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玲瓏的母親是誰?】

金吾衛一擁而上,如狼似虎撲向王氏大臣,轉眼之間將這羣賣國賊制服,直接打斷雙腿拖了出去。

整座大殿之上,幾乎落針可聞。

門外卻是鬼哭狼嚎,隱隱竟然傳來一股臭味,那羣王氏官員屎尿橫流,顯然做不到常常自誇的視死如歸。

噗嗤!

噗嗤!

噗嗤!

連續的砍剁聲響起,空氣中瀰漫一股血腥氣,王氏大臣的哭喊聲漸漸消失,四十七個人直接在大殿門口被砍了頭。

“呼……”

李世民突然長長吐出一口熱氣。

但見皇帝陡然轉身而行,大踏步走回龍椅之下的臺階邊,皇帝噗通一聲單膝跪地,虎目閃爍着無法形容的激動,大聲道:“父皇,皇族今日吐氣揚眉也!”

在那臺階上方的龍椅旁邊,大唐太上皇李淵四平八穩盤膝坐地,老人忽然哈哈大笑,指着李世民道:“二郎,爽不爽利?”

李世民霍然擡頭,大聲回答道:“爽!”

李淵再次哈哈大笑,又問道:“通不痛快?”

李世民雙手攥拳,惡狠狠吐出一口氣道:“痛快!”

父子兩位皇帝,如此一問一答,忽然看到李淵顫巍巍站起身來,一雙渾濁的老目漸漸變得凌厲,看着大殿中羣臣道:“老夫退位八年,今日心滿意足,從今天開始,李世民是大唐名正言順的皇帝,朕,李淵,退位讓賢……”

朕,李淵,退位讓賢!

這句話李淵曾經說過,而且就是在這座大殿上說的,不過那是在八年之前,玄武門事變之後的第四個月,當時李淵滿含憤怒,站在大殿上說出了退位讓賢。

曾經說過的話,今天重新說一遍,前後相隔八年時間,然而大臣們都能明白爲何如此。

今天李淵所說,纔是發自真心,從今天開始,任何人沒有資格再抨擊李世民得位不正。

因爲,太上皇李淵心甘情願讓出了皇位。

李世民雖然做了七年皇帝,直到今天才算是名正言順。

“恭喜陛下,賀喜太上皇……”

整座朝堂大殿,忽然山呼一片,但見無數大臣從坐墊上站起身來,恭恭敬敬雙手抱拳行禮。

而李世民的幾個皇子更加興奮,行禮的時候渾身都在打哆嗦。

當年參加玄武門之戰的那些武將也很興奮,因爲李淵給李世民正名就是給他們正名。

滿朝文武,歡欣異常。

沒人願意活在愧疚之中,越是大人物越害怕留下罵名,今次李淵爲李世民正名,文武百官也跟着受益。

從今天開始,任何史書都得乖乖修改一番,曾經寫了李世民殺兄囚父的地方,必須修改成家人之間的內部紛爭。

李世民得位不正,現在堂堂正正。

原因很簡單!

李淵心甘情願退位讓賢。

這是李淵最大的權利,是任何人無法奪去的權利,只要他不承認李世民一天,李世民就得揹着得爲不正的罵名,然而只要他點頭認可下來,哪怕天下人一起罵李世民也白搭。

因爲這是李淵的傳位之權。

他把皇位堂堂正正傳給了李世民。

晚了八年!

……

“呼……”

李世民再次吐出一口長氣,直覺渾身彷彿泡入熱水一般輕鬆,他苦苦支撐了八年,終於等到了解脫。

這是來自他父親的承認。

李世民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他想去東北好好謝謝一個孩子,如果不是那個侄兒橫空出世,也許他這一輩子都得揹着罵名。

是那個侄兒的不斷努力和奮鬥,終於讓皇族打掉世家吐氣揚眉,也正因爲皇族吐氣揚眉,從此皇權穩固無比,所以父皇纔會做出選擇,終於承認了自己的治世之能。

其實功勞有一大半屬於李雲。

“朕要去謝謝侄子!”

李世民這個念頭越來越盛,忽然擡頭看向了李淵,鄭重道:“父皇,您想不想出宮走一走?散散心,樂一樂。”

李淵微微一怔,隨即反應過來,但見老人滿臉驚喜,很是激動道:“二郎要放朕出宮遊玩?”

“你是放您出宮,是陪您出宮……”

李世民有些尷尬低頭,語氣訕訕道:“兒臣準備出關一行,觀閱渤海建國大典,建國的諸侯是您孫子,您這位爺爺應該去看一看。”

“好啊!”

李淵大喜點頭,激動道:“朕還要給他主持大婚,讓他迎娶正妻冊立爲妃,似乎小傢伙早已及冠成年,可是他一直沒有被長輩賜字,朕想到了一個不錯的字,這次去渤海正好給他賜字及冠。”

李世民哈哈一笑,連忙點頭道:“這是您做爺爺的權利,天下任何人都搶不去,父皇,咱們便這麼說定了,兒臣陪您一起出關,參加渤海建國大典,順便再給他娶上幾房媳婦,老三這一支很快就能繁榮起來。”

“對對對!”

李淵更加興奮,急急道:“朕去之後就不回來了,留着渤海幫他帶孩子,老年含飴弄孫,實爲生平一樂。”

父子兩代皇帝越說越投機,漸漸開始設想李雲娶妻生子的事情。

突然李世民面色一驚,脫口而出道:“父皇您得解釋一下,爲什麼堅持讓兒臣下那道聖旨,小鈴鐺封了歸德縣主,爲什麼您堅持把她賜給李雲。”

“哈哈哈哈!”

李淵揚天大笑!

但見老人笑聲中忽然走下臺階,一路竟然走到大殿羣臣面前,老人目光不斷在大臣之中掃視,被他掃視者幾乎都是世家出身的官員。

太原王氏剛被下旨滅門,此時世家官員各個心驚肉跳,他們弄不明白李云爲何突然看着他們,心裡不由自主生出一股緊張。

卻見李淵目光先是落到一人身上,笑呵呵道:“趙郡李氏,反水挺快!”

那人正是趙郡李氏的族長李博然,也是不久前第一個站出來對太原王氏捅刀子的人,他見李淵看着自己,連忙拱手行禮道:“太上皇這是說的什麼話?我趙郡李氏何來反水之說?您老人家可能還不知道,貞觀四年的時候我們已經選擇了站隊,當時渤海國主在范陽城裡狙擊人蔘,我們趙郡李氏虧得一塌糊塗,無可奈何之下,只能乖乖向陛下投誠。”

“哈哈哈!”

李淵一聲大笑,語帶深意道:“那豈不是禍兮福之所倚?”

李博然轉頭看了看大殿門外,太原王氏四十七個重臣的頭顱正擺在門口,李博然心有餘悸點了點頭,有感而發道:“果然是禍兮福之所倚!倘若那時沒有做出選擇,今天死的也許會有我們……”

李淵不再和他說話,轉而又看向一個大臣,悠悠問道:“清河崔氏,累世豪門,你們倒也聰明,朝堂上做出正確選擇。”

那大臣是清河崔氏新一代族長,輩分對上李淵明顯不夠看,連忙躬身彎腰行禮,同時也開口解釋道:“太上皇您卻不知,崔氏和程家有着姻親,因爲程家聯繫之故,慢慢接觸了渤海國主,經過渤海國主牽線,崔家和皇家早已結成同盟!”

李淵微微一怔,下意識問道:“這是哪年的事?”

崔氏族長臉色一紅,訕訕低頭道:“也是貞觀四年!”

原來當年崔氏也參與了炒作人蔘,結果被李雲搞得灰頭土臉,家族虧損太過嚴重,不得不乖乖選擇投誠。

李淵目光炯炯看着這人,忽然又問了一句道:“你們家的清河老叟身體如何?”

崔氏族長連忙再次一禮,滿臉肅靜道:“多承太上皇問詢,家祖父頗爲硬朗!”

李淵點了點頭,笑呵呵道:“你回家之後告訴他一聲,就說我李淵準備出關去遊玩,問問他願不願去,免得窩在家裡發了黴。”

崔氏族長鄭重點頭,恭敬答應道:“晚輩必然把話帶到。”

李淵不再和他說話,慢慢又走向一個大臣。

這大臣不等李淵開口,已經面色發白彎腰行禮,急急爭辯道:“啓稟太上皇,我滎陽鄭氏雖然沒有及早投誠,但是今夜在大殿上也選擇了站隊,還望太上皇大發仁慈,祈請皇族留我鄭氏一命!”

這人倒也光棍的很,自己先把自己的要求說出來,用的還是祈求之言,毫不掩飾的祈求活命。

不求不行啊,太原王氏剛剛被下旨滅了門。

此前大唐四姓六望,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走的最近。

並且,鄭氏和皇族之間頗多糾葛!

比如在早年之間,李淵曾是大隋的滎陽留守,雙方爲了利益多次針鋒相對,彼此之間說是有仇也不爲過。

長孫皇后曾經跟李世民說過,李元霸小時候捱打就是中了滎陽鄭氏的奸計,那次滎陽鄭氏使用下三濫手段,派出市井無賴想要擄掠逛街的長孫等人,結果李元霸發狂之後當街殺人,而滎陽鄭氏立刻驅動百姓威逼李淵殺子。

壞事做的多了,必然心驚肉跳,若問這一刻朝堂大殿上哪家的大臣最爲恐慌,毫無疑問絕對是祖籍滎陽的滎陽鄭氏。

……

其實這位鄭氏族長搞錯了李淵找他的原因。

但見李淵衝他看了半天,忽然笑呵呵問道:“鄭譯是你什麼人?”

鄭氏族長微微一怔,連忙回答道:“乃是家祖父!”

李淵點了點頭,突然又問道:“還活着嗎?”

鄭氏族長咽口唾沫,輕聲道:“家祖父晚年身體頗差,已於貞觀二年駕鶴而去。”

“哦,死了五年啊!”李淵又點了點頭,蒼老臉上現出奇怪神情,突然再次開口問道:“你可知道鄭譯和朕有死仇!”

鄭氏族長嚇了一跳,連忙道:“還請太上皇寬恕,家祖父已經作古。”

說着小心翼翼擡頭,看向李世民那邊,這貨其實擔心的是李世民,生怕皇帝下旨把他們鄭家也滅門。

“哈哈哈!”

李淵不知爲何突然大笑起來,竟然用手拍了怕鄭氏族長的肩膀,莫名其妙道:“你無需害怕,朕不想怎麼樣!你祖父雖然和朕有死仇,但你祖父和朕也有友誼,滎陽鄭氏和皇家之間,彼此頗多糾葛糾纏,具體誰對誰錯,其實各有對錯,上一代的仇怨,不會影響到這一代身上。”

鄭氏族長頓時鬆了口氣!

哪知李淵忽然又開口,道:“但是滎陽鄭氏這一代做出的錯事,皇族也不會平白無故給與寬容。”

這話登時讓鄭氏族長驚慌起來。

不是他不夠沉穩,而是身後揹負着一個巨大家族,倘若家族也被滅門,他這個族長就是全族的罪人。

奈何這幾年確實錯事太多。

滎陽鄭氏跟在太原王氏後面搖旗吶喊,七八年來一直屬於大唐皇族的死對頭。

就在他心驚肉跳之時,忽聽李淵再次問他,道:“鄭觀音是你什麼人?”

鄭觀音?

鄭氏族長心裡一抽!

這貨小心翼翼看了李世民一眼,然後才小聲小氣回答李淵道:“回稟太上皇,她是我姑姑。”

回答之時心中好奇,不知李淵爲什麼會問一個女子。

卻見李淵輕輕一嘆,彷彿回憶道:“觀音那丫頭,是個好兒媳……”

突然又看向鄭氏族長,大有深意問道:“你知不知道小鈴鐺的母親是誰?”

小鈴鐺?

那不就是剛剛被封爲歸德縣主的玲瓏?

她是李建成的女兒!

而李建成的太子妃似乎正是鄭觀音。

鄭氏族長怔了一怔,下意識看着李淵道:“太上皇您到底想問什麼?”

他隱隱約約已經覺得,滎陽鄭氏是死是活似乎有了轉機,也許就在剛剛封爲歸德縣主的小鈴鐺身上,太上皇似乎極力要促成歸德縣主和渤海國主的親事。

偏偏兩人乃是堂姐弟,堂姐弟之間肯定不能結合。

而太上皇明顯不是個老糊塗。

那麼,這裡面莫非有他們鄭家的隱秘不成?

……

……第3更,今天11000字。

第136章 【對面那個老孃們,乖乖讓我打死你】感謝盟主‘風吹落記憶’第278章 【騎牛少女,髒兮兮老頭】第284章 【天地可逆,史不可改】第407章 【吵翻了?鬧崩了?】第467章 【各種寶物隨意送】第12章 【世家的高傲】第209章 【程處默的功勞有多大?】第366章 【迎親,婚服】二合一第127章 【萬獸之王?打出五十年的畏懼】第35章 【小騙子,本姑娘盯着你】第89章 【你的好心,別人未必領情】第292章 【我天生不守規矩】二合一章節第27章 【程處默倒黴,今天男女雙打】第60章 【唐代人的見識!】第227章 【先打遼東五十里,不服直接砸國都】第192章 【二大爺,您也就是一拳的事】第365章 【迎親,催妝】第50章 【李勣要人,長孫無忌要鹽?】第263章 【縱橫西域,六惡馬匪】第132章 【這一仗,我不知道該怎麼打了】第242章 【原來李元霸身後也有大粗腿】第233章 【建設家園,百姓人口】第331章 【古代治國習慣科普】第8章 【皇宮中,神秘老內侍】第154章 【自古設局之事,必須以假亂真】第229章 【一個不留,全部殺掉】第459章 【古代版無間道?】第240章 【一個快要老死的老人】第198章 【大唐君臣,聚衆賭錢】第140章 【李世民的反應怪的很】 感謝盟主:村頭乞丐洪七第46章【四錘,四句詩】第263章 【縱橫西域,六惡馬匪】第188章 【五大彪子再次聚齊】第412章 【祖師爺,天下第一背鍋俠】第33章 【都在揣着明白裝糊塗啊!】第385章 【李雲,守夜人】第188章 【五大彪子再次聚齊】第464章 【吞雲吐霧?那叫旱菸!】第210章 【李世民的大手筆】(章尾附帶感謝的事)第200章 【發展民生,幹掉遼東】第98章 【民族大義之前,到底誰對誰錯?】第387章 【第七個老婆,小盲瞎】第63章 【大唐君臣關於狠人的討論】第357章 【春風十里,不如你】第379章 【古往今來誰爲霸?天下英雄我第一!】第211章 【封號,渤海國主】第261章 【李家皇族不倫之事】第80章 【戈壁溜羊,突厥兇獸】第167章 【也想騙人發財?】第413章 【建立遼人督主制度,你們個個都是奴才】第129章 【狠人發狠,連老孃都想砸】第450章 【你竟然給百姓下套?】第384章 【住手,李元霸不可夾菜!】第160章 【有人白送黃金??】第123章 【漢人不是綿羊,你們突厥纔是】第5章 【何不食肉糜?】第290章 【古代讀書人的命】第100章 【不好啦,師傅被人抓走了】第245章 【古代武人的淳樸】第231章 【】第407章 【吵翻了?鬧崩了?】第174章 【收爲義女,幫你撐腰】第42章【這他媽是要發大財啊!】第67章 【終於被世家察覺了】第47章【皇帝皇后悄悄而來!】第441章 【千秋草木,都是家人】第352章 【五大彪子聚齊】第273章 【第四個神秘女孩】5更第207章 【老程也想封王?】第178章 【絕世高人,到底是誰?】第164章 【日常閒聊,閒聊全是大事】第428章 【咱們必須貪婪】第262章 【盟友背後插一刀】第185章 【從此之後,沒有了長安小霸王】第44章 【李雲教徒弟演戲!】第319章【看門人,敲鐘人】第304章 【小丫頭的神來之筆】第347章 【靺鞨人的提親傳統】第388章 【原來您是這樣腹黑的祖師爺】第302章 【李雲不點頭,朕不方便插手】第462章 【李雲的結義兄弟!】第423章 【李世民,你欠的血債……】第339章 【紅色的磚?】第125章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第268章 【神秘人】第58章 【李元霸的往事】第296章 【平生郡主,強橫之道】第62章 【吃肥腸,當然要重口味】第288章 【渤海國主,光頭禿瓢?】二合一章節第82章 【霸王硬上弓】第355章 【阿瑤】第101章 【臭小子,你跪下吧】第325章 【武則天的老爹】第378章 【李元霸復活?】第68章 【王氏族中,有人赴死】第182章【挖開黃河?這簡直是個笑話!】第42章【這他媽是要發大財啊!】第296章 【平生郡主,強橫之道】第366章 【迎親,婚服】二合一第380章 【真以爲你們運籌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