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節 獨木橋

劉政會是大唐皇家學院的副院長。

他這個副院長其實才是真正管事的,大唐皇帝李二院長,可他知道皇家學院有幾間教室嗎?李元興也是院長,可李元興知道正門是什麼顏色嗎,皇家學院門前的對聯寫的是什麼嗎?

不!李元興是知道那副對聯的,可是他未必知道就掛在皇家學院的正門前。

天池那裡李元興最後一次去,還是在洛陽水災之前,那些是茶會的時候。那個時候皇家學院的正門還沒有修好呢。

爲了表示自己對皇家學院的重視,李元興也沒有讓劉政會再詳細的彙報,答應了大考當天自己親自到場,以示重視。

八月初一,男兒節。

天不亮李元興就出門,這原本是一個慶祝的節日,可長安城之中卻看不到半點慶祝的感覺。街上行人無數,無數是步行的,還是坐着馬車的,都急急的趕路。

李元興叫來近衛話詢問。

“殿下,這八月初一雖然是男兒節,但卻是大考的日子。不僅僅是皇家學院大考,可以說天下都在大考。五歲的娃娃想進一個好蒙學,自然早早就去排隊。雖說是不考試,但總要有個聰明的,木納的。”

聽近衛這麼一說,李元興想到了後世上學的感覺。

近衛又小聲彙報着:“關中顏氏學堂、柳氏學堂。長安春曉園蒙學、暢春園蒙學。是長安城選出的四大幼童蒙學,可教室數量有限。自然是早早排隊,接受先生的面試!”

幼升小!李元興差一點就把這個詞給念出來了。

正如某一位智者說過的話,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競爭永遠不會避免的。

另一位近衛也說道:“十歲娃娃,書讀的好的,自然要到長安城各名學堂去了,擁有着長安最出色算師,十之六的宏文館學堂、擁有長安八大名筆的名學館、擁有法家、儒家、縱橫家名師的博學館,卻是學文的娃娃必爭之地。十中選一,這纔是真正的比試!”

“殿下。其實玄刀館、飛羽館、伏虎館。孫吳兵堂、諸葛智館也是十歲娃娃的比拼之地,競爭壓力不比那三個文館差!”

果真是競爭,上個學真難。

秋香也在一旁說道:“秦王莊丹紅院、秦王莊良工院、耀州神兵館、兵部長纓院、戶部小財神院、禮部史學館等,十五歲學子爭的也極是激烈。”

從窗戶看着外面急行的長安百姓。李元興微微的點了點頭。

大唐現在缺少人才。有競爭就有進步。爭吧。

出了長安城,直奔天池。這一路上更是有着連綿不絕的馬車,這些馬車遠遠的見到秦王車架全部停在路邊讓行。秦王殿下親自赴大唐皇家學院對於學子們也是一種極大的鼓勵,證明朝廷的重視,秦王府的重視。

劉政會就在正門前迎接着。

相互見禮之後,李元興卻看着那對聯有些發呆。

發呆的原因,不是因爲這是自己抄來的對聯,而是對聯寫的是國事家事天下事。這個將國事寫在前面,在大唐這種世家佔有極大權勢的時代,相當的不容易了。

坐在正堂上,劉政會以及大唐皇家學院主要的官員分座兩旁。

劉政會衝着一位官員點了點頭後,這位官員站了出來:“殿下,這次爲大唐取材根據禮部、戶部、吏部,以及天英閣,諫院的意見。各州必錄名額佔十之三,這是禮部在各州上報學子情況之後,作出的判斷!”

“詳細說說!”

李元興還沒有理解,這個十之三是什麼意思。

“殿下,以州爲例。河北道、江南道、劍南道三道,各州學子優秀者極多,如果僅憑成績取材,怕是隴右、河南道、河東道、入選的人數十不存一。而山南道、嶺南道、東嶺卻是許多州一個也錄不上。”

李元興聽懂了,這是在平衡各州的學子入選。

劉政會接口說道:“大唐各道以縣爲例,一縣至州,選材二十人。大唐全境,現有三百六十個州,遼東道還沒有計算在內,他們暫時列在外,因爲遼東道州縣的界線,人口,戶籍等,還沒有劃分完畢上報六部!”

“所以三百六十個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個縣。初選人數爲三萬多人,每州再將這些人考覈,減去約四成。再挑選出極優秀三人,魁元一人。其中魁元免試,可直接入學。但在分院之時,卻要接受六院各院長的再次考覈,如不過,只能另選別院。這三百六十人,所有花銷都有戶部支付。”

李元興聽明白了,這就是特優生,免學費,發生活費的。

“優秀者三人,在學院考試,再爭三百個全免,以及三百個免學費的名額!”

這個提議真的不錯,給優秀的寒門學子一個機會。

雖然每年加起來才九百六十人,可對於古代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突破了。

“殿下,來長安考試的大約有二萬人左右,大唐皇家學院的錄取率禮部訂下爲六成,也就是說,每州三成入學之外,另外還有相同的名額,天下大爭。以分數論名次,以名次決定入選。”

李元興點了點頭:“不算殘酷,至少有六成可以入學嘛!”

李元興心說,這比後世大學本科升學率只低一點點,當然,後世的大學數量多,大唐只有長安纔有頂級學院。

劉政會看到李元興的表情,輕輕的嘆了一口氣:“殿下錯了。”

“本王錯在何處?”

劉政會示意旁邊一人起來講話。

“殿下,某是禮部學政。有一組數據報於殿下!”說罷,這位官員翻開本子:“長安縣,十八歲學子入考者八百六十三人,選二十人進入複試。長安城內,依四個縣的標準,選八十人進入複試,參考者達到了三千一百人。”

李元興當真嚇了一跳,這接近了八十分之一的機率,來參加皇家學院的考試,然後再砍掉一部分,百分之一的入選率。

“殿下,長安令四次上書,禮部特批,京兆各縣酌情增加,整個京兆平均下來都沒有增加到三倍。再說杭州一城,各縣加起來的參考者過萬人,而杭州那邊送來長安的學子,也不過一百八十人。”

“殿下,皇家學院是大唐最優秀的學院,自然是難進一些。臣下聽聞聖上已經批准了私學設立,各道建兩所官學,四所私學。這些學子亦可分流!”

“要快建呀。”李元興感慨的說了一句。

想到後世,頂級學院的與總考生的比例達到了一千比一,甚至幾千比一。

現在看來,不用幾年,大唐皇家學院的入學比例也能增加到一百比這樣的程度。

“殿下,不過山南道就沒有這麼緊張了,有些縣甚至都不夠二十人蔘加考試,自然全部都來了。所以這纔有了增加各州保三成的規則。”

“本王有個意見,那個州今天應考的學子質量高,明年可以考慮提高一些。那個州太差,就減一些名額,不要減至零就好了。”

“是!”衆官員齊聲應到。

劉政會看看自己的懷錶,向李元興施了一禮:“殿下,還有一刻鐘就到了開考的時間了。”

“開始吧!”

李元興不知道大唐其他州縣的考試方式是什麼樣的。大唐皇家學院的考試方法卻與後世的考慮有幾分象。一間教室之中,搬空一半的桌椅,但考試的內容卻是有所不同,因爲這裡來的人,自然也在六院有選擇的。

除了第一門考試《漢語》之外。其餘的考試都是一個考場之中考兩門,學子交差的坐開。

考試的時間到了。

四人擡一隻鐵箱子,兩人持刀衛跟在旁邊。每個考場就是一隻箱子,兩個持刀衛,一個是秦王府的近衛,一個是皇宮近衛。鎖子兩把鑰匙,一人一把。在有考場考官在場的情況下,兩人才用鑰匙打開箱子。

考官不接觸卷子,四個擡箱的,兩個持刀衛,是考卷的護送者,也是考場的監考。

他們不管考生,只按規矩監督考試的紀律。

這個時候,考卷纔可以公開出來。給予皇家學院的上層官員有一個看卷的機會。

李元興拿着考卷,只看了一眼就頭疼了。後世的時候,他不怕考試,也不在乎考試,看到卷也不會頭疼。可是在大唐,李元興只看了一眼就頭疼了。

實在是太難了,難度大到給李元興幾百本書,李元興都未必能夠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

《漢語》考卷。其中生僻字李元興二十個之中只認識一個,那文學解析,李元興甚至都不知道那句話的出處是那裡,只能憑語感估計是春秋時代的。而且肯定不是儒家的,或許是法家,或許是縱橫家。

“這一句,是《五德論》中的,應該屬於陰陽家。”有學政在點評着:“這一句,有些簡單了……”李元興沒聽到後面的點評是什麼,只聽到似乎認爲這題出的太簡單了。李元興都有些不好意思聽下去了。

終於,有一句李元興還算能懂。

學而實習之……

接下來劉政會一句話把李元興打擊的想找塊布把臉包上:“這一句好,看似簡單。可卻依此句作文三百字,當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光會死背書之類,欲哭無淚,此題就見真才學……”(未完待續)

第125節 葉秋霜的夢第655節 高端黑第363節 越發的高深了第9節 軍神上門第806節 秦王開店第93節 世家門閥也爲利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548節 燥動的長安第263節 大婚第591節 回長安第14節 大唐新秦王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515節 名之戰!第435節 天譴第543節 古方神藥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每544節受審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463節 一條人命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641節 丹東城的晚餐第405節 瘋狂的中年女人第870節 六倍之後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809節 鐵路要多少錢第836節 攻心戰術(上)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646節 回鄉的奴隸第620節 最有趣的禮物第442節 時間差,四倍!第828節 神兵天降(二)第51節 我的農莊我的家第708節 嵐月公主的表章第708節 嵐月公主的表章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836節 攻心戰術(上)第257節 這算是陰謀嗎?第466節 大唐錢幣(上)第395節 虛假的重量第602節 秦王府掛起了戰旗第72節 大軍齊出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633節 春天了!第53節 打着欠條的拍賣第759節 買下高昌第819節 天英閣監國(上)第40節 李元興與魏黑子的雙簧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309節 趙州橋第136節 臣弟有錯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209節 涼州血夜第364節 刀客第845節 三種武器第903節 戒日帝國第608節 耀州的兔子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179節 懸崖上的那塊石頭第93節 世家門閥也爲利第448節 華夏論!第207節 分糧第276節 媵妾第44節 火星與地球的激烈碰撞第683節 掌控者!第793節 土着暴動第618節 天賜九鼎第6節 哥們富了,亮子更呆了第329節 工具!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780節 股市開第857節 美洲合建港第221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一)第135節 李元興的野心第735節 大唐的準備第491節 初現軍民情(二)第239節 秦瓊不信佛第845節 三種武器第313節 一等大匠師(下)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第525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四)第748節 用技術玩陰謀第511節 大唐第一女醫第828節 神兵天降(一)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535節 上邦大國的面子第253節 秦王書房第900節 秦王駕臨第762節 西北勞軍第880節 英王封地第627節 新聞第832節 血肉長城第237節 秦王莊茶禮第585節 春風滿面伊吾王第457節 兩粒石子翻起了濤天巨浪(上)第731節 最後的華麗第458節 兩粒石子翻起的濤天巨浪(下)第668節 慾望第583節 一丈長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