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朝議

“杜睿在遼東殘殺契丹老幼婦孺數十萬!其罪一也!未得聖命,擅自與高句麗輕啓戰端!致使黎民受苦,將士遭難!其罪二也!屠殺高句麗平民,以至於累屍盈野!其罪三也!劫掠平壤,中飽私囊!其罪四也!擅自攻擊屬國新羅!壞兩國邦交!其罪五也!越權奪張尚書之權!擅自任用劉仁軌!其罪六也!混淆視聽,褒獎冉賊!其罪七也!歸朝之日,還煽動百姓爲亂,致使數百士子被毆,罪莫大焉!聖上!杜睿殺人無數,人神共憤,天怒人怨,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朝綱!臣爲江山社稷故,奏請聖上誅殺此獠,以慰無辜被殺百姓之願!”

太極殿內,杜構跪在品級臺前侃侃而談,歷數杜睿的七大罪惡,最後居然喊出了要誅殺杜睿的話來,他這邊說的熱鬧,卻絲毫沒有注意到,龍椅之上的太宗,那越來越陰沉的臉色。

太宗平生最恨的就是手足相殘,當年玄武門之變,要不是李建成,李元吉苦苦相逼的話,太宗也不會貿然發動政變,說起來,太宗弒兄殺弟,也不過是爲了自保,要是他一人或許也就罷了,他身上還牽連着妻子兒女,以及那麼多臣屬的身家性命,不得不搏。

登基之後,對自家的兒女們,也一向要求甚嚴,只盼他們能互敬互愛,手足和睦,可是卻沒想到,先是有了一個李泰,接着又有了一個李佑,當真是讓太宗傷透了心。

如今看着杜構居然在朝堂之上,歷數自家兄弟的七大罪惡,看其形狀,當真恨不得杜睿立刻便死。

杜構說完之後,等了半天也不見太宗說話,心中不由得惴惴,偷偷看了李恪一眼,咬了咬牙,堅定了心中的念頭,大聲又道:“聖上!杜睿之罪,罄竹難書,白起,冉賊之殘暴也無出其右,這等人如何能身列朝堂,輔佐君王,這等屠夫天下人人慾殺之而後快,臣請聖上降旨”

“夠了!”太宗滿心怒不可遏,狠狠的等着杜構,道,“你在此歷數杜睿七大罪惡,可曾想過,他也是先萊國公一脈,是你自家的新兄弟!”

杜構聞言,心中猛地一顫,可是既然都到了這步田地,退卻已經沒有了意義,咬緊了牙關,道:“臣爲江山社稷故,也顧不得那麼許多,杜睿雖然是臣的兄弟!可身在朝廷,自當以國事爲重,杜睿身犯大罪,臣豈能因爲他是臣的弟弟,便裝聾作啞!”

杜構倒也不是個十成十的草包庸才,說這話分明就是將了太宗一軍,他彈劾不避親,太宗若是不懲罰杜睿的話,天下人豈不是都要說太宗在偏袒自家女婿。

шшш• тt kǎn• ¢o

太宗看着杜構的眼神越來越冷,過了半晌才道:“杜構歷數杜睿七大罪惡!衆愛卿有何見解?”

“杜睿殺人無數,理當治罪!”

“聖上!我大唐一向以寬仁待天下友邦,杜睿殺人盈野,豈能不治罪,若是不治罪的話,天下萬國豈不是都要將我大唐視爲虎狼之國,將聖上視爲前朝煬帝那般殘暴之君!”

“臣附議!當治杜睿之罪!”

突然之間,十幾個言官紛紛跳了出來,口口聲聲的要太宗治杜睿的罪,看他們的樣子,當真恨不得將杜睿除之而後快。

李恪看着滿朝洶洶,不知不覺的露出了一絲笑容,但當他察覺到太宗冰冷的目光正在注視着他的時候,頓時感覺如芒在背,兩股戰戰的低下了頭。

李承乾此時也是心急如焚,但看着杜睿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只是不斷的給杜睿使眼色,讓他自辯。

太宗也看向了杜睿,道:“杜睿!你有何話說,杜構彈劾你七大罪惡,你可要自辯!”

杜睿出班拱手道:“臣無話可說!”

杜構聞言,更是興奮異常,道:“聖上!杜睿自己都已經認罪了!臣請聖上治杜睿之罪!”

“聖上!”房玄齡最終還是看不下去了,站了出來,“老臣有話要說!”

太宗見房玄齡出來了,心情稍稍好了一點兒,道:“房愛卿有話只管說!”

房玄齡道:“杜大人所言宋國公七大罪惡,臣實在不敢苟同,契丹趁我大唐國喪,舉兵犯邊,罪惡昭彰,高句麗邊夷小國,累次冒犯我大唐,也是罪不容誅,百濟久不侍奉天朝,且與高句麗勾結,抗拒天兵,同樣惡行累累,那新羅身爲我大唐屬國,大唐於高句麗交兵之時,不思助兵,卻與高句麗私下議和,目無君父,這四國皆爲我大唐之敵,宋國公奉皇命征伐,乃是替天行道,有功無罪,即便殺伐過重,也是那四國欺我太甚。況且宋國公爲三軍主帥,自有臨機決斷,便宜行事之權,杜大人所言實屬無稽之談!”

見房玄齡都站出來替杜睿說話,杜構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辯駁,居然愣住了,李恪見了,心中暗罵了一聲,居然自己跳了出來。

“父皇!房大人所言盡皆歪理,杜睿身爲三軍主帥,戰陣之間,自然難免殺伐,可是屠戮平民百姓,這分明就是讓我大唐爲天下萬國所指,豈能無罪,況且他膽大妄爲,居然爲那冉賊翻案,房大人,這該如何解釋!”

房玄齡對這個也是無話可說,誰都知道李家身上也有鮮卑的血統,份數五胡,豈能亂言,只得道:“這個臣請聖上自查!”

房玄齡乾脆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太宗,太宗一向以華夏一族,炎黃苗裔自居,還給自己找了一個道教鼻祖的祖宗,他要是不承認自己身上的鮮卑血統,旁的人自然就無話可說了。

太宗沒想到房玄齡居然也來將自己的軍,頓時也愣住了,沉吟了半晌,心中也有了計較,道:“冉閔於華夏傾頹之時力挽狂瀾,於華夏一族有大功,朕今日便傳旨,加封冉閔爲武悼聖天王,傳旨各地,建立寺廟,煙火供奉!自今日起,武悼聖天王便爲我大唐的守護天神!”

衆臣聞言,不禁全都愣住了,冉閔可是鮮卑族的大仇人,太宗皇帝居然加封了冉閔,這等於承認冉閔《殺胡令》,殺得好,殺得妙!

杜睿聞言,心中也是大爲寬慰,這樣一來,冉閔的名譽總算是恢復了,想來後世那些僞道學者也不敢再拿冉閔殺胡的事情來做文章了。

華夏一族歷來講究崇拜,更何況如今太宗給冉閔加上了一個神位,那些僞道學者即便是在將來想要抹黑冉閔也不行了。

李恪也萬萬沒想到,事情居然會變成這個樣子,太宗居然爲了保住杜睿,不惜給冉閔加了尊號,那麼他怎麼辦?以太宗的聖明,豈能看不出他就是這次彈劾杜睿的幕後主使者,他該如何是好?

李治也愣住了,一直以來他都是躲在暗處看好戲,這次彈劾杜睿,他這一派的大臣沒有一個跳出來的,完全就是將李恪當成了槍在使喚,可到頭來,居然是這麼個結果,這讓他如何不驚。

長孫無忌和岑文本兩人也是眉頭緊鎖,心中飛快的想着,解決的辦法,岑文本要保住李恪,長孫無忌同樣要保住李恪,因爲李恪一旦倒臺的話,李治再想要對付李承乾的話,就不得不站到前面去了,這對李治同樣不利。

太宗說完,看向了幾乎要癱倒的杜構,道:“杜構!你與杜睿本爲手足兄弟,今日你卻完全不顧手足之情,對自家兄弟大肆詆譭,你可知罪,來人啊!杜構構陷國之幹臣,除其職司,調任嶺南,任柳州縣尉去吧!”

太宗發落了杜構,緊接着又將那些隨聲附和的大臣一個個全都發配到了偏遠地方,最後要輪到李恪了。

岑文本連忙站了出來,他受恩師封德彝的囑託,看顧李恪,可不能眼看着李恪倒黴:“聖上!杜構構陷宋國公自然有罪,然宋國公終究在遼東,三韓殺伐過重,也當有小過,吳王殿下一時心急,口不擇言,姑且念其年幼,還請聖上法外開恩,寬宥了他這一次!”

太宗也不是當真想要發落李恪,見岑文本說話了,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長孫無忌也站出來說:“吳王殿下不過是一時心急,被那些奸佞之人蠱惑,犯了些小錯,臣請聖上開恩!”

太宗有了臺階下,自然也就應承了下來:“李恪!既然兩位尚書僕射都爲你求情,姑且放過你,自今日起回府閉門思過,今後不可人云亦云!”

李恪失魂落魄的謝過恩,昏頭昏腦的回到了位置上,他怎麼都想不明白,昨夜計較的那麼好,怎麼今日到了朝上,卻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不但沒能搬到杜睿,自己在朝中的勢力也被掃之一空,就連他也落得一個閉門思過的下場。

越想心中對杜睿也就越是惱恨,此時她手中若是有一把劍的話,非要杜睿橫屍當場不可。

緊接着太宗又宣佈了對杜睿殺伐過重的懲罰,罰其一年的俸祿,卸掉軍職,專任參謀部,還加了一個太子少傅的職司,這哪裡是懲罰,簡直就是恩賞。

第25章 怒不可遏第8章 怒極第86章 長孫皇后第15章 是非功過第五十九章第八十一章第八十一章第三十三章第3章 勸誡第十八章第六十章第55章 三戰而下第31章 出征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1章 濁世佳公子第5章 公主們第70章 蘇烈第五十六章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5章 寶島第20章 叛軍第58章 滅其國第二十三章第26章 進兵遼河第36章 約法三章第65章 大海戰續第48章 橫生枝節第十三章第五十五章第17章 參奏第二十二章第60章 古埃及第30章 土著問題第72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二章第1章 晉陽有喜第1章 晉陽有喜第二十一章第65章 一路向西第19章 悲劇承乾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70章 大決戰(上)第19章 悲劇承乾第61章 閱兵第四十六章第12章 大唐皇帝的責任第76章 講個屁和第68章 軍神第48章 橫生枝節第7章 老宅第59章 朝議第55章 三戰而下第13章 惡奴第55章 所謂騎士第60章 捷報傳來第38章 繼續進兵(下)第3章 大唐武裝第95章 急症第30章 軍神廟第35章 寧海小道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66章 回朝第43章 定計第42章 父與子第67章 偷襲班加西第58章 大義滅親第八章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68章 隱情第64章 議徵天竺第三章第18章 下來受死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七十六章第48章 初見丕平第25章 名聲鵲起第3章 遠行歸來第12章 兄妹情深第21章 太宗震怒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43章 容他一時第52章 遣唐使第四十六章第35章 喋血孤城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29章 羣氓第11章 秦王破陣樂第18章 貴客來訪第23章 戰第74章 自賣自身第44章 利奧三世第47章 故人第80章 日食第67章 追隨第13章 皇帝第33章 官紳一體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