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節 災後重建的考慮

乾瘦的吝嗇鬼當官了,直接來自秦王府的電報。

不是因爲他捐了一千萬石。

而是這種傢伙竟然可以把土豆保存接近一年時間,別說是李元興,就是櫃爺都認爲這是一個奇蹟。要知道後世有多少人研究,保鮮只有四個月,保存也只有半年。這傢伙的土豆保存了幾乎就快一年了,竟然還沒有發綠,沒有發芽。

再說玉米,要知道後世玉米屬於難保存的糧種之一。

李元興的秦王莊糧倉,大量保存的都是玉米碎粒,糧種的部分可以下了大功夫。

更何況,長安在北方,皇族已經是典型的南方了,這裡的空氣溫度,溼度都遠高於北方。但這傢伙的玉米保存的比李元興用了許多後世技術的都好。

專門派人去檢查了他作爲糧倉的山洞。

不知道他用了多少代,多少年,整整挖空了兩座山,將許多原始的山洞聯接在一起,防火,防水,防潮。而且還有自然的通風與降溫條件,最厲害的是,他連老鼠都防住了。糧倉之中,有許多當地人都不認識的果子,還有許多樹枝,草之類的東西。

那傢伙有一句經典的理論:一粒糧食被浪費了,都能讓心痛一天。

所以,保護他的糧食,這是才他花空心思去研究的。

一千萬石糧食,雖然大部分是土豆,少部分是玉米,只有不到二十萬石是米。這其中的理由更簡單,什麼產量大這位種什麼。紅薯的種子他還沒有弄到,如果弄到的話,他肯定種的更多。

是個人才,不過李元興眼下還顧不上他。

隋京杭大運河在後世幾乎消失,但現在卻派上了大用處。強行在嘉興段開一道口子,直接引入杭州灣,就是後世錢塘江裡,並不是一件難事。

“是不是要考慮災後重建的問題了?”

武曌看李元興在思考,走到近前來問道。

“重建?”李元興笑着搖了搖頭:“爲什麼要重建?”

“爲什麼不重建?”武曌反倒是不明白了,那麼多百姓家園盡毀。不重建要怎麼過活。

李元興拉過地圖。指着地圖上說道:“你看,那時的長江,只有兩個湖與長江有直接的連接。大唐的長江,卻有三大湖。以及幾十個小湖與長江有着直接的聯繫。也就是說。這些湖就有着足夠的泄洪能力。”

“沒錯,如果不是這些湖,按這麼大的水流量。怕是幾個州城少說也要死幾十萬人。”

武曌認同李元興這個說法,

“水量就那麼大,所有地方都擋,自然就會衝破堤壩的。眼下,趁這個機會,讓長江迴歸自然,不需要堤壩。只是在幾大州縣的地方,爲建立江堤。我認爲,這樣的話江堤可以擋住水,而多餘的水就會涌入幾大湖區。”

李元興在地圖上直接畫着。

按李元興的標註,湖區的面積是大唐原地圖的三倍。甚至是後世的十倍都不止。

“這麼大的範圍,那原先的百姓怎麼辦?”

“很簡單,一部分漁民想留下的,你知道湖區有住船的說法。就住在船上,每個大湖區都有幾個很特別的碼頭,無論是雨季,還是枯水季都可以使用的碼頭。這些碼頭就會變成湖區的特別商業區。”

ωwш.ttκǎ n.C〇

李元興講着,武曌慢慢的聽明白了。

大唐根本就沒有那麼大的人口密謀,給大自然留下更多的空間,洪水來的時候,大自然就會解決洪水的問題。

強行建堤壩,無論是怎麼建,無論多高明,總有一個極限,當超出這個極限的時候,那時的水災就不是小災了。

可所有的水有幾個湖區分流,再大的水也不會有問題。

李元興接口又說道:“我以前想過,黃河可以借小浪底那裡,形成一個半人工,半天然的湖區。這也是爲了考慮雨季的問題,只是那個工程量太大了。眼下,長江這裡許多地方都有着原始的湖區,將湖區擴大卻不成問題。”

“船呢?”武曌又問了一個問題。

李元興笑了笑,自信滿滿的笑着。顯然他已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雨依然在下着,而且越下越大。

這幾天來,櫃爺的表情越來越嚴肅。江水又漲了三尺的消息報上來的時候,櫃爺竟然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這是櫃爺到大唐以來,頭一次嘆氣。

不抱怨,這是櫃爺給唐軍的條例。

大唐男兒沒有什麼抗不過去的,所以絕對不能抱怨。可櫃爺自己卻是嘆了一口氣。

李神通當下就過來:“皇叔莫愁悶。各州縣都有上報,雖然有些田被水泡了,但水稻這東西怎麼也還能撿回來一次。現在,除了上游有一處決堤之外,再沒有什麼過大的危險,幾大湖區是死了些人,可最近四天以來,再沒有什麼村子被淹的消息傳過來。”

李神通這是在安櫃爺的心。

他其實並不知道櫃爺爲什麼而嘆氣,只當是爲了大雨,爲百姓吧。

李神通繼續講着:“糧食不差,南洋那邊至少還可以再調來三千萬石的糧食,所以也不會有人餓死。這運河再有最多一天,就可以放水了,到時候看看江水會不會降下去。”

櫃爺點了點頭:“上下都辛苦了,再堅持幾天。”

“這是我等的職責所在!”李神通回了一句,又回去繼續忙碌了。

李元興卻是知道櫃爺爲什麼嘆氣,靠近櫃爺輕聲說道:“這水不小,比那次大多了。可那次有多可怕,所以還是人把自己害了。”

李元興說的已經很直白了,長江不同於黃河。黃河那是動不動就改道,根本沒有個譜。那一年有些洪災都不會讓人意外,在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地點有洪災都可以說是正常的。

但長江不同,長江後世的大水災,真正的原因是人。

圍湖造田、長江邊上都敢修高堤,然後造住宅區。要知道大唐現在正常情況下長江上游的江面最寬有一公里還多,長江入海口差不多有二百多公里寬。

聽李元興開口,櫃爺也說話了。

“太湖,那個時候有四十四億立方米。最近幾天。丫頭有笨辦法測算了一下。保持估計太湖眼下的水量已經達到了四百億立方米,而且照眼下的情況看,就這樣的雨,再下三五天。縱然沒有那泄洪運河。太湖也能再存些。”

“不知道這次大水。會不會影響到大閘蟹!”李元興突然說了一句不着邊的話。

櫃爺愣住了,轉而笑着搖了搖頭:“要等中秋了。”

“誰第一個吃這東西?”李元興這麼問,純粹是打差。爲了就是不讓櫃爺再去想那些無用的事情,既然來到大唐了,後世的許多也沒有必要去揪心。

誰想到,櫃爺還真的知道:“傳聞,那位叫巴解。”

巴解是誰?李元興也懶得去想了,眼下這麼大的水在李元興與李嵐姍當時看來,不死上幾萬人這都不叫個災,可眼下大唐這邊官方記錄的,所有的州縣回來起,包括失蹤的,已經沒有找到的村子,也纔剛剛過千人。

還有可能,這些失蹤的人有辦法自救,說不定還能活着回來。

次日,大幹了幾天幾夜的八十萬人,真的挖出一條一丈三深,差不多十丈多寬的運河來。按這個深度,五百噸載重的大船,可以直接在這裡航行。

堆放了足有一噸的炸藥,連綿的爆炸聲之後,太湖一條河堤被炸燬。水直接就涌入了京杭大運河蘇州段一處專門加修的河段之中。然後順着京杭大運河,向着杭州涌去。

可繞過嘉興之時,這裡有一個足有一公里直接的人工湖。

原本這裡的設計是一個分叉的水路,可許多工匠都認爲,水會直接涌到杭州城,萬一河堤擋不住了,這就是極大的麻煩,所以在這裡修了一個人工湖,作了一個緩衝之後,然後再分流,又給杭州這邊的運河加了臨時的水壩,水就從嘉興西南直接轉了個彎,直衝杭州灣。

有多大的雨,多少水也不可能讓大海的海平民上升多少。

身在金陵城、鎮江城的幾個官員就站在大雨人,就站在江堤上,所有人的視線都盯着了那立在江水中的石像上。

立石像,原本就是敬河神,也是古代測量水位的一種方法。

那石像,眼下僅僅只是看到一個頭頂,隨時都有沒過石像頭頂的感覺。

半個時辰過去了,水位似乎又漲高了一些。

許多人的心都沉下去了,開了一條運河,花了這麼大功夫,竟然沒有起作用。

卻有個老者說道:“這大江、大湖,你當是自家的水桶,開個口子就能下去幾尺的水?”話是這麼一個話,可依然讓人不怎麼安心。

根據李元興所教的辦法,空地上擺一個盆,然後測量降水量。

有專門的人去看。看過回來臉色很難看:“今天的雨,比昨天大。看這天,至少還要再下個三五天不成問題,有一個睛天,也能讓人心裡寬些!”

“看,看到眼睛了。”

什麼眼睛,許多人當下也沒有理解。

可順着那位的手指看過去,水位似乎突然一下就降低了,這就代表着計劃成功了。

從金陵城上游,河州的位置。順着那裡的一條河,將水引到太湖去,這一段只挖了幾裡,僅僅是將長江與那河道接通,然後流入石陽湖與水陽湖。當然這兩處湖區的百姓早已經搬家離開。

再從這湖區通過上興河、南河等幾條不算大的河,引過幾個小湖,再進入太湖去。

等於說給長江水多了一個分浪,淹了不少的地方,也讓許多百姓沒有家園。(未完待續……)

第825節 倭人分糧第693節 李靖的兵法教學第201節 秦王七妃第434節 李元興入獄第675節 一根棒棒糖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289節 除夕夜宴第779節 大唐第一島鏈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679節 大唐國土第390節 一份寶藏第307節 全是良匠第156節 秦王花錢必重利第249節 紅紅火火第792節 甘蔗園第2節 天下第一城第667節 水晶之王與後第270節 大唐的婦女革命第139節 天命大運之人第372節 棉田第271節 秦王睡書房第877節 女人,女人第630節 遣唐使第788節 老秦人第252節 和尚不好混第409節 命中註定(三)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396節 百善孝爲先第590節 聰明人的計謀第350節 遼東大爭第629節 民心所向的口水仗第140節 武曌!第372節 棉田第841節 末日之皇第7節 帶回大唐的禮物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377節 又要結婚了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440節 惡客上門第282節 我們結婚吧!後記第907節 一切都因爲愛第823節 不得不開戰嗎?第753節 戰國始第759節 買下高昌第331節 面子、裡子第709節 太原王家第894節 傳承的使命第865節 精神第491節 初現軍民情(二)第194節 秦王莊的奇蹟(三)第80節 樑師都第470節 秦王殿下參加祭天第266節 催妝詩第749節 最賤的名士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773節 唐之羽林第206節 秦王府家臣第362節 國與家的倉庫第713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三)第83節 全瘋了!第645節 意志VS意志第881節 星辰之島第676節 匪夷所思的外交條款第17節 秦王唐橫刀第882節 七萬七千項專利第851節 李元興的南美公關第381節 戰黃河(三)第260節 不作孤王第773節 唐之羽林第679節 大唐國土第226節 殘軍第218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上)第345節 炒作的極致第161節 我掙到錢了第424節 迷茫的靈魂、火辣的身體第701節 明月公主的萬言表第648節 暴政、酷吏第323節 約會第469節 受命於天第570節 秦王追殺令第109節 李元興的坑(三)第657節 白菜真是好東西第234節 耀州受阻第7節 帶回大唐的禮物第890節 斷碎的傳承(三)第700節 李元興的石頭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803節 超級豪賭第717節 和和氣氣第738節 留下一個傳說(三)第504節 一大批使節團到訪第559節 新一輪斂財大計第14節 大唐新秦王第59節 竟然有人來踩秦王府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53節 打着欠條的拍賣第364節 刀客第306節 千金買馬骨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