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踏青

“安康妹妹!千萬可要記得,千萬不能泄露了自己的身份!”站在杜府的大門前,李承乾還在不斷的叮囑着。

沒錯,李承乾又來了,而且這次身邊還帶着一個小拖油瓶,正是太宗最爲寵愛的公主之一安康公主,昨日在承慶殿內,聽了太宗和李承乾的對話之後,這個人小鬼大的小公主就開始死磨硬泡,終於說得太宗答應她跟着李承乾一道來了杜府。

安康公主朝着敞開的大門裡面張望了一眼,乖巧道:“知道了!太子哥哥!”

“不是叮囑過你了嗎!不要叫我太子哥哥,要叫大哥,就像尋常百姓家一樣!”

安康公主調皮的吐了吐舌頭,笑道:“知道了!知道了!大哥像母后一樣囉嗦!”

李承乾見這個妹妹居然口無遮攔,還編排起了長孫皇后,也是一陣無奈,安康公主因爲年幼時便沒了母親,在宮中無論是誰,心裡都倍加了幾分憐惜,李承乾也是打心裡喜歡這個十四妹。

府門外李承乾帶着安康公主來訪,府內杜睿也正準備帶着妹妹出門。如今已是早春,北方的春天還是乾燥的,天氣很晴朗,這個時代還沒出現什麼污染,天空是那種純淨的藍,如同大塊的極品的藍寶石,雲也白得純粹,空氣中帶着淡淡的花香,順着和暖的風瀰漫開來。

這時節正是出門踏青的好時候,在府內憋了這麼多時日,杜睿也覺得煩悶了,昨日聽杜平生說渭水河畔有好些踏青的世家公子,名門淑媛,熱鬧的不得了。杜睿聞言便動了心思,今日一大早,邊讓杜貴準備馬車,要去踏青。

剛到府門,杜睿便看到了李承乾兄妹,以及李承乾每次來的時候,跟着的兩個東宮侍衛。

“兄長!”

“承明!”李承乾見了杜睿,笑着拱手一禮,道,“爲兄來的不巧?承明這是要出門嗎?”

杜睿點頭道:“在府中悶得久了,聽說渭水河邊有人開詩會,便想着趁春暖花開,出去踏青,兄長要是有興趣的話,不妨同去!”

李承乾聞言,頓時一陣猶豫,他每次來杜府,長孫皇后都要擔心他的安全,這要是出去的話,回宮之後,還指不定要被怎麼訓斥呢。

“大哥!去吧!去吧!”安康一聽要出去玩,頓時來了興致,不停的慫恿道。

李承乾其實也想出去,長這麼大,除了年幼時在中山爲王之時,曾踏青狩獵之外,自打做了這東宮太子,一言一行都有身邊的東宮屬官和內侍盯着,連這長安城都沒出過。

渭水河畔,就在幾年之前,這裡還曾經爆發了一場大唐與突厥之間,關乎着生死的大戰,武德九年,太宗方纔繼位,頡利便突然大舉南下,兵臨長安,大有牧馬中原,馬踏長安之勢。

就是在這渭水河畔,侯君集親率飛虎營浴血奮戰,最終打退了頡利的草原鐵騎,而當年中原大亂之時,爲李唐江山社稷開創,立有大功的飛虎軍也因此十不存一。

那場大戰的結局,大唐不敗而敗,突厥不勝而勝,大唐雖然在渭水河邊,上演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一幕,但最終卻因爲根基不穩,還是用賄賂的方式,買退了頡利,才保住了萬里江山。

如今,當年的戰場,硝煙已經不在,金戈鐵馬也早成了歷史,綠草青青,和風送暖,反倒是被那些才子佳人裝點出了一番別樣的景緻。

“兄長看着風物,有何感想?”杜睿揹着手,同李承乾並肩走着,突然發問道。、

李承乾一怔,看了看四周圍綠草青青,花紅柳綠的,一些年輕人正席地而坐,舉杯暢飲,一些長安城中世家大族的淑媛正相互追逐着放紙鳶,便道:“其樂祥和,一片太平景象,自然是好的!”

杜睿笑道:“兄長只看得清這外物,去看不清內在!”

內在?

李承乾不禁迷惑不解,道:“承明,說甚內在?”

杜睿伸手一指對面一行正縱馬呼嘯而過的年輕人道:“兄長看,大唐民風不弱!”

大唐尚武,不似宋朝時,士人只需做的花團錦簇的太平文章,便能登閣拜相,光耀門楣,此時節的年輕人少有穿那士子衫,人人都是胡服勁裝,消遣娛樂,也多以賽馬,馬球,蹴鞠爲樂,杜睿雖然前世好習古學,卻也不是個儒弱的書生。

李承乾聞言,思索了一陣,明白了杜睿的用意,笑道:“果真如此,爲兄比不得承明,看的通透!如此甚好,甚好!”

杜睿笑道:“兄長說的是,這大唐民風弱不得啊!北邊~~~~~~~”

李承乾見杜睿又要說教,忙笑道:“承明端的是好爲人師,明明說好了,是出外踏青,遊玩,怎的又說起邊事來了,爲兄知道了,知道了!今日便不提那些煩心事,盡情玩樂,可好!”

杜睿知道李承乾不是個懶散的性子,只是不喜歡他人逼迫,聞言忙道:“倒是小弟的不是了,兄長勿怪,好!今日只是玩樂!”

李承乾這才笑了,道:“好!”

杜睿回身,對着寶釵,黛玉道:“你二人帶着小姐們去吧!我與兄長去那邊看看!”

杜睿說着,便和李承乾朝着一處涼亭走去,寶釵和黛玉也拿出了紙鳶,帶着杜雲芙,杜雲蓮等人去了。

杜睿走了,突然腳步一停,俯身從地上拾起一物,仔細端詳了一番,居然是枚箭簇,雖然風吹日曬,有些鏽跡,然心細如髮的杜睿還是在這箭簇之上發泄了些許已經發黑的血跡,再看看品相,顯然離製造的時間,還不算長。

李承乾也看到了杜睿手中之物,突然一聲長嘆。

杜睿忙道:“兄長因何嘆息?”

李承乾道:“沒什麼,看到了此物,不過是想起了從前罷了!”

杜睿聞言,也不多問,對於武德九年的那場大戰,他從杜仲那邊也曾有所瞭解,當年頡利兵臨長安,李承乾身爲國之太子,也曾親上城頭,督軍作戰。

當然當年的李承乾不過就是一個孩童,又能做什麼,不過是太宗向全軍昭示,皇家願與長安共存亡的決心罷了。

李承乾道:“這枚箭簇想來就是當年渭水一戰,留下來的,睹物思人,當年的英靈不遠,如今突厥已然爲禍邊疆,我們這些後人卻在安享太平,豈不可笑!”

杜睿見李承乾心氣低沉,笑道:“兄長安知後來人不能勝過前人,突厥雖然強大,然我輩只要臥薪嚐膽,總歸有掃平北疆的一天,到時候再來祭奠英靈,豈不更好,何苦此時這般惆悵。”

李承乾聞言一怔,突然笑了,自杜睿手中接過那枚箭簇道:“如此反倒是爲兄的不是了,好好好!且不說那些,專等來日踏平突厥之日,再來告慰英靈,這枚箭簇可否送於爲兄,也好時時刻刻提醒爲兄,勿忘國恥!”

杜睿一笑,道:“理當如此!”

兩人邊走邊談,突然看到不少人在前面一小亭處駐步,有人已經擺下了坐墊,席地而坐,數十人三三兩兩分開,各自高談闊論,亭中似有幾個女子,一身春衫,言笑晏晏。

“承明!去看看吧!”李承乾說道,“方纔府門前,承明說的詩會,恐怕主角就在此處了,踏青賞春之際,開辦詩會,想來也都是風雅之輩,少不得有些少年俊傑,我兄弟二人整日裡閉門造車,也看看那些少年俊傑有何高論,去結交一番可好!”

“那就去看看便是!”杜睿見狀,也不好推辭,招呼着幾個妹妹和寶釵,黛玉等人跟着走了過去。

杜睿看過去,估摸着那裡大概是一些高門士子和家中女眷結伴出門,去看看倒也沒什麼,反倒正好可以藉機瞭解一下大唐的風土人情。

第48章 情深義重第3章 西方人在東方第26章 進兵遼河第57章 大唐之怒第34章 孔孟無用第1章 洗牌(上)第32章 各懷鬼胎第61章 鳳辣子和武則天第11章 消弭於無形第六十二章第32章 泉蓋蘇文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47章 兵進吐蕃第四十六章第十七章第87章 地動山搖第63章 諸子第32章 廷議第五十三章第五十五章第48章 罪惡源泉第16章 原來是他第二十四章第11章 醉長安第9章 無題第72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第33章 應對第4章 西行漫記第66章 主動請纓第90章 崑崙奴第75章 登陸倭島第53章 鬥智第31章 蒂卡爾第3章 翹家少女第41章 揚我國威第七十七章第77章 生子當如杜承明第53章 三戰而下第71章 暗戰第14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23章 新大陸第37章 新澳洲第六十一章第52章 亂局第77章 生子當如杜承明第45章 達者爲師第28章 下一站美洲第8章 局第33章 石堡城第62章 對奏第58章 慈不掌兵第30章 搶灘登陸第二十七章第6章 汝南公主第5章 離情別緒第39章 譁變第33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41章 敵襲第14章 懲治第51章 資治通鑑第51章 井底之蛙第七十八章第50章 戰事再起第二十二章第66章 玉枕第50章 戰事再起第三十八章第七十四章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24章 喋血城頭第47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十八章第71章 大決戰(下)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4章 西行漫記第十九章第58章 大義滅親第十六章第2章 良友第100章 蜀王之謀第19章 鬧劇一般的反叛第七十四章第34章 文明古國第31章 對策第49章 魏王李泰第44章 勇猛無敵第7章 大食消息續第26章 閉門謝客第13章 富家翁第5章 離情別緒第62章 希臘火第35章 安市之戰第三十六章第35章 寧海小道第49章 魏王李泰第4章 留書第28章 佈局第71章 一見如故第49章 魏王李泰第36章 英倫小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