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神秘嘉賓有幾個?】二合一超級章節

年年寒門丁,常做出塞兵。

世可有雄城,賊來也不驚。

牆高十萬丈,可聽仙人聲。

便有洪濤起,雲淡也風輕。

渤海城!

霸下大龜,轟隆而行,天子車駕,車輪軋軋,轉眼半個時辰過去,李世民已經到了渤海城前。

皇帝孤身站在車駕之上,仰頭看着眼前這一處城門,目光直直盯着城門兩側,念出了刻在城門兩側的一首詩。

唸完之後,若有所思,忽然轉頭看向李雲,輕聲詢問道:“此詩誰人做?”

李雲嘿嘿一笑,故意買個關子道:“陛下何不猜一猜?”

李世民深深看他一眼,忽然又把目光轉回城門兩側的詩句,語帶思索道:“此詩看似大氣磅礴,然而骨子裡謹小慎微,詩中飽含着期盼雄城庇護之意,所以作詩之人絕對不會是你,你這小子擁有天生神力,遇到兇險之時第一個念頭是掄起錘子打過去,所以縱算你有如此文筆,你也寫不出這種渴望庇護的詩……”

說着停了一停,緊跟着又道:“朕看此詩分明乃是新刻,牆根角落尚留打掃不及之磚粉,若朕猜測不錯的話,你這明顯是緊急之下弄出的門面功夫,作詩之人不是你,刻字之人也不是你,你只是找人弄出這一首詩刻在城門兩側,用意無非是當成迎帝最後一禮的開場詞,可對?”

李雲拱手而笑,故意拍馬屁道:“陛下就是陛下,果然不同凡響,難怪世人都說,聰明不過天子,伶俐不過聖人,以前臣還不服,現在心悅誠服……”

“勿用溜鬚拍馬!”李世民眼睛一瞪,故作呵斥道:“你小子裝的太假,溜鬚拍馬可不是你擅長的事,說說吧,此詩誰人所作,刻在城門又有何深意。”

李雲輕輕咳嗽一聲,語帶深意道:“這人陛下也認識,他的名字叫包悠遠。”

李世民微微一怔,隨即臉上現出恍悟之色,脫口而出道:“原來是你門徒之父,想不到竟有如此才氣。”

緊跟着又道:“可惜限於半生窮困,骨子裡已經養成了謹小慎微,所以雖有磅礴才氣,寫出的詩句卻帶着渴盼庇護之意,調子已經定了,這輩子怕是沒有太大成就……”

李雲卻搖了搖頭,輕聲道:“臣卻覺得很好,這詩寫出了老百姓的心裡話,包悠遠一直生活在世間底層,所以才能深刻體會老百姓的渴望!百姓們渴望什麼呢?他們無非渴望活的太平!”

說着看了皇帝一眼,語氣轉爲堅定又道:“臣立渤海國也好,臣建渤海城也罷,最初的出發點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庇護麾下子民活的安寧,唯有百姓們活的安寧,我這個諸侯才當的有滋味,臣小時候曾經看過一個異人故事,故事中有個老人家對異人主角說過一句話,人的能力越大,肩上的責任就越大,臣覺得自己能力不小,放眼當世也能排進前十,所以,我想多扛一點責任……”

李世民聽得動容,忍不住深深看了李雲一眼,忽然口中悠悠一嘆,大有深意道:“你這心胸,已帝王矣!”

李雲頓時呆住。

皇帝這評價實在太高了。

李世民又深深看他一眼,忽然再次開口道:“其實你們作出這詩並非專門要弄門面功夫,也不是故意爲了迎接朕的逢迎拍馬,只是因爲事情湊巧,所以才顯得像是臨時篆刻上去,對否?”

李雲苦笑點頭,承認道:“確實如此,臣這裡人口雖多,但是可用之人卻少,臣早就想在城門口刻上一首詩,可惜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作詩人才,直到前幾日收下包殺生爲徒,順帶着將她父親收爲麾下,這才勉強算是有了文雅之臣,於是急不可耐讓他做出了這首《渤海城門》詩。”

李世民‘哼’了一聲,不知爲何竟然有些不滿意,道:“你自己擁有蓋壓當世之才,偏偏要讓別人幫你作詩,若是讓朕來選擇,朕更希望刻在城門口的詩句是你所作。”

李雲哭笑不得,連連搖頭道:“您也太誇讚了些吧?臣哪裡有蓋壓當世之才?”

李世民瞪他一眼,略顯生氣道:“憫農一詩,天下傳唱,朕記得當時滿朝文武進行打賭,無數勳貴子弟摩拳擦掌要和你鬥詩,結果你一首憫農作出,直接絕殺了全場,還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你作的《春曉》同樣是絕世佳句,令人讀來有種春在眼前的錯覺,雖然事後被程咬金改成了烏七八糟的夏曉,但是天下有誰膽敢小覷你的蓋世才華……”

皇帝如此表揚,李雲滿臉悻悻,甚至有些尷尬,總覺得臉上火辣辣一般。

偏偏他又不能明說自己乃是抄襲,只能硬着頭皮打了個哈哈,勉強算是承認,又暗示自己沒有承認。

李世民卻以爲這小子已經服輸,皇帝臉上這才現出滿意之色,繼續呵斥道:“以後要記住,不要去學扮豬吃虎那一套,老虎永遠是老虎,老虎就該把自己的兇威展示在世人面前,你有天生神力,又有蓋世才華,這是整個漢家的好事,何必整天藏着掖着。”

李雲聽的頭大如鬥,無奈只能詭辯一句道:“臣只是覺得讓包悠遠寫詩更貼合一些,畢竟這城門之詩應該來自百姓的心聲纔有意義……”

這話雖然是詭辯,然而李世民卻下意識點了點頭,道:“如此卻也有些道理!”

說完猛然一頓,擡頭看向眼前城門,又道:“但是包悠遠寫的不合實際,世上哪有城高十萬丈的城牆,別說是城高十萬,你這渤海城的城牆竟然連三丈都未達到……”

李雲呵呵而笑,接過話茬道:“兩丈,臣這城牆只有兩丈高度。”

“你還敢笑!”

李世民眼睛一瞪,語氣竟然很是惱怒,呵斥道:“兩丈高的城牆,這和不建有何區別,倘若被人圍而攻之,最簡單的雲梯也能攀登直上,你竟然還敢笑,包悠遠竟然也敢寫,你們莫非就要用這兩丈高的城牆,去當成庇護子民生活安定的保障?臭小子,你應該不窮吧,修築城牆的錢財萬萬不能節省,如果實在不夠朕可以補貼你一些。”

李雲心裡有些感動,知道皇帝這是真心爲他考慮,但他一時又不便明說,否則總會給人一種當面反駁的味道,今天他已經反駁了皇帝好幾次,他覺得應該給二大爺留點面子。

幸好這個天下並不缺聰明人。

只見李雲這邊的隊伍之中人影一閃,忽見一箇中年書生走出來拱手一禮,語氣很是恭敬,言辭卻不卑不吭,鄭重對皇帝解釋道:“陛下莫要責怪國主,渤海城不需要太高的城牆。”

李世民看他一眼,冷聲道:“你便是包悠遠吧?你閨女拜師之時朕曾見過你一面,當時你和妻子一臉膽怯,想不到短短數日竟敢侃侃而談,莫非自以爲加入渤海國中,身後有了依靠有了自持?”

“不敢!”包悠遠還是不卑不吭,語氣依舊十分恭敬,道:“草民只是據實而言,尚乞陛下贖罪則個,您確實誤會了我家國主,渤海城不需要太高的城牆。”

李世民哼了一聲。

這時只見大唐車隊也站出一人,分明乃是大唐的宰相房玄齡,老房先是深深看了包悠遠一眼,隨即才拱手對着皇帝一禮,輕聲解釋道:“陛下無需生氣,渤海確實如此,若是依照老臣看來,兩丈高的城牆都是浪費。”

“是麼?”

李世民再次冷哼一聲,似乎故作不悅道:“那你們倒是說說,爲什麼渤海城牆不需要太高。”

其實皇帝已經想明白其中道理。

之所以抓着不放,恐怕另有原因。

當皇帝的人,永遠想的比大臣遠。大臣尚且能猜透渤海城牆僅有兩丈的緣故,李世民這位千古一帝豈能猜測不出。

但是皇帝仍舊抓着不放,甚至故意做出惱怒生氣之姿態,看似不近人情,實則用心良苦。

原因很簡單,大臣們能一眼看懂的事情,百姓們卻很難及時看懂,百姓們如果擔心某件事,心裡不由自主就會彷徨,彷徨這東西會傳染,而百姓這個羣體最容易人云亦云,有時候僅僅只是一件小事,任其發展下去就會蔓延成災。

當無數彷徨變成惶恐之時,再想解決就得付出極大的心力。

這是皇帝才能思考的治國之道,所以李世民纔會抓着城牆問題不放。

渤海城的城牆爲什麼只需要兩丈高?

這個高度幾乎攔不住任何的攻城雲梯!

然而無論是李雲還是包悠遠,甚至大唐宰相房玄齡,三個人幾乎不約而同,全都說兩丈高的城牆也屬浪費。

另有大唐車隊這邊的無數文臣武將,明顯個個也都面色淡淡,大家雖然對着城牆指指點點,但是話裡話外全然沒有一絲擔憂顧慮。

渤海城牆兩丈高?

又如何?

“誰敢攻打渤海城……”

老房代替所有人做出回答。

老房的聲音故意很大,幾十歲的老頭竟然中氣十足,似乎是爲了配合他,又也許只是因爲巧合,當老房開口回答李世民的問題之時,無論大唐的大臣還是渤海的官員全都鴉雀無聲。

大家故意讓老房的聲音顯得更加清澈。

“陛下……”

老房雖然鄭重回答,但是答案分明很短,但見這位大唐宰相一臉傲然,語氣帶着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大聲再道:“誰敢攻打渤海城?天底下只有渤海去打別人的份!”

誰敢攻打渤海城?

天底下只有渤海去打別人的份!

這話在人羣中傳播,轉眼間傳進無數百姓耳中,百姓們一時還不能明白,但是並不妨礙他們把大唐宰相的話語繼續傳遞給別的同胞。

但聽房玄齡傲然又道:“此城的城牆雖然只有兩丈,然而它暗地裡的城牆卻有十萬丈,包悠遠寫的詩一點沒錯,這是當世之間最強大的雄城,因爲,它的城主是李雲,古有霸王舉鼎,唐有擂鼓甕金,渤海國主乃是前代西府趙王之子,他自己也曾做過一段時間趙王,二十年前四明山一戰,前代西府趙王匹馬雙錘決戰紫金之巔,七年之前黃河一戰,渤海國主一人一錘笑傲黃河,父子兩代人,皆有天神力,即便面對百萬大軍,他們照樣殺的屍山血海,只有他們殺別人的份,沒有別人碰他的機會……”

大唐初期,李元霸在民間的名頭比李雲更響,因爲李雲做事並不完全依靠武力,很多時候更喜歡借用智慧,而李元霸生平只會無腦殺伐,偏偏無腦殺伐最容易給百姓帶去安心。

房玄齡故意把李元霸說出來,藉以助推李雲的威猛名頭,老房的聲音不斷在百姓之中傳播,幾乎在轉瞬之間激起了百姓的心聲和共鳴。

是啊!

咱們怕個屁啊!

渤海城牆確實不高,可是咱們生活在這裡需要城牆麼?

咱家國主是誰?

那可是曾經一人橫掃草原和遼東的西府趙王。

咱家國主他爹更狠,據說當年一個人砸死了幾百萬人,據說血流匯聚成了大河,現在南邊有一條長江還在泛紅,二十年多年時間過去了,國主他爹殺人殺出的血還沒流完呢。

古代老百姓見識不高,這些話若是擱在後世怕是連八歲小孩也會嗤之以鼻,然而古代百姓卻討論的興奮異常,興奮之間不知不覺就對渤海城有了一份歸屬感。

住在這座城中,穩!

“哈哈哈哈,好!”

李世民似乎終於安下心來,但見皇帝很是開懷對着房玄齡點點頭,誇讚道:“朕聽房愛卿這麼一解釋,發現渤海城的城牆確實不需太高,既然如此,朕便饒恕渤海國主節省錢財的罪過……”

說着停了一停,緊跟着又道:“同樣,也饒恕包悠遠寫詩誇張的罪過,因爲,他寫的並非誇張,只要渤海有吾家侄子坐鎮,渤海的城牆真有十萬丈高。既然包悠遠不曾誇張亂寫,朕便饒恕他這一次吧。”

“哇,陛下真是寬宏大量啊!”

百姓們看不穿皇帝和大臣演戲,只會在發自肺腑的發出感慨,感覺自己活在一位寬宏大量的帝王治下,這輩子真是可以舒舒坦坦的活。

還有渤海國主,他們馬上要成爲渤海國的子民,國主一個人就等於十萬丈高的城牆,這讓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被外族入侵。

不用擔心外面的危險,只需要在這裡安心過活,每天努力種田,幹活,養家,餬口,就算再累,這生活也是美滋滋。

李雲深深看了李世民一眼,忽然鄭重拱手行禮,小聲道:“二大爺,謝謝您,今天又給侄兒上了一課,原來治理麾下需要如此的精心留意,哪怕是一件小事,也可以借題發揮,只要對百姓好,當權者就得用心……”

李世民同樣深深看他一眼,忽然淡淡笑罵道:“你這臭小子其實什麼都懂,你怕是故意給朕教導你的機會。”

李雲嘿嘿兩聲,摸了摸鼻子不予承認。

皇帝輕輕吸了一口氣,目光再次看了一眼渤海城門,忽然道:“天不早了,你這迎帝之禮到底要拖到什麼時候?耽擱這麼半天,朕連城門尚未進去……”

李雲連忙臉色一肅,語氣卻帶着某種詭異,突然道:“迎帝三禮,邀帝觀城,陛下已經到了城門之前,接下來臣可不夠資格陪您觀遊,所以麼,臣只得請出幾位重要嘉賓,唯有她們才能和您同行一路。”

李世民頓時有些好奇,忍不住道:“這世間竟還有人能和朕同行?誰啊?”

說着下意識轉頭,看向後方一輛馬車,隨即又轉了回來,語氣更加好奇道:“你祖父尚在馬車之中,顯然你這臭小子求助的不是他。”

李雲的祖父就是李淵,大唐太上皇確實有資格和李世民同乘一車。

李雲嘿嘿一笑,忽然對着城內高聲一喝,語氣很恭敬,聲調卻帶着一絲調皮,道:“有請重要嘉賓出場,讓大唐皇帝見識見識。”

“你這臭小子……”

城門之內似乎薄怒一聲,隨即只聽噗嗤一笑,但聽有人嬌聲說道:“陛下一路跋涉而來,臣妾渴盼良久矣,時時擔憂,日日擔憂,原本想着出迎三十里路,偏偏咱家的壞小子侄兒不許,非要給您一個驚喜,讓臣妾在這裡露面。”

李世民眼睛一亮,脫口而出道:“觀音婢,是你啊!”

隨即感覺太過激動,連忙改口道:“原來竟是皇后,皇后這一年多在渤海過得可還好。”

“甚好,只是甚爲思念陛下。”

“父皇父皇,有沒有想念兕子?”

突然又有一個清脆聲音響起,帶着嬌憨道:“大哥哥讓我也做嘉賓,要在今天給你個驚喜,兕子興奮的好幾天睡不着,今天特別起了一個大清早呢……”

聲音之中,但見城門口人影一閃,卻是大唐皇后長孫氏緩緩走出,另有一個粉雕玉琢的小丫頭歡呼雀躍跑出來。

李雲彎腰一抄,直接把小丫頭抱在懷中,然後雙手向前一舉,舉的小丫頭咯咯直笑。

另一邊李世民下意識伸出雙手,一把將小丫頭穩穩接在了手中,皇帝臉上果然掛着驚喜,哈哈大笑道:“竟然是朕的小兕子,想不到你也是迎帝的嘉賓,你大哥哥這事總算做的不錯,朕見了小兕子特別的開心。”

小兕子突然伸手入懷,猛然掏出一本精細裝訂的小書冊,然後驕傲舉在手裡,仰着小腦袋對李世民嬌憨道:“父皇,送給您!”

李世民連忙接住,很是好奇道:“是什麼寶貝?小兕子平日閱讀的課業麼?”

“不是,是我寫的書!”

小兕子驕傲仰頭,大聲道:“是我和大哥哥共同創作的書,大哥哥負責講故事,小兕子負責給記錄,兕子知道父皇喜歡書法,專門苦心練習的飛白體。”

李世民深深看了李雲一眼。

皇帝幾乎瞬間就想明白這是李雲對於小兕子的教育之道。

李雲講故事,小兕子負責寫,這樣既能激起小傢伙的自信心,又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小傢伙學到本事,單看書冊封皮之上的三個字,小兕子的書法竟然已經很有功底。

這時長孫皇后已經走到車邊。

皇后身側還有一個風華絕代的女人。

兩個女人身後,跟着一個滿臉刀疤的兇狠老頭,老頭手裡拎着兩塊小碑,左面一碑,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右面一碑,孤零零隻有五個字,皇帝下意識掃了一眼,隨即臉色變得莊重。

那碑上赫然寫着七個字,漢家功臣魚俱羅。

只見長孫皇后款款行禮,柔聲對皇帝道:“陛下,且容臣妾給您介紹,今日陪您觀遊渤海城之人,共計如下……”

說着擡手一指,先是指着自己,舉止雍容道:“臣妾,大唐皇后長孫氏,嫁於陛下二十年,當有資格同君行。”

李世民毫不遲疑點頭,鄭重道:“夫妻本一體,皇后乃國後,無論是公是私,觀音婢皆有資格和朕同乘一車。”

長孫皇后嫣然一笑,突然伸手指着身邊的女人,再次道:“草原突厥,亦是大國,如今東西草原已經一統,然而新任草原金刀可汗是咱家侄兒的妻子,玲瓏那丫頭屬於小輩,無有資格陪您觀遊,所以,只好讓草原聖女大祭司出面。”

李世民連忙肅重直身,鄭重道:“聖女大祭司胸懷蒼生,朕若被陪同深感欣慰。”

其實李雲老孃按說乃是李世民的弟媳,見了李世民也得乖乖行一個禮,但是眼下乃是依照兩國邦交的方式見面,聖女大祭司的位置絲毫不弱於李世民,如果按照國土面積和軍力強盛比對,李世民這個大唐皇帝甚至比聖女大祭司弱了一籌。

但是聖女大祭司並不拿大,反而款款對着李世民行了一個突厥禮,很是莊重道:“突厥烏絲阿月,見過大唐陛下……”

緊跟着禮儀一變,赫然變成漢家女子禮節,又道:“攏右李家烏絲阿月氏,見過家中大伯哥!”

李世民連忙擡手示意,鄭重道:“與公與私都是一家人,聖女大祭司不用如此多禮。”

聖女大祭司點了點頭!

這時長孫皇后再次開口,語氣隱隱變得感傷,輕聲道:“陛下,臣妾幫您介紹另外一些伴遊之人。”

李世民目光一轉,直直盯着疤痕老頭拎着的兩塊石碑。

……

……終於整理出來了,好累哦,接近7000字,嫂子又偷懶了,還是沒有分章節,大傢伙湊活着看吧,雖然訂閱的時候貴了點,但是,字多了讀起來也暢快,對吧,夜很深了,不要想我,畢竟是個老孃們啦,咦嘻嘻,你們應該去想花枝招展的小丫頭,晚安嘍,拜拜^-^

第252章 【前古未聞,夜間朝會】第167章 【也想騙人發財?】第265章 【一位老人的良苦用心】第336章 【一碑,一閣】第17章 【包先生,爲錢折腰】第128章 【應是師姐弟,卻成生死敵】第111章【啊啊啊啊,氣煞吾也】第110章 【匹馬雙錘,有人劫道】第420章 【我變窮了,所以我得暴富】第85章 【長孫皇后的禮物】第444章 【皇帝墜入彀中矣】第126章 【天下無敵,一人追殺百萬軍】第272章 【生死批語,個個不凡】4更第274章 【猜第四人,真難啊】第60章 【唐代人的見識!】第457章 【逃跑之王小蓋蓋】第160章 【有人白送黃金??】第422章 【皇族,親人也會翻臉】第421章 【一條古路動人心】第368章 【迎親,阿瑤】第121章 【王凌雲揭穿演戲】第233章 【建設家園,百姓人口】第466章 【古往今來第一艱難差事】第365章 【迎親,催妝】第6章 【誘惑人,是一門學問】第61章 【不過是一羣土鱉!】第418章 【是我讓他裝瘋子的!】第149章 【拍賣會是什麼?拍賣會就是專坑傻子的】第441章 【千秋草木,都是家人】第160章 【有人白送黃金??】第247章 【可歌可泣的長者之風】第280章 【古往今來第二】第3更第83章 【欺負小師弟,砸死】第448章 【豎立典型也很難】第71章 【五個彪子鬧長安】第286章 【相當正妻?比比後臺】第64章 【程處默,爲師讓你去送禮】第288章 【渤海國主,光頭禿瓢?】二合一章節第224章 【李雲的招數】四更第106章 【得想個辦法搞一場決戰】第200章 【發展民生,幹掉遼東】第234章 【有人在覬覦程處雪?】第462章 【李雲的結義兄弟!】第310章 【他要打臉,咱們得乖乖伸出來】第434章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4更第214章 【咒語?土耶土思,哈布拉爾土思】第319章【看門人,敲鐘人】第428章 【咱們必須貪婪】第245章 【古代武人的淳樸】第173章 【怪老頭】第186章 【天子之劍,今天要用一次】第167章 【也想騙人發財?】第195章 【爭搶西府趙王的意義】第117章 【自斷雙臂?自毀長城?】第306章 【封賞又出了問題】第457章 【逃跑之王小蓋蓋】第426章 【妃子們暗恨,玲瓏懷了孕】第281章 【一個小滑頭,一個小騙子】第4更【序章】 網絡作者有穿越的嗎?第345章 【古代納彩科普】第218章 【靺鞨人的超級大老闆】第464章 【吞雲吐霧?那叫旱菸!】第80章 【戈壁溜羊,突厥兇獸】第105章 【皇族的底蘊,不記載歷史】第90章 【哥哥,我想再看一眼】第366章 【迎親,婚服】二合一第166章 【炒作,從傳說開始】第416章 【收服奴才的辦法,光打棍子不給甜棗】第458章 【到底有沒有收服?】第164章 【日常閒聊,閒聊全是大事】第159章 【秘方動人心,實乃大殺器】第430章 【祖師爺要給好處】第169章 【這娘們一看就不是好人】第259章 【玲瓏拎着棍子來找李雲】第125章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第118章 【皇帝和世家,手腕誰更強?】第28章 【程咬金,咱們賭一把】第108章【咱們真要瞞着他嗎?】第392章 【五個彪子鬧婚宴】第227章 【先打遼東五十里,不服直接砸國都】第192章 【二大爺,您也就是一拳的事】第268章 【神秘人】第26章 【國公府前,父子爭辯】第193章 【給你臉,你不要】第9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67章 【終於被世家察覺了】第277章 【又見紙做的錘子!!】第433章 【第二件好處,天下之瑰寶】第106章 【得想個辦法搞一場決戰】第242章 【原來李元霸身後也有大粗腿】第330章 【到底是怎樣的迎帝之禮?】第3章 【二愣子程處默】第367章 【迎親,仙人】二合一第343章 【提親的人,來頭真大】這章超級爽第246章 【以命換命,殺死李雲】第385章 【李雲,守夜人】第100章 【不好啦,師傅被人抓走了】第147章 【李世民是個窮鬼皇帝!】第327章 【武則天的老爹】二合一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