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

一隻香爐被擺到了那長木盒前。

李元興在秋香的服侍之下穿上了自己秦王的簡便袍服。如果要穿那套複雜的,怕是需要差不多現代半個小時的時間呢。

李筠完全不明白,他卻是不知道爲何秦王這般的正式。

李元興走到那木盒前長身一禮,真正的九十度躬,一躬到底。足足維持了至少半分鐘後這才直起身體來。

“殿下!”李筠更加的疑惑了。

李元興輕輕的將盒子打開,正是那一把斷弓。

“一把弓,應該是屬於隴西李氏的。本王特意帶了出來,但是這把弓屬於隴西李氏,卻不能擺在隴西李氏,這張弓會擺在鎮魂塔旁邊。大漢武帝賜予漢飛將軍廣,後李陵帶着這張弓遠征匈奴,結果不用本王再說了,史書上都有記載!”

李元興說罷,轉身站到了一旁,側身而立。

李筠當即整理衣襟,正禮,後跪禮,三跪九躬。他的嫡長孫李英熾跪伏在地,最後也沒有起身。

這樣的東西,是絕對應該放在李氏祠堂的,受李氏萬世供奉。

“是榮耀,還是悲情,或者是屈辱。李陵經歷的事情只是他自己最清楚,降了!大漢武帝給他的,還有李氏是一個重責。可不降呢,他就是英雄,但也不會再有你們。本王查過,敦煌房就是李陵的後人。”

李筠向着李元興長身一禮。

“申國公不應該給本王施禮,說是族中而言,我是你的孫女婿。此時論的是李氏家事,無論我李元興是李氏皇族,還是隴西李氏,再或者,僅僅只是姓李。此時都不是大唐的秦王,只是我李元興自己!”

李筠沒有說話,那眼神卻是更加的銳利了。

李元興繼續說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李陵爲什麼會敗。”

“力戰而敗!我李氏子孫願爲先祖血恥!”跪伏在地上的李英熾幾乎是喊着在說話。

李元興輕輕的搖了搖頭。

看到李元興搖頭,李筠卻是心頭一緊。

“申國公……”李元興改口叫道:“祖父你如何說?”

“天時不好,當時大漠有風沙。後又下了雪,路難行。地利不足,往北千里已經是過度深入了,在地形上有利有匈奴卻不利於漢軍。人無和,孤軍而戰,面對十數倍的敵人,如何能勝?”李筠的語氣在顫抖。

李元興追問了一句:“還有嗎?那怕是大不敬之語都可行!”

“沒有了。”李筠非常堅決的說道。

真的沒有了嗎?李元興盯着李筠那如鷹一樣的眼睛,他想從李筠眼中看到李筠真正的想法。可李元興失望了,李筠依然是在站一個武將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或許,古人不敢懷疑皇帝的決策吧。

李元興看着那弓,輕聲說道:“李陵在出徵的時候,就註定他是赴死之戰!”

“請殿下解惑!”李筠這一句倒是問的真切。

“三點!”李元興伸出三根手指之後,視線轉到了秋香身上:“去記錄。”

“請讓我去記錄!”李英熾重重在李元興面前磕了一個頭,要知道李陵揹負了幾百年的罵名了,作爲他的子孫,是願意用血去洗刷那份恥辱的。

李元興看到李英熾準備好後,開始說道:“第一個,也是致命的錯誤。在李陵之戰時是大漢武帝最爲過於自負的時候,他選擇了一個最不適合的戰機開戰,而且他並沒有足夠的準備,也沒有完善的計劃,甚至自大到以爲他的軍隊出戰就能勝,從來沒有考慮過失敗,或者是如何保證勝利。至少他考慮的不嚴謹!”

李英熾的手在顫抖,聽到這些話他手顫抖到已經拿不住筆。

“你是李氏男兒嗎?”李筠冷喝一聲。

李英熾猛的在自己的手腕上重重的咬了一口,血滴下來,卻讓手不再顫抖。快速的記錄着李元興的話。

他害怕了,因爲李元興批評的是一位偉大的皇帝。

“第二點,就是朝堂之上的派系之爭了。大漢朝堂內部的相互構陷和傾軋,註定了李陵根本不可能有後緩。這不是某個人,而是大半朝臣的錯誤。”

“第三點,李陵的部隊。一隻可笑的五千人步兵,就敢深入草原。他忠心嗎,還是在和人鬥氣,或者是無法反抗。出兵,就是錯。這不是保衛戰,不是非死戰不可的戰爭,只是一場根本不應該存在的遠征。”

李英熾寫完,從案几後跳了出來,重重的又在李元興面前磕了一個頭。

“最後總結一下,要搞清楚順序。李陵是先被俘,然後單于使用離間計,污衊李陵已經投降,漢武帝劉徹殺了他全家,李陵無家可歸,被迫投降,另外,李陵以五千步兵對抗匈奴兩萬騎兵而不敗,幾天幾夜,力戰而竭才被俘的。”

李元興說完,李英熾又重重的磕了一個頭。

而讓李元興意外提,李筠竟然也要行跪禮,李元興趕緊就去扶。

“爲何?”李元興不解。

“這不是感謝殿下爲李氏先祖證明,而請罪,請罪!”李筠那雙眼睛更加的銳利了,他活了六十歲,經歷了多少亂子。從小的時候,他叔父要殺他奪位,再到小小年紀父親就死了,他繼承了爺爺的爵位。

在大隋打過仗,在初唐也打過仗。

他與人鬥過,他與朝堂之中爭過。

李元興在扶起李筠之後,李筠說道:“這是請罪,我等太心急了。只是想着如何讓殿下出兵,只要殿下出兵就可掃平一切。那高昌王可恨,我等世家的利益被他硬生生的搶走了一成半,每年數百萬貫的利益呀!”

“李陵式失敗。記住這個詞,親自送這斷弓去長安,供奉到鎮魂塔旁。清河崔氏拿出當年的借條,讓我父皇讓步,也順便給了我一次壓力。終歸說起來,就是利益的問題。任何人,也不能拿大唐的士兵去送死,任何人。本王不行,皇兄也不行。大唐軍隊遠征,出戰必勝,不保勝,不出戰。除非是保衛家園之戰!”

“我等世家錯了。”

“高昌王,就當是爲我們存錢了。過上幾年,一次性讓他消失。時機不到,本王不會開戰。任何人也不要提開戰之事。”

“殿下,老臣斗膽問一句,遠征高句麗之事?”

“這件事情,我們算一算得失吧。”

“洗耳恭聽!”李筠的語氣比初見李元興之時尊敬了許多。現在是談國事,李元興以秦王自居沒什麼。李筠此時的心態也擺正了,以大唐臣子自居。

李元興請李筠坐下,讓秋香送上茶水之後才說道:“原計劃,貞觀二年冬天調兵,在貞觀三年初春之時出戰。那個時候,無論是糧草,軍備,軍士的訓練都已經完全的準備好。絕對是必勝之戰!”

“提前一年出戰,請殿下講解!”

“不僅僅是河東世家,連關中世家,代北世家等,整個大唐的世家都盯着遼東的利益上,狠不得立即將其吞下。本王爲了明年四月一戰,調動了整個秦王莊所有的力量。原本這些力量卻是另有他用,要知道,貞觀二年初,就是本王出征之時,至少有三十個州會有大規模的蝗災的。本王要興修水力,改造良田。”

“損失有多大?”

“沒細算過,但大概數值有。河東道全部、河北道南部、關中。八千萬畝良田,至少要晚一年出現,而且在對付蝗災的時候,要消耗掉四千萬擔糧食。如果不打仗,這就落下了。這個損失,祖父以爲如何?”

李元興苦笑着搖了搖頭,秋香趕緊給遞了一支菸上來。

李筠聽着臉都白了,當場就要離坐跪地請罪。

而李英熾根本就是跪着沒起來過。

他越聽越驚,越聽越是服氣,他謀一戰之勝,秦王謀的大唐天下之勝。

天地之差!

李元興扶住了李筠:“剛纔算的是損失,再算得利。其實這筆賬不好算,世家們如果有興趣了,過年的時候來秦王莊,我們坐下來好好計算一下得失。”

“請殿下繼續講。”

“因爲戰爭的需要,加大的精鋼的產量,水泥的產量。這個好處是,長安到洛陽的鐵路可以提前一年修。而遼東那裡也會建鋼廠,水泥廠。這個可以加快大唐工坊業的發展。可大唐的糧食依然不夠吃,所以這個得失地有一論。”

李筠非常認真的點了點頭,他也想明白了,這個提前出戰高句麗。李元興也是有些被動的,但真正從得失的角度上,李元興也沒有算清楚。所以才選擇了打,如果明顯發現是吃虧了,李元興肯定不在乎世家的壓力。

“請殿下繼續講下去!”

“再說遼東,那裡種糧的產量巨大。而且藥材豐富至極,再加上可以人工種植人蔘。並且對高句麗進行一次致命的壓制。所以說,我當真不知道這如何平衡了,一邊是我的農業擴大計劃,一邊是工坊業擴張與藥業擴張。”

李元興笑了。

“不過,高昌是不能動,現在動高昌是敗筆。所以殿下回避了!”

“沒錯!但如果我連高句麗都不動,怕是世家會想盡辦法施壓的。”

第833節 災後重建的考慮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257節 這算是陰謀嗎?第11節 來自仙界的禮物第107節 李元興的坑(一)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864節 殖民第16節 現代閒人的麻煩第719節 獨木橋第31節 出賣的只是身體第650節 京觀要怎麼辦?第683節 掌控者!第194節 秦王莊的奇蹟(三)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108節 李元興的坑(二)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846節 再巡邊第530節 打龍袍之戲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63節 李嵐姍的強勢入股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168節 爭牛!第235節 七女留宿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184節 秦王的邀請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448節 華夏論!第595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上)第44節 火星與地球的激烈碰撞第237節 秦王莊茶禮第487節 軍隊的核心利益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303節 這也是戰爭第413節 空中樓閣第172節 李淵還不老第216節 失算呀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718節 大唐絕密計劃第506節 傳票第19節 暴露的危險第628節 功藥一體才神奇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165節 大唐明月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485節 廉價的高奢侈品第40節 李元興與魏黑子的雙簧第386節 好女不嫁兵第877節 女人,女人第228節 身世第483節 金融改革(三)第694節 意外的計劃第186節 秦王的泡饃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293節 大閱兵(下)第884節 華夏的奇蹟第579節 出發蘭州第185節 老農的夢第79節 正式出兵第264節 小小一坑第792節 甘蔗園第220節 茶商們的野望第173節 上位者禁小善第594節 櫃爺也不是全能的第859節 深談第836節 攻心戰術(上)第117節 頡利的決心第420節 不要小看餐桌第641節 丹東城的晚餐第86節 新秦王還稚嫩第708節 嵐月公主的表章第329節 工具!第719節 獨木橋第588節 巨獸初現第613節 戰,戰,戰!上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833節 災後重建的考慮第418節 小道消息第383節 秦王府的刀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820節 天英閣監國(中)第93節 世家門閥也爲利第677節 是詛咒嗎?第315節 驚天慌言第89節 秦王威武第896節 又一位王妃第612節 真正的將軍第425節 嘗試着讓心交融第88節 羅藝造反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116節 反間突利小可汗第241節 秦王約佛第478節 繼續搞事第159節 室韋與靺鞨第483節 金融改革(三)第260節 不作孤王第133節 賜回紇驚天大禮第131節 巔峰之戰第276節 媵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