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節 耀州直道

鄭秀嫣不明白,吃飽了喝足了,人身上懶了就應該休息。

“殿下,爲何還要跑回天策上將府呀,而且這府中又不常住人,怎麼可能比皇宮更舒服!”

鄭秀姨靠在李元興身旁問着。

李元興沒有回答,倒是崔瑩瑩說道:“殿下是怕咱們被人問東問西的!”

“問,會問什麼?”鄭秀嫣好奇的問着,然後又說道:“難道說她們問,咱們就要回答呀。有資格知道的不會問,沒資格知道的問了也白問!”

被鄭秀嫣這麼一說,李元興也不由的點了點頭。

崔瑩瑩與李麗苑卻是很意外,她們卻是沒有想到,鄭秀嫣竟然還有這樣的頭腦。

李元興與武曌卻不意外,能被七世家送來秦王府的就沒有笨蛋,只有更聰明。

第二天,不知道從那裡走漏了消息說秦王要去耀州,天英閣連例會都停了,五十多位官員竟然要求與李元興同去耀州。

李元興沒辦法拒絕,只好正式邀請衆官員同行。

第一站停下休息,就在涇河邊。

李春一路小跑着迎了上來,他身後跟着的是兩個工部的官員。論職司,工部的官員肯定是高於李春的,但李春手上有秦王府的令牌,工部的官員以副手自居。

“殿下,小匠算好了,橋面可寬達十五丈,一百零八主拱,三百六十六個小拱,只求殿下多給五萬斤水泥。”李春已經年齡不小了,說到這裡的時候,竟然搓着手有些臉紅:“如果殿下能多給十萬斤更好!”

李元興笑了,回過身來向衆官員介紹着:“這位,就是本王所說的有資格拿到一等大匠師的人。本王給他證明自己的機會,修好這座橋,然後還有一個大工程,如果他完成了。本王就會向皇兄爲他求一個大匠師的殊榮!”

“殿下,十五丈寬、長近二百丈的長橋,世間罕有,自然算是證明!”崔君肅在一旁接口說道。

王及善這時問道:“老朽不才,這麼寬的橋與五丈寬的橋,消耗材料人工都更加的巨大,而且聽工部的匠師講,橋寬多一丈難度加數倍,這十五丈寬的大橋,難度是普通橋了數百倍,這回報在何處?”

“在運力!”李元興很簡單的回答了一句。

運力的好處有多少,李元興不用解釋,王及善不明白也會有人給他解釋的。

李元興一指遠處的工地:“去看看!”

涇河邊上方園五里都是凌亂的敲石之聲,丁丁當當的,無數塊巨石被擡到了工地上。放眼望去,這裡幹活的至少有三萬人之多。

李春用的是堵水法。

就是先將河道從兩岸用麻袋裝上沙石堵水,讓水流從河道中間的位置流過,兩邊的橋體已經出現,河南岸已經了十三個大拱了,河北岸也有六個大拱,按這拱算李春的工程量已經完成了足有四成多了。

最難的,不是大拱,而是兩邊接連岸邊處的連接點。

“二十萬斤水泥,多給你五千斤精鋼條。四月底之前,本王要見到橋,再過一個月,加派五千奴工。五月初五,本王要試橋!”

李元興的語氣嚴厲了些。

“小匠一定作到!”李春也發狠了,這個橋的設計圖他只是根據河道的實際情況有些改進,根本的設計還是出自秦王府,那設計實在巧妙,也給了李春巨大的啓發,李春自問如果完不成這個橋,如何對得起秦王殿下的看重。

李元興轉身又問道:“李春的家人接回了嗎?”

“回殿下,接回了。”工部的那官員回答道:“已經在涇河邊安排了一個院落。”

“命令醫官給李春訂了一個吃補的法子,每天至少給他一隻雞讓他吃好,不要累出病來。本王五月初五,來驗橋!”

天英閣的官員,懂文、懂畫、懂詩、懂民生、懂一些經濟,甚至有幾位還懂一點作菜。但真正懂橋的卻沒有一個,倒是兩個曾經在工部從事的官員一知半解,這兩位就成爲了天英閣衆官員們的講解員。

路通有多好?

王及善笑問着:“殿下,這個路老朽也以爲極重,卻不知有多重?”王及善所說的重,就是重要,重點之類的意思。

李元興笑道:“如果路要可以修到嶺南,那麼嶺南那些神奇的水果,三日入長安還是新鮮的。不知王老可有口福?”

王及善哈哈一笑,身居高位者話點到即可。

能三日從嶺南運來水果,那就可以兩日內傳遞情報、公文。大唐對周邊的控制力將會加強,這是大事。只是王及善還是希望看到這路最真切的好處。

在王及善的催促下,衆官員吃了些乾糧就繼續上路了。

路,還是老路,那邊的新路鋪滿了碎石,每隔百步就有兩個軍士守着,任何人不得靠近。

大隊人馬走的慢,下午的時候才走出一百多裡。

這時,有一位年輕的隨員突然高呼一聲:“新路,那裡是新路!”

這一聲喊讓整個車隊速度提升了許多。

此地,距離耀州六十里,長達十里的工地上民夫超過五萬人。

每八人一組將,每個人手上一根長繩,拉起一塊磨盤大小的平石,八人同時用力,平石被拉離地面,再重重的砸了下去,將那些碎石壓的結實。

光是看着平整的碎石路面,就讓人心中歡喜。

“這新路,果真不凡!”崔君肅稱讚了一句。

這裡負責的是崔敦禮,遠遠的看到車隊與秦王的旗幟他就迎了上來,正好聽到崔君肅點評,笑而回答道:“崔尚書說笑了,如果路就是這樣那麼某等就會被秦王殿下拉去砍頭了,這裡只有路基處理,再向前十里,纔是成型的路面。”

“必有驚奇?”崔君肅笑問一句。

“必讓君肅兄震驚!”崔敦禮笑着迴應了一句。

“請孰禮兄同車!”同爲崔氏,雖然一個是清河崔氏,一個是博陵崔氏,但卻是同根。

兩人沒什麼仇恨,爭崔氏正宗已經不是這幾年的事情了,可以說爭了千年之久了。兩人一同上車,連王及善都坐了上來,要先聽一聽崔敦禮講一講這路。

秦王府長史,正三品上,與尚書同階,這是大員。

讓這樣一位大員親自來監督這路,可想到秦王對這路的重視程度。

再往前十里,車隊突然減慢了速度,所有人眼前都是一亮。

這纔是真正的路嗎?

路有四十五丈寬,中間各有十五丈直道,上面有着稻草鋪着,正有民夫往上灑着水。爲何這樣作,他們不懂,也知道現在不是問的時機,所有人都默默的看着。

這中間的各十八丈直道中間,有一排半尺高的石塊隔開,這一點衆人更是不理解了。

再看兩側,卻是各有一丈鬆土之處,無人知道這個有何用處,再往外,又是一些黑呼呼的路面,路的最外側正有農夫在種樹。

“繼續向前!”崔敦禮大喊一聲。

天英閣的官員很期待,因爲他知道這還不是已經完工的路。

又向前大約十里,這裡已經距離耀州二十里了。

真正完工的路面呈現在衆人面前。

四十五丈寬的直道,左右車道各十八丈,兩側又有一丈寬的地方種滿了灌木。李元興稱呼這個爲綠化帶,再往外,又是那黑呼呼的路面有二丈多寬,再往外種着整齊的三排楊樹,許多還只是小枝。

官員們自然清楚,不出三年,這裡將綠樹成蔭。

“各位!”李元興親自站了出來:“路分左右,馬車靠右行。來往車輛自然不會有相撞的擔心,車子可以放開了加速。路中心有隔離,也不會有對面來的馬車走錯道。這是碎石鋪路,再用水泥鋪面,每三丈用一指寬木條隔開,雖然是代替品,但也可用上三五年。到時候,取出木條之後,必然會有更好的填充物!”

爲何要填充,爲何不直接鋪平。

李元興沒有解釋,解釋了也沒有人能夠聽懂。

“有樹,可擋風沙,路面不會被水土所覆蓋,路纔可長久使用!”

李元興走到那黑呼呼的兩側小道上:“這裡可供行人行走,也可供車隊休息之用。任何車子不得停在直道上,每隔二十里會設置一處空地作爲休息區,也可招些店鋪,賣些吃喝之物,修理馬車等!”

“殿下,您說過,一日洛陽。這樣的好路,老朽信了!”

李元興也笑了:“那就讓本王展示一下更有趣的。請各位挑出騎士好的三人來,讓他們快馬趕到十里之外,拿一信物,本王派人去取,測試一下這新路如何?”

“甚好!”

WWW ▲t tkan ▲¢○

王及善拿出了自己一塊隨身玉佩交給了一名騎士,這三名騎士帶隊的是崔敦禮的護衛,另外兩人是王及善與崔君肅的親隨,三人先一步快馬先行,他們走的是直道,這樣的路面良馬飛奔起來,十里的距離用現代的時間計算,十分鐘就足夠了。

而李元興這邊,一位強壯的親衛從馬車取下一隻木箱,擡出一輛李元興從現代買回來的,十八變速公路賽自行車,這輛自行車放在現代值十幾萬元。

“讓本王看一看,你有多快!”李元興對那親衛說道。(未完待續。)

第743節 獻禮第141節 士、庶、貴、賤第840節 斬草除根第620節 最有趣的禮物第816節 人與人的不平等第633節 春天了!第236節 大義凜然私房錢第407節 命中註定(一)第673節 民心、軍心!第53節 打着欠條的拍賣第343節 歷史的真相?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509節 債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454節 史上最強大的新規第884節 華夏的奇蹟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第279節 青黴素的五年計劃第520節 用牛刀殺螞蟻第867節 女人的外交第703節 皇宮訂計(一)第881節 星辰之島第21節 天賜的好機會第809節 鐵路要多少錢第168節 爭牛!第84節 突厥準備出兵第907節 一切都因爲愛第603節 金子、銀子!第629節 民心所向的口水仗第275節 圓房的壓力第746節 又快新年第11節 來自仙界的禮物第41節 縣令杜子春第776節 一個機密的消息第204節 又厚又黑第172節 李淵還不老第386節 好女不嫁兵第167節 羊吃人的進化靈感第270節 秦王醉了第882節 七萬七千項專利第476節 大唐的即時戰略遊戲第357節 鬥!第519節 傲慢的筆客第690節 海匪第283節 玄武門開機第61節 出兵倒計時第20節 就是錢多燒的第525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四)第663節 天德號!第89節 秦王威武第534節 蕭瑀罷相第709節 太原王家第172節 李淵還不老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98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875節 垃圾廠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613節 戰,戰,戰!上第694節 意外的計劃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483節 金融改革(三)第209節 涼州血夜第861節 祿東贊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892節 醫仙臨世(二)第537節 高句麗對秦王的第一次反擊第484節 金融改革背後的大陰謀第459節 軒轅神功(一)第2節 天下第一城第803節 超級豪賭第252節 和尚不好混第23節 歷史變了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160節 世家無善人第543節 古方神藥第905節 玄奘與秦王第560節 沉睡的巨龍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459節 軒轅神功(一)第438節 武曌的驚!第771節 淵蓋蘇文之死第235節 七女留宿第841節 末日之皇第310節 大唐第一次國民大會第694節 意外的計劃第584節 立威需要流血嗎?第266節 催妝詩第270節 大唐的婦女革命第829節 神兵天降(三)第98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808節 地標第808節 地標第746節 又快新年第705節 皇宮訂計(三)第377節 又要結婚了第470節 秦王殿下參加祭天第698節 嶺南行第250節 以身飼虎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