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節 聘禮

崔氏族長,崔君肅的父親,也是崔瑩瑩的爺爺。他來秦王府,代表的可不是清河崔氏,而是七世家,來討來聘禮的。

隴右李氏的族長在他來之前表達態,現準備的嫁妝只有區區兩萬多貫,但後續準備的卻有十萬貫。只要秦王殿下給得出,他們就加得起。

博陵崔氏更是說上不封頂的話。

交易,既然是政治聯姻,那就一定會有交易。七世家的誠意已經足夠,一直到納徵的前兩天這纔來談聘禮之事,那怕秦王莊分文沒有,七世家的彩禮基數已經放在那裡了,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在李元興的小會客廳中,李元興命人準備了一張根雕茶海。

說是小會客廳,如果按後世現代的面積計算,也有接近二百平方米,還設有更衣、休息等小房間四間。主廳面積分成了幾個區域,有擺着大圓桌吃飯的,也有喝茶的,還有一處是小書房樣式,以及外間的貴客等候區。

說到那個大會客廳,如果真要形容的話,那是禮堂。

廳內面積超過三畝地。

面對面的坐下,李元興拿出一盒後世的武夷山紅茶,也算是巔峰品種的金駿眉。從櫃爺那裡得手,不知道是那個年輕晚輩孝敬的。

“福建武夷山又是巔峰!”李元興親自溫水泡茶。

崔氏族長起身一禮:“能喝到殿下的茶,老朽榮幸!”

李元興一邊等水開,一邊從桌下拿出幾張相當於後世A2大小的紙來放在桌上:“原本這物件是準備給兩家負責書齋掌櫃看的,崔老來了也看看。此物利不大,但卻如同利刃,本王與崔老不說那些繞圈子的話,此物只授權三家!”

李元興拿出的是什麼?

是兩份報紙!一份用的是後世商業報紙的方式,頭版自然是長安城中那些重大的新聞,這一份開版頭一個新聞就是長樂王李幼良的案子,上面還有刑部主事寫的一篇文章,以及一份李道宗的表章,用的是官逼民反的那一份。

因爲大唐的紙與印刷術還達不到兩面印刷的效果,所以這報紙全是單面的版式,配圖也是極簡單的圖樣。報紙頂上五個字,長安新聞報,卻是出自虞士南的手筆。

次版是長安城一些新聞,秦王大婚,自然是次版頭條。

崔長史有文章在上面,還有宮中長孫皇后的賀詞,以及杜如晦的一份贊!這一版面中,最讓崔氏族長意外的,竟然還有巴蜀絲綢商會恭賀,秦王大婚禮服由巴蜀絲綢商會提供的一個小方塊。

再下來一版,就是些市井趣聞,那個坊市着火了,那個街道因爲某店鋪出了新品,而整條路都擁擠不堪。還就是,某善人作了善事之類。

到了這一版上,那個讓崔氏族長吃驚的小廣場變成了四個。

兩個酒樓開業預告,還有一個是長安秦王酒招代理商號,代工酒坊。最後一個,卻是長安一家金店打出了本店的口號,十足真金,最新款式的非常明顯的宣傳用小方塊。

再往下翻,就是長安城中家長裡短的趣事,特別是秦王莊茶會,佔了幾乎半個版面。

這一版內自然還有一份故事連載,連載的內容正是大唐皇宮之中已經流傳,卻嚴禁外傳的神作《三國演義》。

再來一頁,就是雜事趣聞,然後那些小方塊的數量佔了幾乎一半。

“此新聞報,極是有趣!”崔氏族長快速的翻過一遍之後,又準備從頭開始讀起,特別是那幾篇文章,真是大才之作。

李元興爲崔氏族長倒上茶:“請!”

“好茶!”崔氏族長只喝了一口,便大聲稱讚:“此茶一口入喉,甘甜感頓生,滋味鮮活甘爽,高山韻顯,喉韻悠長,沁人心脾,彷彿使人置身於森林幽谷之中,真正仙茶也!”

“崔老盛讚!此茶製法,相信三年之內茶商們可熟練,茶樹不易,茶更不易!”

“此等仙茶,豈能等閒!”崔氏族長笑着又喝了一杯。

李元興再次沖泡之時,又指了指另外一份:“另一份,爲官辦。自然是爲大唐朝廷說話,再有兩份可由民辦,說盡天下事,盡閱天下文章。此報一份六張算起,起印三萬份,以絲網印術,成本不過三文,再加上潤筆等費用,一份成本不過五文。”

這個價格已經是極低了,崔氏族長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市價他是瞭解的。

李元興又說道:“一份叫賣三文,售者可得一文,報館得兩文。三萬份可得淨利約三十貫錢,日後發行量越大,利自然是越大的。”

崔氏族長心說秦王殿下一定是算錯了,這收入比成本還低,如何掙錢。

可轉念一想,秦王殿下有可能算錯嗎?

“請殿下賜教!”

“賜教不敢當。”李元興一指那巴蜀絲綢商會的那一塊:“這一小塊,巴蜀絲綢商會包下一整年,以每月發行十份,月三十萬份計算。他出資三千貫!如果每期十萬份,他就出一萬貫每年,這個叫廣爾告之!”

崔氏族長立即在心算了起來,這就等於是巴蜀絲綢商會按一份一文錢出,連出十個月,報館送他兩個月。既然巴蜀商會有,那麼其他的小方塊也會有。有多無少,如果設計合理,僅這一項就算報紙免費送出,也有錢掙了。

僅是長安城,如果再加上洛陽,還有周邊州縣,以三日一期計算,每期至少十萬份。

果真是巨利呀。

“好一個廣爾告之!秦王殿下果真高明。”崔氏族長自然是知道,天下悠悠衆口的力量。這報紙用的好了,可引導天下士子。所以秦王李元興一開始就提到了,還有一份官辦的,自然是爲朝廷說話。

不服不行呀。

“崔、盧兩家,原本就爲書齋之事感激殿下,加上此物,我們崔氏的陪嫁似乎是輕了!”崔氏族長說的是實在話,原本就是打着交易的想法,和李元興這樣的人他繞圈子說閒話沒什麼意思,不如直說倒還顯得誠意。

“都是一家人,算得太清,倒顯得外了。不過,有件小事請崔老助我!”

崔氏族長只是微微愣了一下神,立即就明白了過來:“如果殿下認爲,長安周邊佛門太過猖狂的話,老夫也有些看他們不順眼!”

“那介時,請崔老助本王一臂之力!”

話說到這裡,就沒有必要再說下去了。

佛門可以說是李元興與七世家共同的敵人,佛門已經傷害到了世家的利益,所以必須打壓。就算李元興不出手,當矛盾到了一個極限的時候,世家也會出手。只是世家同樣也是動用的朝廷的力量。

此時由大唐秦王出手,世家如果再助上一把力氣,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李元興再次倒上茶:“茶的事情,本王的意思是。七世家主家不要參與,無論有多少個茶商會,要統一訂下一個行規。”

“凡事自有規矩!”

李元興又說道:“這是大唐的利益,不是某家人的利益。再往小裡說,茶農種茶,茶商不得強買強賣,說仁,寬厚爲仁,茶農吃的飽,纔會有心種好茶。說利,茶農見到真正的利了,纔會有巔峰好茶出現,否則只有那些不入流的普通茶葉。”

“殿下高見!”崔氏族長是認同李元興的話的。

說仁見仁,說智見智,說利,整個大唐誰敢說大唐秦王不懂利!

“明年五月,本王準備再開茶會,邀請天下名士鬥茶!”

“鬥!好!”崔氏族長大聲應和。

這個鬥,對茶商來說,講的茶品質之鬥。

對名士而言,斗的是禮、德、道、境界!

除了他們,眼下在茶行業內又增加了一個新興的行業,那就是茶器。無論是陶、瓷、竹、木、石。各種材料的器具之外,自然還會有雕刻、繪畫等精品出現。

金駿眉十二泡,茶已無味。

崔氏族長要求自己在秦王殿下這裡選一種茶再次品嚐,這樣的要求確實是拉近雙方關係的一種方式,李元興也樂意請崔氏族長自己選擇。

在崔氏族長去選茶的時候,李元興也去那這書架上拿了一個木盒過來。

“此茶聽聞名爲水月茶,老朽看過秦王府崔長史的文章,對此茶評語極高!”

水月茶就是後世的碧螺春,屬於綠茶類。李元興拿了兩隻玻璃高杯擺在桌上,崔氏族長讚道:“茶好,茶器真是水晶杯,極致之好!”

李元興搖了搖頭:“書齋第一期報紙上,就加上一篇文章。這種物件,本王會傳授製作之法,這物本賤,只是工藝複雜了些。說簡單點,就是用特殊的石頭燒成的,不出三年,工匠技藝精通之後,這東西還不如精緻的瓷器貴重。”

“好,休要讓西域的番商再騙大唐的銀錢!”

崔氏族長也有些大民族理論,可以爭外邦的銀子,但不能讓外邦大量爭大唐的銀子。

“崔老說的極是,這樣一隻杯子,算是工藝的極致了。但也不過十鬥米的價值,所以此物的價值必須壓下去,否則這樣一隻杯子,原先就換我大唐十匹上等的絲綢,自然是無理的很呀!”

“無理至極!”

“崔老再看此物,此物的原料本王打算由隴西李氏負責!”李元興將木盒打開。(未完待續。)

第865節 精神第316節 大唐第一個領事館第74節 有驚無險的重寶交易第312節 一等大匠師(中)第105節 火計(三)第83節 全瘋了!第515節 名之戰!第340節 秦王英明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642節 陸軍之威第502節 大唐子民下第393節 金瓜,金瓜第906節 穿越價目表第412節 盛世之威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365節 什麼是秦王第414節 紅粉劫第365節 什麼是秦王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131節 巔峰之戰第238節 涼州定第794節 忠誠與背叛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755節 惡趣味的大唐皇帝第380節 戰黃河(二)第820節 天英閣監國(中)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312節 一等大匠師(中)第344節 炫富門!第22節 秘密終於保住了第334節 春耕忙、彈劾多第473節 人生需要節奏感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425節 嘗試着讓心交融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36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一)第322節 遊俠兒的遊戲第507節 養生功法第412節 盛世之威第358節 遼東三黑!一第736節 留下一個傳說(一)第897節 星辰之島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267節 秦王莊夜宴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560節 沉睡的巨龍第593節 秦王的表情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765節 櫃爺點將第673節 民心、軍心!第361節 疾如風!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516節 報紙的威力 一第611節 七世家的產業結構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565節 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241節 秦王約佛第41節 縣令杜子春第719節 獨木橋第226節 殘軍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522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一)第357節 鬥!第506節 傳票第395節 虛假的重量第242節 聘禮第700節 李元興的石頭第537節 高句麗對秦王的第一次反擊第284節 歷史讓後人評說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324節 唐之輝煌不僅僅盛世第105節 火計(三)第70節 大唐戰略計劃(四)第746節 又快新年第443節 黑科技時代第595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上)第454節 史上最強大的新規第857節 美洲合建港第423節 一對珠花第779節 大唐第一島鏈第627節 新聞第320節 你想刺殺誰?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461節 騙局還是奇蹟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482節 金融改革(二)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695節 杭州城!第101節 威武陌刀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第82節 壓力下的瘋狂第622節 每逢喜慶必見血第114節 回紇使者第623節 出雲城第127節 妙應真人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208節 只有更邪惡第67節 大唐戰略計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