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捷報傳來

夜色沉沉,黎明前最黑暗的時間,伸手不見五指。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大明宮內,卻早已是燈火通明,宮娥內侍奔來走去,正忙着爲太宗早朝做準備。

太極殿前,文武大臣們三五成羣的趕來,快步進入大殿,等着朝見太宗。

此時的太宗,正在兩儀殿內,自打長孫皇后仙去,太宗便將居所搬到了這座宮殿內,這裡距離雍德殿最近,太宗住在這裡,就好像能離得長孫皇后近一些,都說天家無私請,而太宗和長孫皇后明顯是一個例外。

此時太宗正雙眉緊鎖,臉上帶着憂色,不住的踱來踱去,好象有天大的煩心事似的。

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響起,王德快步走了進來,還沒有開口,太宗就問道:“可是有邊關軍報?”

“聖上,該上朝了!”王德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哦!上朝的時間到了!”太宗好象興趣缺缺,停了下來,問道,“可有邊關急報送來?”

“回聖上,沒有。若是有,會第一時間呈給聖上御覽的。”王德的聲音放得極低,生怕觸怒了太宗。

這幾日裡,太宗整天愁眉不展,憂心忡忡,一見面就問邊關軍報的事情。這弄得王德也不明所以,實在是忍不住了,試探着道:“聖上,老奴有一句話,想問聖上,又不敢問。”

“說吧!”太宗的眉頭一點兒也沒有散開的跡象。

“聖上,老奴是想問聖上。肅州大捷,斬首四十萬,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可爲何聖上歡喜過後,就是愁眉不展呢?整日裡憂心忡忡,茶飯不思,一見面就問邊關軍報。”王德奓着膽子說出自己的疑慮。

太宗聞言,又踱起了步子:“肅州大捷,固然是可喜之事,這事朕也歡喜。可是歡喜歸歡喜,也要看得明白,也要看到憂慮。”

太宗略一停頓,接着道:“肅州這一仗,杜睿打得漂亮,一舉解了大唐北疆的困局,讓契丹人從此不敢南下牧馬,可前幾日接到肅州孫興發來的奏報,遼東趕上了雪災,而且是五十年不遇的大雪災,杜睿大軍深入遼東,也不知道如今怎樣了!?”

“聖上是在擔心駙馬爺,聖上且放寬心,駙馬爺定然不會有事的!”

太宗聞言,淡淡的一笑,道:“是啊!杜睿允文允武,總會化險爲夷,遠涉重洋都能平安歸來,看起來是朕太多心了,可人力如何能與上天相抗,杜睿在肅州殺戮太重,朕也是擔心他啊!萬一杜睿被風雪所阻,但有所礙,大唐折一棟樑之才,朕也不知道該如何像汝南,安康交代了!況且契丹在遼河一代盤踞多年,佔着天時地利,結果如何,還猶未可知啊!”

聽了太宗的一番剖析,王德的眉頭也擰在一起了,想了想道:“聖上,儘管放心。於打仗這些事,老奴是不懂,可老奴懂得一樣,邊關的將士一定會盡心竭力,打好這一仗,駙馬爺也會平安歸來,駙馬爺身經百戰,怎麼會在着小小的契丹身上栽跟頭!”

“你這老貨!轉會說些寬心話!”太宗笑道,“有你這話,朕心裡好受些。走,上朝吧!”

太宗說着,快步出了兩儀殿。

來到太極殿,羣臣早就恭候多時了,一見太宗到來,連忙施禮相見。

太宗剛坐了下來,還沒等將平身兩個字說出來,突然,殿外傳來雷鳴般的吼聲,彷彿天外來音似的。

“遼東大捷!斬首百萬!”

太宗聞言,猛然起身,朝殿外望去,只見一個渾身汗漬漬的軍士,在幾個執殿武士的攙扶下,跌跌撞撞的衝了進來。這軍士一進大殿,便摔倒在地上,聲音沙啞的吼道:“遼東大捷!斬首百萬!”

“遼東大捷?”

“斬首百萬?”

羣臣兀自不信,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入眼的盡是迷茫,難以置信的臉色。

這纔多長時間,先是肅州斬殺三部聯軍四十萬,接着又在遼東殺了百萬,難道契丹人都是紙糊的不成,就擺在那裡任你殺,這事也太難以讓人置信了,要這些大臣相信還真難。

王德飛也似的衝了過來,把兵士手中的軍報接過,手一揮道:“快,帶下去,找太醫給他看看。”

幾個執殿武士擁着這個連路都走不動的兵士,快步出了太極殿。

“聖上,遼東的捷報送到了!”王德雙手顫抖着把軍報遞到太宗面前,聲含無限喜悅,都有些發抖了。

太宗一把將軍報接了過來,看過之後,突然大笑三聲,起身大聲道:“遼東大捷!斬契丹百萬,自此大唐北疆無憂也!”

要是這次杜睿深涉遼東,一旦有所差池,不但折損了杜睿這個大唐奇才,更會讓十萬大唐精銳身遭厄運,那麼契丹緩過勁來勢必會更加猖獗,就連高句麗,南詔,吐蕃,西突厥也會趁機滋事,那就是四面八方同時有事,非常難以應付。

可是如今杜睿沒有讓太宗失望,徹底剿滅了契丹,將北疆安定了下來,這件事傳揚出去,那些別有用心的番邦也該好好思量,如何討好大唐了。

太宗接着命王德將奏報傳遞了下去,房玄齡第一個接過軍報,展開一瞧,猛的雙眼放光,大聲念道:“遼河一戰,諸軍合力,共斬首百萬級,繳獲戰馬軍械牛羊無數。”

這下不信也得相信了,羣臣頓時驚訝得下巴都砸腫了腳面。

太宗也是喜不自勝,大聲道:“傳旨,歡慶三日!”

如此大勝,不需要太宗的旨意,大唐的百姓也要歡慶。聖旨一下,那還了得,整個大唐都沸騰了,全國處於歡騰之中,只要有唐人的地方,就有歡聲笑語。這歡慶,三日哪裡夠,足足持續了半個月。

消息傳到杜陵郡公府上,杜家人自然也是歡喜無限,特別是杜睿的妻妾,自家的丈夫能有如此成就,她們也是喜不自勝,與有榮焉。

“上帝保佑!”伊莎貝拉還是沒放棄自己的信仰,遇到了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帝,“保佑我的丈夫能儘快歸來!”

熙鳳笑道:“公主妹妹!你那西邊的上帝可管不到東方的事,想要夫君回來,儘早的和我們團聚,你還是多多向玉皇大帝求求才是!”

衆女嘰嘰喳喳的說着,唯獨安康公主心中不喜,撫着微微隆起的小腹,道:“那個死沒良心的,解了肅州的圍,回來就是了,逞的什麼能,居然追去了遼東,老天都不收他這個惡徒,真是不長眼!”

安康公主的話音剛落,頓時有招來了一陣笑,湘雲最無心機,當即道:“公主最是口不應心,自打夫君走了,也不知道是誰,整日裡茶不思,飯不想,每到晚間便以淚洗面,滿天神佛都被誰求了個遍的!”

安康公主被湘雲戳破,登時羞惱道:“你這丫頭,最不是好人,偏偏來取笑我!”

說着就要去抓湘雲,汝南公主見狀連忙攔着,道:“涑兒!還不乖乖坐着,你身子重,別閃着了!要是你有個好歹,他日睿郎歸來,我等如何交代!”

安康公主被說了一句,也是一陣後怕,一雙柔荑託着小腹,乖乖的坐下了,只是瞪着湘雲,湘雲也不害怕,朝着她吐了吐舌頭,就繞到一邊去了。

寶釵笑着對安康公主道:“公主殿下!如今夫君在北疆大勝,想來也快回轉了!再安心等上幾日就是了!”

安康公主雖然心裡也是想苦了,可嘴上卻不肯饒人,哼道:“這是他自己的家,他願意回來就回來,哪了稀罕他!”

汝南公主聞言笑道:“你這丫頭,沒得說這些氣話作甚,睿郎爲國遠征,乃是大事,總不成讓睿郎終日裡纏綿於兒女情長,你便高興了!”

安康公主低着頭,也不說話了,只是嘟着嘴生悶氣,此前肅州大捷的捷報傳來,她原本以爲杜睿就該回來了,誰想到杜睿非但沒還朝,還追去了遼東,這讓她如何不氣,畢竟是新婚燕爾,卻要分離這麼長時日,安康公主自然會不滿。

汝南公主知道自家妹妹是在賭氣,也不理會,道:“寶釵!你去請三位姨娘過來,今日要闔府慶賀一番,府中的下人,每人賞一月的分利錢,讓大傢伙也跟着高興高興!”

然而有人歡喜,就有人憂慮,這個憂慮的正是太宗的幼子,杜睿的妹婿,晉王李治。

如今杜睿大勝,聲勢肯定更勝從前,連帶着李承乾的地位也會更加牢固,這讓李治如何能夠甘心,雖然杜睿大勝,解開了大唐數十年來,與契丹錯綜複雜的局勢,徹底安穩了北疆,這件事固然可喜,然這場大勝,卻不能給他帶來絲毫的榮耀。

剛剛陪着杜雲蓮高興了一場,轉身進了書房,李治的面色就陰沉了下來,杜睿不能爲他所用,那就是他登上權利巔峰的極大障礙,可如今杜睿聲勢太盛,又擺明了立場站在李承乾的一方,這讓他幾乎愁白了頭。

“殿下今日也愁,明日也愁,便是將自己的頭髮愁白了,又能怎樣?”趙恭存不知道什麼時候走了進來,見李治愁眉不展的,突然出聲道。

李治擡頭,見來的是趙恭存,忙道:“老師怎的來了!?”

趙恭存笑道:“杜陵郡公遼河大捷,此乃天大的喜事,特來尋殿下小酌一杯,以作慶賀!”

李治一愣,道:“老師覺得這是喜事!?”

趙恭存笑道:“自然是喜事,契丹雖然不足爲慮,然畢竟困擾北疆多年,打打和和,和和打打,如今一朝解決,豈不是天大的喜事!”

李治苦着一張臉,道:“老師是真不知道,還是故意如此說,杜睿大勝,固然可喜,然對本王卻實非喜事,如今東邊恐怕就更得意了!”

趙恭存將手中的酒壺,酒杯放下,自斟自飲起來,道:“殿下!可是對讓杜陵郡公投效,已然失去了信心?”

李治嘆道:“杜睿心如鐵石,非凡物可動,本王也是無可奈何!”

趙恭存聞言,眼中精光一閃道:“既然不能爲殿下所用,不若除去!”

李治聞言,驚道:“不可!不可!杜睿即便不能爲我所用,也不能如此行事,要是讓王妃知道,本王如何交代!”

李治雖然深恨杜睿不肯投效他,但是對杜雲蓮確實真心實意的,他雖然也想除掉杜睿,可是卻礙於杜雲蓮,始終下不了決心。

趙恭存道:“殿下預謀大事,可比糾纏在一個婦人的身上!”

李治苦笑道:“此事老師不必再提!杜睿總歸是王妃的親兄,本王絕不能行此事!老師可還有良策,最好能將杜睿趕出朝堂!”

趙恭存聞言,笑道:“在下此來,正爲此事!”

李治喜道:“老師已有良策!?”

趙恭存道:“殿下就沒有發現,杜陵郡公遣人送回來的捷報上面的問題?斬首百萬!契丹雖然有部衆百萬餘人,可怎的能有百萬兵!”

李治驚道:“老師是說,杜睿誇大所獲,冒領軍功,這可是死罪啊!”

趙恭存搖了搖頭,道:“這個可能性不大,杜睿一向珍惜羽毛,不會因爲這點兒軍功,誇大事實,況且他如今已經幾乎位極人臣,何必如此,在下是說,他很有可能殺良冒功!”

殺良冒功?

李治聞言,不禁有些失望,道:“這算得什麼?當初我父皇發兵之前,都說過了,要將契丹滅其族,亡其種,杜睿即便殺了契丹的百姓,也是父皇差遣,算不得什麼?”

趙恭存笑道:“可要是被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大儒知道了,杜陵郡公還能在朝中待着嗎?”

李治聞言,眼睛頓時亮了,道:“好!此事”

李治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趙恭存打斷了,道:“這事不能殿下來做,何不勞煩吳王!”

長安這邊針對杜睿,已經漸漸的張開了網,而遠在遼河的杜睿在大營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

第44章 勇猛無敵第1章 永徽八年第二十章第10章 身在甕中第28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章第1章 晉陽有喜第71章 密談第62章 英雄遲暮第63章 夜襲第36章 英倫小戰國第18章 武氏女第三十三章第65章 大海戰續第23章 公理和強權第7章 西方攻略第30章 正氣歌第57章 太子掌軍第六十一章第64章 諾真水之戰第13章 孤女第75章 登陸倭島第12章 皇后省親第五十八章第2章 杜家有子第43章 容他一時第70章 談判第八章第六章第47章 故人第62章 對奏第45章 達者爲師第77章 生子當如杜承明第53章 尤里烏斯一世第83章 紛紛攘攘第68章 宗教改革第二十三章第49章 伊莎貝拉公主第42章 舉國歡騰第10章 身在甕中第90章 崑崙奴第73章 大食國滅第7章 等你們好久了第63章 夜襲第75章 內王外霸第21章 太宗震怒第32章 危局第62章 英雄遲暮第4章 杜陵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69章 請辭第35章 安市之戰第二十五章第六十七章第16章 託孤第二十二章第十三章第47章 兵進吐蕃第12章 大唐皇帝的責任第19章 驚天第五十六章第33章 柳暗花明第47章 丕平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22章 心有所屬第85章 太宗的憂慮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22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8章 霸權意識第15章 雕蟲小技第16章 原來是他第二十七章第53章 三戰而下第28章 佈局第48章 情深義重第90章 崑崙奴第六十一章第36章 坑殺第47章 你讓朕爲難了!第五十五章第9章 釀酒第47章 兵進吐蕃第56章 防患於未然第二十三章第9章 釀酒第64章 大唐利益第54章 三站而下第37章 新澳洲第9章 釀酒第23章 戰第5章 寶島第7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5章 貴人第36章 坑殺第20章 頭疼第75章 內王外霸第32章 安西軍第十九章第五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