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行動

對於這所謂的晉陽基金會在民間爲遼東募捐的事情,馬周也是好奇,所以接到李二陛下的交代之後,對此事也甚是上心,特意換了常服,在長安街上游走,想看看這幫人到底要搞個什麼名堂。

聽前面那文士念出了告示上的內容,馬周對於玄世璟的文采,略有些失望,但總歸在內容上,還是不錯的,念給平常百姓聽,倒也足夠了。

馬周是專門打聽了東山侯府上的設立的募捐點纔過來的,畢竟侯府纔是此次行動的發起人,見金國公夫人親自在街上爲遼東募捐,還讓丫鬟記了賬,馬周甚爲滿意的點了點頭。

今日早朝,對於太子和東山侯關於遼東的做法,還是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的,當然其中也包括馬周自己,他並不認爲僅僅憑藉着東宮和文學館的那些官員就能處理好遼東這麼重要但是事情,在接到李二陛下旨意的那一刻,他心中也是忐忑不安,若是發現不妥,自己是否又該如實上報,儘早阻止太子與吳王還有魏王以及東山侯的這一番作爲?

聽說昨夜魏王殿下帶着人連夜去了洛陽......

東宮和武德殿這一番動作,着實讓朝堂上的人措手不及,在衆人還在商量該如何應對的時候,這些年輕人們已經開始行動了......

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在那老漢自發的捐了錢物之後,人羣中越來越多的人自發的捐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王氏也是大小皆收,都讓小歡記錄在冊。

多的捐百文,少的捐十文,還有捐獻衣物麻布等物資,也有捐糧食的,一時間,侯府所搭建的棚子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

王氏帶來的賬房,除卻小歡之外,還有玄武摟的兩個記賬先生,倒是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

在侯府的棚子面前停留了良久,馬周從袖中掏出幾吊銅錢,約莫兩百多文,走到前面。

“在下馬周,爲遼東略盡綿薄之力,奉上銅錢兩百文。”馬周將手上的銅錢交給了站在棚內的小廝,一邊的小歡趕緊記錄下來。

小廝接過銅錢之後,躬身向馬周道謝,隨後將銅錢規規整整的放在地上的箱子裡。

在侯府的人的維持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而王氏在和衆人在一起忙活着,也沒有顧得上馬周,或許,王氏根本就沒有發現馬周的存在......

離開了侯府搭建的募捐地點,隨後,馬周又坐着牛車在長安城裡溜達了一圈,巡視了其他幾家誥命夫人所搭建的募捐地點,結果發現,似乎每家記賬的,都是身穿玄武摟統一服裝的晉陽基金會的賬房先生在管理記賬,而那些誥命夫人們,有的同府上的小廝一起忙活着從百姓手裡面接過募捐的物資,有的累了便在一旁歇息......

長安城的這些官太太們,不差錢,她們要的,僅僅是名聲罷了。

當王氏將遼東的事情告訴了她們之後,這些官太太的積極性空前的高漲,沒人願意整日呆在府裡面吃齋唸佛,這種事情積的是陰德,攢的是名聲,也是這些官太太們當初寧可拿着錢往裡面砸也要加入晉陽基金會的原因。

這點苦怕什麼,舉頭三尺有神明,種善因得善果,所以這些平日裡養尊處優的官太太們,都沒有想象中的叫苦連天,反而是行動甚是積極。

玄武摟的一樓已經暫時停業了,門前貼着爲遼東祈福的禱告告示,夥計們忙前忙後幫着整理搬運物資,外面不斷的有人將募捐到的錢糧布匹送到玄武摟,廳中的賬房們也前前後後的忙着整理記賬,記載好之後,便有夥計將東西歸置打包,這些東西將由李承乾直接押送到遼東,送到軍營中,再由軍營裡面安排軍士,或是直接用於軍營,或是下發給當地受了災的百姓。

遼東的百姓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論起人數,自然比不得關中關內以及山東還有南方等地,但是當地的百姓除卻生長在遼東,多數都是前隋徵兵討伐高句麗時候從戰場上下來的人,後來中原大亂,那些人也便留在了遼東,或是躲避戰亂,或是守着家中葬身在那處戰場的英魂,逐漸的適應了當地,與當地人混在了一起。

募集來的物資,表面上看上去不少,但是若是平攤到整個遼東,絕對是僧多肉少......

五樓,晉陽坐在玄世璟那偌大的椅子上,小小的身軀都已經陷到裡面去了,腳下一轉,椅子便轉了個方向,直面玄武湖的勝景。

“璟哥哥,你這椅子很舒服啊。”晉陽乾脆將腳上的鞋子踢掉,換了個姿勢,整個人蜷在了椅子中。

“看你這樣子,略顯疲憊,可是昨晚沒睡好?”玄世璟走到晉陽身旁,將椅子的靠背往後放平了一些,讓晉陽能舒服的半躺在椅子上:“若是沒睡好,在這休息一會兒吧。”

晉陽窩在椅子中,看着窗外的玄武湖的全景,打了個哈欠,笑道:“昨兒個晚上確實有點沒睡好,璟哥哥走了之後,太子哥哥拉着我在他書房和三哥又商討了好一會兒,我回到暖閣的時候,都已經是二更天了呢,果然還是在璟哥哥這裡,纔是最舒服的......”

感受到窗戶外面吹進來的寒風,玄世璟便從他的桌子底下的櫃子中拿出一牀厚實的毯子,蓋在了晉陽的身上,隨後玄世璟坐在了椅子的扶手上面,和晉陽一同看着窗外的風光,笑道:“我這次倒是比較好奇,你四哥怎麼會這麼積極,連夜便帶着杜楚客去了洛陽。”

晉陽挪了挪身子,將身上的毯子向上扯了扯,說道:“因爲四哥想要早去早回啊,本來四哥平日裡就有些懶,到了年底再讓他往外跑簡直比讓父皇罷朝都難,所以四哥打算趕緊到那邊把事情辦完了,然後趕緊回來。”

“那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啊,大晚上的就走了。”玄世璟說道。

“四哥是個聰明人,他昨晚不走,到了今天早上上朝的時候,也不知要多生出多少是非呢,他這一走,局勢便定下了一半,太子哥哥應對朝堂上的質疑,也就只能背水一戰了。”晉陽說道:“璟哥哥。”

“恩?怎麼了?”

“我餓了......早上被你接出宮,還沒用早膳......”

“......我這就讓人給你做一些送上來。”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牽扯第六百四十四章:被壓抑的瘋狂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所謂的黨朋第十二章:猜中第十章:攻城!第五百九十三章:動刑審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求穩第五百四十二章:船員第四百四十二章:好聲好氣第七百一十九章:以後的路第一千零七十一章:狐朋狗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演戲第五十五章:落幕第一百三十章:推薦第三百六十六章:十二萬大軍第四百二十章:宅子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幕後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早就料到的結局第四百八十一章:小名,只是一個希望第一千零八十九章:被遺忘的“鄭家人”第一百一十一張:獻賬本第一百八十二章:緣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鄭鈞的猶豫第一百二十五章:處置侯君集第四百九十五章:毒舌第五百四十八章:形勢第五百三十五章:迫在眉睫的比試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可大可小第三百四十四章:棄城第三百六十九章:援兵到第九百七十二章:防範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你得活着第五十三章:威鳳賦第二百一十二章:倭國換天第五十四章:入學弘文館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離開第九章:用刑第九百七十六章:穩住後方第二百八十六章:面聖第一千零九十二章:李義府的推舉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進行中第一千四百六十章:王柱之死第十四章:意想不到第二百七十一章: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一千一百九十章:李厥與安安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一切自有天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老毛病了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書院裡的眼睛第二百七十九章:阻攔第一千三百八十章:立太子第四十三章:錢不是問題第五百八十一章:偷城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出大事兒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收拾殘局第五百五十八章:誘餌第四百四十三章:不鬆口第九百一十章:糾結第五十七章:柴令武的啓發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一丘之貉第四十四章:侯府集結第四百八十四章:張亮的“貴人”第四百一十六章:商討第一千五百二十章:阻礙第一百四十八章:我就笑笑不說話第九百零二章:竇家的謀劃第一百零四章:人心第一章:第一百二十九章:東西吐谷渾第四百一十四章:熱鬧第三百八十六章:道政坊藍圖第一千一百二十章:朝堂交鋒第二百二十一章:回憶殺第五百一十五章:李二陛下的回憶第一千二百章:百騎司內應第四百九十二章:朝堂點兵第二百四十九章:查抄寺廟第三百一十九章:功虧一簣第四百三十九章:危機暗伏第五百四十八章:出發第八百二十八章:抖S李元祥第六十章:“年貨”第二百八十章:全都留下第二百一十二章:倭國換天第四百一十三章:習俗第六百章:劉仁願回營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世人皆苦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都是命第六百四十三章:換成錢財第三百章:蟄伏三載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你查任你查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跪殿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低調的人才第七十三章 :難以啓齒的傷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大動靜第二百五十四章:麻煩的人情賬第一千零七十一章:狐朋狗友第七十九章:印堂發黑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朝會的故事第三十二章:二賢莊第二百三十九章:審訊,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