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事後餘波

沒有人知道,那一夜在魏王府究竟發生了什麼,當太宗皇帝回到宮內之後,承慶殿內的燭火一夜都不曾熄滅。

次日上朝之時,太宗當即宣佈了一道聖旨,着成年皇子之國,目前太宗的衆多皇子之中,已經成年的也只有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魏王李泰,以及漢王李佑四個。

雖然太子遇刺被太宗嚴密的封鎖了消息,杜陵那邊也派了人,林教師那幾個被擒的刺客,自然是難逃一死了。但是這件事還是通過一些小道消息,在朝中衆臣之間散播開來,所有人都察覺出了一個信號,太宗要爲太子李承乾掃清障礙了。

“愚蠢!混蛋!”

李恪下朝之後,就將自己關在了蜀王府中,此時應該稱吳王府了,剛剛在朝上的時候,他被改封吳王,太宗六子李諳被封爲蜀王。

雖然從蠻荒的蜀中,被改封到了魚米之鄉的荊州,但李恪一想到此生恐怕都沒機會再回到長安了,還是發起了脾氣,近些年他雖然幾次攻訐太子一黨,均沒能奏效,但是朝中的勢力也發展了不少,柴哲威在那次侯君集事件被剝奪了官職之後,又被太宗皇帝任命爲右詡衛統領,權萬紀也爬到了禮部侍郎的位子上,岑文本把持着中書省,可以說他的實力,雖然56書庫才,你拿什麼去鬥!收收心,做好你的本分,母妃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好!”

李佑見陰德妃都這麼說了,原本還想着讓陰德妃去求求太宗,讓他留在長安,如今看也沒什麼希望了,不禁有些頹然。

此時的承慶殿內,太宗端坐在牀榻之上,梅雨季節又要到了,他的風溼也愈加嚴重,一旁的李承乾正給太宗捶着腿。

太宗看着李承乾,這幾日對其他幾個兒子失望透頂的心情,稍稍寬慰了一點兒。

“乾兒!你怨恨父皇嗎?”

李承乾一愣,連忙搖頭:“兒臣怎能怨恨父皇,兒臣不敢!”

太宗一笑,輕撫着李承乾的肩膀,道:“青雀不念及手足之情,居然要謀害你,你當真一點兒都不怨恨他,還要爲他求情!”

李承乾垂下頭,道:“兒臣怨恨他,但他就算是又天大的錯,也總歸是兒臣的親弟弟!兒臣不希望他有事!”

如果說昨夜李承乾在承慶殿門口跪了一夜,爲李泰求情還有杜睿謀劃的原因,但此刻他卻是出自真心,說了這番話,他實在是不想當年的慘劇再發生了。

太宗點點頭,道:“乾兒!你做的很好,做得很對!昨夜朕也想了很久,這大唐的天下總歸還是要交給你,朕才放心!”

李承乾聞言一驚,忙道:“父皇千秋萬歲,萬萬不可說這些不吉利的話!”

太宗笑着,擺了擺手,道:“乾兒!父皇不是說笑,這件事真的讓朕怕了,真的怕了,想起來,也是朕的責任,朕確實對青雀太過縱容了,才讓他有了不該有的念頭,朕昨夜便想過,若是將這大唐的天下交給青雀,恐怕朕百年之後,你們兄弟幾個誰都活不了,要是交給乾兒你的話,你性情溫和,孝悌恭謙,便是青雀偶有小錯,你也能原諒他,玄武門!玄武門!那樣的事情,萬萬不能在重現了!乾兒!你是個好太子,好兒子,更是個好兄長!這次的事情,終究是父皇虧待了你!”

李承乾聽着太宗的話,感受到太宗深深的舔犢之情,也不禁眼圈泛紅,道:“父皇!青雀只是受了旁人的蠱惑,一時犯錯,他會改好的!”

太宗笑着點了點頭,道:“或許吧!或許吧!朕也希望你們能兄友弟恭,要是那樣該多好啊!”

此刻的太宗根本就不像是一國的君主,只是一個傷心的父親罷了。

“乾兒!明日派人去杜陵,看看汝南究竟如何了,她是個苦命的孩子,若是能逃過這一劫,朕便要給他找個好夫婿了,也算是對得起她母妃了!”

次日清晨,長安城外十里亭,李恪,李泰,李佑之國的隊伍便要出發了,只是前來送行的卻是少之又少。

李恪張望了半天,也不見岑文本的影子,不禁有些失望,李佑的隊伍出發了,只剩下了李恪和李泰,這時一隊騎士飛奔而來,看到領頭之人,李恪和李泰的眉頭都不禁一皺。

來的正是李承乾,來到兩人近前,李承乾翻身下馬,如今雖然不兼着飛虎軍統領的位子,但李承乾卻從來都不曾荒廢過兵事。

“三弟!四弟!”李承乾走到跟前,對着兩人一拱手,然後看了看,見沒有李佑,心中也是黯然。

李恪雖然滿心的怒氣,但還是對着李承乾拜了一拜:“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忙上前攙扶,道:“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多禮!”

“哼!”一旁的李泰冷哼了一聲,道,“假惺惺!”

李承乾一皺眉,但很快不滿之色便褪去了,他和杜睿學了一年的時間,別的沒什麼進展,但養氣功夫卻學了個十成十。

“青雀!此去太原路遠,一路保重!”

李泰可沒有李承乾,李恪那番功力,冷哼一聲道:“誰要你假好心,李承乾,不要以爲你在父皇面前幫我求了情,我就會感激你!咱們走着瞧!”

李承乾心中苦笑連連,對這個弟弟,他也徹底失望了,還沒等他說話,又有一輛車趕了過來,李承乾一見那儀仗,連忙上前。

“母后!”

李泰和李恪也都知道是長孫皇后到了,連忙跪倒在了路邊。

李承乾將面色蒼白,一臉病態的長孫皇后攙扶着下了車,長孫皇后看着李泰,又看了看李承乾,心中不由得一陣悲苦,那個位子當真就這麼好,居然讓這兩兄弟拔刀相向。

長孫皇后讓二人起身,先對李恪說道:“恪兒!你母妃身體不適,今日不能前來送行,你此行路遠,定要照料好自己!”

李恪可不敢對長孫皇后有什麼不敬,連忙道:“多謝母后關心,恪兒記下了!”

接着長孫皇后又讓人取來了兩件衣衫,都是他昨夜做好的,親手交給了李恪和李泰,又對李泰道:“青雀!這次你鬧得實在是太過了!到了太原之後,好好好反省,修身養性,千萬不要再亂使性子了!”

李泰原本還想着再向長孫皇后求求情,但是聞聽此言,他知道一切都沒有希望了,看着手中的衣物,想到的可不是什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而是憤恨。

將衣服往下人身上一扔,對着長孫皇后冷言道:“母后請回!兒臣告辭了!”

長孫皇后聞言,面色一僵,心中悲苦萬分,她怎麼都想不明白,自己怎麼會調教出這麼一個兒子的,指着李泰,吶吶不能言!

李承乾也是氣的雙手顫抖,看着李泰打馬而去,真的想將李泰揪回來,暴打一頓。

李恪看了長孫皇后一家的樂子,心中不免暗笑,突然(色色小說?他又想到了一個可能性,要是長孫皇后沒了的話,那皇后的位子該是誰的呢?

想到此處,李恪原本鬱悶的心情豁然開朗,對着長孫皇后和李承乾一拱手,道:“母后!皇兄!恪兒也告辭了!”

第99章 不過一隅第95章 急症第18章 下來受死第76章 講個屁和第57章 太子掌軍第70章 西陲隱患第68章 隱情第26章 進兵遼河第二十三章第四十九章第11章 夜宴第13章 太子遇刺第1章 永徽八年第98章 霸權意識第23章 踏青第9章 釀酒第二十二章第68章 慶功宴第33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六十章第五十九章第1章 東海揚波第31章 對策第30章 土著問題第53章 三戰而下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11章 消弭於無形第17章 太宗教子第18章 貴客來訪第46章 炎炎夏日第三章第17章 密議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8章 紛紛擾擾第六十一章第七十六章第22章 心有所屬第32章 泉蓋蘇文第64章 議徵天竺第60章 進諫與否第87章 地動山搖第58章 侯君集發難第58章 侯君集發難第32章 廷議第42章 風起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42章 三條妙計第35章 離亂人,富貴狗第5章 兄妹情深第65章 彈丸小國第54章 術數第52章 亂局第11章 皇后出宮第二章第四十一章第12章 皇后省親第18章 下來受死第15章 完結第21章 家事第45章 倭人來犯第42章 風起第八章第64章 大唐利益第95章 急症第18章 武氏女第58章 滅其國第57章 圍城第24章 喋血城頭第五章第33章 應對第18章 下來受死第40章 亂國之人第四十四章第15章 雕蟲小技第71章 大決戰(下)第六十八章第45章 世家之道第56章 越俎代庖第30章 陳三事續第10章 國宴第三十八章第50章 不速之客第23章 戰第74章 豎儒蜂起壯士死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12章 皇后省親第40章 平壤第47章 兵進吐蕃第55章 所謂騎士第42章 風起第41章 會師漢江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十六章第17章 太宗教子第62章 對奏第29章 斬草除根第31章 敢爲天下人不敢第91章 夷男來朝第三十二章第七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