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策略

聽着玄世璟的話,在場的幾人都點點頭,先不說打或者不打,玄世璟說的這番話,是沒毛病的。

卑沙城三面環海,一面臨山,山中資源豐富的很,只要在高句麗的軍隊反應過來併到達卑沙城之前,唐軍伐夠足夠的木柴,囤積足夠的軍備,就能夠輕輕鬆鬆的守住卑沙城,而大唐的水軍也會依靠着卑沙城駐紮在海港,這樣一來,無論是地面或者是海上,守住卑沙城綽綽有餘,而且水軍的機動性強,順便擔負着唐軍的軍資運輸,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這樣以來,就十分考驗大唐的水軍了。

“照着璟兒的說法,是要最先攻佔卑沙城?”李二陛下問道。

玄世璟搖搖頭,笑道:“非也,單單攻打下卑沙城的話,守住卑沙城會變的十分困難,因爲到時候,四周都是高句麗的軍隊,進入卑沙城的大唐軍隊,就是一支孤軍,而且攻佔卑沙城的主力是水軍,不擅陸戰及守城,四周環敵的情況下,這支軍隊就會完全的是去原本該有的機動性,小臣的意思是,兵分兩路,水軍和陸軍,同時進攻,水師攻佔卑沙城,陸上的軍隊直接開往聊東城。”

李孝恭聞言,連連點頭,玄世璟的想法倒是與他不謀而合,只是對於卑沙城的作用與水軍的作用,玄世璟說的更加詳細,而且,照着玄世璟是說法,卑沙城和水軍在整個遼東戰局當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遼東城,若說安市城是高句麗的門戶,那遼東城就是高句麗的屏障了,遼東城緊鄰着遼水,可謂是易守難攻,但是作爲大唐揮師東進的第一個目標,攻克遼東城,只能勝,不能敗,所以領軍攻打遼東城的將領,顯得尤爲重要。”玄世璟手指挪到了遼東城上面,而遼東城的前面,正好就是遼水。

玄世璟看着地圖稍微思索了一番,接着說道:“在攻打遼東城的同時,還要考慮高句麗一方的援軍,遼東城的後面就是國內稱與哥勿,兩座城池都是兵城,遼東城這邊一旦開打,兩座城池之內的兵馬就一定會來增援遼東城,若是不想戰事膠着,所以,取遼東城,也要快,攻打遼東城,不動則以,一動,儘可能一戰而定之。”

“國內成與哥勿離着遼東城急行軍僅需四天,這還是當中大多都是山路的原因,其實若是攻打遼東城進入膠着,可以派遣一支兵馬,在兩城與遼東城之間的山路上,進行伏擊,則大勝。”劉弘基上前,指着國內成與遼東城之間的山脈說道:“這樣以來,既能阻截了來自兩城的援兵,又給了後面大軍足夠多的時間來攻克遼東城。”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只是站在一邊兒,默默的聽着,不做言語,現如今陛下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這仗肯定是要打的,沒看見人家四個,都已經開始研究這仗怎麼打了嗎。

長孫無忌在心裡默默的嘆了口氣,也罷,遼東對於大唐來說,也是塊心事,早早的了卻了也好,反正早晚都要打,什麼時候打不是打。

這麼想,倒也有幾分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反正陛下你開心就好,打就打,大不了到時候把自家的幾個後輩,也安排到軍中去,也不吃虧。

想明白了,長孫無忌這才上前拱手說道:“陛下,遼東戰事一旦開打,大唐水軍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臣覺得,若是陛下下定決心要打,這水師,恐怕現在就要下旨,趕緊下水操練起來,這次是從平州港口直達卑沙城,航行距離遠,海上情況複雜,對於水師,也是個重大考驗,就算克服了海上的艱難險阻,到了卑沙城,若是士兵戰鬥能力十不存一,也是徒勞的。”

“輔機說的不錯,到七月份,還有三個月的功夫,這三個月朕會下旨讓水軍抓緊操練,以應對遼東戰事,所需軍費,全部都由內務府供給。”李二陛下大手一揮說道。

話說到這個份上,今年七月出兵攻打高句麗已經成爲了定居,誰也無法挽回,這仗既然要打,最好能打的漂亮些,希望高建武與泉蓋蘇文之間的鬥爭,不要這麼早就結束。

大唐要出兵攻打高句麗,衆人都是希望在高句麗的這場內鬥當中,泉蓋蘇文能夠爭氣一些,這樣,大唐出兵,名正言順,因爲現如今長安這裡還有個高桓權,是正兒八經的榮留王太子,一旦泉蓋蘇文在高句麗的內鬥當中獲得勝利,那大唐就直接帶着高桓權打向高句麗就是了。

高桓權就算再怎麼不濟,也佔了“正統”兩字,他泉蓋蘇文再怎麼英雄一世,也是逆臣。

去年高桓權來長安城的一大目的就是爲了向大唐請求援助,現在,大唐也應該給高桓權一個明確的答覆了。

而李二陛下說水軍的一切費用全都由內務府供給,也就說明,出兵遼東攻打高句麗,完全用不着國庫那邊兒糙心,這樣一來,戶部也就沒話可說了,戶部沒有錢,在朝堂上哪兒來的話語權。

現在的內務府可是非比尋常了,說起內務府,玄世璟的心也是一抽,說不定內務府大多數錢財還都是從盛唐商會來的呢,當年玄世璟要在長安城立足,將盛唐商會的股份給了李承乾哥兒仨,可是現在看看,除卻當年修建暖閣之外,這些年哥兒仨過的也沒富裕到哪兒去,這錢,說不定就讓他們給孝敬李二陛下了。

不過這麼做也無可厚非,作爲皇子,手裡留這麼多錢想要做什麼?還不如將錢都交上去,至少不會讓人生疑,或許也是因爲這樣,李二陛下在知道前隋舊臣在長安之後,纔沒有立刻行動,沒有對李恪產生疑心什麼的,而是耐心的等着李恪的態度。若是當年李恪將商會的分紅全都囤積在府中或者是送離長安,那現在這些前隋舊臣的事情,任憑李恪有十張嘴,他也說不清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眼饞第一百零一章:馬後炮第三百七十六章:昔日的王太子第四百六十三章:上摺子的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爭奪第五百七十九章:圍堵第九十六章:兕子問政第三十七章:掐算個好日子第一千零三十章:銀山到手第八百八十五章:爲人父第四百七十章:發展纔是硬道理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會面第三十七章:泛舟閒談第四百九十章:劉叔鎮場第二百零九章:簡單部署第三百一十二章: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四十三章:詩酒本應趁年華第一千零六十八章:鄭鈞的猶豫第一百五十二章:轟動長安第三百四十章:王珪的吩咐第一千五百四十章:請罪第五十八掌:長孫無忌的打算第一千二百四十章:玄世璟回長安第一百四十六章:中秋宴(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時代潮流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留後路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一石三鳥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登州查賬第三百八十七章:承諾第五百六十六章:殺人第一千零三十九章:關於立太子第二百二十一章:辯駁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一石三鳥第一百七十九章:放棄抵抗第四百一十六章:高瞻遠矚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希望第五百三十章:殺人第四百一十六章:商討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承擔第一千五百三十章:皇帝的名聲第二百零九章:大婚(2)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醒來第六百五十四章:尷尬的氣氛第八百九十五章:降職第四百八十九章:龍困淺灘第四百八十二章:前隋遺臣第八章:玄世璟與常樂重傷第三百七十七章:臨陣倒戈第四百一十五章:工學院第五百四十三章:拜訪蘇定方第三十四章:置氣?第二百四十一章:佛?第六百二十七章:大棒和蘿蔔第八十八章:舊事重提第八十九章:李四公子第一百五十一章:召見第二百三十七章:致仕第三百七十二章:國子監遇玄清第五百四十九章:結果第二百四十五章:怪事第五十五章:探案?第三百二十章:暫時撤退第四百九十三章:無法回頭第六十一章:玄武摟第六百零九章:被發現的營地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聖旨放人第六十八章:玄家惡少?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小本本第一千零二十一章:圖窮匕見第二百八十三章:離開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你算命嗎?第一百六十一章:巧遇祿東贊第五百三十四章:累倒第四百九十章:有客來訪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兩封書信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埋下的種子第八百二十七章:不一樣 生活第四百八十六章:結束第一百八十九章:荀攸同行第三百章:蟄伏三載第一百三十三章:心意第四百七十二章:聲名再起第八百六十一章:值得期待第二百二十章:醫館臨時工第八十八章:線索第四百三十一章:報仇否第三百三十八章:所夫孫,死第一千三百八十章:立太子第四百八十三章:洗三第八十二章:玄家的故事第三百四十八章:接手權利第五百二十七章:章程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後怕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前車之鑑第七十三章:闖府第六百三十九章:分歧第一百一十四章:晉陽之怒第六十八章:再臨燕來樓第五十八章:新紙第一百三十四章:獄中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