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最後一搏

貞觀二十二年已經到了初冬時分,太宗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對此不單單是太醫,就連杜睿這個曾經挽救了汝南公主和長孫皇后生命的杏林高手,也是束手無策。

太宗的年紀雖然不大,可年輕的時候,常年征戰在外,親冒矢石,難免負傷,壯年之時,還不覺得如何,如今年紀大了些,年輕時身體欠下的虧空一下子全都找上門來,自打侯君集謀反案被平息之後,太宗便很少上朝了,正是也都交給了李承乾來處理,總的來說,這個接班人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雖然和他相比,少了幾分進取的銳氣,可守住這貞觀之治的成果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此時,大唐上下可以說是國泰民安,也沒什麼大事,李承乾也在杜睿的建議下,將大量的權利下放,自己只負責一些重要事務的決策權,因此倒也清閒了很多。

李治倒臺,讓一些還存在幻想的人也安分了許多,不過杜睿卻也不敢掉以輕心,在李承乾還沒有登上皇位之前,一切就依然存在着變數。

“你是說,又有人不安分了?”

宋國公府的暗室之中,杜睿嘴角噙着一點涼涼的笑意,看似漫不經心,實際上已經動了殺機。

“回大人,確實如此!”一人侍立在身旁,稟報道,“那人府上這些天時常有人往來,據說,府上有人病了,還請了些個僧人做了場法事!”

“法事?哼,怕是見不得人的事吧!”杜睿冷哼一聲,道,“還有呢?”

“有好幾位朝臣也與此有關,還有些世家的人也都有參與,只不過,都是個人行動!”

“知道是什麼時候嗎?”杜睿神情近乎淡漠,他似乎是漫不經心的問道。

“小人無能,還未打探到具體時日!”那人跪伏下來,“請大人治罪!”

“自己去領罰!”杜睿語態森然道,絲毫也不像平日裡那般隨和,“給本官查,無論如何也要查出來!”

“小人遵命!”那人說完,一拱手便退下了。

等那人走了,暗室之中就只剩下了杜睿自己,看着杯子裡發黃的茶水,良久才發出一聲淡淡的嘆息:“你還是忍不住啊!何苦來哉,即便你的血統再怎麼尊貴又如何,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害人害己!”

自打上一次侯君集謀逆,太宗將手中一股諜報力量交給了杜睿操控以來,杜睿感覺自己都快要成了後世惡名昭彰的東廠廠公了,整日裡幫着李承乾處理了政事,回府之後,還要擺佈那些四處傳來的情報,監視着這個龐大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可以的話,杜睿決計不想擔着這個責任,他還是更喜歡生活在陽光之下,像如今這樣,他覺得再過些時日,自己都要變成個陰人了。

在暗室之中,杜睿調整了一下心情,走了出來,這事還是等着日後,再和李承乾說說,要是能卸職的話,就最好不過了,畢竟歷朝歷代,主管這種事的,最終有幾個能有好下場的,一個個還不是被上面的人兔死狗烹,卸磨殺驢。

不過在其位,謀其政,太宗既然信任自己,將此時交到了他的頭上,他想要躲避自然也是不成的。

心中盤算着該如何應對眼前的事,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安康公主的院子,整理了一下心情,杜睿邁步走了進去。

一進屋,正看見安康公主百無聊賴的在做女紅,做了母親之後,安康公主的性子也安分了不少,貞觀二十年的時候她又給杜睿生了個女兒,取名杜蘭芷。

“涑兒!學文和芷兒怎的不在?”

安康公主見杜睿來了,站起身來,引着杜睿坐下,皺着眉道:“你還說呢!整日裡忙着政事,回到家還要忙着教導你的學生,自家的孩兒反倒這麼不上心,芷兒已經在學《莊子》中的《物無》篇了,裡面的篇章都能背下來了呢!韋先生說,芷兒聰慧,說不得能和馨兒一樣做個才女呢!倒是學文整日裡就會舞刀弄槍的,學問倒是一點兒不見長進,真是愁人!”

說起來,杜睿如今也有十八個兒子了,可除了寶釵的那對雙生子學義,學楨之外,餘下的居然沒有一個好文學的,倒是武藝,兵法之上,表現出來的天分不俗。

可生的女兒,一個個的都早慧的很,特別是汝南公主給他生的長女杜蘭馨,小小年紀,便是在長安都出了名。

杜睿自己事忙,自然疏於教導,乾脆就讓韋鑠回來,在他這宋國公府上開館授課,當起了先生。

杜睿聞聽安康公主抱怨,不禁一笑,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學問好,未必會用,他們只要能懂得爲人處事的道理就好了,如今四海承平,雖說文人的地位高了,但是,學那些東西未必管用,依我看,做個將軍也沒什麼不好的!”

杜睿的話,顯然不能讓安康公主滿意,道:“你啊!就會寵着學文,你盼着他能做個大將軍,我可不要,我可不想他將來也像你一樣,整日裡的東征西站,將妻子兒女都丟在家中!”

杜睿聞言,頓時一陣汗顏,當初長子學文出生的時候,自己不在身邊,這件事安康公主一直都心懷怨氣,都過了這麼些年,還時不時的提起來。

杜睿趕緊岔開話題:“對了!你今日進宮,聖上的身體可見好!?”

一提起太宗,安康公主又顯得憂心忡忡,道:“父皇已經連着幾日不曾起身了,前幾天又染上了風寒,承明!你說父皇的病還能好嗎?”

杜睿聞言,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按照歷史的記載,太宗就是在貞觀二十三年年初的時候病逝的,可是這話怎能隨便說,只好寬慰道:“你也不要擔心,聖上洪福齊天,自然會痊癒的,涑兒!你要是無事,便時常往宮裡多走動走動,記得把幾個孩子也帶上吧!聖上年老,兒孫環繞身邊,也會高興的,對了!要是方便的話,將象兒也帶去,聖上會高興的!”

安康公主點點頭,道:“也好!象兒最是命苦,小小年紀就沒了母親,海棠姐姐太傻了,她又不曾做什麼,爲何這般想不開!”

海棠過世之後,杜睿就將李承乾的長子李象接到了宋國公府,說起來李象也已經十歲了,一開始還十分牴觸,但是漸漸的,他也放開了心胸,這小子倒也聰慧,杜睿給予的教誨,領會能力就是比歷史牛人,那個喜歡問“元芳!你怎麼看”的狄仁傑都比不過他。

“好了!你也不要太擔心了,象兒離了那皇宮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杜睿接着又寬慰了一番,便更衣出門,又往東宮去了。

東宮。

杜睿到的時候,李承乾正在埋首於書案之中,處理着那些堆積如山的奏摺,經歷了這麼多事,李承乾也成熟多了。

“承明!不在家中陪着妻兒,怎的又回來了,讓爲兄妄做惡人,安康已經幾次三番的抱怨爲兄的不是了!”李承乾看着杜睿,不禁笑道。

杜睿道:“小弟確實有事與殿下說!”

李承乾見杜睿面色鄭重,知道又有事情發生了,忙道:“承明有事儘管直說就是!”

杜睿低頭嘆息了一聲道:“殿下!有人要動了!”

李承乾聞言一怔,緊接着變色微變,同樣也是一聲嘆息,滿面悵然之色,道:“他果然還是坐不住了,難道他當真就不怕死嗎?”

杜睿道:“有的人一旦認準了一件事的話,是萬難回頭的,更何況這件事成功的機會雖然不大,可一旦成功了,誘惑可是很少有人能抗拒的!”

李承乾漠然的點了點頭,道:“此事,承明作何主張?”

杜睿淡淡一笑,話頭一轉,道:“殿下這些時日處理國事,也累了,不妨明日正午,小弟陪着殿下到長安城外,遊玩一番可好!”

李承乾一愣,遲疑道:“這~~~~~~~~承明!不是爲兄不敢,只是怕不妥當吧!更何況如今父皇染病,我豈能在這個時候除外遊玩!”

杜睿道:“殿下!有些事必須在之前處理好,既然他們還在等着機會,不如我們就給他們創造這個機會,也省得那些小人一個個躲在暗處,還要提防着他們放冷箭!”

李承乾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點點頭,他相信杜睿,既然杜睿一切都準備好了,他也不妨陪着杜睿演好這齣戲。

出了東宮,杜睿剛到府上,馮照就來報:“老爺,小人已經探知,他們已經準備妥當,就等着太子殿下離宮之時,便要下手了!”

杜睿聞言,眸光頓時一凝,淡淡的說道:“知道了,馮教師,你且下去吧!小心監視他們的行蹤,隨時回報!”

“小人遵命!”

馮照離開之後,杜睿喃喃自語道:“既然你們想要這個機會,我就給你們這次機會!就看你們能不能抓住了!可千萬不要讓本官失望啊!我已經沒心思和你們玩兒下去了!”

杜睿說着,神情越發凝重,語氣裡透着一絲絲的寒氣。

佛門,世家!

近些年,在杜睿不斷的打壓之下,佛門已經沒有了當初剛剛傳到中土之時的氣象,再加上皇室大力扶持道門,兩家如今已經隱隱的有了爭鋒的架勢。

此外,在杜睿有意的操縱下,佛門當中的一些醜事也不斷的在《大唐邸報》上被披露,結果鬧得佛門信徒極具減少,已然大不如前了。

至於那些世家就更慘了,土地被國家收購,一些特卻也被盡數剝奪,這讓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世家一瞬間就跌落了凡塵,再看看如今的朝廷,除了那些個老臣之外,還有幾個世家子弟,大半都已經被寒門把持住了。

如今這些人忍無可忍之下,自然要動些心思,只是杜睿怎的都沒想到,他們居然會蠢的去找那個人,不過這樣倒也好,一勞永逸的解決一切麻煩,杜睿今後也省得再廢手腳了。

只是不知道太宗對這件事是何態度,杜睿派人去請示了一番,結果太宗卻沒有任何回覆,只是說了一句一一知道了!

次日正午,李承乾出遊的隊伍便浩浩蕩蕩的開除了長安城門,太子出巡原本應當是極爲麻煩的,但是爲了給那些人堅定信心,在杜睿的建議下,李承乾只帶了三百人。

出了長安,還沒走出多遠,杜睿就已經有所預感了,再經過一個樹林之時,走在最前面的馮照突然停了下來,打了個手勢:“太子殿下,老爺,先等一下!”

“怎麼了?”雖然有杜睿在身旁,但這畢竟是以身涉險的事,李承乾還是難免有些緊張,聽馮照如此言語,急忙問道。

馮照一雙眼睛看着四周圍,沉聲道“太子殿下,這樹林裡有問題!按道理,我們這麼多人馬一路而來,應該有飛鳥驚起纔對,可是,這裡太安靜了!顯然那些飛鳥要麼已經被人驚走了,要麼就是被射殺乾淨了,依小人看,這裡面很有可能有埋伏!”

李承乾聞言已經,連忙看向了杜睿,道:“承明!這~~~~~~如何是好!?”

杜睿安慰道:“殿下無需擔心,我們這麼多人,就算是有埋伏,也不用怕!”

在杜睿的吩咐下,一行人很快就擺出了防守陣勢,手裡握着鋼刀,護衛在李承乾的四周,緊緊盯着安靜的樹林。

今天帶出來的都是千牛衛當中的精銳,一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猛人,陡然聽到有異狀,非但不緊張,反而一個個的興奮起來了,他們護衛東宮,少有能立功的機會,可是一旦遇上了,那可就是天大的功勞。

裡面的人大概是發覺了李承乾一行人已經發現了異常,一陣淅淅索索的聲音,一下子冒出了百多個人來,都穿着緊身的黑衣,包着頭臉,只露出一雙眼睛來,手裡拿着鋼刀,長矛。

李承乾見狀,也忘記了害怕,畢竟身爲一國儲君,該有的氣勢還是有的,大聲喝道:“你等是何人,居然敢來謀害孤!”

那些人也不多話,揮舞着鋼刀,直接衝了上來。

東宮的侍衛都穿着甲冑,隊形毫不散亂,若是正面廝殺,他們自然不懼,只是身後護衛着的可是當朝太子,他們也不敢大意,雖然人數衆多,但是束手束腳的,居然和對方打成了平手。

杜睿在中間看着,突然一皺眉,此前的猜測已經確鑿了:“殿下!來的這些人,都是佛門的武僧,他們的招式就是這樣!”

杜睿前世曾研習過少林功夫,對那一招一式都知之甚深,後世的功夫和如今雖然已經大不相同,但畢竟是一脈相承,還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李承乾聞言怒道:“這些賊禿,焉敢如此大膽,難道他們就不怕王法嗎?”

杜睿笑道:“殿下!這些賊和尚一向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王法在他們眼裡遠遠沒有佛法來的重要!”

李承乾聞言怒極,道:“出家人講究六根清淨,這些膽大妄爲的和尚還算什麼出家人。承明!盡數誅滅!”

杜睿點頭,接着吩咐道:“發信號,收網了!”

馮照聞言,當下擡起手,一道火光射到了天上,綻開了一朵紅色的焰火。

一隊早已經準備好的人馬瞬間衝了出來,爲首的正是蘇麟。

“殿下勿慌,蘇麟在此!”

蘇麟等人趕到,那些武僧雖然功夫極高,人也很有韌性,不過,他們終究是不適應軍隊的打法。作爲軍隊,最重要的不是個人武力,而是配合。千牛衛用的武器乃是制式弩箭,尤其這手弩,更是那種還原了三國時候的諸葛連弩造出來的連弩,因爲壓縮了體積的關係,不能一下子連發十支弩箭,但是一下子發出七支還是正常的,因此,他們花了不過一炷香時間,就幹掉了這幫若是單打獨鬥,足以將他們全部留在這裡的武僧。

蘇麟見所有的刺客已然全部伏誅,下馬上前查看了一番,見果然頭上無發,還有戒疤,忙道:“殿下!果然都是和尚!”

李承乾目光越來越冷,道:“好一羣和尚,果然膽大妄爲,收斂好這些屍體,這佛門看起來又該整頓一番了!”

杜睿在一旁道:“殿下!此間事了,還請回宮,還有一個人要料理呢!”

“回去吧!”李承乾神情冰冷,森然道。他知道杜睿說的那個人是誰,如果說昨日杜睿他說的時候,他的心裡還有些不忍,那麼現在這絲不忍也隨着對方下了死手,煙消雲散了。

剛剛出了樹林,頓時前面一陣馬蹄聲響起,揚起了煙塵,杜睿一揮手,隊伍再一次停了下來。

看着前面的人,杜睿也是一陣嘆息。

“李恪,真的是你!”李承乾看着對面的一人,語氣居然變得十分淡定,還帶着幾分哀傷。

李恪看到李承乾等人安然無恙,也是吃了一驚,他嘆息一聲,道:“果然,那些和尚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我就知道只要有杜承明在,想要殺了你就沒那麼容易!”

“李恪!你~~~~~~~你爲什麼要這麼做?”李承乾看着李恪,聽對方居然如此輕鬆的說出了那句要殺死他的話,頓時滿腔的悲憤,他是真的傷心了,對這些弟弟,自小他是極爲迴護的,可是到頭來,這些弟弟們,居然一個個都要殺了他。

“我爲什麼不這麼做呢?”李恪嘴角露出了一抹冷笑,反問道,“我的血脈並不比你差,甚至還要高貴!如果我不反抗的話,我一輩子只能屈居人下,我又如何甘心!大哥!要怪的話,就只能怪你自己,你擋了我的路!”

李承乾仰着頭,杜睿在他的身旁,看到李承乾的眼中泛起了淚花。

“李恪!如果你現在回頭的話,我會既往不咎的,咱們兄弟剩下的已經不多了!”

杜睿聞言一驚,他沒想到,李承乾居然要放了李恪,急忙勸道:“殿下!這~~~~~~”

李承乾一擺手打斷了杜睿的話,道:“承明!我不能再讓父皇傷心了!”

李恪卻不爲所動,握緊了手裡的劍柄,看着對面的李承乾,語氣冷淡:“大哥,你知不知道,我恨了你多久!從一開始,你就壓在我頭上!我有着天下最尊貴的血脈,可是,我卻不得不仰視你!看來,你也不是真的毫無防備,如此,便盡人事,聽天命吧!殺!”

李承乾見狀,大聲喝道:“三弟!你當真要如此嗎?你當真要讓父皇一次又一次的白髮人送黑髮人嗎?你難道就不想想,你要怎麼向他交代!”

“父皇?”李恪陰冷地一笑,“說起來,我還要感謝你,要不是你幹掉了稚奴那個小子,我還真要斟酌一番的,可是現在李泰死了,李治被髮配倭州,李佑也死了,若是你都死了,父皇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

還真是報應不爽,當初太宗玄武門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得李淵沒有了別的辦法,只能立太宗爲太子,如今李恪居然也要走這條路。

李承乾聞言,道:“如此說來,就當真沒有別的話好說了!”

見得那邊已經衝了過來,李承乾一揮手,同樣冷聲喝道:“衆將士聽令,剿殺叛逆李恪!”

蘇麟大聲領命,指揮着將士們,吶喊着衝了上去。

李恪帶來的人也是訓練過的,但是和東宮的太子千牛衛相比,顯然就要差得多了,護衛太子的兵丁,一個個都是從全天下的大唐軍隊當中挑選出來的精英,方一接觸,立刻就衝亂了對方的陣型。

李恪同樣也揮舞着寶劍衝了上來,如今這奮力一搏,他知道要是不能一舉殺了李承乾的話,他將死無葬身之地,如今李承乾在朝中根基已深,用旁的方法根本難以動起根本,況且在杜睿的經營下,李承乾在軍中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如今雖然老將大多已經物故,但是掌權的大多還都是隨着太宗一起打江山的老臣子,他們這些人對姓楊地可沒那麼感冒,因此必須速戰速決。

與此同時,長安城已經全面戒嚴,一隊隊兵丁不時從大街上經過,好幾個大臣家都被圍住了,不許有人出入。

楊妃在宮中也是坐立不安,她自然是知道李恪計劃的,一大早起來,就心驚肉跳,她想要派人出宮打探一下李恪的消息,卻無一回報,心裡的不安之感越發濃重了。

“娘娘!娘娘不好了!”一個宮女跑了過來,叫道。

“什麼不好了!”楊妃厲聲喝罵道,她現在滿腹心事,哪裡還能有什麼好言語,一個巴掌就扇了下去。

“啪!”

那宮女撲通一聲跪下,連連叩首:“奴婢說錯了,奴婢該死!”

楊妃擰着眉道:“到底發生了何事?”

那宮女忙道:“娘娘!今天不知怎麼回事,皇宮之中四門都被人給封閉了,聽說,有人謀反,行刺太子殿下,現在正在抓捕刺客呢!”

楊妃聞言,頓時癱軟在椅子上,雙眼無神,喃喃自語道:“恪兒,恪兒!你不該不聽母妃的勸啊!”

楊妃好半天才反應過來,驚慌失措道:“快,繼續去打探,刺客到底是誰?”

長安城外,李恪等人已經被圍在了中間,四面都是太子千牛衛的人馬。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說道:“三弟,已經結束了,收手吧!父皇一向待你寬厚,不會爲難你的!”

李恪一楞,繼而慘笑起來,道:“爲難,是像李泰那樣,一輩子不見天日,被活活的圈禁而死,還是像李治那樣被髮配倭州,那我還不如死了的好!我李恪生來就是做大事的,豈能爲了一條性命,就苟活於世!”

李承乾實在是不想皇室再流血了,勸道:“三弟!我究竟哪裡對不起你了,你一定要這樣對我!我答應你,只要你肯迷途知返的話,我一定不會難爲你,你就算是不爲自己想,也要爲楊妃娘娘想想啊!”

李恪聞言,用一種奇異地目光看着李承乾,厲聲道:“我的母后!嘿嘿!李承乾!你是長孫皇后的親子,自幼受盡寵愛,哪裡明白我的苦處!你是太子,人人稱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我呢!我哪裡不好了!可是在天下人的眼裡,我又算什麼東西!?這些年來,雖說是個親王,可是,有幾個人正眼瞧我了!”

李承乾看着瘋狂的李恪,還是不忍心放過勸說的機會,接着又道:“三弟!難道你當真要讓父皇繼續傷心嗎?”

李恪聞言,冷笑起來:“父皇,父皇又何曾正眼瞧過我,你生下來就是秦王世子,父皇登基稱帝,你又成了太子,李承乾!你自問你做過什麼,你什麼都沒做過,你懦弱膽小,大唐的天下,你如何挑的起來!我哪裡比你差了!就因爲你是嫡子,了不起啊!可我就是不服!我就是要爭!”

李承乾憐憫地看着他:“三弟,可是,你輸了!”

李恪笑得有如厲鬼,他眼睛裡佈滿了血絲“哈哈,成王敗寇而已!我若是不爭,我一輩子都不會甘心的!兄弟們,如今已經沒有退路了,給我殺!殺了李承乾,我等纔有活路!”

說完就當先衝了上來!

跟隨着李恪的人多是死士,當下悍不畏死的頂着箭雨衝了上來。

杜睿手快,一把牽住了李承乾胯下馬匹的繮繩,退後幾步,退入了後面的軍陣中,冷聲道:“頑抗着死,投降者生!儘量不要傷了吳王殿下!”

李承乾搖頭嘆息,苦笑了一聲道:“他怎麼會變成這樣?”

杜睿嘴角掛着一抹淡淡的冷笑:“殿下!無非是權勢二字而已!吳王殿下已經瘋了,他是不會收手的!”

李承乾聞言就沉默了,閉上了眼睛,他實在是不忍心看着李恪死。

此時的李恪不過是困獸之鬥罷了,雖說是背水一戰,也要看背水的人是什麼樣的,兩邊相差實在是太懸殊了!

眼見着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李恪地眼睛裡露出一絲瘋狂來,或許他的本質就是個賭徒,眼見得贏不了了,突然抓起一直掛在馬鞍旁邊的弩,舉了起來,對準李承乾,大喊了一聲:“李承乾,我要讓你陪我一起死!”

機關發動,一支泛着藍光的短箭帶着破空聲直向李承乾這邊飛來。

“殿下小心!”

杜睿也沒想到李恪居然還有此一招,急忙大喊着,見李承乾還兀自發呆不動,他一下子急了,直接撲了過去,將李承乾撲倒在地上,一直在地上滾了兩圈,才停下,畢竟晚了一步,一支短箭插在了杜睿的背上。

“承明!”李承乾見杜睿被箭射傷,一下子呆了,大聲叫道,“承明!你不能有事!”

杜睿強撐着看李承乾沒事,突然腦袋一陣發陳,很快就失去了意識。

在暈倒之前,他隱約聽到了一聲慘笑:“天不與我!奈何!奈何!”

李承乾轉頭看去,正看到李恪橫劍自刎,鮮血濺起,猛然跌倒在地。

再去看懷中的杜睿,此時面色已經變得有些蒼白了,看着杜睿背上流出一股黑血,頓時就慌了,居然是毒箭!

楊妃在得知李恪自盡身死之後,頓時心如死灰,原本她是有機會制止李恪的,但是心中的一分期待,讓她選擇了沉默。

楊家失天下已經三十年了,就像封德彝,岑文本那樣的前隋舊臣一樣,她的心裡也期盼着,有朝一日,這天下能回到有着隋室血統的人身上。

結果到頭來又如何呢?

賠進了李恪的一條性命,徹底斷絕了隋煬帝在人間的血脈,三十年的籌謀,一朝化爲泡影。

“完了!完了!全都完了!”

楊妃失魂落魄的揮退了宮女內監,一個人進了寢宮,半晌也沒有動靜,等到有人戰戰兢兢的推開房門,進裡面查看的時候,才發現,楊妃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這個前朝的公主,當朝的皇妃,用這種方法和他的兒子一起瘋狂到底。

楊妃死了,那些參與了此事的人也一個個沒能有好下場,長安附近的幾處佛寺已經被重兵包圍,看着那些將士們滿臉憤恨的模樣,那些兩股戰戰的和尚就知道,這一次是在劫難逃了。

一個老僧看着寺廟外的兵將,長嘆一聲,道:“阿彌陀佛!劫數啊!”

“阿彌陀佛!”另一個愁眉苦臉的老僧嘆息一聲,“佛門今日一敗,恐怕在難有出頭之日了!此事均由老衲而起,老衲願意領罪!”

“唉!此事乃是我等共同商議之後同意了的!”另一個老和尚轉着佛珠,頹然道,“那位太子殿下受了宋國公的蠱惑,一向對佛門無甚好感,而吳王禮敬佛祖,若是事成,自然是佛門興盛,如今,天不佑我,我等還是自動出首,莫要連累僧衆,也算是給我佛門留下些許香火吧!”

東宮之中,李承乾閉着眼睛,靠在椅背上,緊鎖着眉頭,一副頹然的模樣,李恪還是死了,可這還不是讓他最傷心,他傷心的是,杜睿受傷,中了毒箭,雖然說,處理的及時,可誰知道結果如何,杜睿能不能脫此大難?

一想到杜睿很有可能會因自己而死,李承乾便五內俱焚,杜睿是他的朋友,是他的知己,更是一向缺少兄弟親情的李承乾,最爲信任,倚重的兄弟。

承明啊!你可千萬不能有事啊!

李承乾正想着,一雙溫軟的小手覆在李承乾的頭上,慢慢的按摩起來。

李承乾聞到了一股熟悉的花香,清淡而幽雅,睜開眼睛,道:“是京娘啊!”

“殿下還在爲宋國公的傷勢憂心?”武京娘也是滿面憂色,她雖然惱杜睿不肯助他爭奪太子妃的位子,可畢竟杜睿是她的姐夫,當初她還曾對杜睿動過心,要是一點兒情分都沒有,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嘆息一聲道:“也不知承明此時如何了?要是承明有什麼三長兩短,我如何像安康,汝南交代啊!”

那麼一個千鈞一髮的時刻,李承乾完全沒想到杜睿居然會捨身來救他,他現在安然無恙,可杜睿卻到了生死邊緣。

武京娘忙道:“宋國公吉人天相,一定會沒事的,幾番征戰,幾經生死,都不曾傷了他分毫,一支小小的毒箭自然也不會將他怎樣的!”

李承乾嘆道:“但願如此吧!”

武京娘又道:“殿下!楊妃娘娘也自盡了!”

李承乾微微變色,道:“唉!都是何苦呢!”

武京娘柔聲道:“臣妾知道殿下心中難過,兄弟鬩牆,這天家,又能有多少親情呢?”

李承乾呼出一口氣,道:“說的是!我也只是有些感慨罷了!我現在也不求別的,只希望我的孩子莫要這般就是了!”

李承乾有着這番期盼,當年的太宗有何嘗不是如此呢?!

太宗在得知李恪已然身死之後,久久沒有說話,好半晌才流下淚來,長嘆了一聲:“朕這究竟是做的什麼孽啊!”

幾個兒子前仆後繼的造反,實在是深深的傷害了太宗的心。

李恪決然地當場自刎身死,更是讓太宗無法釋懷,雖然近些年太宗對李恪有些疏遠,可也是爲了平息他心中的野望,對李恪,太宗還是十分看重的。

李承乾跪在太宗的牀頭,泣道:“父皇!都是兒臣沒能制住三弟!”

太宗嘆息一聲,道:“不怪你,李恪的性子,一向倔強,即便眼前就是生路,依着他的性子也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對你低頭的!他做出了這種事情,除了這樣,他還能怎麼樣呢?”

“父皇,事已至此,傷心也是無益,還請父皇保重龍體纔是!”李承乾勸道。

太宗點點頭,道:“杜睿如何了?”

李承乾面帶憂色,道:“聽太醫們說,性命雖然保住了,但是體內餘毒未清,現在還在昏迷着!”

太宗嘆道:“承乾!杜睿此子對你忠心耿耿,此次更是以命相救,日後無論如何不能再讓他受委屈了!克明啊!你生了一個好兒子,當年你立主先發制人,救了朕的性命,如今你的兒子又救了太子的性命,你們杜家人的恩情,朕只怕是還不上了!”

一個親王謀反,牽連其中的人自然也不少,尤其是佛門在裡面起了很不光彩的作用,儘管推出了幾個所謂主謀,但是,在朝廷的責難,以及輿論的壓力下,佛門幾乎是一下子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同時還有好幾個世家也是參與了其中,心情糟的不能再遭的太宗爲此大發雷霆,這次沒有了杜睿的勸說,太宗降下的處罰也頗爲嚴厲,有幾個根基稍淺的家族被滅了九族,另外幾家,也是傷筋動骨,家族實力起碼縮水了一半,很多暗的裡地勢力也被挖了出來,那幾個世家的族長几乎要吐血了。

此外李恪被去了王號,楊妃雖然死了,也一樣被貶爲庶人,身後事寥寥草草的便完結了,太宗這一次看起來是當真氣急了。

人們也不明白這到底是怎的了,從李泰開始,李佑,李治,李恪,怎的這麼多親王造反,這大唐的社稷究竟將會如何呢?

第16章 機會第14章 南下第五十一章第30章 陳三事續第84章 驕兵之計第101章 海第60章 進諫與否第71章 一見如故第八章第38章 事急第二十八章第14章 怒第16章 暗戰第三十七章第11章 大婚第48章 爭辯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4章 總論天下第35章 喋血孤城第15章 雕蟲小技第43章 兵臨石堡城第1章 洗牌(上)第二十八章第34章 殺吐蕃第73章 一戰功成第48章 爭辯第69章 二世祖第82章 閒來無事第30章 陳三事續第三十八章第十七章第四十一章第四章第4章 天草降臨第33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67章 追隨第52章 亂局第七十七章第12章 兄妹情深第61章 閱兵第41章 揚我國威第30章 正氣歌第25章 征服伴隨殺戮第13章 拒第32章 泉蓋蘇文第65章 大海戰續第40章 亂國之人第57章 圍城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13章 太子遇刺第58章 大義滅親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國第4章 西行漫記第四章第47章 說書先生第10章 第一桶金第4章 留書第11章 大智大勇大仁大義第40章 亂國之人第39章 譁變第65章 大獲全勝第20章 不朝第43章 容他一時第2章 西方人眼中的大唐帝國第6章 牽動四方第36章 天下洶洶第64章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第65章 大海戰續第75章 內王外霸第64章 諾真水之戰第3章 勸誡第11章 秦王破陣樂第28章 相煎何太急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5章 放逐第34章 偷襲和龍第三十六章第26章 進兵遼河第五十九章第78章 上元佳節第44章 利奧三世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64章 諾真水之戰第57章 太子掌軍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79章 因材施教第45章 倭人來犯第二十一章第15章 古非洲第33章 柳暗花明第26章 進兵遼河第14章 最後一搏第七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66章 葉齊德第87章 什麼情況第20章 頭疼第六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