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節 納徵

【更的晚了些,抱歉】

收拾道觀那些假道士們,袁天罡不會說半個不字。

貴精不貴多,要想日後能和佛門一爭,除了秦王殿下的幫助之外,自身也要過硬。

長安縣,本王明天親自處理,其餘的地方老袁來辦,各州縣自然會出人配合。能回家就讓回家,沒有家的來秦王莊,本王給他們一份活計。不要怕那些個奸滑之輩,本王有數不清的方法收拾他們。

“自當如此!”袁天罡很嚴肅的點了點頭。

正當李元興準備繼續說下去的時候,袁天罡又搖了搖頭:“殿下,明日不可!”

“爲何?”李元興正準備說自己的計劃呢,被袁天罡這一下給打斷了。

袁天罡表情更加的嚴肅了:“明日,紫薇宮南移,天象……”李元興頭都痛了,差一點冒出一句讓袁天罡說人話。可畢竟自己是秦王,還是壓着性子:“一句話,十個字之內,簡單說明怎麼了!”

“明天七世家秦王莊納徵!”袁天罡說完,心中默默一數,正好十個字。

李元興摸了摸臉,又抓了抓頭髮,然後支着腦袋想了好半天,輕輕的嘆了一口氣:“老袁你回吧,兩天後再說!”

袁天罡在袖子中摸了摸,拿出一本書放在桌上:“貧道告辭!”

書!難道是那個什麼星像學嗎?

拿起書李元興看了一眼,書名《龍虎秘典》墨香還在,顯然是袁天罡才寫成不久的。

翻開看了兩眼,李元興重重的將書摔在桌上,輕笑着罵了一句:“看來島國動作片,應該是從大唐學習的呀。不過他們沒學全,一百零八式,最多學了個七成!”

納徵!

按照原訂計劃,這納徵更早一些。可惜一直沒有好的日子。

以大唐禮節而言,納徵要在迎親前一月內,半旬上。就是五至三十天後,選擇迎親日子,然後正式迎接。

大會客廳還在論茶,李元興卻是半點心情也沒有了。

叫來崔孰禮,這纔是李元興頭一次問自己大婚之事。換成其他人這樣的不重視。怕是女方早就有意見了。

“長史有勞,本王大婚,明日納徵之事?”李元興都有些不好意思問出口,自己真心是什麼都沒有管過,可以說火燒眉毛了這才問。

崔敦禮笑笑:“殿下辦的是大事,這納徵的小事自然府中會安排好的。”

崔敦禮說的輕鬆。事實上秦王府爲了準備這個大婚,至少有好幾千人在忙碌着,光是秦王殿下大婚當日的三套禮服,以及一套備用的禮服,就有七十名繡工在日夜趕工,僅金線一項,就用了黃金六斤六兩六錢六釐。

秦王近衛精挑三百人。光是這三百人的鎧甲配刀工坊就有上千工匠在忙碌着。

要說是零碎小活計,數都數不清。只說一個數據,崔敦禮每天光是看秦王大婚的準備報告,就要十五斤紙,堆起來好大一堆的。

再忙,再累,此時也只會說一句,殿下盡放心。一切都會準備好。

“還有什麼需要本王出面的,或者是爲難之事?”李元興問道。

崔孰禮搖了搖頭:“殿下盡放心,一切已安好!”

崔孰禮最大的麻煩不是秦王莊的銀錢不夠,或者是人手不足,而是秦王殿下一次性娶七位秦王妃,這聘禮就是七份,雖然與七世家已經談好流程。可卻真正有一個大麻煩。

那就是,送聘禮之時的全福之人。

如果只有一家,那四個,六個。甚至是八個全福之人都沒有問題,

但現在,秦王孤身一人,李氏皇族不可能有這個全福之人,那麼就只在長安城貴族之中尋找,七世家被排除在外後,真正有身份,有資格的還真的很難找。

最後,連程魔頭那個比他還狠,還兇殘的程家盧氏。

以及,那個讓長安城中但凡了娶了小妾之人聽到名字就怕的,房夫人。

這就樣,人數還不夠。

無奈,洛陽、巴蜀,有身份的世家又補充了十一人,這才勉強夠了四十二位全福之人。崔孰禮在看到全福之人終於夠數之後,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對下屬說道:“不是不是殿下身爲大唐秦王,怕不會有這麼多世家貴婦願意出面。”

魏徵聽到這話後卻說道:“如果換個人,怕是也不可能同時娶七世家的七位嫡女!”

崔敦禮光是半於秦王大婚的報告就足足說了半個時辰,李元興明白,崔孰禮出了大力了,而且魏徵也一樣。

僅僅是報告就說了半個時辰,真正準備起來,不知道要消耗多少心力。

李元興起身走到書架前,打開下面的小櫃拿出兩隻小盒,還有一個16k的硬皮本。

“崔長史,本王知道你辛苦了,本王一些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謝殿下賞賜!”崔孰禮雙手接過,施禮感謝。

在李元興的示意下,崔孰禮打開了自己的禮物,這本子他知道,用紙極精。也是在昨天,他才知道這樣的紙,用那棉花爲原料再有精良的工藝或許可以製造出來。眼下,這樣的本子卻是極貴重的禮物。

長全小木盒之中,崔敦禮卻不認識了,這與崔壹葉用的那所謂的記事筆有所不同。

李元興說道:“壹葉用的,只是臨時記時方便。卻與我中華文化背道而馳,書法,書寫無法,自然上不了檯面。”

“是,殿下說的極是。文字無法,自然是失了我中華體面!”

作爲儒生,崔孰禮在選擇秦王府府吏的時候,先不管你學問如何,第一個要求就是書法要過關,別說寫的字象狗爬,就是沒有美感的都沒有資格入選。

“毛筆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寫小字之時卻有辛苦,此物名爲金筆。華貴一些的用不足金爲筆尖,普通的用精鋼爲筆尖。硬筆書法,亦是書法。我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包容萬物,此筆是在極西之地,就是本王所說的羅馬鵝毛筆改良而來。”

李元興一邊說着,一邊示意如何吸墨水,如何書寫。

李元興的字在受到了虞士南、諸遂良的細心指點之後,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勉強可以入這些書法大家的法眼了。

崔孰禮試過之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此筆如何?”

“硬筆亦有書法,此筆製作怕是不容易。這墨汁想必是經過數次過濾,極是乾淨纔可。殿下這裡不知是否還有,是否可以大量製作?”崔孰禮問道。

李元興想了一下自己的存貨:“本王還有三十支,只是這筆就算是製作出來。如果沒有相配合的紙也是無用。工坊那裡已經在試製,進展並不順利。倒是墨水。盧家的書齋調製的已經勉強可用。”

“那請殿下再拿十四支,明日納徵也需要一些特別之物!”

次日,天還沒有亮,一道聖旨就已經送到了秦王莊。聖旨的內容上說道:秦王依然還在禁足期間,不得私自離開秦王莊。但大婚當日,禁足暫時取消。

“好,真好!”剛剛穿完秦王正規袍服的李元興立即就命令給自己脫衣服。

站在一旁的崔敦禮卻說道:“聖上英明!”

“是呀。不用專門跑一次長安城,倒是輕鬆了不少,本王有些怕這些麻煩的禮節了。”李元興倒是實話實話,閒散習慣了的他,要是在長安城中,從進門後要走幾步,每一步邁多大的步子,真正是很折磨人。

崔敦禮卻說道:“殿下入長安。先入那一家纔是真正的麻煩!”

李元興微微的點了點頭,想了想,張開嘴準備再問,卻有些不好意思問出口。崔敦禮倒底是年長許多,有些事情他也是猜到了,沒等李元興開口他就說道:“殿下,至於洞房先入那一間。下臣智窮。”

這還沒有問了,就被堵了嘴。

李元興苦笑着搖了搖頭,看來自己的麻煩還是要自己去解決的好。

崔敦禮這時又來了一句:“殿下,下臣說一句不怕殿下生氣的話。洞房之事只是開始,後面的日子纔是真正需要殿下勞心的。如果後院不寧,對殿下,對大唐都是極大的麻煩,只是此事,只能靠殿下自己解決了。”

李元興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

吉時已到,崔敦禮下令車隊開始出發,向長安城而去。

昨日,長安新聞報上有一則花邊新聞,僅這一條新聞就讓整個長安沸騰了。

那新聞,只有短短的三句話。

新聞上說道:明日大唐秦王殿下納徵大禮,根據從七世家傳來的消息,秦王莊聘禮僅僅只有一張紙。

一張紙的聘禮!

沒有人會愚蠢到去想,這聘禮就是幾百張堆起來也不值一文錢的紙張。

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紙上寫了什麼?

是大唐秦王殿下的某種承諾,還是某一種授權,或者是坊間早就有傳聞的,大唐秦王殿下要大興大唐,七世家得到的紙,就是這個大興大唐的分配方案,一個可以大唐,讓世家,讓士族,同興同盛的分配方案。

也可以說是一種授權,真正的一紙百萬金。(未完待續。。。)

第720節 蛋疼的考試第355節 惡魔之花與明前龍井第34節 大唐的農業合作社第896節 又一位王妃第783節 天高皇帝遠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624節 壓歲錢第96節 樑師都詐降第510節 第一個留學生第279節 青黴素的五年計劃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839節 人性的底線第672節 升級的軍民情第85節 烈酒壯行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233節 茶之道傳天下第640節 雙魚救人第67節 大唐戰略計劃(一)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304節 奴隸主第815節 酷吏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490節 初現軍民情(一)第299節 耀州紀第650節 京觀要怎麼辦?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776節 一個機密的消息第616節 全力開動的戰爭機器第673節 民心、軍心!第68節 大唐戰略計劃(二)第628節 功藥一體才神奇第507節 養生功法第65節 打突厥的戰略目的?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380節 戰黃河(二)第238節 涼州定第115節 惡整趙言德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749節 最賤的名士第154節 定計三年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196節 秦王莊的奇蹟(四)第762節 西北勞軍後記第351節 耀州直道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52節 秦王大計第599節 長安之富第83節 全瘋了!第687節 現代的高句麗戰爭第724節 官場大換血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806節 秦王開店第106節 火計(四)第468節 私錢竟然成了國事第697節 飛舟上的賭石第164節 秦王儀仗第716節 封賞?第552節 長安、長安!第169節 危言聳聽第265節 堵門!第859節 深談第21節 天賜的好機會第22節 秘密終於保住了第595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上)第83節 全瘋了!第299節 耀州紀第532節 意外的結局第357節 鬥!第822節 大唐人的傲氣第88節 羅藝造反第473節 人生需要節奏感第832節 血肉長城第564節 長孫家的閒事第758節 李墨第897節 星辰之島第391節 似是而非的寶藏第413節 空中樓閣第513節 高句麗貴族(二)第144節 秦王莊就是銀山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615節 戰,戰,戰!下第549節 樂民園開園前兩日第658節 女官第534節 蕭瑀罷相第310節 大唐第一次國民大會第839節 人性的底線第484節 金融改革背後的大陰謀第742節 長安第455節 人口問題第110節 本王是李元興第682城一條家宴第295節 箭神第206節 秦王府家臣第862節 李元興的獵物第791節 租地百年第752節 神藥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