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節 第一個留學生

李元興的小會客廳,就在王語煙身旁坐着一個眼神呆滯的少女。

只有五歲多一點的小丫頭。

在看到武曌的時候,特別是武曌身上的飾物,少女的眼神明顯的變化了一下,可立即又將頭低下了。

“在等我嗎?”李元興衝着王語煙問了一句。

王語煙搖了搖頭,然後視線停在李婉順的身上,那意思李元興明白,李婉順還是認生,在她這個年齡上還不知道什麼是抄家滅族大罪,只是知道自己的親人都不見了,其餘的意識並不深刻。

“這個,要這樣吃!”武曌抓起一塊蛋糕,一下就拍在自己的臉上,大口的咬着,將上面軟的,帶有奶油與果仁的咬掉,然後將下面的部分扔回桌上,這才又拿起一個。

“這樣!”到底還是小女孩,看到有自己的同齡人戒心少了許多,也學着拿起一塊蛋糕。

武曌用力的點了點頭,然後開張嘴巴。

李婉順也一樣,張開了嘴巴。

李元興這時起身往外走去,示意王語煙也跟出來。在李元興離開屋子之後,身後有笑聲傳了出來。

“或許在幾年之後,她會知道自己的身世,這個年齡她就算有所感覺,也不一定明白髮生了什麼。告戒出現在她身邊的人,不要亂說話,至少在她十六歲之前,不要提到這段往事,對外宣稱,這是給明月公主找了一個伴!”

聽李元興吩咐後,王語煙又問了一句。

“那名字呢?”

“就叫婉兒好了。大名不會輕易提及的!”

“語煙明白,這件事情一定會辦好,不會讓殿下操心的。”王語煙很認真的說着,然後又說道:“殿下回後院吧,語煙讓廚房把午餐送到後院去。”

午餐,李元興的其餘王妃已經吃完了。

衆女看着李元興吃飯,卻誰也沒有主動提及李婉順的事情,畢竟牽扯到隱太子,知道的越少越是少了些事非。

李元興看衆女沉默,感覺到氣氛有些壓抑。開口說道:“長英在耀州。這一次明月回來,她卻沒有跟着回來。本王決定這幾天去耀州探望一下。”

“殿下怕是擔心她在耀州整出什麼亂子吧!”

“算是!”李元興只求找一個話題,既然有人接話,也是打算就這個話題講下去的。結果。李麗苑繼續說道:“殿下不如不管。想來最多再有一個月她們就一定會回來。秋雨姐姐正在學習配製最新的香膏。長英她也打算給殿下一個驚喜的!”

李元興心說。十幾歲的丫頭,能有什麼技術能力,能不胡鬧就不錯了。

“瑩瑩去幫着皇嫂完成大唐皇家女子學院的新生考覈工作。只有合格的人才能夠入學。不合格,卻還想上學的,增加一個名爲學院預科的,先讓她們學習基礎的知識。”李元興一邊說着,崔瑩瑩一邊用筆記錄着。

提到留學生,李元興想到了這次來大唐的使節們。

可以說,各國都提出了申請,希望可以讓他們選擇的優秀人才在大唐學習。

其中,剛剛與大唐求和的高句麗,也同樣提出的申請。

“金德曼在何處?”李元興想到這這位新羅公主,可李元興這麼一問,崔瑩瑩卻是樂了:“原本以爲殿下已經忘記還有這麼一位新羅公主了,金德曼現在倒是象一個農婦,整天在咱們農莊裡打轉。”

李元興沒有立即說話,他在聽崔瑩瑩對這位新羅公主的安排。

“秦王莊的仙糧自然是不會讓她去搞清楚的,可也不能什麼都不告訴她。最後我們姐妹商量之後,認爲唐玉米還是可以讓她有所瞭解的,所以就在種秋玉米的時候,讓她一起去看了,但是卻作了些手腳!”

“什麼樣的手腳?”

李元興這纔來了興趣。

“翻地埋肥,還有下種補肥的過程她並不知道。”崔瑩瑩如實的回答着。

這時,李麗苑也跟着說道:“我們在給她炒寫的冊子當中,也把這兩項減去了,沒有肥,唐玉米是不可能一畝有千斤的收成,而且還會傷到地力!”

李元興滿意的點了點頭,心說自己的王妃倒是真的把這些知識學會了。

可轉念一想,是因爲這是仙糧她們在學習種植,還是真正意識到農業知識的重要性。

“來人,請劉政會、姚思廉兩位老先生過府!”李元興突然想到了一個念頭,擡起頭吩咐着。

“殿下,他們不是對頭嗎?”崔瑩瑩一百個不理解。

李元興笑道:“在朝廷裡,沒有對頭。”

“不懂!”崔瑩瑩與李麗苑同時說道,李元興也沒有解釋,只是說道:“再過幾年,你們會懂的,一定會懂。現在安排一下,本王要請新羅公主品茶,順便聊聊天。”停頓了一下之後,李元興又說道:“寫信給長英,告訴她玄甲軍的裝備之事,不能比天策四衛低。但要分清戰時裝備與日常裝備!

“是!”崔瑩瑩接下這事情:“信今晚就可以送到!”

在李元興與金德曼喝茶的時候,長安城之中,兩個女子在計劃與意外之中相遇了。

說是計劃,那是因爲李元興本身就安排兩人相遇,而意外則是她們相遇的地點並不是大唐西市,而是在禮部御門旁新開的一道門,名爲御學司的地方相遇了。

金蔓青從耀州而來,過尚儉門入長安,原本是準備去西市的。

可金蔓青卻是看到禮部旁御學司那裡的告示而停了下來,這裡對皇家學院五大院之外,特別增加了一個醫學分院,級別沒有五大院高,算是第六,但在編制上比五大院低半級。

看到上面的課程安排,以及入學考試的內容之後她立即示意馬車停下。

今天的金曼青,已經不同於以前的金曼青了。

年少之時,她是窮人家的孩子,自然是穿不起好衣服的。入宮作醫女,初級醫女和雜役相比沒什麼區別。逃離之後,被抓進了奴隸營,爲了自保她是儘可能穿破的衣服,把自己的臉抹黑。

之後來到大唐,作爲一名奴隸女工,她穿的反倒比在高句麗皇宮還好些。

今天,作爲耀州的二等管工,藥材工坊的次一等管事,她可以算是耀州中上層的人物了。在耀州,三等以上的管工實際的權力已經相當於八品縣丞,二等管工就相當於七品縣令的權力,收入上作爲自由人,還能更高一些。

金曼青帶着兩個同是高句麗女奴的侍女,以及一個類似管家,兼職車伕的老奴。

在大唐,普通的平民買奴都是非常正常的。

一個身穿絲綢的女子如果在大唐長安的街道上獨自行走,很可能會被認爲你是某大家族的逃奴,因爲侍女這種身份的出來辦事,是不可能單獨出街的,這與禮不合。

而有身份的女子,你不帶一個婢女出街,你還穿絲綢,這就不合理了。

御醫司門外有專門的馬車停車場,這裡有專人負責,只需要一文錢就可以停車,而且還會有些草料餵馬,當然你要想給馬車吃的好些,豆餅甚至更好的東西,就需要加錢,洗馬,洗車也同樣需要加錢的。

一旁的牌子明碼標價,寫的極是清楚。

金曼青的車伕拿出三個秦王錢,想了想收起了一個,用半生的漢話說道:“加一升豆!”

“用秦王錢,送一捧豆,買豆加三成!”負責停車的人拿起一個小桶,裝了一桶豆子倒在筐裡,然後又拿了一個杯子從袋中裝了三杯,也倒在筐裡,這才說道:“其實還有一種料,一個秦王錢兩升,麥子、唐玉米、紅薯榨過之後的渣料,也是硬料!”

在馬的食物上,這硬料以往只有豆子。

現在李元興作了麥芽糖的殘渣,有專業的馬匠測試過馬力,也算是硬料,比豆子差了一點,可比草料好多了。

“那來一個錢的!”

兩升,就是兩公斤左右,一匹馬一天要吃十公斤左右的食物,純吃草的馬自然不如加了豆子等硬料的身體好。

“好咧!”那管停車區的小廝爽快的答應了一下,將那些豆子倒回去,重新裝了兩桶。然後又送了一根紅蘿蔔,車伕笑呵呵的接下拿着筐子去餵馬了。

金曼青原本還急着去御學司,可聽到秦王錢買東西會多一些時,就不由的停下了。

她想到了那位公主所說的話,在大唐之外的地方沒有關押大唐子民的牢房,也沒有對大唐子民用刑的鞭子。她知道,那位公主就是秦王府的,自己也是被秦王府買回來的,大唐秦王府的威勢,果真不可小看。

從這小小的銅錢上,就可以看出

就象馬料一樣,這銅錢是硬料,就是錢中的硬通貨。

帶着心中的感慨,金曼青進了御學司,來到了寫有醫學院的小閣間前,那裡有一塊板子,上面寫着有着於醫學院的介紹,傳授的課程,以及授課的老師。包括孫神仙都有,每個月,孫神仙會有三天的課程。

再往下看,這醫學院卻是分的很細。

其中有全科醫,也是單科醫。特別還有一句說明,全科是初懂,單科是精研。全科皆通是爲上醫,全科皆精是爲聖。大唐無醫者自稱爲聖,得醫道傳承之孫真人,亦自付學識不精,願與天下醫者共修。

“好一句原與天下醫者共修,如有醫聖當孫真人!”

金蔓青心中對孫老道的崇拜之情更盛。(未完待續。。)

第85節 烈酒壯行第446節 守礦區的將軍第715節 絕對不能放過棒子第256節 玄奘的反擊第478節 閒來搞事第703節 皇宮訂計(一)第80節 樑師都第369節 令女人們瘋狂皮草第209節 涼州血夜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106節 火計(四)第19節 暴露的危險第407節 命中註定(一)第164節 秦王儀仗第369節 令女人們瘋狂皮草第242節 聘禮第93節 世家門閥也爲利第139節 天命大運之人第520節 用牛刀殺螞蟻第52節 秦王大計第103節 火計(一)第46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二)第644節 鋼鐵VS意志第793節 土着暴動第299節 耀州紀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605節 瓢把子第248年秦王聘禮第二更第26節 縣男虛爵第51節 我的農莊我的家第782節 博弈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126節 回紇使者的誠意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233節 茶之道傳天下第141節 士、庶、貴、賤第49節 天價第804節 全民大賭第256節 玄奘的反擊第50節 女財神第851節 李元興的南美公關第294節 新年運動會第236節 大義凜然私房錢第461節 騙局還是奇蹟第319節 刺客第500節 自由之路第453節 極限第401節 大唐神藥第751節 海盜?第364節 刀客第42節 正常男人是無法忍耐的第471節 天啓第905節 玄奘與秦王第734節 驚天陷井第347節 李治!!第638節 唐之武安第762節 西北勞軍第276節 媵妾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125節 葉秋霜的夢第579節 出發蘭州第830節 神兵天降(四)第383節 秦王府的刀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860節 定策第235節 七女留宿第677節 是詛咒嗎?第704節 皇宮訂計(二)第479節 三句話與新的遊戲第408節 命中註定(二)第774節 長安棋賽第898節 李信之墓第169節 危言聳聽第21節 天賜的好機會第467節 大唐錢幣(下)第697節 飛舟上的賭石第144節 秦王莊就是銀山第374節 天池盛會第170節 古長安第629節 民心所向的口水仗第80節 樑師都第260節 不作孤王第168節 爭牛!第797節 租界第724節 官場大換血第277節 換防令第767節 貞觀三年新春第562節 怕死了第245節 精兵強將第492節 初現軍民情(三)第25節 唐皇登基大典第156節 秦王花錢必重利第393節 金瓜,金瓜第742節 長安第722節 大唐第一次農業擴大會議第725節 大唐水力第30節 重寶走私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