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花自落

齊藩是丐幫幫主,江湖中地位自不待言,但當昔日的唐子慕搖身一變成了龍子龍孫還對自己這般禮遇有加,不由眼眶一熱,心底裡更有了幾分熱血彭湃一酬知己的念頭。

一干護法在接到毛三信兒的時候還矇在鼓裡,雖然齊藩等人細細解說了一番,還是難免有人心懷不滿,只是丐幫等級分明,衆長老既然一同決定,那就要執行。此刻見唐長老衣着華貴,身後跟着若干袍服冠帶講究的官員,又看見齊藩迎上來便拜,才知果真這唐子慕來頭不一般。

李隆基衝着各位長老護法拱了拱手,方回頭對齊藩道:“弟兄們可都來了麼?若是方便,請大家夥兒現身出來,我有話講。”齊藩點了點頭,輕聲呼哨了一下,周邊樹林、房屋等隱避處瞬時一陣鈴響,黑夜中密密麻麻看不清楚多少丐幫弟子,稍微有靠近些的,棍上懸的俱是六個鈴鐺,可見的確盡是其中精銳。

李隆基環視了一圈,方撩起袍子半跪於地,身後官員見他竟然跪下,大驚之餘也紛紛下馬,卻不知道是不是該陪着一起,不陪吧,臨淄王都跪了,陪着吧,給眼前這些衣衫襤褸面貌骯髒的乞丐下跪實在不甘心。向林劍瀾方向看去,見他們神色坦然而立,並沒有什麼爲難之色,頓時也紛紛鬆了口氣,站在一旁。

林劍瀾嘴角揚了揚,心知他總要說點什麼,否則這羣平日自由自在慣了的丐幫子弟,一旦與熟識的江湖中人打了個面對面,實實的不好動手。

李隆基輕咳了一聲,道:“唐某自被年老幫主相救,深受各位關照,隱瞞身份,實屬不得已而爲之。今夜煩勞兄弟們來此,爲的是一件爲國爲民的大事。太湖聚義,我們也曾大力支援過,而今才知道這原是樑王的計策,將朝廷駐軍調至江南,他手下的門客卻四處煽動矇騙江湖中人,假借爲萬劍虹祝賀之名逼近宮苑,情勢危及,不得已藉助衆位兄弟的力量。”

林劍瀾聽他把事情都推在樑王身上,又無查證,心內暗道了一聲妙,忽聽裡面有人慢慢走出來,卻是曾經交過手的朱丞鴻,悠悠道:“唐長老,或許現在應叫你一聲王爺,樑王要搶的是你李家的江山,於我們又有什麼好處?丐幫行俠仗義,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你莫要將我們弟兄當了你爭奪皇位的卒子!”

這疑問自然也是許許多多弟子的疑問,李隆基苦笑一聲,不緊不慢道:“朱護法,我雖是個王爺,包括我父王在內全家上下處處被人轄制監視,能動什麼爭奪皇位的心思,若不是樑王生性貪婪狡詐,兇殘暴虐,我何必管他?他顧忌世人說法,也不會趕盡殺絕,我做個不問世事的安然閒散王爺便好。只是一想到從此黎民塗炭便心中一陣陣的難受。常在丐幫,看諸位行俠仗義,也多少受了點薰染,大丈夫在世,有些事情一定要做,否則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若能阻止武三思,豈不是一件大大的義舉?”說到此處又深深一拜道:“實話告訴各位,今晚一戰,我連五成的把握都沒有,弟兄們若是助我,傷亡難免,若是此刻願意離開,唐某決不強留。”

此話一出,暗地裡的意思誰聽不明白?若是走了,不就成了不俠不義的怕死之徒?林劍瀾看李隆基做戲,他對帝位不心動是加的,說的也只有一半兒是真,不過只有這一半兒也足夠了,只決計不能讓韋素心得逞便好。

李隆基站起身來,道:“若說弟兄們能得到什麼,唐某無法擔保,只願今夜成功之後,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再無流離失所,再無丐幫!”丐幫中人有的起初不解,暗道:“我們幫你,你反而要散了丐幫?”然而轉念一想,卻大都明白過來。

做乞丐豈是天生就願意的?還不是被逼到了一條走不通的窮路上?入了丐幫雖然還好,但與其他江湖門派相比,自然而然的沾了一個“窮”字,衣衫襤褸和人家並排而坐都自覺矮了三分。那些不在丐幫的,更爲淒涼,乞食街頭常被人打狗咬。

天下沒有一個乞丐,這是何等豪言壯志?一時間丐幫中人羣情俱都激昂起來。

見再無人有什麼反駁意見,李隆基方對齊藩道:“齊幫主,可以按我們約定的分派各道弟兄了,這圖紙上標註的都要派人過去。”

齊藩點了點頭,正欲下令,卻見林劍瀾快步走了過來,輕聲道:“晚輩有個不情之請,爲了方便行事,請各位丐幫弟兄莫要在意地位等級,先一併把棍上鈴鐺取下。”

他說的雖然在理,但這鈴鐺數目是地位表徵,齊藩棍上的鈴鐺尤其來之不易,然而想了想,仍是帶頭將鈴鐺取下,道:“從今日起,丐幫弟子無分高低,俱都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說罷雙手運力一搓,十個鈴鐺頓時被揉成了一個銅球,頓時四周響起一片嘩啦啦的鈴聲,其他長老和護法自然同齊藩一樣,一些武功尚未到這等地步的則將鈴鐺重重擲在地上,以示決心。

鈴鐺摘罷,幾位長老護法低語了幾句,便分頭離開,一時間數不清的黑影飛身躍出向四路縱奔而去,良久才復又平靜下來,李隆基重又上馬,十數人又行了半里,見宮牆高大綿長,其間一座不怎麼起眼的宮門靜靜佇立。

兩旁的守衛並不吃驚,雖然有幾個人從未見過,但臨淄王身份高貴,加之身後若干常來常往的重臣,自不會引起什麼懷疑。李隆基下了馬,神情甚是倨傲,朗聲道:“聖上密召我等進宮,開門。”

那守衛卻面露疑惑道:“今晚剛接到命令,聖上路上太過勞累,不召任何人進宮,王爺和幾位大人稍候,待小人去請示。”

林劍瀾想不到要進宮門便有些周折,雖然尚有一道兵力在半里之外待命,但此時便要與守衛衝突的話甚不明智,李隆基卻面露微笑,並不着急,見那宮門突然從裡打開,一個青年緩步走出,道:“聖上請諸位進去。”

林劍瀾擡頭望去,見那青年心裡不由一跳,竟與那酒樓中高談牡丹、韋花王后花園中陪伴武則天的書生面貌有八分類似,仔細再看才覺區別甚大,眼前人眉目如畫,嬌美如女子,若只論容顏,比那書生還要好上幾分,但氣度卻相差甚遠,帶着幾許稚氣與任性。

衆護衛見到是他,俱都躬身拜道:“既是張公子親自前來迎接,必定是聖上的意思,王爺和幾位大人,小人也是奉命行事,千萬莫怪。”

那青年點了點頭道:“諸位請跟我來。”說罷轉身向內走去,也不理睬門外護衛,林劍瀾暗道:“這便是世人傳說的蓮花六郎張昌宗了,這樣的美貌,難怪會得到武則天的寵幸。”

衆人跟着張昌宗七繞八繞,一路默然無語,到了一處高樓腳下方纔停下,張昌宗道:“聖上和我哥哥就在……”話到此處卻再也說不出來,林劍瀾搶上幾步,見李隆基正自將佩劍從他胸口拔出,眼神怨恨之至,對着搖搖欲墜的身軀唾了一口恨恨道:“妖孽!”

那張無比美貌的臉越發蒼白,嘴脣漸漸失去了血色,因爲劇痛仍在不停的顫抖,兩隻手慌亂的捂住胸口卻止不住汩汩涌出的鮮血,眼神迷茫不解之至,四處張望,入眼卻是官帽下冷峻不屑的目光。他勉力向那高樓走了幾步,嘴中仍喃喃道:“哥哥……怎麼……”

林劍瀾呆立在原處,看着眼前這青年慢慢栽倒在臺階之上,一張絕世容顏似乎到死也不相信既爲臨淄王做事,爲何仍是被他這樣仇恨,李隆基拍了拍林劍瀾肩膀道:“莫要不忍心,這是政變。”說罷揮了揮手,衆人拾級而上。

言外之意,宮闈政變,流血自然在所難免,然而這明明沒有必要,他的錯只在於受到了武則天的寵愛,世間流言紛紛,控鶴府與武則天之間早已被形容的污穢**之至,李隆基身爲皇孫,早已覺得羞愧難言,重壓之下,今日才得爆發。

擡頭望去,渾圓明亮的月亮彷彿正掛在禁宮的上方,下面草木森森,樓影幢幢,月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在這靜謐的夜裡彷彿鬼火閃爍,那最高處的樓臺上燈火通明,隱隱傳來絲竹之聲,這初秋的夜裡彷彿也是春意融融,而腳下的男子卻再也回不去了。一陣夜風吹來,林劍瀾不禁打了個寒戰,急急向上趕去。

李隆基並不知道爲何林劍瀾急急上去,反而比他還走在前面,層層宮殿迴廊,讓這些大臣都發出了輕微的氣喘聲,絲竹聲中有一縷若有若無的笛聲,林劍瀾循聲而去,卻到門口停住了腳步,那笛聲幾乎在同時也停了下來,裡面一個似乎無論如何也熱不起來的聲音道:“有些悶,我出去看看。”

門一打開,卻見林劍瀾立在外面,幾面之緣的零碎回憶此刻一一閃現。那人並不驚慌,淡然的看着林劍瀾,似乎早已料定今晚之事,片刻間李隆基等人已經走近了過來,並不刻意放輕腳步聲。

那人自李隆基走近目光便定在他手中染的鮮紅的長劍上,嘴角卻抽動了幾下,又強自忍住,似乎竭力不讓自己發笑一般,李隆基知道武則天就在裡面,看到此人心中不爽到了幾點,然而仍是不敢擅動,只低聲道:“讓開。”

外面這些聲響早已驚動了裡面的人,一溫柔的聲音道:“易之,外面什麼人?可是六郎回來了嗎?”

林劍瀾看着眼前這人頭髮仍是隨意束起,一身淡紫色的衫子,上面勾畫着幾蓬墨色蘭花,清秀孤高的臉龐上閃過一絲輕微的擔憂,卻仍是側了身子讓出了門口,林劍瀾向裡望去,見裡面富麗堂皇,香氣氤氳,迎面的國色天香屏風下面,一婦人斜倚着榻牀半閉着眼睛支肘而臥,一手搖着扇子極爲隨意,比起當日在江南相見時似乎又老了一些。

正因她與張易之獨自相處,身邊竟無一人服侍,聽許久無人回答,她方睜開眼睛,卻見到林劍瀾站在門口,張易之則側身而立,二人身後過了良久方繞出一個人來,恭敬道:“孫兒給皇祖母請安。”

想到自己本已下令不傳召任何人進宮,而寅夜這些人竟能長驅直入,身邊卻無一人前來護衛,武則天眼睛不由微微眯起,卻似有寒光從中閃現。多年的宮廷生涯歷練出來,豈會不知出了何事,她仍不改臥姿,只轉頭道:“易之,怎麼回事。”

林劍瀾聽武則天語氣不善,不知爲何,竟隱隱替他擔憂,卻見這身份尷尬仰賴女王而活的人從容直視武則天道:“我讓昌宗開了宮門,至於此處的護衛,已經被我遣走了。”

既是逼宮,已經沒有必要掩飾,衆人紛紛進入,武則天一一掃視過去,衆大臣雖然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然而仍是忍不住被她冷冷的目光盯的一陣瑟縮。李隆基向前跪拜道:“皇祖母多年爲國操勞,殫精竭慮,這些年尤其疲累,望皇祖母還政於李家,安享幾年清福。”

武則天並不理他,重新看着張易之道:“朕待你們弟兄不薄。”

張易之仍是面無表情,但握着笛子的手關節處卻已經繃緊發白,道:“可是您並不在意,不是嗎?我和昌宗,在您心裡並不是最重要的那個,所以以往的荒唐事,與其說是您寵溺寬容,還不如說您壓根就不願意投入一絲一毫真正的關注。今日的事情,您對他們——您的孫子,您的極信任的大臣的憤怒,其實遠遠超過對我的。”

林劍瀾想不到此時武則天竟笑了出來,道:“隆基,他說的其實也不錯,朕只是沒有想到你們竟這樣等不及,不過只憑你這幾個人,連軍士都不帶,就想逼朕退位麼?”說罷將扇子掩在嘴上,輕輕咳了一下。

第十六回 獨憶月華潔第九回 解連環第十四回 急功險入魔第二回 絕路聞響鈴第四十五回 無心反致兩離亂第四十三回 送我入門來第三十四回 玉女仙瑤佩第十三回 混濤濁浪 長嵩破水聲第四十七回 玉壺冰第四十四回 旁人感念是舊傷第三十四回 憐白髮 聞婉言於道室第四十三回 尋幽探密五王宅第四十六回 烽煙塗炭摧肝腸第二十九回 月色可做秉燭遊第二十四回 和戰徘徊兩難決第三十四回 憐白髮 聞婉言於道室第二回 閒品牡丹豔色嬌第八回 無路見花明第十四回 美人香茶夜驚變第三十六回 洞中石露可爲滋第十四回 綠窗之外竹色青第五回 捺袖梨淚盈第十五回 沉波未及述離別第二十一回 滿庭霜第二十六回 愁懷滿眼一江秋第四十一回 回身遠望赴長安第十四回 急功險入魔第二十五回 輕免干戈不可求第二十五回 箭如雨燃天第三回 回看落雪猶入夢第十四回 綠窗之外竹色青第三十七回 拋卻情絲只言志第四十六回 暗裡鸚音惑釋第九回 往事如煙第二十五回 圍火共夜話第二十七回 弄巧反成拙第十二回 明月引第二十六回 山亭柳第七回 雲霧斂第二十五回 箭如雨燃天第二十四回 二賊醜戲九曲前第三十五回 假做真亦假 運自來時第二十八回 黃泉何處系歸舟第五回 捺袖梨淚盈第二十八回 黃泉何處系歸舟第三十回 憶少年行復悠悠第七回 黯然觀驚雷第四十八回 青衣素顏舊時樣第三十九回 濤聲平 畫中佳色麗第四回 青絲紅顏第四回 定風波第十九回 鬥修行第七回 花開敘螟蛉第三十六回 丹心報聖朝第三十二回 脈絡難通醫難治第三十七回 一落索第六回 恨來遲第九回 往事如煙第二十八回 一令傳約問故緣第十二回 悄隱難離別第三十五回 假做真亦假 運自來時第十四回 一江春水第六回 舊日恩怨舊時恨第三十七回 月醉荼蘼架第三十回 憶少年行復悠悠第二回 閒品牡丹豔色嬌第三回 回看落雪猶入夢第二十九回 超然談藥性第十回 九迴腸第十三回 丹鳳二喬兩零落第三十八回 波瀾驟 恨意未已第二回 絕路聞響鈴第十八回 聚義廳中待一搏第二回 雨霖鈴第二十二回 雖揭奸邪心難悅第十七回 今遊多歧路第十九回 手執令兮風雲散第十四回 急功險入魔第四十七回 玉壺冰第二回 絕路聞響鈴第三十二回 白雲深處對高樓第十五回 巨船豪艇 無意窺瀅瀅第十回 雙目茫茫恨不還第三十七回 東風至 千頭萬緒慎理第四十二回 青衫溼第二十八回 一令傳約問故緣第四回 定風波第六回 恨來遲第四十二回 青衫溼第十回 定心言不多第十回 自飲自傷情第二十五回 箭如雨燃天第二十三回 或爲檀香引第二十三回 或爲檀香引第二十一回 浩淼山水葬青衫第二十六回 山亭柳第七回 雲霧斂第三十七回 東風至 千頭萬緒慎理第十二回 巧釋因第三十一回 雨夜傳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