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杜陵

房玄齡在擔心什麼,杜睿自然一清二楚,無非就是自己日後的前程,說是前程,還不如說是今後的兩餐溫飽。以他如今在杜府的地位,以及崔氏和那杜構兄弟對自己的態度,杜睿不難猜出自己未來的窘境。

杜如晦雖然爲官清廉,但是畢竟也是豪族出身,家資頗豐,又得太宗恩寵,時常賞賜,說是富可敵國那是胡說八道,敗壞老杜的名聲,但至少夠這一大家子人什麼都不幹也可以衣食無憂了,此外聽老僕杜仲說,杜如晦生前曾治下了許多田產,只是可惜這些田產都是人家嫡子纔可以繼承的,像杜睿這種身份連邊兒都撈不上。

本來杜睿以爲自己很快就會被逐出門外了,可是託了那個便宜老子的福,因爲這段時間,崔氏和杜構兄弟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喪事上,根本就沒人理會他,這也讓他暫時有了個棲身之所,不至於剛一穿越就露宿街頭。

和他有着相同擔憂的就是杜如晦的另外幾房妾室與他們的那幾個女兒,杜如晦生前一共有妾室四人,除了玄武門之變時死的杜睿生母曹氏之外,還有馬氏、白氏,季氏。

其中妻崔氏生長子杜構,次子杜荷,長女杜雲盈,次女杜雲芊。

馬氏生四子杜蘋(早夭),三女杜雲芙。

季氏聲四女杜雲卓,五女杜雲希。

白氏無所出。

曹氏生三子杜睿,六女杜雲蓮。

現在杜如晦已死,自己的生殺大權都握在了善妒的大婦崔氏手中,也難怪這幾個可憐的女人會這麼擔心。

杜如晦的老家在京兆杜陵,雖然比不上那些山東,關內的豪門大姓,但是在當地也頗有名望,特別是出了杜如晦這個社稷功臣之後,更是一躍成了當地的新興勢力。雖然現在老杜去世了,可是餘威猶在,更何況無論是老杜的弟弟杜楚客,還是兩個兒子杜構,杜荷又都在朝中任職,頗得太宗信任,其中杜荷更是太宗皇帝愛女陽城公主的未婚夫婿,可以說老杜雖然不在了,但是杜家這顆參天大樹依然枝繁葉茂,沒有絲毫要凋零的趨勢。

古人對死者歸葬鄉里,入土爲安的觀念極重,本來當初杜如晦病重時,太宗本想讓他以後陪葬皇陵,但是杜如晦卻堅持落葉歸根,太宗也不好違逆了功臣的意思。

等到喪事辦完之後,杜構、杜荷兩兄弟就開始商量着要把老父的棺槨送回老家杜陵安葬。同時按照古時的禮法,長子杜構更要在杜陵守孝三年。

本來杜睿以爲像這種事根本就輪不上他,說白了反正這家裡也沒有人把他當成是杜家子弟,根本就不會有人帶着他玩兒,可是沒想到最後商量的結果,還是把他給捎上了。

仔細想想覺得這樣也不錯,至少穿越到唐朝,他還沒機會出府去看看,正好趁着這次杜如晦歸葬的機會,好好看一下大唐的風土人情,看看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繁華。

訂好了歸葬的日子,那天長安城外送別的人至少都有上千,其中當然有真心實意前來送杜如晦最後一程的親友團,但是絕大多數還是接到了太宗的聖旨,不得不到場應景的。

太宗皇帝也專門派了魏王李泰前來送行,杜睿上一次在杜府還沒看清這個日後想歪了心思,要靠着一幫舞文弄墨的大才子造反的皇子,這次機會來了,他倒要看個仔細。

只見李泰大約十歲出頭,但天家子弟子弟畢竟不凡,小小年紀就已經顯得雍容大度,行爲舉止異常落落大方,每一個步驟都嚴格的按照禮法來進行,看得杜睿也是連連點頭。只是這樣一來雖然博得一衆老臣的交口稱讚,卻少了點兒人情味兒。

和送葬的人話別之後,一行上百人開始朝着杜陵前進,一路上這個隊伍不斷地壯大,一些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趕來的杜氏子弟也加入了進來,隊伍的速度也降了下來,因爲每一次有人加入,都要上去絮叨一番,對這個杜睿是相當反感的,有很多人在杜如晦生前可能根本就沒見過,現在趕過來,恐怕也只是想在新的萊國公杜構面前好好的表現一番,好爲自己謀一個前程。

杜睿本身就對這些迎來送往相當的反感,不過好在根本就不需要他出面,就這麼在一旁看着杜構,杜荷兩兄弟和那些來湊熱鬧的杜氏子弟不停的絮叨,本來路程不算很遠的杜陵,這支送葬隊伍,整整走了五天才趕到。

趕到杜陵的當天,離得老遠,杜睿就看到了先一步趕回來的杜楚客安排的迎葬隊伍,一眼望去,滿目皆白,足有上千人前來迎接,杜睿見了,心裡也不由的感嘆,老杜同志雖然仙去了,但是餘威還着實不小。

靈車行到近前,前來迎接的人在杜楚客的帶領下盡皆跪倒在地,頓時哭聲震天,只是其中又有幾個是真心實意的,杜睿就不得而知了。

作爲杜如晦的庶子,杜睿自然也不能倖免,跟在大家的身後也匍匐於地,用這種穆斯林朝聖的形體姿勢來表達這此刻心情的悲痛。

熱熱鬧鬧的又折騰了半天,總算是把一些歸葬的儀式進行完了,這個時候總算有人想起來餓了,又亂糟糟的安排吃飯,杜睿和妹妹小蓮也有幸分到了一碗稀粥,雖然難以填滿飢腸轆轆的肚皮,但是總算能再頂一陣子了。

前世學習的過程當中,杜睿最爲瞧不上的就是那些儒家經典,所以對“爲送死者,以當大事”的葬禮過程並不十分了解,好在也用不着他出面,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做,濫竽充數也就可以了。

本身作爲一個庶子,杜睿在這龐大的送葬隊伍之中就沒什麼存在感,人們關注的焦點也全都集中在了新任萊國公杜構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身上,雖然老杜同志的遺骸就擺在一旁,但是真心實意前往拜見的人卻沒有幾個。這些人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阿諛奉承上面,至於對象自然就是杜構,杜荷兩兄弟了。

看到這樣的場景,杜睿這個外人心裡也不免對老杜同志表示沉痛的哀悼,只因爲他着實的生了兩個混蛋兒子,老夫屍骨未寒,這兩個混球就在衆人阿諛之詞的轟炸之下,有些飄飄然了。

特別是太宗愛女城陽公主的未來夫婿杜荷,更是止不住的呵呵大笑,全然忘記了此刻是什麼時候。

在一旁迎來送往的杜楚客見了,也是連連搖頭不止,顯然虎父犬子,虎父犬子,但用在杜家人的身上未免過於貼切了一些。

杜睿雖然也是心懷不滿,畢竟他現在也算是杜家人,看到兩個混球長兄這麼不把自己的亡父放在心上,受人指責的時候不免還會把他給跨上,別人纔不會去仔細的分辨哪個是杜如晦的混蛋兒子,哪個是杜如晦的好兒子,罵人的時候也只會說:“杜如晦的兒子,端的不當人子!”

看看!杜睿沒招誰,沒惹誰,老老實實的跪在靈前不住的陪着磕頭,還是不幸要被殃及池魚了。

好在這樣受千夫所指的日子也不會太長,忙忙碌碌的過了半個月,老杜同志的葬禮總算是結束了,杜構作爲長子本來是要守孝三年的,但是這個時候儒家的發展還沒有像後世那麼猖獗,就是不遵照這個古禮,也沒什麼人敢跳出來說三道四。

太宗考慮到杜構作爲新任萊國公,以及快要成親的狀況,當然也是期盼着老友杜如晦能儘早有隔輩人繼承革命事業,就特例允許杜構守孝三個月,之後回長安任職。

將杜構這個隊友留下,一行數百人的送葬隊伍,又在杜如晦正妻崔氏的率領下返回了長安。

此時杜睿可不會因爲老杜同志入土爲安,他再不用陪哭陪跪而慶幸,最主要的一個現實已經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未來,此時也到了要宣判的時候了。

第25章 怒不可遏第六十八章第104章 不如歸去第101章 海第44章 利奧三世第28章 相煎何太急第25章 鴻篇鉅著第十三章第70章 西陲隱患第87章 地動山搖第4章 天草降臨第75章 私塾先生第五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3章 大唐武裝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65章 教訓淫僧第四十一章第52章 鞠智盛第82章 琉璃非玻璃第十五章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18章 身後事第29章 陳三事第十九章第58章 騷亂第33章 柳暗花明第18章 武氏女第13章 太子遇刺第50章 不速之客第9章 西方局勢第25章 名聲鵲起第76章 事了拂衣去第64章 議徵天竺第二十二章第十五章第65章 彈丸小國第十五章第23章 戰第11章 爭論不休第38章 草木皆兵第7章 夷州土人第53章 鬥智第104章 不如歸去第42章 戰戰兢兢第69章 請辭第9章 無題第四十三章第14章 南下第31章 高句麗來人第44章 大陸的夢想第三十六章第71章 密談第7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45章 多事之秋第66章 主動請纓第13章 抉擇第69章 杜克明生的好兒子第36章 逃出生天第5章 大食消息第四十九章第十六章第1章 晉陽有喜第18章 下來受死第1章 大計劃第三十三章第71章 大決戰(下)第69章 二世祖第51章 密謀第46章 英雄還是罪人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23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第12章 大唐皇帝的責任第69章 科舉第54章 信仰第12章 文采不減當年第四十章第10章 善後第43章 定計第45章 飛渡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40章 彈壓第19章 結束和開始第四十二章第54章 術數第2章 失孤第88章 開城納降第39章 死而不僵第60章 媚娘心思第73章 所謂西天極樂第18章 下來受死第13章 囑託第五十二章第三十四章第83章 紛紛攘攘第14章 抉擇第82章 閒來無事第二十二章第四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