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匹馬雙錘,殺到你們跪下】

“陛下,這就是范陽戰事……”

皇宮大殿之中,盧出水雙眼含淚,他猛然仰頭嘶喊,厲聲大叫道:“全城百姓三十餘萬口,不曾有一人跪着生,即使剩下最後一絲力氣,他們也要把力氣用到突厥人身上,百姓們沒有兵器,他們就用手去抓用手去撓,他們撲到突厥人身上,用牙齒死死咬着敵人的脖子,他們任憑敵人的彎刀砍在身上,雙手卻惡狠狠摳瞎了敵人的眼珠子!我河北兒郎,死的何其壯烈。”

整座皇宮大殿,處處鴉雀無聲。

空曠大殿之中,只有盧出水的聲音在迴響,他悲憤大呼又道:““那個唐牛,只是范陽百姓的一個代表,我河北道範陽一城死的忠烈,三十萬百姓個個都是唐牛……”

說到這裡看向李世民,陡然嚎啕大哭不止,嘶喊道:“我范陽盧氏滿門,同樣也個個死的忠烈,陛下啊,你知不知道,突厥人雖然破城屠殺,但他們沒能搶到任何糧草,啊哈哈哈,他們沒能搶到糧草,家父以七十歲耄耋之身,親自帶人坐鎮兩大軍倉,當突厥人衝到軍倉的時候,他們只看到沖天而起的熊熊烈火……”

李世民虎目一閃,脫口而出道:“盧兄你慢點說,還請剋制悲傷,讓朕聽清楚戰事。還有還有,盧老先生怎麼了,莫非他老人家也……”

身爲一個皇帝,竟然喊一個臣子‘盧兄’,可見李世民此時的心情很是不穩,皇帝再狠也是性情中人。

盧出水大哭不止,復又大笑不止,宛若瘋癲,嚎啕悲憤,道:“陛下讓我剋制悲傷,但我爲什麼要剋制悲傷?陛下您知不知道,范陽糧倉的大火正是家父親手點燃,當突厥人衝到糧倉之時,家父站在烈火之前捻鬚而立,老人家和糧倉大火一起燒沒了啊!”

猛然伸手入懷,發瘋般扯出一塊染布白布,舉着大聲道:“這是我范陽盧氏唯一逃出的嫡女用血所書,記載了家父臨終之前對子孫後代的教誨,家父想要用他的死,警醒那些想和外族苟合的世家。”

李世民下意識往前三步,明顯想把血書拿來觀看。

可是有人比皇帝更快。

但見李雲突然伸手,直接將血書奪在手中,然後李雲雙手一展,大聲誦讀血書上的字跡。

他中氣十足,聲音隆隆,整座大殿,處處可聞。

李雲念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千年以來,世家一直用‘仁義’之詞矇騙世人,范陽盧氏也一直用‘仁義’糊弄百姓,嗚呼,同爲漢家同胞,卻如螞蟥吸血,然後沾沾自喜,自認鐘鳴鼎食之家……唯今日,外族踐踏家園,百姓慷慨而死,外族連三息投降時間也不給,分明欲奪糧草繼續南下,老夫至此幡然醒悟,方知聖人古訓是何道理,殺身成仁,世家不配,唯能慷慨赴死,以謝往日餘罪,突厥人,有吾范陽老翁在此,汝等搶不到一粒糧食!餓嗎?來吃燒成灰的糧吧,哈哈哈,老夫去也……”

此文明顯是毫無改動所記,全篇頗有古韻古風,唯獨最後那一句很是直白,卻把一個慷慨赴死的老人刻畫紙上。

李雲唸完全書,仰頭深深吸了一口氣,輕聲道:“自古燕趙之地,慷慨悲壯之士,從今天開始,世上果然沒有了五姓七望,盧老先生,一路走好。”

世家千百年來趨吉避凶,想不到也有滿門赴死決然反擊之時,那些受到王珪號召想要告退的世家重臣,此時全都滿臉震愕呆立在當場。

人羣中隱隱響起一聲迷茫,很是不解道:“鐘鳴鼎食不好麼,爲什麼非要如此慘烈的死,倘若直接開城投降,突厥人應該不會屠殺吧。”

李世民惡狠狠的尋找說話之人。

這時忽見盧出水轟隆跪倒在地,奇怪的是他跪的方向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而是剛剛唸完血書的李雲,但見這位范陽盧氏的族長滿臉悲憤,不斷叩頭大呼道:“我知道你是誰,我知道你是誰,河北慘啊,河北真的慘啊……”

只重複這一句話,其餘任何都不說。

這話說的無頭無腦,許多不明就裡的大臣茫然相顧,弄不清爲什麼堂堂一個世家大族族長,竟然跪在地上不斷給一個少年叩頭。

但也有人目光爆閃,忽然壓低聲音說了一句道:“陛下剛纔曾說,此子乃是西府趙王,他手裡那兩個錘子,是當年的擂鼓甕金錘……”

話音未落,所有人忽然聽到一聲狂怒的大吼,但見那個少年惡狠狠把血書往懷裡一塞,然後彎腰拾起來地上的兩個大錘。

他霍然轉身,目光直視大唐皇帝,口中又是一聲大吼,說出的話卻把所有人都驚住,李雲大吼道:“二大爺,我不陪你玩了。”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氣,似乎心中有一個很難選擇的決斷,皇帝目光同樣直視着李雲,好半天終於緩緩開口道:“你想怎麼做?”

李雲持錘大吼,再次道:“計策計策,狗屁的計策,我們總想着以弱勝強,卻忘了其實我們很強,我們總想着把敵人吸引深入,卻忘了沿途有多少百姓要慘遭屠戮,我們輕飄飄說一句顧全大局,有多少孤兒寡母痛失親人,她們嗚嗚啼哭之時,朝堂只會嘆一聲可憐?千百年來弱者們的犧牲,就只能換來這一句話嗎,我不信……”

轟隆!

他陡然把大錘往地上一砸,緊跟着再次又舉起來,這次再也不和李世民說話,反而轉頭看着跪在地上的盧出水,大聲道:“你說的很對,你知道我的身份,不錯,我來自河北,我是你的河北老鄉,家園被人屠戮,我要回去報這個仇,盧出水你有沒有膽量,踏足河北看我殺人……”

你有沒有膽量?

踏足河北看我殺人?

這兩句話瞬間點燃了盧出水心中的仇恨,但見這位范陽盧氏族長霍然起身,他猛地撕下自己衣角一塊布條,然後將布條狠狠往頭上一綁,狂吼咆哮道:“讀書五十年,手無縛雞力,但我盧氏渾身是膽,我死也要死在祖地上,王爺若去殺人,我與你牽馬執鞭……”

所謂牽馬執鞭乃是一句古語,同時也是一個錚錚誓言,從今天開始,曾經的五姓七望一代族長自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馬伕。

牽馬執鞭,就是給李雲養馬。

“哈哈哈!”

李雲仰天大笑,猛然重重點頭,他霍然轉身,衝着滿殿之人大喊道:“還有誰,跟我去河北看我殺人……”

“師傅!”

人羣中衝出五個少年,大叫道:“我們不去看你殺人,我們要跟着你去殺人。”

也就在這個時候,猛聽大殿後面一聲嘶鳴,突兀之間,一匹駿馬橫空出世,這駿馬正是戈壁溜羊的萬里煙雲照,然而馬上的騎士卻是程家嫡長女程處雪。

少女在大殿縱馬,只一轉眼就到了李雲面前,嬌喝道:“我送你回渭河。”

“好!”

李雲翻身而上,少女一抽馬鞭,萬里煙雲照嘶鳴一聲,竟然直接從大殿正門衝了出去。

滿殿之人,目光呆滯,這一番變故實在太過突然,好半天之後衆人才從震驚中轉醒,一個世家重臣目光閃爍幾下,忽然站出來拱手給李世民一禮,語帶挑撥道:“陛下,此子目無皇權……”

也就在這個時候,李世民彷彿終於有了決斷,但見皇帝陡然仰天狂笑,聲音隆隆道:“皇權皇權,乃是皇家之權,他乃吾弟之子,他本身就代表着皇權。”

那大臣登時一呆。

卻見皇帝再也不看他,陡然轉向那些武將國公,大喝道:“程知節,李孝恭,柴紹,秦瓊,李靖,李勣,尉遲敬德,劉弘基,張亮,侯君集……”

皇帝每喊一聲,便有一員大將站出,李世民虎目爆閃精光,一連點出三十多人的名字,然後才陡然一停,目光隆隆道:“朕要御駕親征,禦敵河北之地,十六年前,三千破十萬,朕問爾等,今如何?”

侯君集乃是兵部尚書,聞言大聲回稟道:“陛下,如今大唐可用之兵三十萬。”

李世民手臂重重一揮,沉聲道:“一個不留,全發河北。”

嘶!

衆人倒抽一口冷氣。

大唐可用之兵總共只有三十萬,這是把左武衛右武衛甚至皇宮羽林衛全都算上,所有兵力全都調往河北,整個長安幾乎連個看家的都沒有。

這是破釜沉舟之心。

皇帝目光帶着決然……

……

長安城外,程處雪縱馬狂奔,月色之下,萬里煙雲照迅若奔雷,前方陡然出現一條大河,赫然正是長安渭水,李雲坐在馬上對河狂呼,大叫道:“老夥計,跟上我,此去千里奔襲,咱們在河北道相見……”

連呼三聲,如雷滾滾,就見一頭巨大甲龜衝入水中,昂首對岸上‘霸下霸下’一叫,然後水花翻滾不見,水面上卻有一條白線急速遠去。

程處雪再次一抽馬鞭,萬里煙雲照拖着李雲和她再次馳騁。

馬是絕世寶馬,龜是神奇大龜,一龜一馬,水路旱路,速度竟然不相上下,沿着大河衝出關隴。

然後直接改道向北,借另一條河流繼續狂奔,如此狂奔兩日兩夜,幾乎是馬不歇息人也不歇息,期間連續換了數條河流,最後到達滔滔黃河,這裡已經是河北境地。

這仍是一個夜晚,天上有一輪明月高懸,李雲忽然翻身下馬,盤膝閉目休息,他兩個錘子就放在身邊,程處雪牽馬站在一旁。

好半天過去之後,李雲慢慢睜開眼睛,他看了一眼程處雪,沉聲道:“我一人在此便可,你讓大龜送你回南岸,面對百萬大軍,我無法照顧到你。”

程處雪明顯遲疑不絕,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那頭大龜在河中浮出水面,很快負着程處雪和萬里煙雲照遠去。

黃河北岸,只剩李雲,他仍舊盤膝在地,身邊放着兩個大錘。

此時暗夜無聲,唯有黃河咆哮,李雲忽然喃喃囈語,輕聲道:“我從黃河而來,今又到達此岸,我曾想完成渭水之盟,認爲這是史書的記載,但我現在終於想明白了,所謂的渭水之盟是個恥辱!”

被人殺到家門口,那叫什麼結盟?

他緩緩站起身來,雙手扶着擂鼓甕金錘的錘柄,目光森森道:“我要在黃河殺敗突厥,讓他們結一個黃河之盟,千百年後,史書上沒有恥辱的渭水盟約,史書上只記載漢人腰桿挺立的黃河盟誓……”

說到這裡緩緩一停,猛然囈語化作狂吼,仰天大喝道:“這個盟誓,我要讓突厥人跪在地上發……”

水浪滔滔,似乎在應和他的大吼,黃河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一刻似乎在爲少年的大吼而喜悅。

這時身後水花一卷,大龜已經送完程處雪迴游而來。

李雲轉頭看着大龜,輕聲又道:“老夥計,我估計你的目的也是這個吧,聽說動物成精需要功德,所以你回到千年之前掙取功德……”

大龜‘霸下霸下’兩聲,也不知道是不是千年後的黃河那隻。

從這一天開始,李雲一直立在黃河邊上,他困了就睡,餓了就讓大龜去抓一條魚,他有十足的信心,知道突厥人一定會來這裡。

因爲他是後世網絡寫手出身,對於古代歷史頗有幾分記憶,他選擇的這個地點正是歷代兵家必經之地,每每有外族南下中原,必須由這裡渡過黃河才行。

就這樣,一人一龜靜靜等候着。黃河滔滔,水浪滾滾,待到第十七天的時候,終於聽到腳下大地開始震顫

黃河北岸,有霍霍狼煙,那是幾十萬騎兵狂奔揚起的塵土。

十七天才到這裡,估計是沿途需要不斷掠奪小城,否則糧食補給不夠,突厥人自己就能餓死自己。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黃河南岸竟然同時揚起霍霍狼煙,但見無數旌旗迎風招展,赫然都寫着一個唐字。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李世民帶領的三十萬大軍同時也到了,從長安到這裡足有一千兩百里,而大唐軍隊幾乎全是步卒,十七天時間長途奔襲一千兩百里,這在兵家歷史上都不多見。

李雲並沒有回頭去看黃河南岸,他只是目光平靜的看着北方,待到霍霍狼煙越來越近之時,李雲才深吸一口氣緩緩從地上站起。

他要匹馬雙錘,殺的突厥人跪地投降。

……

……今日第1更到,昨天發三千字的章節你們嫌棄短,今天我發4000多字一張的。

第359章 【小公主】第164章 【日常閒聊,閒聊全是大事】第156章 【磨刀霍霍,劍指遼東】第343章 【提親的人,來頭真大】這章超級爽第243章 【這老人就是魚俱羅】第226章 【拍胸口不行,得跪下】第428章 【咱們必須貪婪】第72章 【哥哥們,我這一招腦袋開瓢帥不帥?】第86章 【一錘八十,兩錘二百】第369章 【鳳冠霞帔,何須再娶?】第103章 【我娘呢?你們查過沒有?】第140章 【李世民的反應怪的很】 感謝盟主:村頭乞丐洪七第128章 【應是師姐弟,卻成生死敵】第259章 【玲瓏拎着棍子來找李雲】第459章 【古代版無間道?】第237章 【我要做大唐第一狠人】第287章 【來自西方的威脅?】第391章 【名滿天下的大儒?得死!】第54章 【程處默殺豬】第398章 【李雲親自坐鎮,古往今來第一山】第210章 【李世民的大手筆】(章尾附帶感謝的事)第10章 【打砸搶?】第391章 【名滿天下的大儒?得死!】第174章 【收爲義女,幫你撐腰】第191章 【如果李雲想做皇帝怎麼辦?】第357章 【春風十里,不如你】第396章 【原來竟是這樣的謀算……】第423章 【李世民,你欠的血債……】第85章 【長孫皇后的禮物】第390章 【李雲的心胸,古人的規矩】第236章 【運糧出關,沒有護衛?】第288章 【渤海國主,光頭禿瓢?】二合一章節第37章【李雲行事總是讓人猜不透】第173章 【怪老頭】第174章 【收爲義女,幫你撐腰】第330章 【到底是怎樣的迎帝之禮?】第15章 【終於開始打砸搶!】第58章 【李元霸的往事】第103章 【我娘呢?你們查過沒有?】第97章 【聖女報仇】第55章 【豬撞樹上了?】第1章 【先定一個小目標】第376章 【拜堂,很難】2更第190章 【朕的天子劍,永遠屬於你】第301章 【皇帝今天很奇怪】第363章 【迎親,古禮】第315章 【從來只聽說天子,何時聽說過人皇】第92章 【一言不合就開砸】第57章 【這孩子,得抽啊!】第64章 【程處默,爲師讓你去送禮】第262章 【盟友背後插一刀】第21章 【皇后也要跟着?】第417章 【從今天開始,你是渤海國主的奴才】第206章 【都給我閃開,本王要裝X啦】第154章 【自古設局之事,必須以假亂真】第140章 【李世民的反應怪的很】 感謝盟主:村頭乞丐洪七第236章 【運糧出關,沒有護衛?】第174章 【收爲義女,幫你撐腰】第198章 【大唐君臣,聚衆賭錢】第429章 【九個徒弟,硬懟皇妃】第181章 【故意讓別人來爭,這是趙王的計策】第461章 【大唐時代,釣魚執法】第191章 【如果李雲想做皇帝怎麼辦?】第364章 【迎親,實力】第243章 【這老人就是魚俱羅】第235章 【表面儒雅,心懷鬼胎】第233章 【建設家園,百姓人口】第176章【那個女孩,那般重要麼?】第45章 【程處默也會勾心鬥角?】第166章 【炒作,從傳說開始】第298章 【揚天一聲斷喝】第160章 【有人白送黃金??】第193章 【給你臉,你不要】第399章 【終究還是動殺機】第133章 【總有蠢貨想找死!】第373章【脾氣太壞,準備休了】2更第68章 【王氏族中,有人赴死】第244章 【李雲背後藏着的大靠山】第三更第328章 【你以後不可殺子殺女】第241章 【他差點打死了李元霸】第368章 【迎親,阿瑤】第214章 【咒語?土耶土思,哈布拉爾土思】第70章 【幹一票狠的】第390章 【李雲的心胸,古人的規矩】第308章 【】第392章 【五個彪子鬧婚宴】第181章 【故意讓別人來爭,這是趙王的計策】第124章 【匹馬雙錘,殺到你們跪下】第14章 【娃娃廢了怎麼辦?】第128章 【應是師姐弟,卻成生死敵】第126章 【天下無敵,一人追殺百萬軍】第147章 【李世民是個窮鬼皇帝!】第24章 【身世第一次試探】第326章 【來自武媚孃的請求】第290章 【古代讀書人的命】第9章 【李世民的打算】第138章 【李世民的決心】第346章 【拼的就是個顏面】第344章 【聲勢浩大的提親】第106章 【得想個辦法搞一場決戰】