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節 人口問題

人口不足,確實是一個讓大唐上中下階層,特別是長安周邊的人都受到影響的問題。

皇族,朝廷自己不用說了。

自大唐立國以來,戶,就是考覈州縣兩級官員的一個重要指標。

而大唐的州、縣分級也是圍繞戶籍數量這個指標在走的。

一千戶以下,就是下縣、中縣三千戶,上縣五千戶。上州三萬以上,中州兩萬戶,一萬至兩萬戶則爲下州,這就是最最實在的人口問題了。

李元興的新政,魏徵還沒有細化的時候,可以說整個長安知道這新政的人,已經超過了長安人口的七成以上,

上至皇帝,下至販夫。

李二坐在桌前發呆,長孫皇后喊了幾次,李二都沒有回過神來。這可是把長孫皇后急壞了,立即爭召長孫無忌,房玄齡,王及善,崔君肅,還有身在秦王府的魏徵以及杜如晦進宮。

杜如晦原本只是跟着李元興一起來長安,順便與幾個老朋友喝一杯。

對於杜如晦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放假的日子。

可誰想,空酒杯還沒有倒滿,皇宮急召,只好立即進宮了。

“聖上,秦王殿下可能想的簡單了,沒有考慮聖上的心情,只是一昧的想要增加人口。如果有什麼逾越之處,請聖上念在秦王殿下一心爲大唐的份上,從輕處罰!”魏徵一看李二的臉色,心說壞事。聖上生氣了。

李二卻是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朕也想給大唐子民免了糧稅呀。”

啊,原來問題是在糧稅上。

衆臣都想起來了,曾經李元興說過,大唐的子民不用再交糧稅,當時李二就動心了。

李二的夢想是在有生之年讓大唐再無糧稅。

可現在呢,李元興這邊可以說已經在免糧稅了。

“聖上,秦王殿下曾經說過,想真正免了糧稅,必須保證兩條路。一是商稅足夠,二是直屬於國家經濟體。比如。耀州!”杜如晦在旁邊也跟着說了一句。

李二的眼睛眯了起來。耀州歸了李元興,現在耀州值多少錢呢?

想到這裡,李二開口問道:“如果把耀州折成銀錢,這個耀州有多少?”

這個問題。只有戶部尚書崔君肅可以回答了。

“聖上。不好算。但如果真的要算一算的話。耀州頂十個洛陽!去年的洛陽!頂一百多個萊州吧,去年的萊州!”

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呀。

“衆卿說說,五郎這個鼓勵生育的政令如何?”李二換了一個問題。

“回聖上。是個好政令。但也只有秦王封地有可能這樣搞了,換一個,大唐任何一個王爵都沒有半點可能,因爲他們免了糧稅首先就把自己餓死了。秦王殿下不怕,因爲秦王殿下不需要小錢。”

“不需要小錢,那就是需要大錢了?”李二半開玩笑的問了一句。

魏徵說道:“是,臣計算過,殿下現在需要的銀錢大約爲十三億貫,如果爲聖上修建新皇宮,還有新長安城的銀錢也同秦王府出的話,那麼就接近十四億貫錢了。皇宮所需要的銀錢,在秦王殿下所需要的整個銀錢上,百牛一毛!”

九牛一毛,已經是一種非常誇張的比喻了。

可魏徵卻說了一句,百牛一毛。

李二連笑都笑不出來了,李元興要幹什麼,需要這麼多銀錢。

不過,李二不會問,也沒有必要問。

李元興沒有正式報給自己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實施的,想來就是一個長遠的偉大計劃吧。或者說李元興給秦王府的臣子們畫了一個天大餅。

“朕決定了,華州收歸國有。秦王李元興代管。”李二說到這裡,突然心中產生了一個邪惡的念頭:“華州畢竟是一個州,朕已經許給秦王了,現在收回就是朕失言了,所以再挑幾個縣作爲秦王封地吧。”

王及善從進來就沒有開過口,他選擇靜觀。

這時聽到李二說要再分幾個縣給李元興作封地,側頭對長孫無忌說道:“長孫僕射,不如挑幾個最窮最苦最差的縣。”

“爲何?”長孫無忌心說,王及善你和李元興沒仇吧,這會你整人。

王及善和李元興沒仇,但是他卻另有心思,聽長孫無忌發問後,對長孫無忌說道:“秦王殿下的耀州,是他事先挑好的。華州也一樣,都是他事先有過選擇,那麼隨便一個州縣,會不會有奇蹟呢?”

“王尚書此言有理!”

“爲私,大唐全境窮苦之地甚多,就我王家也有許多旁支窮的一天只有一餐飯,而且還沒有辦法天天吃乾飯,秦王殿下如果能讓一個窮縣變成富縣,其中高明之處必須是我等需要學習的。”王及善這理由,就算當着李元興也可以直接說。

長孫無忌也點頭認同。

兩人說話,其餘人都不出聲了。

王及善又說道:“爲公,也讓大唐的州官縣令學一學,如何治理一縣。”

“那不如,連這幾個縣的縣令也讓給秦王算了!”長孫無忌這句話,當真只是一句隨便開口的笑話。

“大善,看秦王殿下如何調教這些縣令!”

“善!”李二聽的高興:“查,找最苦最窮的縣!”

幾位大臣都滿臉的興奮,魏徵卻是一臉黑,不過他本身就臉黑,所以想反駁連杜如晦都沒有支持他,只好認下了。

“聖上,雩縣!人口只有八百戶,長安周邊排名第二的窮縣。真正的窮山惡水。沒幾塊好地,八百戶上守着不到五百畝水田,靠着打獵爲生。窮到連縣令都的年俸都發不出。家裡吃一回肉,都不敢在白天吃!”

崔君肅說到這裡的時候,都笑樂了。

“爲什麼吃肉不敢在白天吃?”李二卻是非常的好奇。

“因爲縣裡太窮,一點肉香就能夠引來全縣衙的人!他自然就吃不到了,可憐已經三十有七,卻沒錢娶妻。臣以爲,他是整個大唐最窮的縣官之一。”

還有一句話,崔君肅沒有說。

因爲這個雩縣(後世的戶縣)就是京兆的屬縣,距離長安太近,近到這縣令連收一斤肉的禮都不敢。所以他是最窮的縣官。

禮部尚書王及善又說道:“雩縣窮。真正的原因是,這裡十年九災,自武德元年開始,八年報大旱。到今年已經是六年連旱。武德七年的時候。全縣顆粒無收。雩縣的人口也從一千九百戶,逃難到現在的不足八百戶了!”

“周至、終南兩縣,亦是窮縣。只是武德三年劃歸稷州。”

“從今天始。兩縣歸京兆!”李二一句話就等於將兩縣劃歸李元興名下:“再加一個,藍田縣也歸他了。立即準備文書,趁五郎還在長安的時候,就要讓他簽押!”

大唐的公務聖旨,根本就沒有什麼皇帝詔之類的,倒很象後世的公文。上面有各部門簽字,發文單位備案情況,以及宣旨的人是誰誰等等。單張的聖旨,其實就是皇帝的一份手書紙條罷了。

藍田有多窮,窮的可憐。

如果說戶縣是年年旱,那麼藍田就是今年澇明年旱,可以說是天災不斷。

這兩縣不僅是天災,因爲都在秦嶺山邊,野獸之類的纔是莊稼的另一個大害。特別是野豬入田,那是毀滅性的破壞。

聖旨到天策上將府的時候,李元興正準備回秦王莊呢。

一看到聖旨,李元興愣了。

“老魏、老杜,你們認爲藍田是窮縣。本王聽說,那和氏壁就是藍田玉,藍田出玉,而且都是上等好玉,窮嗎?”李元興一百個不理解。

杜如晦與魏徵都笑了。

“成了,反正這聖旨本王先收下了。”看兩人笑,必須是有原因。李元興先是簽收了這聖旨,然後說道:“陪本王同車,一起回秦王莊。”

“臣下不去了,天策上將府還有許多公務要處理。”魏徵心說有杜如晦作說明,和自己沒什麼區別。李元興聽到魏徵不去,靠近魏徵小聲說道:“本王交待秦瓊將軍那件事情,你有空了去聊一聊。”

魏徵點了點頭,作了一個殺頭的手勢。李元興說道:“很好,此事不得有誤!”

在回秦王莊的路上,杜如晦說道:“殿下,和氏壁出自蔥嶺,古崑崙山。也有傳聞是出自楚山。名爲藍田玉,卻不是京兆這藍田縣,只是一個巧合罷了。臣下以爲,出自楚山更可信一些。”

“杜公繼續!”

李元興讓杜如晦繼續講,藏區甚至往中亞去了,而楚山就是現在武當山東南,江西地界裡。原本李元興一直認爲,和氏璧是藍田玉,應該就出自藍田。

“和氏壁是軟玉,藍田也有些許似玉的美石,但卻還不是玉,只是石。是硬石。”

“只是名字有了巧合?”李元興追問了一句。

“正是,和氏壁也卻有藍田美玉之稱。臣下家中有一漢代古玉,聖上也派人在藍田去查證過,僅僅是名字上的一種巧合。所以藍田無玉,僅有些奇石罷了!”杜如晦說的肯定,李元興也相信杜如晦說的不是假話。

(注:玉石這段有史可查)。。(未完待續)

第185節 老農的夢第642節 陸軍之威第508節 隱太子的寶藏第441節 秦王的殘忍第705節 皇宮訂計(三)第27節 穿越的真像第754節 鋼鐵鑽山獸第758節 李墨第512節 高句麗貴族(一)第829節 神兵天降(三)第120節 單騎傲千軍第833節 災後重建的考慮第330節 出大事了!第136節 臣弟有錯第674節 耽羅國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461節 騙局還是奇蹟第60節 爲田而喜,而泣第574節 李元興是偶像第168節 爭牛!第873節 你是人類嗎?第421節 能把十二金釵嫁了不第564節 長孫家的閒事第73節 盧承慶獻計第532節 意外的結局第340節 秦王英明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441節 秦王的殘忍第168節 爭牛!第366節 秦王是什麼第684節 拼死攀親!第431節 武(三)第612節 真正的將軍第711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一)第276節 媵妾第343節 歷史的真相?第183節 安心娶老婆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726節 黃河清第896節 又一位王妃第842節 倭島侵入第285節 大史記第837節 攻心戰術(下)第232節 茶之道第364節 刀客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616節 全力開動的戰爭機器第901節 離開之前第2節 天下第一城第637節 起飛第821節 天英閣監國(下)第71節 天策上將第186節 秦王的泡饃第94節 樑師都的雙面投降第282節 我們結婚吧!第803節 超級豪賭第845節 三種武器第219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下)第689節 對馬島第4節 又穿越了?第355節 惡魔之花與明前龍井第199節 大唐的廣告學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498節 另類的計劃第481節 金融改革(一)第796節 對外第一炮第848節 戍軍(上)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67節 大唐戰略計劃(一)第782節 博弈第673節 民心、軍心!第823節 不得不開戰嗎?第39節 秦王的大逆不道第877節 女人,女人第395節 虛假的重量第726節 黃河清第97節 心狠手辣第446節 守礦區的將軍第458節 兩粒石子翻起的濤天巨浪(下)第741節 秦王莊的夜第239節 秦瓊不信佛第365節 什麼是秦王第483節 金融改革(三)第589節 捨得與捨不得第507節 養生功法第835節 整軍備戰第423節 一對珠花第797節 租界第484節 金融改革背後的大陰謀第373節 和親第459節 軒轅神功(一)第25節 唐皇登基大典第785節 狂熱的海貿第632節 倭人小策返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186節 秦王的泡饃第602節 秦王府掛起了戰旗第726節 黃河清第366節 秦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