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節 秦王莊十二金釵

說到管理學,特別是工業企業管理學,李元興連半調子都算不上。倒是武曌可能會懂,說不定還能編寫教材來,可是武曌最近已經非常忙了,不能給她再加壓力。

李元興回到書房之後,非常認真的思考過後,認爲此事可以緩一緩。

理由很簡單。

大唐現在的社會工業品需要量還並不高,用現代的話語來說就是,內需不足。

李元興關上筆記本,換了一身輕便的衣服,正準備去亭中坐一會,還沒有出門老狼卻來了,在得到李元興允許之後,老狼進來站了李元興的書桌前。

老狼是來準備受罰的,他已經感覺到李元興知道他派人的事情了。

李元興卻沒有提及微服私訪之事,而是問道:“長安城中李幼良的事情有什麼新的進展,涼州那邊是否有信送來?”

老狼心中鬆了一口氣,趕緊回答:“長安城沒有什麼變化,李幼良關進了刑部大牢。魏長史派人送信來說,長孫右樸射找過他,想讓李幼良三部會審。由刑部主審,禮部與兵部陪審。”

李元興聽到這話,有一些意外,這與自己想像中的不同。

李幼良原本應該是由李氏宗廟內部審理的,怎麼變成了公開受審,而且還加上了一個兵部。猛然間,李元興明白過來了。

刑部算是一個公平機構,同時也是皇家掌控力度最大的。

眼下李淵與李二之間那點事情也慢慢的化解了,那麼兩位皇帝對刑部的控制加起來,將會讓刑部成爲皇家的刀。

禮部,王及善掌管禮部已經多年,王及善算是一位德高望衆的老儒生了。

所以禮部代表遙的是士族,也是世家的力量。

而兵部,則是李元興的勢力範圍,可以說兵部上下,七成的官員都與李元興有着聯繫,而且兵部大員之中,可以說十成都和李元興有着直接的利益聯繫,而有六成卻是李元興的鐵桿,因爲這些人是前秦王府的屬將。

看來涼州的事情就算李二不知道,也能猜到一個七八分了。

“給魏徵送個口信,就說本王同意三部會審。請李孝恭擔任主審,其餘的問題由聖上守奪!”李元興吩咐完,老狼用力的點了點頭。

李元興又說道:“工坊區要嚴查,命令工坊區所有的工坊清退他們自己請的武師。你在老兵當中挑選一些還能有些功夫的,傷殘不算重的,在工坊區統一組成一個安民營,這些人的工錢讓各商號分攤吧。”

老狼又點了點頭:“是!”

“給各商號說一聲,工坊區要成立一個工坊理事院,讓他們自己推選,自己安排人。這個理事院的職責是管理工坊區的日常事務,安全、衛生、秩序,總之一句話,工坊區要乾淨,要安全,要有規矩。”

老狼臉上流露出爲難之色,這件事情似乎超出了他的能力。

“去叫那個會首挑個頭,讓杜壹葉協助一下。告訴那個李會首,這是大唐的臉面,也是本王的,更是他們商人們的臉面。如果想日後也能夠有頭有臉,那就多給自己幹些長臉面的事情。”

李元興的話老狼並不能完全理解,可他卻是一一記下了。

“嚴明一點,異邦有任何敢窺視工坊區大匠技術的,嚴、狠。”

“某領命!”這個命令老狼絕對沒有問題,那裡所有的護衛全部換成了殘兵,那些上過戰場的,就算是少了一條手臂也能打上三五個普通人。

李元興揮了揮手示意老狼可以離開了。

在老狼準備出門的時候,李元興又交待了一句:“老狼,如果抓到了異邦探子。秦王府沒有私刑,送去大唐帝國安全司。由他們來審,你明白嗎?”

“某懂!”

李元興沒有提半句老狼帶人影響他微服私訪的事情,老狼知道秦王是放了他一馬。沒有在這件事情追究,心中是一半歡喜,一半擔憂。

歡喜的是秦王沒有罵他,罰他。

而擔憂則是,秦王說了秦王府不對異邦探子動私刑,可事實上,那個矮子已經打成了豬頭,相信他老孃都認不出他了。

李常,老狼想到了李常。可是眼下李常還在長安城處理武氏兄弟的後續的麻煩。正在頭痛的時候,看到劉二小帶着幾個人快步的往側院走,側院那邊是秦王莊一些文官辦公的地點。

“小二,不!二小!”老狼喊了一句。

劉二小讓跟着他的幾個人停下腳步,來到老狼面前一抱拳:“狼哥安好!”

“這個,不怎麼好。你還是安全司的人嗎?”老狼問了一句。

劉二小點了點頭:“某還是,雖然近日跟着李將軍在秦王莊辦事,但職司還在秦王莊。最近某的任務是查證所有來投靠秦王莊的傷弱殘軍,就怕是混入奸細。這不有七十多人查到出處,某準備去核查一下他們當初的軍籍。”

“好,好,這個好!”老狼心中一個大包袱落地。

三言兩語講了那倭人的事情,還特別聲明瞭秦王殿下交待過,秦王府不設私刑。

“這個容易,那奸細是某打的,某審的。下次要審誰,狼哥儘管吩咐!”劉二小沒二話就把這事情擔下來了。老狼又說道:“不如這審人的事情你也一起接過去,那小矮子爲了窺視大唐絲綢下了功夫,一定有同夥!”

劉二小點了點頭,揮手叫過一人,安排了幾句。

老狼將自己的令牌交給了那位,讓自己去提人用刑。

又是一個清晨,原本準備去天智院、天智閣轉上一圈,最後還是放棄了。原因也是因爲那個倭人,也是自己下的命令,讓加強護衛。結果工坊區所有的路都加了道門,那些個武師最後三天值守。

武師們也不算是被砸掉飯碗,李元興特令將他們調入秦王莊受訓,日後合格纔有資格加入秦王四衛之一的常備軍。

當然,不願意從軍的,給些遣散費。

天智院屬於管理機構,而天智閣需要研究院性質。在工坊區加強之後,這兩個地方竟然借了幾百軍士,守的與鐵桶一樣。

天智院在長安城,借的是皇城禁軍。表章遞上去,李二當時就批了,借禁軍五百人十天,十天之內秦王李元興必須安排人選替換。要知道禁軍的總數是有限的,守衛皇宮,守衛長安的任務很繁重。

天智閣在秦王莊以西南三十高冠瀑布的魯班大匠觀旁邊,其實也是一體化的建築。只是天智閣先建,道觀還在建造當中。這裡是借的秦王莊的近衛軍,借了八百人。

有軍士守着,微服私訪想靠近都難。

既然是以秦王身份正式巡察,那什麼時候去也都一樣,所以李元興打消了出行的念頭。

武曌還是匆忙的吃了早餐,繼續去工作了。

李元興吩咐了一句:“準備一些名貴的補品,晚上給丫頭補一補!”

秋香應聲答應,收拾了桌子趕緊去給武曌幫忙了,當秘書似乎比當丫環有趣,秋香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喜歡上自己的新工作,這個遠比洗碗、掃地有趣太多了,而且可以讀許多書,聽到許多從來沒有聽過的東西。

鄭和很有眼色,在最合適的時候,打上來了一個最合適的報告。

“殿下,王府中侍女衆多。日後府中人口多了,事務多了,總要有個高下之分。小的請殿下選出些一等侍女,秋香小娘一人已經是忙碌不過來,照顧殿下已經是力不從心,管下等侍女更是沒有半點時間,下等侍女們有些已經是沒了規矩!”

李元興打斷了鄭和的話:“行了,你就說是,侍女們也有身份的等級區別是吧。”

“是,但一等侍女要殿下點頭親選才可行!”

“好,就選十二個一等侍女,名字就以十二月爲名,人選由武曌丫頭去挑。此事到此爲止,不要再報。挑重點說事。”

鄭和趕緊拿出賬本,什麼秋天秦王莊入糧多少,上了多少稅,農戶總留糧多少。工坊產出有多少,一大堆的數字讓李元興查賬。

這些東西李元興倒是心中有數,翻看了一遍之後,問了幾個賬目上的問題。鄭和的回答讓李元興很滿意。

“給你安排個事,冬天的時候,室韋會派些人過來,那些人是養豬的好手。明年秦王農莊豬的總量要高於三十萬只,然後養雞的事情你看着辦,數量不要低於二百萬只。自己要是辦不到,就去找有能力辦好這事情的人,本王只要結果!”

李元興下令的時候,鄭和嚇了一跳,後面一句他真是歡喜了。

辦不到就找有能力的人去辦,那就是自己有權,然後讓人幹活自己就交差。

鄭和掉頭又去找武曌了,他進不去書房的院門,從外面讓春蘭帶了一句話,就說殿下請明月公主挑選十二位侍女爲秦王府一等侍女,負責管理衆侍女,丫環、僕婦等。

侍女的事情對於李元興就算是結果了,他準備去殘軍營那裡轉上了一圈,也算是身爲秦王對這些老軍的安慰吧。

李元興卻是沒有想到了,武曌當天就選好了十二位一等侍女。

無一例外都是前隋士族之女,年輕美貌,精通四藝,武曌親自賜名。以年齡順序爲,元春、梅見、櫻筍、朱羽、鳴蜩、荷暑、蘭秋、雁歸、霜序、玄英、暢雪、冬素。十二金釵!(未完待續。

第677節 是詛咒嗎?第785節 狂熱的海貿第570節 秦王追殺令第427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591節 回長安第403節 鐵腕軍管區第115節 惡整趙言德第682城一條家宴第214節 悲慘的武氏兄弟第320節 你想刺殺誰?第507節 養生功法第611節 七世家的產業結構第244節 秦王說:勇者爲軍第707節 遺囑(下)第839節 人性的底線第428節 好美!第375節 瓷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450節 點石成金術(一)第7節 帶回大唐的禮物第523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二)第540節 耀州的貼心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599節 長安之富第324節 唐之輝煌不僅僅盛世第291節 大閱兵(上)第861節 祿東贊第398節 洛陽世家的猶豫第288節 武德除夕第139節 天命大運之人第477節 秦王錢第846節 再巡邊第867節 女人的外交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807節 小店搬家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733節 誘敵深入第905節 玄奘與秦王第546節 免死金牌第93節 世家門閥也爲利第782節 博弈第333節 軍神要出征第499節 遼東行倒計時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430節 武(二)第49節 天價第545節 巨大利益第215節 重罰武曌第671節 如核彈一般的威力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279節 青黴素的五年計劃第271節 李元興作媒!第436節 冷酷無情屬秦王第402節 鐵血軍旅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622節 每逢喜慶必見血第713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三)第192節 秦王莊的奇蹟(一)第892節 醫仙臨世(二)第438節 武曌的驚!第870節 六倍之後第778節 擴土之策第582節 誤差十公里第776節 一個機密的消息第134節 新戰幕的拉開第574節 李元興是偶像第91節 長孫皇后的夜宴(一)第573節 史上最龐大的地下會議第364節 刀客第525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四)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441節 秦王的殘忍第722節 大唐第一次農業擴大會議第270節 秦王醉了第242節 聘禮第539節 耀州奴工服第614節 戰,戰,戰!中第564節 長孫家的閒事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302節 詩、書、禮、樂!第882節 七萬七千項專利第362節 國與家的倉庫第311節 一等大匠師(上)第622節 每逢喜慶必見血第823節 不得不開戰嗎?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68節 大唐戰略計劃(二)第241節 秦王約佛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478節 閒來搞事第486節 本王還有霜糖第752節 神藥雛形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134節 新戰幕的拉開第842節 倭島侵入第472節 神奇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