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英果類我

(寫的不好,多多包涵...如果不喜歡,在此道個歉,寫小說真的太累了!)

第二天一早,李戰的孃親悅娘早早的就起來了,沒有辦法,家中突然多了一百多口,悅娘要早早的起來做飯了,好在人多了,人手也就是多了,累也並不是特別的累。

不過,李家四合院的早晨開始變得鬧哄哄的了,再也沒有往昔寧靜的感覺了。

還有就是因爲多了一百多人,在冰場上班的人感覺到了不安,擔心這些人會分他們一杯羹,就在昨晚,已經有人來找李大福和張大茂了。

李戰知道,自己的鹽場要快點,不然,這會造成恐慌,要知道恐慌可不是李戰想要的。

這邊李戰家已經起來了,而在長安城中,還有比李戰家起的更早的,那就是皇家。

天還沒有亮的時候,李世民,李承乾,李泰,李恪...就已經早早的起來了,和他們一起起來的還有文武百官,因爲每天上朝的時間到了。

唐朝人上朝不是用下跪禮...所謂的三跪九叩這個禮節出現的時間很晚,有說是到了清朝才見記載。

我感覺這是清朝人爲了擡高自己的身價,然後奴化漢人所做的制定,是很侮辱人的一種禮節。

唐朝的時候,人與人之間行禮,跪禮是基本沒有的,其中有個原因是唐朝即使是首都和皇宮裡,硬化的路面也很少,絕大部分室外道路都是黃土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種情況下,如果兩個熟人在大街上遇見了,要求雙方必須下跪叩頭打招呼,那真是對衣服的摧殘啊!

所以從實際需要出發,在室外要求士人行跪拜禮的情況就不太多。

您正常騎着馬出了家門,在路上遇見個平輩或者晚輩的熟人,如果您急着去辦事,不想耽誤太多時間,那麼在馬上抱拳拱拱手,問個好擦身過去,這也算是打過招呼了。不過這種方式是最簡便輕慢的禮節,如果對方是個很計較的人,那麼很可能會因此對您心生不滿,覺得您看不起他。

有教養有禮貌的士人,哪怕是面對晚輩,也應該停住馬,至少做個要下馬的姿態(對方這時候一般會上來扶住您不讓下來),再客氣一點兒就真下了馬,站着跟對方拱個手,或者更親熱地拉着他的手,說上幾句客氣話,再上馬各自走開,這是比較穩妥的禮節。

再恭敬一點兒,比如遇見了長輩,那麼不但要趕緊下馬,還要“長揖”。站着雙手高舉過頭交握,深深地彎腰撅屁股,握在一起的手儘量接近地面,腰也彎成至少九十度,低頭看地,聽到對方發話再直起腰站好。“長揖”比“拱手抱拳”的分量重多了。

要是在室內,您跪坐着聽尊長說話,那好辦,並腿跪地,屁股壓在小腿上“正襟危坐”,雙手放在自己大腿上,挺直腰,這就是一種很標準很有禮貌的日常姿態。如果尊長正在很生氣地罵您,或者您要表達自己戰戰兢兢謙卑待罪的心情,那麼往前一拱,雙手撐地,彎腰低頭成跪姿,時不時再叩個頭表示謝罪,這也就可以了。

唐朝朝堂之上跪拜也有,不過,那是一年一次,還是因爲新春的原因,而且唐朝上次不用跪着回話,唐朝上次都是有位置給你坐的。

不過,爲了禮貌,你要起身站着回皇上的話。

............................

“陛下...,”

長孫無忌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躬身道:“今年我關中地區大旱...正值小麥夏種,多地府縣已經上了加急奏表,向朝廷求援。”

李世民聽完之後,微微皺眉道:“各位臣工,大旱又至,不知道各位臣工有何對錯。”

“父皇...兒臣有策...!”

李世民說完之後,李恪和李泰一起出聲,跟着爭先恐後的站了出來,明眼人一看,這兩個傢伙是出來在李世民面前賣好了,要知道兩人一個是英果類我,一個是最寵嫡子,針鋒相對是常有的事情。

以前的李承乾被這兩個人可是比慘了,也不是李承乾笨,而是兩人的幕僚太厲害了。

李泰就不用說了,李世民允許李泰在府邸設置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他的幕僚可以說海了去了。

再說另一個李恪,雖然他沒有文學館,但是卻有一個人的效忠,這人就是岑文本。

此時的岑文本乃是李世民的中書侍郎,專門掌管機密文件。這樣的一位有着光輝前途的人,其實不應該倒戈任何一位皇子,因爲不倒戈明哲保身,纔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岑文本卻不一樣,他不但倒戈了李恪,還對李恪忠心耿耿,很多人都會詫異,爲什麼這位岑文本對李恪會如此的忠心。

那就要說說李恪這個人,歷史上李恪是一個失敗者,最後被長孫無忌給冤殺了。

事實上,還是因爲李恪也是很受李世民寵的,武德三年六月,時年兩歲,以皇孫身份,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改封漢中郡王。

貞觀元年,以皇子的身份,從漢中郡王(從一品)晉封爲漢王。

貞觀二年,年僅十歲,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的要職,督益綿簡嘉陵雅眉濛犍邛八州諸軍事(治今四川成都市),並都並督巂、南寧、會都督府共計三十六州。以年紀幼小爲由,沒有赴任。

貞觀五年,拜都督秦成渭武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治今甘肅天水),未赴;貞觀七年,授都督齊淄青莒萊密七州諸軍事、齊州刺史(治今山東濟南),赴任一年;貞觀八年,拜益州大都督,開親王遙領大都督的先例。

李世民對李恪的評價就是:“吳王恪英果類我。”

wωω¤ ttκan¤ C○

這是很高很高的評價,一個帝王是自己的兒子像自己,那可是不得了的評價,還有一個人,給了李恪一個評價,那就是:“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這個人就是偉人,偉人認可的人,那絕對是有道理的,所以很有可能岑文本就是看到了李恪內在的東西,纔會被岑文本如此的忠心。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岑文本很可能折服在李恪的高貴血統之下。

李恪父系:曾曾祖父是西魏開國功勳、八大柱國之一的太尉、唐國公李虎,曾祖父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唐國公李昞,其祖父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其父是一代聖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母系:外曾曾祖父是西魏開國功勳、十二大將軍之一的隨國公李楊忠,外曾祖父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其外祖父是隋煬帝楊廣;

其曾祖母與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大司馬、衛國公、三朝國丈獨孤信之女,曾祖母系獨孤信第四女,外曾祖母系獨孤信第七女隋朝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故李恪與其胞弟李愔乃融楊隋、李唐和獨孤氏三豪門之血脈,身兼兩個大一統皇朝且血緣親近、淵源深厚的帝族,在中華歷史中可謂難得一見。

..........................

第二百四三章 姜小年獻策第五百三二章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第一百五二章 願爲公子效死力第五百二一章 李戰前來援救岳丈第二百八三章 秘密武器第三十三章 麒麟兒李承乾第五百一九章 虎侯的承諾第五百四二章 韋貴妃和長孫皇后分庭抗禮(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章 團將們到了!第二百一九章 石碑自己長出來第一百六十章 彈琵琶第五百九九章 李二失誤 直搗黃龍(求訂閱)第一百五八章 你是皇長子第六百三九章 熱武器的可怕第六百二七章 掃蕩京都 使團再來第四百四五章 李戰公子,自稱孤了?第四百四六章 李戰第一次見武曌第四百一三章 李戰玩耍國子監第一百八一章 楊老師,教教我第一百二九章 太過驚豔第二百五一章 李澄和李荇安相見第十九章 一生悲哀李承乾第二百三十章 帝王的長生夢第二百三九章 抽打李祐第三百九九章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第五百四一章 登州四門緊閉 賀人無恥之極第八十八章 前往長安城第四百零七章 劍拔弩張的鬧事第二百七五章 秋風起,事多了第三百零六章 西遊記大爆第五百三十章 賀仁不接旨 李戰直接走第二十五章 相思程處默第一百一一章 多謝太子殿下第六十四章 英果類我第五百三四章 陌刀陣的威武第一百八三章 貪官的腦回路第三百八九章 楊公寶庫真的存在?第四百九四章 侯廣亮是李戰的嫡系第四百二七章 造謠開始明顯了第五百零七章 團將們到了!第四百六二章 兩個皇朝、三大豪門之血脈(第四更)第三百五六章 一條人命十貫錢第一百七十章 羊油蠟燭大賣第三百九十章 被耍的楊頤第三百七六章 機關算盡 百密一疏第一百九十章 思家的玄甲軍第一百三十章 救人縫合術第八十八章 前往長安城第二百九三章 党項來襲第一百六八章 收下麗競門第五百零七章 團將們到了!第一百零八章 全城封鎖第三百一五章 梁祝讓程咬金大哭第四百七八章 飛鳥時代,倭人進長安第六百零二章 李戰向皇子公佈身份(求訂閱)第五章 李家秘辛第一百六八章 收下麗競門第一百四九章 蒙汗藥第六百零五章 新玄甲軍(求訂閱)第二百四七章 長樂船啓航第一百一六章 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第四百三四章 華姑和貴人相遇第五百二八章 生死大戰開始了第六百一五章 將李泰吊起來(求訂閱)第二百九七章 驚慌的東宮智囊們第一百章 天塌了,我頂着第四百六八章 李戰招募士兵的規矩第四十五章 好孩子救人第三百七五章 坑李承乾的一個大套第六十二章 糾結的李戰第一百二七章 鄭仟的驚詫第五十三章 兕子和稚奴第五百四五章 韋挺傻眼 李戰權勢第二百零三章 李戰的秘密第八十七章 前因後果的復仇第三百八三章 楊巧兒的真實身份第四百四四章 李建成當皇帝不好第二百八三章 秘密武器第六百零六章 意外!意外!還是意外!(求訂閱)第六百一五章 將李泰吊起來(求訂閱)第三百四三章 大唐英魂第六百零一章 倭島廝殺 中秋佳節(求訂閱)第二百二六章 隴右李家三郎李澄第一百二一章 長孫無忌來了第二十五章 相思程處默第二十五章 相思程處默第四百八一章 我不想做太子第四百一三章 李戰玩耍國子監第九十二章 驚人的宣傳第五百一四章 安逸,誓死守衛第五百一九章 虎侯的承諾第九十二章 驚人的宣傳第六百四六章 穿越的秘密(下)第八十章 長孫皇后小心思第四百四一章 李元昌的機智脫逃第九章 疼愛女兒的爹爹第三百四九章 風波再起第六百五五章 太子監國第四百一一章 我看過公子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