可保聖上無虞!”

這時一直悶不做聲的武媚娘突然言道:“既然三位姐姐要去,媚娘也願意同往!”

汝南公主一愣,道:“媚娘!這~~~~~~怕是不妥當吧!再說寶釵如今不在,家中之事,尚需你與熙鳳料理!”

汝南公主當然不希望武媚娘同去,她們雖然誰都沒有明說,但是現在誰的心裡都在懷疑武京娘暗中動了手腳,讓武媚娘同去的話,其中難免會有些尷尬。

武媚娘苦笑一聲道:“姐姐不必遮掩,若當真是京娘做下了這等大事的話,媚娘會親手處置了她,給三位姐姐以及天下人一個交代的!三位姐姐若是不允,媚娘便自去就是了!”

武媚娘已經下定了決心,如果李承乾當真是被人下毒,而且又是武京娘做下了這等大逆之事的話,她也是容不下這個妹妹了。

汝南公主也知道武媚孃的性子,天生的執拗,武媚娘決定的事情,就萬難更改,也只得點點頭,道:“媚娘千萬不可如此說,此事尚未查明,不過媚娘若是要去,姐姐豈能不允!”

事情就這麼定下了,狄仁傑拿着杜睿的手令南下泉州,去找陳友,朱傑,汝南公主三姐妹再加上武媚娘則前往長安,由汝南公主保着李承乾,料想也能拖延一段時間了。

汝南公主等人擔心李承乾的身子,當日便安排人啓程,前往長安,到了長安之後,也不知會宗正府便直接去了大明宮。

這些時日,因天草四郎擔心李承乾死得快,讓他少了佈局的時間,便吩咐侯義停了動作,再加上宮廷御醫細心調養,李承乾的精神倒是好了很多,雖然還不能下牀,但總歸不至於像前幾日那樣,一副垂垂將死的模樣了。

李承乾聞聽汝南公主等人到了,也是心中大喜,連忙讓人帶來相見,他與這三個妹子也是許久未見了。

汝南公主三人進了宮,見着李承乾,見李承乾居然如今這般模樣,也是忍不住潸然淚下,她們雖然都因爲李承乾對杜睿的處置,心有不滿,甚至有些怨恨,但是對方畢竟是她們的親大哥,豈能沒有半分兄妹之情。

“兕子與皇兄一年未見,不想皇兄居然病得如此嚴重!”晉陽公主首先就忍不住,撲到李承乾的懷裡,痛苦失聲。

李承乾抱着這個最喜愛的妹子,勉強笑了一下,道:“兕子!怎的一見皇兄便哭起來了,你我兄妹久不相見,兕子難道就沒有話要對皇兄說說!?”

一旁的武京娘見三位公主突然到了,也是不禁有些心慌,笑道:“公主殿下!聖上近些時日精神已經好了很多,還是讓聖上好好歇息吧!”

晉陽公主懷疑武京娘害了李承乾,對武京娘自然沒有好臉色,冷哼一聲道:“本宮自與皇兄說話,皇后何必要阻攔!”

汝南公主這個好脾氣,對武京娘也是一樣的臉色冷淡,安康公主就更不用說了,她能忍住,不上前與武京娘廝打,就已經是客氣了。

正在此時,侯義端着李承乾的藥進來了,見過禮之後,言道:“聖上!該用藥了!”

武京娘正要上前接過,卻被汝南公主阻攔了,道:“從今日起,皇兄的藥都由本宮負責!”

武京娘聞言一愣,侯義更是嚇得幾乎失手將藥碗打翻,心中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公主殿下,這是何意,本宮身爲皇后,聖上的醫藥自然有本宮負責,公主殿下如何要插手!?”武京娘說着話,心中已經隱隱有些怒了,但更多的是委屈。

汝南公主的弦外之音,她如何會聽不懂,汝南公主要親自負責李承乾的醫藥,那分明就是說其中有人動了手腳,要害李承乾。

汝南公主道:“本宮乃是大唐的長公主,當今聖上乃是本宮的親兄,本宮如何就做不得主!”

李承乾見兩人相爭,連忙勸道:“欣兒!不可亂來,朕的醫藥一向都是京娘負責的,她也一向細心,朕看~~~~~~~~”

安康公主道:“皇兄!欣兒姐姐這些年一直都在跟着睿郎修習醫術,若是論行醫用藥,堪稱杏林高手,皇兄染病,何不讓欣兒姐姐診治一番!”

李承乾聞言,笑道:“哦!這個朕倒是不曾聽說,既然如此,朕便承了欣兒的情,讓欣兒來爲朕診治!”

汝南公主瞪了武京娘一眼,接着道:“侯義!你這便去將皇兄今日所用之藥的藥渣拿來,本宮要親自查驗!”

說着便將藥碗遞給了一旁的安康公主,朝李承乾走了過去。

李承乾聽了汝南公主的言語,哪裡還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臉色也不禁微變,不過卻不是懷疑有人在自己的藥裡動了手腳,而是在埋怨汝南公主捕風捉影。

李承乾所用的藥,一向都是武京娘在經手,武京娘與他夫妻一體,如何會害他。

“欣兒!不可無禮!”

汝南公主也知道,沒抓住把柄的話,李承乾根本就不會相信,只是言道:“皇兄的龍體是否安康,關乎着社稷興衰,天下萬民的福祉,容不得臣妹不小心在意,還望皇兄恕罪!”

李承乾聞言,也是漠然,他總不能責備汝南公主對他的一番關切之心。

汝南公主上前,爲李承乾診了脈,發現脈象絮亂不堪,分明就是已經病入膏肓,再看李承乾的舌苔,居然青紫,牙齦處也隱隱有血絲,眼底更是赤紅,心中頓時大驚。

“皇兄最近可是覺得四肢麻木,睡眠不穩!”

李承乾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

汝南公主聽了,心中已經有了定論,李承乾這般境況分明就是水銀中毒的症狀,一想到李承乾身爲一國之君,居然被人下毒暗害,汝南公主心中就是一陣憤怒,轉頭看了一眼侯義,道:“你還等在這裡做什麼,還不快將藥渣取來,本宮親自查驗!”

侯義聞言一慌,卻也大爲慶幸,幸好這些時日,他沒有動手腳,不然的話,今天可就栽在汝南公主的手上了。

不多時,藥渣便取了過來,汝南公主細細查驗了一番,卻並未發現不妥。

一旁的武京娘心中也有些隱隱的懷疑,難道是天草四郎暗中動了手腳?

“公主殿下!可有不妥之處!”

汝南公主心中也是納悶,李承乾的症狀,分明就是水銀中毒,可是在藥渣之中,卻並沒有發現,再取過藥方一一對證,卻也未見有藥方之外的藥物。

“皇兄!不管怎樣,還請皇兄准許臣妹負責皇兄的醫藥!”

李承乾不禁有些遲疑,要是答應了,分明就是在說他也懷疑武京娘,可要是不答應,見汝南公主分明決心已定。

武京娘原本就沒有盼着李承乾身遭不測,雖然心中憤怒,但是卻也點頭答應:“既然公主殿下有此心,聖上不妨應允了就是!”

李承乾見武京娘都沒了異議,只好點頭答應。

三位公主到了長安,天草四郎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大爲吃驚,特別是當他聽說汝南公主居然要查驗李承乾所用藥物的藥渣,心中更是恐懼。

連忙讓近藤勇去通知了侯義,今天務必將太醫院此前所有封存的藥渣盡皆毀去,不然的話,事情可就危險了。

天草四郎完全沒有想到,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汝南公主居然還能有這樣的本事,可是不行動,卻不代表天草四郎放棄了讓李承乾慢性中毒而死的計劃,在他的整個大計劃之中,李承乾什麼時候死,也是猶未關鍵的,不能讓李承乾死的太早,卻也不能太晚,太早了的話,他準備不及,恐怕不能成事,可是太晚了也不行,要是太晚了的話,一旦杜睿歸來,他可就徹底沒有希望了。

既然暗下水銀已經被識破了,那麼就只能另想辦法,而且天草四郎很快就想到了一個主意一一方士!

所謂的方士起源於戰國時燕、齊一帶瀕海地區,從戰國末年,即齊威宣王時候,這些人便已經有了他們自己的傳授系統,《史記》中將他們叫做“方仙道”。同時還提到了其中的幾個典型人物,宋無忌、正伯僑、充尚和羨門子高。

秦漢後漸盛。如秦之徐福,漢文帝時“望氣取鼎”的新垣平,漢武帝時主張祠竈的李少君等。道教承襲了方士煉丹採藥之術,作爲修煉方法之一。《史記.秦始皇本紀》:“悉召文學方術士甚衆,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新唐書.李德裕傳》:“帝方惑佛老,禱福祈年,浮屠方士,出入禁中。”《元史.釋老志》:“元興,崇尚釋氏,而帝師之盛,尤不可與古昔同語,維道家方士之流,假禱祠之說,乘時以起,曾不及其什一焉。”

方士的由來,事實上更早於此,如古代傳說的籛鏗、容成、西王母、素女等,也應當說是一些方士。籛鏗相傳是堯時人,是最早的養生家之一,《莊子?刻意篇》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爲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之所好也。”這裡所說彭祖,就是縫鏗。《楚辭?天問》中也說:“彭鏗斟雉帝何飧,受壽永多夫何長久?”孔子也曾經說:“竊比於我老彭,述而不作。”肯定古代是曾經有過這一號人物的。

容成是黃帝時人,以研究房中術而得名。《後漢書?方術傳》說:“冷壽光行容成公。”《列仙傳》也說:“容成能善補導之事,取精於玄牝,其要穀神不死,發白變黑,齒落更生。”

關於西王母的傳說更多,相傳他和黃帝也曾經有過一些瓜葛,《山堂肆考》引《黃帝出軍訣》說: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帝寤,立壇而請,有玄龜銜符,從水而出。”他並認爲這是道家符籙之始。

素女也是黃帝時候的女方士,晉張衡詩:“明燈巾粉卸,設圖枕衾張,素女爲我師,天教老軒皇。”《抱補子》中也說:“黃帝論導養,而質之玄、素二女。”

類似這樣的傳說,可以說是數不甚數,由於這些傳說甚囂塵上,還曾經深深引起了孔子的反感,所以他“不語怪力亂神。”但由此可以看出,方士和其神仙的思想,確乎是由來甚早的。

華夏的舊習之中,從來吳楚之人多信神鬼,《楚辭》中也經常談到什麼“雲中君”、“湘夫人”之類的神仙人物。

《楚辭、遠遊章》說:“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澄清兮,精氣入而粗穢除。”更清楚地敘說了他們吐納服氣的思想。

此外還有墨子的鬼神思想,墨子是和孔子差不多同時的人,《淮南子》高誘注說,他是魯人,一曰宋人,曾做宋大夫。

墨子書中鬼神思想特別濃厚,他在《明鬼篇》中說:“生民以來者,亦有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則鬼神何謂無乎?”首先肯定了鬼神是確有其物的。

《天志篇》中說,自古以來的明王需要“上事天、中事鬼神、下愛人”這又說明了他對鬼神的崇拜、認爲一定要善事鬼神。

同篇中還說:“上利於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三利無所不利”、說明了善事鬼神的利害。

《非命篇》中說,“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更暴露了他神道設教的思想。

當然他的鬼神思想和方士們的神仙家思想是不一樣的,但它和早期道教的“三官考校”思想如出一轍。五斗米道利用符水請禱,行三官手書之法,後來的天師道因襲其事,又產生三官考校的說法。尤其魏晉方士,廣行符咒,對於墨子所遺留下來的《墨子五行記》最爲推崇。

方士的中心思想就是講求長生,認爲服食、淫祀可以成爲神仙。司馬遷說他們是“形皆銷化,依於鬼神之事”。班固將他們叫做“神仙家”,《漢書?藝文志》說:“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其外者也,聊以蕩平心意,同生死之域,而無怵惕於心中。”

他們這種神仙思想的根源,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在中國古籍上最早談到長生的是《老子》。《老子?守道篇》中說:“是謂根深蒂固,長生久視之道”。

《韜光篇》中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人所以外其身和後其身,則完全是爲了取法天地,認爲天地就是這樣取得長生的。因爲必須後其身和外其身,也就是要不自生,然後才能一夠身先和身存,身先與身存就是長生之道。

但方士的神仙思想,並非單純是脫胎於老莊,根據史籍,最早的方士是和老子時代相仿的萇弘。《史記?封禪書》:”萇弘以方事周靈王,諸侯莫朝周,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狸首。狸首者,諸侯之不來者。諸侯不從,而晉入射殺萇弘。”

這種設射狸首的方法和兩漢以來的魘勝之術頗多相似,和後來喇瑪教中的咒人術,更如出一轍,顯然這是古代巫術中的把戲,這說明方士亦源於巫覡。

《漢書、藝文志》陰陽家二十一家中有《萇弘》十五篇;《史記》和《漢書》中也都說過,著名的方士羨門則是陰陽五行家鄒衍的弟子,這又說明了方士和陰陽五行家的關係。

方士的由來已久,不過以後世人的眼光看的話,最好的總結只需要八個字就行了,那就是一一裝神弄鬼,故弄玄虛!

天草四郎自然也知道中國的方士,實際上就是騙人的,但是這個時候的人可不會這麼認爲,尤其是那些一心想着要做長生不老的皇帝。

歷史上秦始皇求長生,漢武帝求長生,就連太宗皇帝也是一樣,可以說太宗皇帝之所以早死,完全就是因爲長期服食丹藥,致使鉛汞中毒引起的。

要說歷史上最有名的,就要數明代的紅丸案了,一顆小藥丸,頃刻間,一位君臨天下的帝王艮屁朝涼。

天草四郎熟悉中國的歷史,對這些事情自然如數家珍,既然李承乾的藥都由汝南公主親自掌管了,那麼丹藥,汝南公主怕是也不懂了吧!

不過天草四郎現在最要緊的還不是着手安排這個,而是如何向武京娘解釋。

“田迎!聖上的藥裡,可是你做了手腳!”

武京娘面色冰冷的看着天草四郎,她雖然有野心,但是她卻真的並不希望李承乾出意外,今天汝南公主雖然沒能從李承乾用過的藥裡發現什麼,但是武京娘還是懷疑上了天草四郎。

天草四郎當然不能承認,連忙辯駁道:“皇后娘娘!何出此言,臣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做這等事誅滅九族之事啊!還望娘娘明察!”

武京娘也只是懷疑,此刻見天草四郎矢口否認,心中也是嘀咕,天草四郎或許有這個膽量,但是卻沒有這個機會,李承乾的藥都是她親自料理,旁人根本就插不進手,天草四郎雖然在她的扶持下,有了些勢力,但是還不至於將手伸到宮中來。

天草四郎見武京娘臉色好了一些,忙接着道:“聖上病重,臣也是五內俱焚,這些時日也費勁了思量,不過還真被臣找到了一位仙人!”

“仙人!?”武京娘一愣,道,“什麼仙人?”

天草四郎忙道:“此人最近就在洛陽一帶出現,善用符水,仙丹,藥到病除,人人皆稱其爲神仙!”

武京娘聞言,心中不禁有些懷疑,道:“怕是些裝神弄鬼之輩吧!只會愚弄無知百姓!”

天草四郎忙道:“臣一開始也懷疑,可是派人去親眼見識過,果真神通不凡,這纔想着要引薦給皇后娘娘,要是能將這位仙人延請過來,聖上的病,定能藥到病除!”

武京娘也不禁有些意動,道:“既然如此,你快快去請,果真能醫得好聖上的病,本宮重重有賞!”

天草四郎聞言,心中不禁暗笑,連聲應下,他說得那個仙人,也是前兩日聽近藤勇說起的,方纔武京娘問起,這才順口一說,沒想到正中下懷。

天草四郎這邊忙着去請神仙,宮中轉天就發生了大火,太醫院被焚之一空,兩名太醫被火燒死。

李承乾聞之,龍顏大怒,加之此前汝南公主懷疑他被人下毒,李承乾更是怒不可遏,責令宗正府,刑部,大理寺嚴查此事。

汝南公主也是更爲小心,不敢有絲毫的大意,每次李承乾用藥,都是汝南公主親自去抓,然後交由安康公主負責煎熬,再由晉陽公主端給李承乾,根本就不給其他人機會。

李承乾中毒已深,要想完全清除毒素,根本不可能,汝南公主也沒有辦法,只能悉心調理,儘可能延長李承乾的壽命。

天草四郎看着也是越來越心急,而就在此時,他派去洛陽的近藤勇回來了,還帶回了那個自稱已經四百歲高齡的仙人長生道人。

看着眼前這個長生道人一副仙風道骨的神仙模樣,五綹長鬚飄飄欲飛,一隻梳得油光水滑的道髻,一身整潔的杏黃色道袍,一個小道童隨侍在他身後,手裡捧着拂塵,臉上帶着慈和的微笑,絕對是賣相好到了極點。

天草四郎看着都不禁暗暗叫好,要不是他來自前世,知道這些方士道士鼓搗的那些仙術都是騙人的把戲,他都要參拜了。

這個長生道人出道時間不長,可是卻在東都洛陽闖出了偌大的名聲,加上他裝神弄鬼的折騰出了一點什麼手段來,在那些百姓的眼裡,這個老道就是活神仙。

“田大人!不知請貧道來府上所爲何事?”

天草四郎笑道:“本官聽人言道長神通無雙,尤其善煉丹藥,不知可有此事!”

長生道人得意的點了點頭,道:“貧道不敢自誇,不過這丹道卻是貧道的專長,貧道前些日子煉出了一爐玉露丹,最是補齊益元不過,能延年益壽,田大人不妨一試!”

天草四郎可不敢拿着自己的性命開玩笑,最後也落得一個重金屬中毒來,乾笑了兩聲,然後很是好奇的問道:“本官自認爲自己目前狀況挺好的!不過,若是道長不介意的話,可不可以告訴本官,那些丹藥是如何煉製的?”

天草四郎如今最爲關切的就是,長生道人的丹藥是不是他所需要的那種。

長生道人笑道:“這仙丹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不死藥了!不死藥最初是來源於《神農本草經》,其中言道玉泉、空青均可煉製成不死藥!另外,《神農本草》上還提到,曾青,味酸小寒。主治目痛,止淚出,風痹,利關節,通九竅,破瘕積聚,久服輕身不老。白青,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久服通神明,輕身延年不老。石膽,主明目目痛,金創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令人有子,煉餌服之不老,久服增壽神仙。雌黃,主治惡瘡頭禿痂疥,殺毒蟲蠱,身癢,邪氣,諸毒,煉之久服,輕身、增年、不老。以此爲本,配以輔料,君臣輔佐,便可煉成長生不老的仙丹或者是還丹金液了,不過這仙丹終究是要遭到天忌的,至今尚未聽說過有人能夠煉成啊,平常的丹藥,或者能叫人身輕體健,延緩衰老,比如魏晉之時的五石散,想要長生不死,卻是不能了!”

天草四郎臉上沒有表露,心裡卻是大喜,長生道人所說的這些多爲劇毒之物,還談什麼延年益壽,長生不死,吃下去或者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什麼來,其實就是送自己歸天。

還有那五石散那裡是良藥,分明就是毒品,吃起來還特別麻煩。

首先,服散後一定不能靜臥,而要走路,所以魏晉名士最喜歡散步,稱之爲“行散”,其實這並不是他們格外喜愛鍛鍊身體,而是因爲偷懶躺下就性命不保的緣故。

除了走路,飲食着裝上也要格外注意,服散之後全身發燒,之後變冷,症狀頗象輕度的瘧疾。但他們發冷時倘若吃熱東西穿厚衣物,那就非死不可了。一定要穿穿薄衣,吃冷東西,以涼水澆注身體,所以五石散又名“寒食散”。

按照書上的說法,就是“寒衣、寒飲、寒食、寒臥,極寒益善”。凍出肺炎來,那是散發地好。但是有一樣例外,就是喝酒。一定要喝熱酒,而且酒還要好要醇。五石散對酒非常挑剔,不要說甲醇兌的酒,就是一般的劣酒,它也會有激烈反映。而且還服散之後還不能不吃東西,一定要大量進食,“食不厭多”。總之,吃散之後,一定要散步,大量吃冷東西,喝熱酒,穿薄衣服,洗涼水澡。

《世說新語》上說道“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也就是相當於搖.頭.丸一類的軟毒品了,所謂寬袖長袍,飄飄欲仙的名士們,也是因爲多半服用了毒品才使自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創作靈感。

五石散服下後不僅容易上癮,還會使人感到燥熱急癡,魏晉名士多輕裘緩帶,多半因爲五石散地藥效發作後身體燥熱,不僅如此,長期服用還會導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之處難以想象,發狂癡呆,及至看見蒼蠅也要拔劍追趕,所以這魏晉人多脾氣暴躁想來和全民動員服藥也不無關係。

就是天草四郎想着這些也是無話可說了,這些大道理跟宗教信徒是說不清楚的,人家一輩子就指望着成仙了道,一句話就推翻人家的信仰,那不是說笑話嗎?宗教這種東西就是這樣。西方地天主教就說上帝全知全能,除此之外,再沒有別地神!

東方卻是不同,或者說,東方人的信仰裡本身就帶着點自私和功利地因素,畢竟這邊不是有句話叫做“神仙也是凡人做!”

信佛的人,要的是入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來世享福,而信仰道家地人就不同,要得可是成仙成神,飛昇上界,從此一輩子逍遙。

當然天草四郎也不會和長生道人說這個大道理,他巴不得大唐上下全民皆是隱君子纔好呢。

天草四郎等到長生道人的長篇大論說完了之後,笑道:“如此說來道長便是得道的仙人嘍!”

長生道人仰着頭,一臉倨傲的說道:“仙人之說不敢當,不過頻道自魏晉下的山門以來,爲的不過是救助黎民百姓,傳我道統罷了!”

天草四郎纔不管長生道人是爲了什麼,接着笑道:“本官如今有一件難事,要煩勞道長出馬才行,不知道道長肯是不肯!”

長生道人原本就是個騙子,倒是頗通醫術,至於道法什麼的自然只會些裝神弄鬼的障眼法,聽到天草四郎有求於他,立刻感覺發財的機會到了,忙道:“田大人禮請貧道來此,既然有事,不妨明言就是,貧道一向以救渡天下萬民爲己任,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天草四郎聞言,點了點頭,道:“好!本官等的就是道長這句話,當今聖上病重,多方宴請名醫,不得痊癒,道長既然道法高深,可隨本官入宮爲當今聖上診治,若是醫得好聖上的病,到時候賞賜之物,自然是少不了的!”

長生道人聞言,被嚇得一張嘴幾乎都能將自己的腦袋吞進去了,他原本只是以爲天草四郎的府上要買些丹藥,或者是有什麼驅妖抓鬼之類的活計,可萬萬沒想到居然是要進宮爲當朝天子診病。

他雖然粗通醫術,後因爲得到了一本古籍,知道了些煉丹的方子,可是要說進宮給李承乾診病,他是萬萬不敢的,萬一出了事,那可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了。

“田大人!這~~~~~~這干係太大,貧道~~~~~~~~貧道萬萬不敢啊!”

天草四郎聞言,方纔還和顏悅色的一張臉,瞬間就冷了下來。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第七十八章第82章 琉璃非玻璃第57章 趁機發難第二十五章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21章 把妹第30章 正氣歌第19章 悲劇承乾第51章 井底之蛙第47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9章 釀酒第三十八章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89章 我的小小未婚妻第14章 懲治第98章 霸權意識第八章第57章 大唐之怒第73章 所謂西天極樂第69章 何所求?第15章 古非洲第二十一章第13章 富家翁第五十二章第29章 瑪雅第43章 容他一時第36章 約法三章第四十五章第54章 術數第49章 朝議第47章 兵進吐蕃第10章 侯府壽宴第30章 大戰開啓第六十章第48章 爭辯第5章 公主們第28章 忠臣第14章 懲治第23章 戰第21章 家事第53章 鬥智第4章 留書第九章第69章 請辭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九章第3章 皇恩第64章 大唐利益第68章 宗教改革第73章 不肖子孫第63章 再生事端第80章 朱門酒肉臭第18章 下來受死第58章 滅其國第35章 蒂卡爾城第42章 戰戰兢兢第56章 兵權第六十七章第29章 羣氓第46章 英雄還是罪人第二十九章第60章 進諫與否第25章 怒不可遏第27章 契丹窘迫第五十一章第五十三章第19章 確有此事第63章 夜襲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70章 西陲隱患第十七章第14章 怒第17章 密議第21章 君子之道第1章 我們回家了第58章 慈不掌兵第1章 重生第30章 陳三事續第七十三章第73章 大食國滅第60章 古埃及第55章 內華夏而外夷狄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48章 罪惡源泉第28章 賜婚第28章 相煎何太急第46章 明照萬里第八章第9章 意外來客第七十八章第42章 父與子第六十一章第17章 太宗震怒第81章 杜府十二釵第34章 文明古國第13章 富家翁第26章 反抗還是屈服第51章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