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節 李嵐姍的請求

女人們在這裡開會,有身份的說話,沒身份聽着。

她們也從來沒有當自己的男人不知道,更加的不相信,大唐皇帝李二,大唐秦王李元興會不知道這些事情。

李元興知道,而且問過李二一句:“皇兄,你知道我的皇嫂們分成兩派了嗎?”

李二當時的回答是:“五郎,你當爲兄不知道,你的女人們如果連嵐月與明月算是,是分成四派的嗎?不算,也是分成三派了。”

從此,李元興打死都不會再提這個話題了。

世家買賣武器的消息不是秘密,報紙上甚至出現了三年之內,大唐統一天下的口號。

受這個口號影響最大的不是百姓,反倒是世家還有皇族,爲了這個口號,大唐皇帝這才隔了一天,就又來到了秦王府。而且還帶着自己身邊最重要的六個女人,以及好幾位弟弟,名義上是家宴,事實上就是爲了那報紙上的口號來的。

“五郎呀……”李二喊了一句,可看到李元興正在發呆。

沒辦法,李二又喊了一聲:“五郎,昨天的報紙你看了嗎?”

李元興這才反應過來:“皇兄,臣弟看過了。只不過是一些無知的人在亂喊罷了,那些東西可以迷惑普通的百姓,怎麼能夠迷惑皇兄你呢。當然,世家們的眼因爲利益與財富,所以才失去冷靜的。”

“五郎說說!”

“皇兄記得當年遠征高句麗之時?臣弟爲何拖了又拖,那個時候許多世家就被財富迷了眼,現在也是一樣的。”

李二記得。當時根本就不是打不過,而是後勤跟不上。

“皇兄,臣弟算幾個數據給皇兄聽!”

“不,你這麼一說。爲兄倒是明白了。西突厥那邊爲兄也是不急着打的,因爲一車糧食二百石運過去,能有十石留下就不錯了。那些腳伕回程的時候還是要吃東西的,所以糧食運輸是二十倍的消耗!”

李二也是一位智者。他非常清楚,打仗最關鍵的絕對是後勤。

士兵強,但沒有糧食,沒有補給,根本就是自己殺死自己。

現在的打仗,物資更多了。不僅僅是糧食,還有大量的軍械,所以補給成了制約眼下對外擴張的一個重點。

“皇兄,臣弟遠行美洲。三千噸載重的船上。光是煤就拉了八百噸。那條船的消耗是。每五百斤煤、每小時、三十五里的速度。這是最節約的一種速度了。船小些,煤的消耗也自然小一些,當然船上本身的載重就不算大。”

李二知道美洲的事情。往那邊去的艦隊,最小也是一千三百噸載重。至少是十條船組隊,其中有兩條船純粹就是裝煤的船,就這樣算來,按十條總量一萬三千噸來計算,再扣除船員的吃喝用度,實際的貨物載重量,僅僅只有四千噸不到。

如果不是美洲那裡有巨大的利益,否則這條線路根本就沒有人跑。

“五郎的意思是?”

“南洋,只需要一兩百噸煤就夠了,那怕遇上一些意外快沒有煤了,五十噸煤也足夠讓任何一條船開到可以加煤的港口。可無邊的大海之中,去那裡加煤呢?他們想直接去歐洲,別說是歐洲了,能繞過非洲還有煤,那就可以笑了。”

武曌給李元興的計算是,那條三千噸載重的船,不要吃喝用,全裝上煤,也不一定能夠開到歐洲去。

當年歐洲大航海時代,用的是風帆,只需要帶糧食就足夠了。

武曌抱着一卷地圖來到了李二面前:“皇兄,這是元興計劃的加煤港,先把這個完成了,纔有可能進行全球入侵。至於說西域那邊,蠶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慢慢的讓我們的牧場,莊稼往西邊走,一點點的佔領。”

李二認同武曌的說法:“大唐現在的軍馬數量還是太少了,是需要修養了。”

吐番、吐谷渾、西突厥。此時在李二眼中,還是荒涼之地,那裡早佔與晚佔,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意外。

突然,李嵐姍站了起來,看了看李元興,然後來到李二面前淺淺的施了一禮。這個動作卻是讓李二有一種極不好感覺,而且從李元興的眼神之中,李二感覺到李元興也不知道李嵐姍要說什麼。

可李嵐姍的眼神,當真讓人不安呀。

“皇兄,嵐月想請旨。代元興與明月請旨,到夏島上住一段時間。”

李二當下就想問:爲什麼?

可李二卻沒有這麼問,而是把視線轉到了李元興身上:“五郎也是這個意思嗎?”

李元興沒有立即回答,他當真是在思考,思考自己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李嵐姍的意思李元興懂,縱然李嵐姍事先沒有和李元興商量過,李元興也能夠理解李嵐姍的意思,眼下當真是逼到這份上。

思考再三,李元興點了點頭:“臣弟也有這個意思!”

李二伸出三根手指。

此時,無論是長孫皇后,還是各位王妃都沒有說話,這個時候是大唐皇帝與大唐秦王之間的事情。

“三個條件。五郎你不能留下天策上將印,大唐需要你的時候,你還是要回來的。然後就是你不能躲起來讓爲兄找不到。第三個條件,三年爲限!”

李元興點了點頭。

李二也點了點頭,又補充了一句:“等朕親征回來,才能走。”

李元興沒有拒絕,也不能拒絕。

原本想談的話題被李嵐姍這麼一個意外的請求完全打斷了,任誰都可以看出,秦王李元興這是要避世呀。李元興根本就不在乎這個秦王的爵位,也不在乎什麼是天策上將。總是要有事情讓他來調節,總是爲了世家、權貴之間的利益周旋,似乎這位秦王厭煩了。

幾位王妃也不知道這個是好,還是壞。

要說壞,也不可能壞到什麼程度,誰說秦王避世就能就威勢不在呢。大唐對秦王死忠的,願意拼命的何止數萬人。

“朕,決定暫時代五郎,作這個天策上將!”李二知道這個權力不可能讓任何拿了去,李元興不在長安,他代管,卻沒有說收回。他說過,只要李元興活着,就永遠是大唐的秦王,天下萬萬之上。

說要走,也不可能馬上就走。

正好李二親征這段時間,武曌有足夠的時間作準備。

南美的木材,長安的鋼材,水泥,還有各種物資先往夏威夷那裡運。再堆上幾萬噸上等的優質煤備用,然後就是糧食,建一個新的秦王府。再把那座華麗的別院拆了搬過去,這都需要時間,人力,物力。

消息根本就沒有封鎖,當天下午,秦瓊、李靖就來到秦王府。

“五郎,這是爲何?”

“嵐姍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也當真是嚇了我一跳。可轉念一起,事實上她是對的。我也應該離開了。可以扶着一個小孩子學走路,但不能扶得太久。沒有摔倒過的孩子,以後也不會走的很穩,我可以扶一天,不能扶一世。”

李元興給了一個理由。

“五郎!”秦瓊想說什麼,卻被李靖打斷了。

“叔寶,五郎選擇這個時機離開,卻是一件極大的好事。大唐眼下根本就沒有外敵,有的只是內患。有些箇中小世家已經在眼熱海外的封地了,趁五郎離開,看似他們頭頂少了一把懸着利劍,事實上卻是更可怕了。”

秦瓊是一個武者,他不懂這種謀劃的事情。

李靖很詳細的解釋着:“少了五郎的制約,中小世家一定會跳出來。到時候,大世家不可能不出手,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些亂戰。不死人,但同樣會傷筋動骨的亂戰,斗的不是刀劍,而是人財與錢財。”

“還是藥師懂我!”

“其實能看到這一幕的人太多了,正如五郎所說,錢財動人心,他們是被利益迷了眼!”

李元興笑笑,沒接話。

“財富的整合,會讓許多世家敗落。別說是中小世家,就是大世家也未必撐得住,只要他們不聯手,大唐國庫的財富不是他們可以敵得過的。然後世家就會分爲兩類。一類就是與大唐共興共榮的,另一部分就是野心勃勃的門閥。”

“門閥與世家是不同的!”李元興補充了一句。

李靖認同這個說法,門閥就是那種先爲家,後爲國的。

世家卻有可能是家國同興的。

李靖還有一句話沒有說,他們隴西李氏其實內部四大房,數個小房就分爲了三派。最大的一派是無政治的,只知道行商掙錢,讓家族興隆。然後最小的一派就是李靖這一派,與大唐共榮共興。勢力在中間的,就是李長英爺爺,也是族長這一派,爲李家大興而下足了功夫,就是衝着海外作夢的。

隴西李氏這三派,不能算是敵對的。

有合作,有意見不統一的,而且還發生過小規模械鬥的事件。

只是眼下,還沒有太多利益與原則上的衝突,所以爲求財,合作的也相當親密。只有李靖這樣身處家族上層的人,才知道這內在的裂隙存在。

想來,其餘六家也不會是鐵板一塊。

第457節 兩粒石子翻起了濤天巨浪(上)第547節 百姓情第404節 神奇的中醫第84節 突厥準備出兵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68節 大唐戰略計劃(二)第864節 殖民第675節 一根棒棒糖第702節 翡翠出世第767節 貞觀三年新春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第770節 有多少天的糧倉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222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二)第134節 新戰幕的拉開第760節 秦王玩政治第773節 唐之羽林第482節 金融改革(二)第6節 哥們富了,亮子更呆了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874節 真實的幻影第783節 天高皇帝遠第95節 楊政道出兵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866節 世家的武裝第880節 英王封地第109節 李元興的坑(三)第289節 除夕夜宴第54節 秦王府中那看不見的戰爭第184節 秦王的邀請第269節 秦王妃的第一次內部會議第122節 再次被彈劾第663節 天德號!第191節 文明(二)第217節 大婚到計時第1節 這是穿越嗎?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第147節 秦王小農第一莊第751節 海盜?第651節 長安城出大事了第99節 秦王犯險第746節 又快新年第776節 一個機密的消息第4節 又穿越了?第199節 大唐的廣告學第675節 一根棒棒糖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558節 長孫家的舊事第90節 真投降、假投降第832節 血肉長城第6節 哥們富了,亮子更呆了第607節 賠錢的買賣第154節 定計三年第662節 工潮第702節 翡翠出世第454節 史上最強大的新規第503節 上國之民當行遊天下第451節 點石成金術(二)第805節 大唐第一屆夏季運動會。第65節 打突厥的戰略目的?第169節 危言聳聽第673節 民心、軍心!第86節 新秦王還稚嫩第247節 納徵第75節 能源是文明(上)第821節 天英閣監國(下)第759節 買下高昌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23節 歷史變了第192節 秦王莊的奇蹟(一)第515節 名之戰!第671節 如核彈一般的威力第112節 奴隸將軍第456節 把黑科技進行到底第680節 倭島的佔領計劃第551節 樂園民開園之日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第513節 高句麗貴族(二)第445節 高句麗求使第825節 倭人分糧第467節 大唐錢幣(下)第592年兩個和尚第778節 擴土之策第876節 不列巔第174節 大唐最佳頂缸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296節 落月!第202節 秦王的野餐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279節 青黴素的五年計劃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172節 李淵還不老第856節 十萬噸級船隊第135節 李元興的野心第554節 樂民園的白天(二)第454節 史上最強大的新規第452節 點石成金術(三)第734節 驚天陷井第478節 閒來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