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節 羅藝造反

歷史上,羅藝造反是在貞觀年元月。

但因爲李元興的出現,改變了歷史。長安城的變化,李二的雷霆政策,那怕是被安撫了的羅藝都一直生活在恐懼當中。

當左賢王問到李常的時候有什麼秘密情報,李常只說了四個字:“羅藝造反!”

這四個字,值四塊黃金。

那怕是嘲笑唐人的貪婪,左賢王阿史那忠也爲這個消息感覺到震驚。羅藝就是李藝,羅藝本名賜姓李,是建成太子一黨,既然建成太子被殺,羅藝造反並不會讓人感覺到意外,但這卻是一個極大的機會。

“招待貴客!”左賢王下令了。

李常暗自慶幸自己剛纔就讓一個部下離開了,這句招待貴客事實上就是囚禁。好一些,可能是軟禁吧,差一些或許會被直接殺死。

眼下自己還有利用價值,應該是軟禁。

李常帶着自己的部下,拿起那些金子,安心的住進了被突厥人監視的區域。

下一步,李常的想要見以突利可汗!

日落日出,又是一天到來。李元興已經與李靖的本部大軍匯合,各軍都派人來報告,自己已經到達了預計的位置,羅藝的進軍路線與李靖預測的完全一致。

區區羅藝,根本就是一個小丑。

大唐的將軍們沒有一個將其放在眼中,那怕當年他是一員悍將,但那已經是當年了。

四倍於羅藝的兵力已經完成了包圍圈,羅藝那還有半點活命的機會。

羅藝剛剛殺了一個軍卒,因爲這個軍卒在故意拖慢腳步。

行軍的速度太慢了,慢到讓羅藝已經無法忍受,一路上他不敢靠近州縣,不敢騷擾地方。只爲急速進軍,在李世民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入長安城。

可事實上,卻遠遠超出了他的預計。

原本計劃六天的行軍,硬是走了半個月時間,這距離長安還有近三百里,按照眼下的速度,沒有三四天根本不可能趕到長安。

羅藝的信心越來越低,心中的恐懼也越來越強烈。

“還有二十里就可以到豳州,拿下城池,今天無軍規!”已經沒有辦法了,羅藝不得不放縱軍士來刺激士氣。

近日來,軍中流傳着一些古怪的言論。

許多軍士似乎都意識到了自己要造反,最可怕是竟然還開出了價格。自己的人頭值千貫,爵一階,官三級呀。

這是誰?

難道真的天要絕自己的嗎?

羅藝有些後悔,當初應該接受朝廷的安撫,至少可以保一家老小的性命。

這些天來,羅藝已經殺了近百人,其中還有一個是他的愛妾,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因爲那些流言的。

進軍,拿下豳州再與李二談判,或許還有一條活路。

或者,聯絡突厥,在豳州堅持上一個月,也是一條活路。

想來樑師都那種廢物,兵力不如自己,竟然還偏安一隅,自己比起樑師者何等的英雄。

想到這裡,羅藝心中的信心又增加了不少,首先就要找到談判的籌碼,豳州就是最好的籌碼,拿下豳州纔有活路。

與親信們交流之後,羅藝立即命令開始行軍。

而就在豳州城前大約三百步,後世五百米的距離上,一個涼棚下,李元興正在練字。寫的是他上一次回現代,出塞外後,偶然的機會下背後的一首詩。是唐代中期的一首《從軍行》,至於誰寫的,李元興的歷史太差,聽過名字也忘記了。

倒是那詩,寫的是出玉門徵樓蘭,似乎也與當下有些偏離。

不過,李元興倒是認爲應景。

寫了一遍感覺不好,撕了準備重寫。

戰馬嘶鳴之聲響聲,羅藝的前鋒已經到了,帶兵人校尉看到那涼棚,一人身穿鎧甲在寫字,桌上有焚香。旁邊立有兩面旗幟,一面斗大的秦字王旗,另一面上寫大唐天策上將!每個旗有一名旗手。

兩個護衛就站在涼棚兩側,那書寫之人,似乎根本就無視大軍來到。

先鋒官下令停軍,飛馬去報羅藝。

這一幕,看到的不上是羅藝的部下,兩側的高地之上,一側是程咬金,一側是黑炭哥。李元興身後,還有李靖、秦瓊、長孫無忌在豳州城頭上。五人已經顧不得稱讚望遠鏡這種神器了。

他們驚歎李元興竟然當真逼羅藝停軍,半步也不敢上前,那停軍之處就象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誰也不敢再向前半步。

“牀弩準備!”秦瓊低呼一聲,城牆上三十六張莊弩上弦準備着。

羅藝趕到的時候,看到李元興心中也是倍感震驚,而這個時候,李元興又寫壞了一張,他的字還練的不到火候,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再一次鋪上紙。

李元興不怕。除了四周的大軍,城牆上的牀弩,還有三千弩兵,三千騎兵在準備着。一但羅藝敢讓大軍往前衝,李元興敢說五百人眨下眼睛就會死光,沒有三千精騎,都無法衝到自己面前三十步,

更何況,在自己面前,十步,十二步,十五步,還有三道暗堆在淺土中的長矛,一但騎兵向自己衝來,那些長矛會只需要老狼一個手勢,在涼棚四周地坑中的軍士就會拉動機關,然後這些一百軍士也會跳出來。

靜下心,再寫一張。

羅藝驚呆了,他相信可能會有埋伏,但埋伏會在那裡。

看着那年輕人寫字,手不抖,身不顫,氣定神閒,似乎就沒有把自己這軍隊放在眼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李元興又寫完了一份,終於滿意的點了點頭,小心的拿了起來讓風吹乾墨汁。

老狼在旁邊看着,心中卻是疑惑,這似乎不太對,這次打的是**,可這詩又象是西突厥那邊的,難道大軍要打過去嗎?樓蘭,不對。**那裡肯定不會叫重名的,這是西突厥的地名。

李元興將寫好的詩放下,揹着雙手走出了涼棚:“羅藝,見了本王爲何不下馬!”

“無知小兒,本將南征北戰,爲大唐立下多少功勳。你是何人,竟然敢冒用秦王旗幟,膽敢自稱天策上將!”羅藝氣勢十足,用馬鞭指着李元興回罵。

李元興微微一笑:“羅藝,本王李元興。你若還是會在糊塗,本王也懶得與你廢話。”

“哼!”羅藝冷哼一聲。

但他卻不再說那些質疑李元興的話來,李元興受封秦王,他是知道的,這在大唐已經是用公文傳閱所有官員的事情。

“羅藝,你不配再用國姓。本王念你往日有功,自己綁了,本王留你一個全屍,給你家小一個活路。”

李元興的不慌不忙的說着,語氣之中聽不出半點緊張與慌亂。

羅藝心中感慨,不愧是受封秦王的人,秦王當真是人中龍才配擁有的封號,面對自己的大軍,無論這位年輕的秦王有任何計謀,這膽量卻絕對不可小視,他就不怕自己突然命令騎兵突擊,用弩連射嗎?

李元興會怕嗎?

此時的李元興已經達到一種狂熱的狀態。

在剛開始的時候,李元興緊張過,害怕過。也在給自己不斷的打氣,不斷的安慰自己,安全絕對不會有問題。

可當寫到第三張紙的時候,李元興真的安靜下來了。

當羅藝出現的時候,李元興心中卻是狂熱,他不再有絲毫的害怕。因爲他在作着一件現代人可能永遠也沒有機會去作的事情,最瘋狂,最偉大,最傳奇。

一個人面對着數萬大軍。

談笑風聲。

“羅藝,知道本王爲什麼給你一個求死的機會嗎?”李元興又向前邁出一步。

羅藝想說,是因爲自己對大唐有功勳。但這話他都不信,李建成沒有功勞嗎?李元吉沒有功勞嗎?同樣不是全家殺光,自己是李建成的人,所以羅藝不相信李元興這個新秦王會仁慈,更不相信是大唐皇帝會。

李元興看羅藝不說話,繼續說道:“本王是不想那些大唐的軍士因爲你的反叛而死去。所以纔給你家人一條活路,下馬吧,不要讓本王再說第二次!”

李元興的語氣之中帶出一絲殺氣。

“薛家沒有下馬的將軍!”一聲暴喊,羅藝身旁兩員戰將策馬向李元興奔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這一章節開始,大唐VS突厥正式拉開戰幕。

感謝大家的支持。

還有五天上架,以暴發來慶祝上架,纔是最好的方式。

謝謝大夥……

第311節 一等大匠師(上)第413節 空中樓閣第226節 殘軍第198節 秋之意第351節 耀州直道第55節 男人與女人的學問第725節 大唐水力第286節 耀州禁第494節 一日千畝第173節 上位者禁小善第50節 女財神第556節 大唐的明星(二)第816節 人與人的不平等第595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上)第692節 門第破冰第157節 長樂王拜帖第670節 定江山第142節 武盟立威!第638節 唐之武安第47節 掙他一個億(上)第223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三)第869節 時差六倍第427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61節 出兵倒計時第69節 大唐戰略計劃(三)第809節 鐵路要多少錢第315節 驚天慌言第638節 唐之武安第532節 意外的結局第116節 反間突利小可汗第23節 歷史變了第776節 一個機密的消息第612節 真正的將軍第525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四)第362節 國與家的倉庫第244節 秦王說:勇者爲軍第655節 高端黑第565節 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500節 自由之路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817節 一隻玻璃杯第85節 烈酒壯行第4節 又穿越了?第230節 這一都是真的第156節 秦王花錢必重利第126節 回紇使者的誠意第732節 先鋒戰第241節 秦王約佛第610節 無法阻止的殺戮第637節 起飛第313節 一等大匠師(下)第394節 過而能改第139節 天命大運之人第697節 飛舟上的賭石第147節 秦王小農第一莊第146節 星君小秘第906節 穿越價目表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230節 這一都是真的第393節 金瓜,金瓜第502節 大唐子民下第182節 六十四本表章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142節 武盟立威!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531節 代罰第656節 死磕第574節 李元興是偶像第403節 鐵腕軍管區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120節 單騎傲千軍第875節 垃圾廠第37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二)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635節 貞觀二年三月末第873節 你是人類嗎?第151節 夜深沉第894節 傳承的使命第213節 黑對黑第539節 耀州奴工服第281節 杜如晦的病情第102節 程魔頭空城計第463節 一條人命第708節 嵐月公主的表章第89節 秦王威武第384節 白鶴展翅第81節 憐農!第43節 我要的是你第335節 高句麗女人第480節 瘋狂的十二衛、瘋狂的長安城第303節 這也是戰爭第300節 程魔頭哭訴第811節 倭人勞工第736節 留下一個傳說(一)第880節 英王封地第706節 遺囑(上)第159節 室韋與靺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